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河南安科安全技术研究院 王广民

有限作业空间 安全措施讲义. 河南安科安全技术研究院 王广民. 1 、近年来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情况. 截至 2011 年 6 月 20 日,今年全国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工贸行业企业(以下简称冶金等工贸企业)共发生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 8 起,共造成 35 人死亡, 20 人受伤。. 2 、有限空间及有限空间作业定义. 2.1 有限空间定义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低于 19.5% )的空间。 2.2 有限空间作业定义

conley
Download Presentation

河南安科安全技术研究院 王广民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有限作业空间 安全措施讲义 河南安科安全技术研究院 王广民

  2. 1、近年来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情况 截至2011年6月20日,今年全国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工贸行业企业(以下简称冶金等工贸企业)共发生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8起,共造成35人死亡,20人受伤。

  3. 2、有限空间及有限空间作业定义 2.1 有限空间定义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低于19.5%)的空间。 2.2 有限空间作业定义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4. 有限空间分为三类: (1)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 (2)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 (3)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

  5. (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冶金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安监总管四〔2010〕208号);(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冶金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安监总管四〔2010〕208号); (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201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安监总政法〔2012〕18号); (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工商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厅管四〔2009〕129号); (4)《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今年以来冶金等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的通报>》(安监总管四〔2011〕101号); 3、涉及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文件

  6. (5)《广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广东省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安全管理规程的通知>》 (粤安监〔2004〕79号); (6)《关于开展冶金等工贸企业粉尘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工作调研的函》(粤安监函〔2011〕197号); (7)《关于<立即开展密闭、有限空间和缺氧危险作业场所安全检查的通知>》(穗安办[2009]66); (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 8958-2006); 3、涉及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文件

  7. (9)《石油工业用油轮受限空间进入指南》(SY/T6458-2000) ; (10)《化学品生产单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AQ3028-2008); (11)《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GB 12942-2006); (12)《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2007); 3、涉及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文件

  8. 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及卫生部、原劳动部和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诱导性原因、致害物和伤害方式等;在有限作业空间内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火灾、化学爆炸、中毒和窒息、触电等。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及卫生部、原劳动部和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诱导性原因、致害物和伤害方式等;在有限作业空间内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火灾、化学爆炸、中毒和窒息、触电等。 4、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9. 4.1 火灾爆炸 发生火灾爆炸的三个基本条件 ● 可燃物、易燃物、爆炸性气体、粉尘 ● 氧化剂 ● 点火源(明火、铁器磨擦及碰击产生的火花、电火花和电热效应、静电火花) 4.2 中毒和窒息 ● 存在中毒和窒息物料 ● 有限空间,有毒有害物料不易扩撒到有限空间外。

  10. 4.3 触电 在有限、狭小、潮湿的金属容器使用电气设备进行维护。 主要在密闭设备内,如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锅炉内等。 触电原因:电气设备的屏护缺陷、间距不够、绝缘损坏、保护失效、违章操作、检修工作安全措施不当等。

  11. 5.1 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一、制定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岗位操作规程、安全管理制度及事故应急预案。 ☞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范管理责任制,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作业者、监护者职责; ☞组织制定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职业健康技术措施等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职业健康投入,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职业健康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督促、检查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职业危害防范工作,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职业健康要求; ☞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5、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对策措施

  12. 二、作业审批 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施工、检修、清理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实施作业审批制度。未经本单位负责安全生产或职业健康管理的机构审批,任何人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三、职业危害告知 生产经营单位负责安全生产或职业健康管理的机构必须在有限空间进入点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标识,并告知作业者存在的有毒有害因素、防控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作业现场。

  13. 四、职业健康监护与职业禁忌 生产经营单位负责安全生产或职业健康管理的机构以及卫生所应负责按国家规定定期组织对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进行职业性体检。 对发现患有癫痫、肺结核、肺气肿、肺心病及其他严重肺部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有限空间作业禁忌症者、应提请人力资源部门调离岗位,不得继续从事该项作业。

