330 likes | 516 Views
新十大建設.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 胡勝正 2004 年 8 月 30 日. 大綱. 一、前言 二、新十大建設之必要性 三、新十大建設財務規劃 四、新十大建設計畫策略、項目 五、結論:預期效益. 全球化. 知識化. 一、前言 :. (一)台灣面對之經濟情勢. 經貿版圖重組 大陸經貿力量崛起 歐盟東擴、美洲自由貿易區將成立,區域經濟整合成形. 台灣 挑戰與衝擊 角色與定位. 全球經濟取代國家經濟. 產業型態革新 資訊 奈米、生技產業 全球生產 VS. 在地特色. 經社結構改造 人才的競爭 貧富差距擴大.
E N D
新十大建設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 胡勝正 2004 年 8 月 30 日
大綱 一、前言 二、新十大建設之必要性 三、新十大建設財務規劃 四、新十大建設計畫策略、項目 五、結論:預期效益
全球化 知識化 一、前言: (一)台灣面對之經濟情勢 • 經貿版圖重組 • 大陸經貿力量崛起 • 歐盟東擴、美洲自由貿易區將成立,區域經濟整合成形 • 台灣 • 挑戰與衝擊 • 角色與定位 全球經濟取代國家經濟 • 產業型態革新 • 資訊奈米、生技產業 • 全球生產 VS. 在地特色 • 經社結構改造 • 人才的競爭 • 貧富差距擴大 知識經濟取代工業經濟
(二)因應策略 願景: 開放、公義、永續 拓展經貿新空間 布局全球 創造成長新動能 投資台灣 開創產業新利基 掌握優勢 建構國土新架構 永續規劃 發展服務新產業 促進就業
二、新十大建設之必要性 (一)基礎建設亟待完備 根據國際競爭力評比機構報告顯示,基礎建設不足係台灣國際競爭力無法大幅向前的重要因素: • IMD 2004世界競爭力年報,在評比子項中,「電信投資」、「廢水處理廠」等均列入劣勢欄,反映國內基礎設施相對不足。 • WEF 2003/10/30發布全球競爭力報告,台灣在「成長競爭力」指標排名全球第5,僅次於芬蘭、美國、瑞典及丹麥,但基礎建設不足卻被列為在台灣經商的五大問題之一,顯見台灣的基礎建設確有加強的必要。
政府固定投資金額與比率 億元 % 政府投資率(左軸) 政府固定投資(右軸) (預估值) (二)近年來公共投資嚴重不足 • 政府投資率逐年下降,92年降至4.1%,較83年7.3%高峰,減少3.2個百分點。 • 90至92年政府固定投資實質成長率平均為-6.19%,對經濟成長率負貢獻平均達0.31個百分點。
三、新十大建設財務規劃 (一) 財政穩健之標準 • GNP = 潛在GNP →赤字= 0 • 歐盟標準: • 政府債務累積餘額不超過GNP之60% • 政府財政赤字不超過GNP之3%。 • 公債法: • 中央(各級)政府公共債務未償餘額不得超過前三年度名目GNP平均數之40% (48%) • 中央(各級)政府每年度舉債額度,不得超過歲出總額之15%。
(二)我國債務狀況與國際比較 • 公共債務未償餘額:3兆2,620億元,占前3年度GNP平均數比率31.8% • 赤字:2989億元,占GNP之 2.9% →我國債務比率仍較多數國家為低 仍有舉債支應建設之空間
政府投資,透過乘數效果→提高經濟成長、帶動民 間需求、擴大就業機會 債務累積增加 短 期 長 期 稅收效益使債務漸減 &建設為資產之增加 (三)舉債投入建設,不會債留子孫
四、新十大建設計畫策略、項目 • 投資人才創新研發 500億元(10%) 1.頂尖大學及研究中心 500億元(10.0%) • 知識產業文化創意 1,005億元(20%) 2.國際藝術及流行音樂中心 334億元(6.7%) 3.M台灣計畫 370億元(7.4%) 4.台灣博覽會 301億元(6.0%) • 全球運籌國際競爭 1,079億元(22%) 5.台鐵捷運化 399億元(8.0%) 6.第三波高速路 439億元(8.8%) 7.高雄港洲際貨櫃中心 242億元(4.8%) • 便捷生活永續生態 2,128億元(43%) 8.北中南捷運 1,420億元(28.4%) 9.污水下水道 394億元(7.9%) 10.平地水庫海淡廠 315億元(6.3%)
