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一、區域間的差異

第 6 章. 臺灣區域發展的差異. 廖芳櫻 老師編輯. 一、區域間的差異. 二、區域差異擴大. 三、區域平衡的對策. 一、區域間的差異. u 人口分布差異. 1353 人 /km 2. 臺灣各區域人口分布點圖(民國 94 年). 543 人 /km 2. 72 人 /km 2. 643 人 /km 2. — 北部 是臺灣人口密度最高的 區域 — 東部 是臺灣人口密度最低的 區域. 區域尺度. 縣市尺度. 行政區. 人口密度 (人/平方公里). 臺北市. 9626. 臺中市. 6319. 高雄市. 9835. 臺東縣. 67.

conan-gates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一、區域間的差異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 6 章 臺灣區域發展的差異 廖芳櫻 老師編輯 一、區域間的差異 二、區域差異擴大 三、區域平衡的對策

  2. 一、區域間的差異 u人口分布差異 1353人/km2 臺灣各區域人口分布點圖(民國94年) 543人/km2 72人/km2 643人/km2 —北部是臺灣人口密度最高的區域 —東部是臺灣人口密度最低的區域

  3. 區域尺度 縣市尺度 行政區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臺北市 9626 臺中市 6319 高雄市 9835 臺東縣 67 一、區域間的差異 u人口分布差異 —北部是臺灣人口密度最高的區域 —東部是臺灣人口密度最低的區域 —臺北市或高雄市的人口密度較高 —東部區域的臺東縣人口密度低 u臺灣部分縣市人口密度統計表

  4. 一、區域間的差異 u經濟發展差異 (1)哪一區域面積最小? (2)哪一區域占全臺人口比例最高? (3)哪一區域平均每戶全年收入最高?

  5. 臺灣各區域各級產業就業人口比例圖 • 臺灣經濟發展程度高 • ð各區域的產業結構皆以第三級產業為主

  6. 一、區域間的差異 u經濟發展差異 臺灣各區域的工商發展程度不均 北部區域是全臺工商業較集中的地區,因而人口多且密度高 臺灣工廠及商店的區域分布(民國95年)

  7. 一、區域間的差異 u經濟發展差異 工商業不發達的東部區域,就業機會少人口大量移出 臺灣工商業從業員工的區域分布(民國95年)

  8. 一、區域間的差異 u經濟發展差異 北部地區最高 各區域間的差距極大 區域內的城鄉差距也大 南部地區第二 中部地區第三 東部地區最低 u臺灣部分縣市家庭平均年所得統計圖(民國94年)

  9. 區域發展程度較高的區域,居住空間狹小、人際關係疏離、犯罪率高、空氣汙染嚴重,生活環境品質不佳區域發展程度較高的區域,居住空間狹小、人際關係疏離、犯罪率高、空氣汙染嚴重,生活環境品質不佳 臺北市 經濟發展程度較高,交通發達,但汽機車排放廢氣量大,影響空氣品質。

  10. 經濟發展程度較低的區域,保留了相當多的自然資源,生活環境品質也較好。經濟發展程度較低的區域,保留了相當多的自然資源,生活環境品質也較好。 臺東縣鹿野鄉 經濟發展程度較緩慢,但自然環境的品質較佳。

  11. 一、區域間的差異 • u教育程度差異 • (1)教育資源對教育程度的影響 • 如:北部區域教育資源豐富,且因工商業發達,吸引高學歷的就業人口移入 • ð 北部的平均教育程度較高 臺灣各區域教育程度圖(民國94年)

  12. 臺北市 新竹市 台中市 嘉義市 臺南市 高雄市 一、區域間的差異 t臺灣各區域教育程度 圖(民國94年) 工商業發達,易吸引高學歷就業人口移入

  13. 一、區域間的差異 • u教育程度差異 • (2)產業結構對教育程度的影響 新竹 如:新竹市為例,由於新竹科學工業園區聚集高科技人才,因此教育程度居全臺之冠 t臺灣部分縣市教 育程度統計圖 (民國94年)

