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 likes | 1.28k Views
走進中世紀教堂. - 以羅馬式和哥德式教堂為例. 大綱. 一、 前言 二、羅馬式建築 (Romanesque architecture) ~ ( 一 ) 起源 ( 二 ) 特徵 ( 三 ) 義大利比薩大教堂 三、哥德式 建築 (Gothic architecture) ~ ( 一 ) 起源 ( 二 ) 特徵 ( 三 ) 舉例 四、結語. 義大利 比薩大教堂. 羅馬式建築. 中 世 紀 教 堂. 法國沙特大 教堂. 哥德式建築. 法國巴黎聖母院. 英國倫敦西敏 寺 …. 羅馬式建築起源.
E N D
走進中世紀教堂 - 以羅馬式和哥德式教堂為例
大綱 • 一、前言 • 二、羅馬式建築(Romanesque architecture)~ (一)起源 (二)特徵 (三)義大利比薩大教堂 • 三、哥德式建築(Gothic architecture)~ (一)起源 (二)特徵 (三)舉例 • 四、結語
義大利 比薩大教堂 羅馬式建築 中 世 紀 教 堂 法國沙特大教堂 哥德式建築 法國巴黎聖母院 英國倫敦西敏寺…
羅馬式建築起源 • 一、時間:產生於中世紀早期; * 流行於西元十一、十二世紀 (羅馬名稱在19世紀出現) • 二、來源:從「古典羅馬」蛻變而來 • 三、興起原因:教皇及教會的更新;城市生活的改變;經濟及人口的穩定成長;大批朝聖客需求
羅馬式建築特徵 • 一、石造圓頂,巨大建築物 • 二、厚重石造牆壁(支撐圓頂) • 三、圓拱頂,圓拱飾 • 四、少窗,窗戶很小,內部不明亮 • 五、簡約的外部裝飾
比 薩 大 教 堂 比 薩 大 教 堂 比 薩 大 教 堂
比薩建築介紹 • 一、建造時間:西元1063年 • 二、地點:義大利比薩城東北角 • 三、建築師:巴斯克托斯(Busketos) • 四、建築群:「比薩大教堂」、「洗禮堂」、「鐘塔」(此為義大利人的習慣,將三者分別建成獨立的建築物,歐陸其它區域,是將三者合在一起)
Piazza平面圖 主 教 堂 鐘 塔 洗 禮 堂
主 教 堂-1 義大利仿羅馬建築之典型,於1063年開始興建,主教堂本身是一個十字形的長方形教堂,在平面圖的橫縱交叉點上是一個圓蓋頂稱「巴西利卡式」(Basilica)
主 教 堂-2 大教堂正立面高約三十二公尺,底層入口設有三扇大銅門,上有描寫「聖母」和「耶穌」生平事蹟的各種雕像。 大門上方是幾層山牆設計,仿希臘神廟。 教堂外牆是用紅白相間的大理石砌成。 內部不明亮
洗 禮 堂-1 於1153年開始興建,洗禮堂平面呈圓形,直徑39公尺在入口處則有各種富有教誨意義的聖經故事。
洗 禮 堂-2 圓頂上立有 施洗約翰銅像
鐘塔-比 薩 斜 塔 8 7 比薩斜塔的建築拖了一百多年(1174~1350年),中間經歷三任建築師。鐘塔共八層,高五十六公尺。水平截面為圓形,通體用大理石建成,重一萬四千二百公噸,每層外圍呈拱門狀,底層有十五根柱。 6 5 4 3 2 1
比 薩 斜 塔 內 部 塔內有螺旋形樓梯二百九十四階,可盤旋而上直至塔頂。 1990年停止向遊客開放,經過修復的斜塔, 三百年內將不會倒塌。 2001年起再次向遊人開放。