  14. 五、现场监督管理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明确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不得在没有监护人的情况下实施作业。 ● 作业负责人职责 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有毒有害因素;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应急救援、监护人员、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经审批后方可作业;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职业健康要求时,终止作业;组织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救援。

  15. ● 作业者职责 ☞接受有限空间作业职业健康知识培训,了解作业环境的有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遵守有限空间作业职业健康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职业健康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 ☞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定时外出休息换气,服从监护者的管理。

  16. ●监护者职责 ☞接受有限空间作业职业健康知识培训,具有现场应急救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全过程掌握作业者作业期间情况,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能够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监督、检查作业者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及正确穿戴使用情况,定时监督作业者出外休息换气; ☞负责对进入、离开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进行登记,确定下班时全部人员已撤离;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服务,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 ☞防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

  17. 六、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条件 ● 有健全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 有依法设置或者配备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职业健康管理机构、职业健康管理人员; ● 职业健康防范资金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 具备职业危害防治技术(含检测技术)和职业危害应急救援能力; ● 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 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条件。

  18. 七、承包管理 ● 生产经营单位委托承包单位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不得将业务发包给不具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 生产经营单位将有限空间作业发包时,应当与承包单位签订专门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范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中约定各自的职业危害防范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承包单位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范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并提供有限空间相关情况及进行职业危害防范技术交底,如发现有违反承包合同中约定的职业危害防范行为,应制止承包单位继续施工。 ● 承包单位应严格遵守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范管理协议,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19. 八、交叉作业 多个生产经营单位同时进入同一有限空间作业的,发包单位应制定和实施协调作业程序,保证一方生产经营单位作业者的作业不会对其他方生产经营单位作业者的职业健康构成威胁,禁止安排同时进行可能引起爆炸、中毒窒息等有冲突的交叉作业。 九、职业健康培训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负责组织对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员、作业者和监护者开展职业健康教育培训、考核。培训考核应当进行记录,记载培训的内容、日期等有关情况。 生产经营单位没有条件开展培训的,应委托具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工作。

  20. 十、应急救援 ● 生产经营单位应制定有限空间作业职业危害应急救援预案,明确救援人员及职责,落实救援设备器材,掌握事故处置程序,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预案在应加强演练,并不断进行修改完善。 ● 有限空间发生职业中毒窒息事故时,监护者及其他在场人员应及时报警,救援人员必须做好自身防护,正确配备与使用合格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严禁在未做好自我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行施救,以免导致事故扩大。

  21. ● 通风换气 生产经营单位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必须根据作业环境的情况和有毒有害气体的比重等理化特性,采取专用的通风设备进行强制性持续、全方位通风换气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严禁用氧含量高于23.5%的空气或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5.2 安全技术对策措施

  22. ● 职业危害检测与评估 ☞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生产经营单位应严格执行“先检测、再评估、后作业”的原则。 ☞ 负责安全生产或职业健康管理的机构根据作业现场和周边环境情况,检测有限空间不同高度、不同部位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因素。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有毒气体浓度值、可燃气体浓度值等。 ☞ 负责安全生产或职业健康管理的机构应根据检测结果组织技术、工会等部门对作业环境职业危害状况进行评估,制定消除、控制职业危害的措施,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 未经检测评估合格,严禁作业人员进入作业。

  23. 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对作业场所中有毒有害因素进行持续检测与评估。必要时,作业现场应设置有毒气体及缺氧报警装置。作业者工作面发生变化时,视为进入新的有限空间,应经重新检测评估合格后再进入。 ☞ 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并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检测结果应及时抄报班组长、现场安全生产或职业健康管理部门负责人、项目经理等。