  14. 二、區域差異擴大 南部最多 北部最多 ①人口集中北部區域 北部最多 ②集中北部的程度越明顯 臺灣在不同年代各區域人口比例圖

  15. 二、區域差異擴大 臺灣各區域家庭平均年所得統計圖 (民國94年) 僅北部區域家庭所得提高 北部地區最高 各區域的所得差距擴大 東部地區最低

  16. 二、區域差異擴大 • u影響因素 • ð • u現象 • —加速鄉村人口移往都市 • ð的情形更加明顯 • —、 、 、 • 等指標也顯示差距逐漸擴大 交通建設快速成長 人口集中北部區域 產業發展 就業機會 所得高低 生活環境

  17. 三、區域平衡的對策 為了縮小區域之間及區域內部城鄉的差異 國土綜合發展計畫 區域計畫 縣市綜合發展計畫 都市計畫 國土規畫體系的架構圖

  18. 三、區域平衡的對策 【國土綜合開發計畫】 • u國土綜合開發計畫 • —依據與的特色劃分 • —北部、中部、南部、東部等四個區域 自然環境 人文環境

  19. 【都市計畫】 都市計畫的目的為改 善居民生活環境,並促進 都市地區均衡發展。 對地區內有關經濟、交通、衛生、文教、康樂等重要設施作有計畫之發展,及土地使用的類別作合理的規畫。 太麻里都市計畫圖

  20. 【地方生活圈】 政府將臺灣劃分為20個生活圈,圈內建立方便的交通和完善的公共建設,使居民可以在生活圈內就近上學、就業、購物及休閒,不必到大都市也能享受現代化的生活品質。 臺灣的生活圈 包括①都會生活圈、 ②一般生活圈及③離島生活圈。 離島生活圈包括澎湖、金門及馬祖, 蘭嶼、綠島屬臺東生活圈, 琉球屬屏東生活圈

  21. 三、區域平衡的對策 —為了平衡區域差距 —為了減少年輕人離鄉背井去求學,使其可以在生活圈內就近上學 a 政府廣設大學 臺灣各大學分布圖

  22. 共設施 三、區域平衡的對策 【提高農業縣市的發展】 方法①加強農業縣市的基礎建設 政府充實農業縣市的 、 、 和 等建設,將資源均衡分配 ð 教育 交通 醫療 縮短農業縣市與都會區的差距

  23. 目的 作法 實例 三、區域平衡的對策 【提高農業縣市的發展】 u地方特色產業 地方特色產業~一鄉一特色 方法② 透過特色產業與文化傳承及觀光休閒的結合,突破地方發展的瓶頸 政府推動鼓勵每一個鄉、鎮、市建立自己的特色產業 j臺北鶯歌的陶瓷工藝 k苗栗三義的木雕工藝 l南投竹山的竹品工藝 m雲林大埤的酸菜加工

  24. 三、區域平衡的對策 臺灣玩透透、吃透透 請你找出以下景點或名產的所在縣市。 —米粉( ) —太陽餅( ) —日月潭( ) —萬巒豬腳( ) —棺材板( ) —黑糖糕( ) 新竹縣市 臺中縣市 南投縣 屏東縣 臺南縣市 澎湖縣 花蓮縣 —秀姑巒溪泛舟( ) —淡水漁人碼頭情人橋( ) —愛河( ) 臺北縣 高雄市

  25. 第 6 章 臺灣區域發展的差異 廖芳櫻 老師編輯 一、區域間的差異 ①人口分布的差異 ②經濟發展的差異 ③教育水準的差異 二、區域差異擴大 交通建設人口分布、產業發展與家庭所得等差距拉大 三、區域平衡的對策 ①區域計畫 ②地方生活圈 ③都市計畫 ④地方特色產業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