比薩塔成為「斜塔」,其實有不得已的因素,由於位於河川沖積平原上,土質疏鬆,在蓋完第三層前已經開始傾斜,負責建造的建築師將下陷的一邊的層高加大以補救,但結果沉陷更甚。之後為了要阻止斜塔繼續傾斜,建築師曾使用特殊的建築設備和圓柱,以替代其他損壞的部分,但徒勞無功。工程曾多次停頓,建成時,塔頂中心已偏離垂直中心線二點一公尺。比薩塔成為「斜塔」,其實有不得已的因素,由於位於河川沖積平原上,土質疏鬆,在蓋完第三層前已經開始傾斜,負責建造的建築師將下陷的一邊的層高加大以補救,但結果沉陷更甚。之後為了要阻止斜塔繼續傾斜,建築師曾使用特殊的建築設備和圓柱,以替代其他損壞的部分,但徒勞無功。工程曾多次停頓,建成時,塔頂中心已偏離垂直中心線二點一公尺。
哥德式教堂的由來 • 哥德式(Gothic)一詞的由來。 • 時間:發源於12世紀的法國~16世紀,哥德式建築在 當代普遍被稱作「法國式」(Opus Francigenum), 「哥德式」一詞於文藝復興後期出現,原帶有貶意。 • 是一種興盛於中世紀高峰與末期的建築風格。它由羅馬式建築發展而來,為文藝復興建築所繼承。
興建背景: • 11、12世紀的歐洲 農業發達、商業興盛、城市興起。 連結城市的道路、運河、橋樑陸續興建, 刺激了新的建築技術誕生。 • 一般人民相信經濟生活的改善是來自上帝的恩典。 • 各地有錢有勢的大主教,想建立真正的神的殿堂。
第一座哥德式教堂: • 絕大多數史學家皆認為,如今位於法國南部的聖丹尼斯修道院(Abbey of St-Denis 或稱Basilique Saint-Denis 1140~1144),是當時歐洲最早出現的哥德式教堂。而該修道的院長亞伯特‧蘇傑(Abbot Suger)正是首先發明了這種建築形式的人。 • 1144年,在慶祝聖丹尼斯重修完成舉行的典禮上,各國的主教們吃驚地發現這種建築形式有著不可抵擋的魅力。於是25年之後,凡有代表參加過慶典的地區都出現了哥德式教堂。
哥德式教堂典型特徵 • 尖拱 • 交叉肋拱 • 飛扶拱 聖丹尼斯修道院(巴黎近郊)
尖拱:哥德式建築的特徵是以向上的垂直結構為目的,首先將羅馬的圓拱,向上提升成為「尖拱」尖拱:哥德式建築的特徵是以向上的垂直結構為目的,首先將羅馬的圓拱,向上提升成為「尖拱」 米蘭‧聖盎博羅削聖殿
交叉肋拱:為了鞏固尖拱向上的力學穩定,使「尖拱」十字型交叉,構成「交叉肋拱」,用以達到高度的增加交叉肋拱:為了鞏固尖拱向上的力學穩定,使「尖拱」十字型交叉,構成「交叉肋拱」,用以達到高度的增加 德國科隆大教堂 法國沙特大教堂
輕巧高挑的飛升感 高塔將人的視線引向上天,直向蒼穹,象徵人與上帝溝通的渴望…
飛扶壁: • 扶壁(Buttress),也稱扶拱垛,是一種用來分擔主牆壓力的輔助設施,在羅馬式建築中即已得到大量運用。 • 但哥德式建築把原本實心的、被屋頂遮蓋起來的扶壁,都露在外面,稱為飛扶壁。由於對教堂的高度有了進一步的要求,扶壁的作用和外觀也被大大增強了。
巴黎聖母院成排的飛扶壁 法國亞眠大教堂雙層飛扶壁