1.頂尖大學及研究中心 • 5年內至少15個重點系所或跨校研究中心排名亞洲第一名; • 10年內至少1所大學排名居全世界大學排名前100名。
2.國際藝術及流行音樂中心 北中南東地方生活圈均能提供國際藝術文化展演場所,並帶動台灣成為華人流行音樂創作與表演中心。 • 北:大台北新劇院(板橋) • 中:古根漢美術館(台中) • 南:故宮南院(嘉義)、 衛武營藝術中心(高雄) • 東:南島文化園區(台東) • 北、中、南流行音樂中心(待定) • 13
3.M台灣計畫 • 推動興建6,000公里寬頻管道,解決用戶迴路問題;整合行動上網與無線上網,打造世界第一的雙網應用服務環境; • 結合政府與民間資源,共同推動無線寬頻應用服務,帶動第三個兆元通訊產業發展。
市城動行 行動台灣 行動政府 服務 交通資訊 寬頻管道 (用路迴路) ADSL/Cable WLAN 無線區域網路 (WLAN based on 寬頻網路) 行動生活應用 AP AP 餐飲 旅遊 AP 導覽 行動服務應用 環島骨幹 雙網整合 醫療、照顧 服務 台北 都會 骨幹網路 進出口通 關服務 Cellular 行動電話網路 ( GSM/GPRS/3G/PHS) 圖書館 台中都會骨幹網路 地區接取網路 行動學習應用 博物館 美術館 高雄都會骨幹網路 互動式學習社群
4.台灣博覽會 • 遴選2高鐵場站舉辦2008年台灣博覽,展現台灣的活力與創意,帶動科技、觀光、文化建設的整體發展; • 配合博覽會辦理台灣歷史文化風貌保存。
5.台鐵捷運化 配合高鐵94年通車,透過增站、增班、高架化、地下化,將台鐵轉型為都會及區域捷運,讓台鐵轉型再生,並帶動沿線都市更新。 • 本計畫改善路線92公里,新建路線52公里。 • 縮短都會區通勤列車班距由目前12-30分鐘一班,縮短至8-10分鐘一班。 • 1小時生活圈由目前40公里延長為70公里。 • 縮短旅客在站轉乘時間至5分鐘以內。 • 東部鐵路行車時間縮短30分。
5.台鐵捷運化(續) 8段捷運化: • 基隆-台北-桃園段捷運化 • 桃園-中壢-苗栗段捷運化 • 豐原-潭子-台中-烏日段捷運化 • 員林立體化 • 嘉義立體化 • 台南地下化 • 高雄地下化 • 高雄-屏東-潮州段捷運化 3條新支線: • 新建宜花東快捷鐵路 • 新建新竹內灣線 • 新建台南沙崙支線
6.第三波高速路 規劃及興建190公里高快速公路,開發宜花東及南投等觀光區域;便利北中南都會日常生活圈;擴大快速路網,串聯一、二高。 • 台北至花蓮之行車時間縮短為120分鐘。 • 節省台北港至中山高約40分鐘之行車時間。 • 台中至南投埔里之行車時間將節省30分鐘。
6.第三波高速路(續) 開發觀光: • 蘇花高速公路(86公里) • 國道六號南投段(38公里) 便利生活: • 台北港聯外(10.9公里) • 台北縣特二號(16.9公里) • 國道四號豐原霧峰段與台中 • 生活圈四號道整合(32公里) • 國道八號連接西濱(6公里)
7.高雄港洲際貨櫃中心 興建新一代洲際貨櫃深水港,15,000TEU貨櫃船亞洲停靠站,提升擴充高雄港轉運能量。 • 高雄洲際貨櫃中心計畫部分 • 解決高雄港短期貨櫃碼頭不足之問題,提供高水準之碼頭及貨櫃場,並可改善航商承租高雄港現有貨櫃基地過於分散之現象。 • 可滿足高雄港民國110年前貨櫃營運的成長需求,增加450萬TEU之貨櫃裝卸能量,以及提高800萬噸之石化油品裝卸能量。 • 高雄港第二貨櫃中心擴建計畫部分 • 增加第二貨櫃中心後線場地裝卸能量及貨櫃碼頭營運效益。 • 招攬跨國企業投資自由貿易港區,使土地資源發揮更大之經濟效益。
7.高雄港洲際貨櫃中心(續) 洲際貨櫃中心(第二期) • 第二貨櫃中心 洲際貨櫃中心(第一期) 高雄港第二、洲際貨櫃中心區位圖