  24. ● 应急教援装备与呼吸防护用品 ☞ 生产经营单位(作业施工单位)应配备全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应急通讯报警器材,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应急照明设备,安全绳,救生索,安全梯等。 ☞ 防护装备以及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应妥善保管,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验、维护、更换,以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 ●易燃易爆作业场所电气设备(含照明)、移动电气设奋、潮湿作业场所照明电压、金属密间空间工作电压及有限空间动火作业等要求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5. 6、事故案例 6.1 某造纸厂硫化氢中毒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3年5月12日上午7时左右,某造纸厂职工李某进入纸浆池(容积约36m3,池顶部开有0.3m2的口子供作业人员进出)清理纸浆。8时20分,发现王某下池作业就一直没上来后,该厂职工赵某、钱某、盛某等3人相继下池救人,均被闷倒在浆池里。该厂副厂长陈某听到呼救后急着想下池救人,但爬到中途就受不了,司炉工张某等人连忙将其从入口处拉出。此次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

  26. 二、事故直接原因 王某在浆池内有毒气体浓度严重超标的情况下,未经水冲洗和新鲜空气置换冒险进入浆池作业;赵某、钱某、盛某等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下池施救,造成事故伤亡人员的扩大。 三、事故间接原因 该企业未建立相应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及进入纸浆池操作规程和事故应急救援措施;生产车间未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职工在清洗纸浆池时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事故发生后,也未能组织实施有效的救援;未对职工进行职业安全卫生知识培训教育,以致职工缺乏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救护知识。

  27. 6.2 某床垫面料整理厂中毒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6年8月4日,某床垫面料整理厂业主周某要求厂房承建人倪某对污水池(该池分隔成4格,总长8m,宽1.8m,深3m,一侧面开有一个0.25 m2左右的口子供作业人员进出)进行清污作业。8月6日,受雇于倪某的泥工卢某与蒋某两人开始清理该污水池,上午清理完毕污水池中间2格的污泥。下午,蒋某进入污水池清理最里面的一格污泥时晕倒在池内,卢某赶紧到厂里叫人进行施救。卢某、田某、张某、李某、倪某等5人先后钻入池内施救,均被毒气熏倒。事后检测池内二氧化硫有毒气体浓度超标,此次事故共造成蒋某、卢某、田某3人死亡, 3人受伤。

  28. 二、事故直接原因 作业人员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违章贸然进入污水池作业;现场有关人员缺乏安全常识,且施救方法不当,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三、事故间接原因 周某组织污水池清污作业中,未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作业交底,也未配发必需的劳动防护用品;作业现场安全监管不到位,事故发生后缺乏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

  29. 6.3 事故总结 从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对有限空间作业活动的危险性认识不足,防范措施不到位,极易引发多人伤亡事故。同时,有限空间中作业存在的危害,极大多数情况下均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 在有限空间外敞面醒目处,设置警戒区、警戒线、警戒标志,未经许可,不得入内。 ● 对任何可能造成职业危害、人员伤亡的有限空间场所作业应做到先检测后监护再进入的原则。先检测确认有限空间内有害物质浓度,作业前30分钟,应再次对有限空间有害物质浓度采样,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

  30. 进入自然通风换气效果不良的有限空间,应采用机械通风,通风换气次数每小时不能少于3次。对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严禁使用过滤式面具。 ● 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作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有限空间安全设施监管制度;同时应对从事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进行培训教育。 ● 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具备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身体无妨碍从事相应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并符合相应工种作业需要的资格。

  31. 生产经营单位在作业前应针对施工方案,对从事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的人员进行作业内容、职业危害等教育;对紧急情况下的个人避险常识、中毒窒息和其他伤害的应急救援措施教育。 ●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应明确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监护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 ● 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具;应与监护人员进行有效的安全、报警、撤离等双向信息交流;作业人员意识到身体出现危险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向监护者报告或自行撤离有限空间。 ● 当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发生急性中毒和窒息事故时,应急救援人员应在做好个体防护并配戴必要应急救援设备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救援。其他作业人员千万不要贸然施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32. 河南安科安全技术研究院 ——河南鑫安利安全评价有限公司 王广民 联系电话:13928890656 E-mail:dahema2004@163.com 广州市越秀区水荫二横路27号1816室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