建築特色--彩繪玻璃 • 特色:哥德式建築逐漸取消台廊、樓廊,增加側廊窗戶的面積,直至整個教堂採用大面積排窗。這些窗戶既高且大,幾乎承擔了牆體的功能。 • 內容:應用從阿拉伯國家學得的彩色玻璃工藝,拼 組成一幅幅五顏六色的宗教故事,向不識字的民眾宣傳教義,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 顏色:以紅、藍二色為主,藍色象徵天國, • 紅色象徵基督的鮮血。 • 形式:細長的窗戶被稱為「柳葉窗」, 圓形的則被稱為「玫瑰窗」。 • 結果:造就了教堂內部神秘燦爛的景象,從而改變了羅曼式建築因採光不足而沉悶壓抑的景象,並表達了人們嚮往天國的內心理想。
建築特色--彩繪玻璃 • 分為3類: 第1類是位在進門口上部的玫瑰花窗,經常以複雜的圓形構圖加以裝飾,如巴黎聖母院南面進門口上面的玫瑰花窗﹝rose window﹞。
建築特色--彩繪玻璃 • 第2類是位在教堂上方高處,以聖母或使徒等人的大型獨身像為圖像的彩繪玻璃窗,如沙特大教堂北面進口上面的高窗。
建築特色--彩繪玻璃 • 第3類是位在地面樓層牆壁上的彩色玻璃,多裝飾以聖經為題材的故事圖像,如沙特大教堂的地面樓層彩繪玻璃窗。
從彩繪玻璃透出的日光, 就像上帝灑下的光芒...
建築特色--十字平面 • 這也是繼承自羅馬式建築,但擴大了祭壇的面積。 法沙特大教堂平面圖
建築特色--門 • 層層往內推進,並有大量浮雕,對於即將走入大門的人,彷彿有著很強烈的吸引力。 德國科隆大教堂
法國:哥德式建築的起源地 經典 沙特大教堂
沙特大教堂 • 地點:位於法國巴黎西南約70公里處的沙特市。據傳聖母馬利亞曾在此顯靈,並保存了聖母的頭顱骨。 • 歷史:1020年9月7日的大火後,在福爾貝(Fulbert)主教的領導下,有木屋頂的仿羅馬式主教座堂在原址重建,取代原有的建築。1194年6月10日的晚上,一場大火摧殘了沙特主教座堂的大部分,但一位神職人員從廢墟中找到了查理大帝取自君士坦丁堡送給沙特主教座堂的聖母瑪麗亞在基督降生時所穿的衣服,激起了大家重建的信心與熱情。1220年新的主體建築便已完工。 • 建築:高155米,面積5940平方米,西正門寬47.5米,最大玫瑰窗直徑13.4米。是第一座完全成熟的哥德式主教座堂,法國哥德式建築高峰時期的代表作,其建築結構及平面配置成了以後各主教座堂模仿的藍本。
巴黎聖母院 • 聖母院建於1163~1250年。 • 建築師瓊‧德塞勒(Jean de Chelles)及披耶‧德蒙托爾(Pierre de Montrouil)兩位的指揮下,直到1345年才全部竣工 • 聖母院長130公尺,塔高69公尺,尖塔高90公尺。 • 屬哥德式的建築形式。 • 巴黎地區的主教教堂。
雨果與巴黎聖母院 法國浪漫主義作家代表人物--雨果在《巴黎聖母院》小說的開宗明義序篇上寫著:「他有一回到巴黎聖母院參訪時,發現了一組希臘字:『ANArKH』…。」 雨果承認:「我就是根據這個字寫下小說的。」
※聖母院巴黎聖母院的外觀是三扇大門並排串連而成,※聖母院巴黎聖母院的外觀是三扇大門並排串連而成, 下面有三個內凹的門洞。 左邊為聖安娜門、中間這座是耶穌門、右邊為聖母門、。
中門「耶穌門」/「最後審判」 ※雕刻強有力地表現了天主耶穌在「世界末日」審判每個人命運的嚴峻場面:一邊是「靈魂得救」後升入天堂的景象;一邊是而被打入地獄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