8.北中南捷運 規劃及興建199公里捷運(台北捷運122.5公里;台中捷運16.5公里;高雄捷運60公里) ,加速北、中、南三都會的快速便捷大眾交通。 • 提供三大機場快捷之聯外捷運系統: (1)未來中正國際機場至台北車站僅需約35分鐘,較目前節省約25分鐘。 (2)未來台北松山機場至台北車站僅需約15分鐘,較目前節省約20分鐘。 (3)未來高雄小港機場至高雄車站僅需約15分鐘,較目前節省約15分鐘。 • 提升大眾運輸使用效能與比例: (1) 台北都會區內使用大眾運輸工具人口比例由目前40%提升為50%。 (2) 台中都會區內使用大眾運輸工具人口比例由目前8%提升為20%。 (3) 高雄都會區內使用大眾運輸工具人口比例由目前9%提升為24%。
8.北中南捷運(續) 北:6線+1環 -新莊線(19.7公里) -蘆洲線(6.4公里) -內湖線(14.8公里) -信義線(6.4公里) -松山線(8.5公里) -機場線(51.5公里) -環狀線(15.9公里) 中:大台中第一條捷運 -台中烏日文心北屯線(16.5公里) 南:十字+1環 -高雄紅橘線(42.7公里) -高雄臨港環線(17公里)
9.污水下水道 改善生活環境,淨化水質,恢復美麗的河 川與海洋。 • 5年公共污水下水道用戶接管普及率由92年6月之10.7﹪加倍提升為27.3﹪,整體污水處理率由20.7%提升至37.1%。 • 減少河川汙染量(BOD )134噸/日,降低台灣總污染量8.7%。 • 36
10.平地水庫海淡廠 • 揚棄高山水庫,興建四處平地水庫人工湖:桃園大湖(300公頃)、雲林大湖(800公頃)、台南大湖(310公頃)、高屏大湖(700公頃),解決缺水問題,創造水資源、觀光、生態多元使用的人工湖新地景。 • 興建海淡廠解決竹科及離島地區供水缺口嚴重問題。
六、結論:新十大建設的預期效益 (一)提升人力資本價值 • 透過「頂尖大學及研究中心」,可以提升整體學術環境,培育高科技或具特殊領域高級人才,厚植知識經濟發展潛能。 • 「國家藝術及流行音樂中心」的建設,可以促進藝文創意產業發展,培育文化創意專業人才。
(二)改善環境財貨價值 • 透過「污水下水道」的全面鋪設,澈底改善居家環境品質,進而維護河川與海域資源,增進環境效益;並能改善公共衛生條件,維護全民健康,增進健康資本效益。 • 「台鐵捷運化」的建立,有助於緩和都會區域人口成長,平衡城鄉發展,同時提升都市與郊區居住品質。 • 「高雄港洲際貨櫃中心」的建設,可強化高雄港之洲際貨櫃轉運樞紐港角色,提升台灣成為全球供應鏈之區域營運總部。 (三)創造文化價值 • 興建「國際藝術及流行音樂中心」,增加藝文欣賞人口,普及全民藝文風氣,開展國際文化視野,全面提升國民之人文素質。 • 「台灣博覽會」的推動,結合台灣堅實的「科技實力」與豐富的「人文資源」,充分展現台灣特有的文化價值。
(四)豐富全民生活 • 「第三波高速路」、「平地水庫海淡廠」除解決運輸與水資源問題,更有利於觀光事業發展,創造民眾遊憩休閒生活價值。 • 「北中南捷運」設置,降低民眾交通時程及成本,增進休閒運用時間與效益。 • 「M台灣」計畫,創造民眾數位行動、生活與學習的新境界,均衡區域發展,讓全民皆可享受M化的優質生活,豐富生活價值。 (五)誘發技術進步 • 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取代勞動與資本,技術進步成為支撐經濟成長的最重要因素。 • 擴大公共投資有助於誘發技術進步,提升生產力,如「頂尖大學及研究中心」、「M台灣計畫」等皆是技術進步的泉源。
(六)促進經濟成長 「新十大建設」可直接激勵民間投資,進而促進民間消費和輸入增加,再經由乘數作用,帶動經濟持續穩定成長。計畫期間, • 實質GDP平均每年提高1.0至1.4百分點。促進新創就業機會,可以搶救失業,助於促進經濟公平。 • 平均每年約增加6.4萬個就業機會。 • 推估5年間可增加之稅收約700至1,500億元,保守推估25年間可增加之稅收約2,400億元,對政府財政具正面積極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