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k likes | 1.57k Views
創意性 ‧ 綜合式 幼兒體育的探索. 黃樹誠 香港教育學院幼兒教育學系講師. 地址:大埔露屏路十樓 B2 – 1/F – 53 室 電郵: pwong@ied.edu.hk 電話: 2948 7582 傳真: 2948 7160. 版權所有,請勿翻印。歡迎取用講義資料,請註明出處。. I. 健康的概念. 健康的定義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 (1946)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健康是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 健全狀態,而不是沒有疾病或虛弱
E N D
創意性‧綜合式幼兒體育的探索 黃樹誠 香港教育學院幼兒教育學系講師 地址:大埔露屏路十樓 B2 – 1/F – 53 室 電郵:pwong@ied.edu.hk 電話:2948 7582 傳真:2948 7160 版權所有,請勿翻印。歡迎取用講義資料,請註明出處。
I. 健康的概念 健康的定義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 (1946)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健康是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 健全狀態,而不是沒有疾病或虛弱 現象,而且,他們之間會相互影響。 (Marotz著, 黃惠美等譯, 2001, p.5)
健康 適能 Fitness Health 健康-----適能的延續 生病 ILLNESS 沒有疾病 ABSENCE OF DISEASE 豐盛 WELLNESS
Wellness (康盛) • 在一九五八年,美國第一任人口統計局局長Halbert L. Dunn開始談論「Wellness」的觀念。 • 他認為「Wellness」是要在生命所有層面上均有積極的認識,並作出選擇,以期創造健康的生活方式。
Wellness (康盛) • WELLNESS 是最佳身心康泰的境界 • 蘊藏著充沛生命力和樂趣的訊息 • (A Joyous & Richer Way of being Alive) • (Wolcott, 1996) • Wellness 涉及如何去獲致優質生活和盡顯個人潛能的態度和行為。 • Wellness 強調人們的行為必需對個人安康 (Optimal Health) 方面承擔責任。
完全健康的概念(Holistic Concept of Wellness / Health) • 生理健康 (Physical Health) • - 身體各系統,內臟及各器官能作正常運作而言。 • 心智健康 (Mental & Intellectual Health) • - 有清晰及有條理的思維。 • 情緒健康 (Emotional Health) • - 在個人情感認知及感情表達方面得體,而又可以面對壓力,緊張 • 及焦慮。 • 社交健康 (Social Health) • - 能有製造及維持人與人之間良好關係的能力。 • 靈性健康 (Spiritual Health) • - 有個人的信念或信仰,安靜的心境。 • 職業健康 (Vocational Health) • - 有敬業樂業精神,發揮專長,貢獻社會。
健康就是財富 • 學習寓於健康的體魄
II. 健康教育與閒暇的人權 聯合國 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日 <<世界人權宣言>> (第3條) 人人有權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
(第25條) 1. 人人有權享受為維持他本人和家屬的健康和 福利所需的生活水準 ……。 2. 母親和兒童有權享受特別照顧和協助 ……。
(第26條) 1. 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 ……。 2. 教育的目的在於充分發展人的個性並加強對 人權和基本自由的尊重 ……。
(第27條) 1. 人人有權自由參加社會的文化生活,享受 藝術 ……。 2. 人人對於他所創作的任何科學、文學或 美術作品而產生的精神和物質的利益, 有享受保護的權利。
聯合國 一九八九年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 總則 兒童的最大權益 — 任何關於兒童的事情,應 首先考慮他們的是大權益。 原文見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 (3) 條
教育、閒暇及文化活動 教育—兒童享有接受教育的權利,政府 應提供免費小學教育,發展不同類型的 中學教育,及盡量提供高等教育的機會, 並確保學校執行紀律的方式符合兒童的 權利及尊嚴。 原文見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28) 條
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最充分地發展 兒童的個性、才智和身心能力。培養兒童 在自由社會裡過著有責任感的生活,培養 兒童尊重父母及他人和本身的文化。 原文見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29) 條
文娛康樂—兒童有權享受閒暇,遊戲及 文化藝術活動。 原文見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31) 條
III. 國際健康的發展 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 (UN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United Nations, 2004) • 預定在公元 2015 年明確且具體達到下列八個目標: • 消除極端貧窮和飢餓 • 普及小學教育 • 促進兩性平等並且賦予婦女權力 • 降低兒童死亡率 • 改善產婦保健 • 對抗愛滋病毒、瘧疾和其他疾病 • 確保環境的持續 • 全球合作促進發展
兒童基金會 (UNICEF) 聯合國號召 (2001年9月) 「為兒童說好」 Say Yes for Children (www.gmfc.org) 接納所有兒童: 消除針對兒童的各種歧視和排斥 以兒童權益為首: 尊重兒童權益,人人有責 關懷兒童福利: 確保兒童生命有一個好的開始 對抗愛滋病: 保護兒童及其家人免受愛滋病毒侵襲 停止傷害及剝削兒童: 結束暴力虐待、僱用童工和性侵犯兒童
6. 聆聽心聲: 尊重兒童表達意見和自決的權利,聆聽 • 並採取行動 • 教育兒童: 所有兒童都應有機會接受良好的初級 • 程度免費教育 • 8. 保護兒童遠離戰爭:兒童不應經歷恐怖的戰鬥 • 9. 為兒童保護地球環境: 愛惜下一代,珍惜地球資源 • 10. 對抗貧窮:為兒童而投資在基本醫療和教育等社會 • 福利上
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 「國際體育與運動憲章」 (UNESCO 1978) 倡議體育與運動是促進人類進步與世界和平 的媒介活動,同時亦是普世的基本人權,而 且體育與運動對人類的全人發展極為重要。
聯合國大會決定公元 2005 年為 「國際運動與體育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IYSPE 2005) • 主要目的是想藉由運動以及具有教育過程意義的體育活動,促進人類健康、發展世界和平; • 其中心思想實與奧林匹克精神 (Olympism) 相同,奧運格言:更快、更高、更強
是透過身體教育與健康促進的基本理念 • 和手段,藉以提升人類福祉的崇高理想; • 旨在獲得團結、和平、友愛; 並達到健、美、真、善的目標。
聯合國會員大會於 2003 年 11 月通過 • 58 之 5 號決議: • 運動是促進教育、健康、發展與和平的方法(Sport as a means to promote education、health、development and peace) (United Nations 2005b) • 鼓勵各國政府與非政府組織訂定政策。 • 致力經營以運動為基礎的活動,藉以達成預定的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
(美國健康人民 2010) • Healthy People 2010 • http://www.healthypeople.gov • 主要目標 • 提昇健康人生的質素和年限 2. 消除健康的差距
28 個焦點範疇和 467 個明確目的 • 例如: • 教育與社區計劃 • 環境健康 • 食物安全 • 營養與過重 • 口腔健康 • 身體活動與體適能……
IV. 香港幼兒教育之目標 香港教育統籌委員會 二零零零年九月 <<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議>>
二十一世紀的教育目標 讓每個人在德、智、體、群、美各方面都有 全面而具個性的發展,能夠一生不斷自學、 思考、探索、創新和應變,具充分的自信和 合群的精神,願意為社會的繁榮、進步、自由和 民主不斷努力,為國家和世界的前途作出貢獻。 而首要達致的目標應該是培養學生 「樂於學習、善於溝通、勇於承擔、敢於創新」。 (教育統籌委員會, 2000, 頁 27)
幼兒教育 幼兒教育 幼兒教育是終身學習的基礎。 目的 • 讓孩子在啟發性及愉快的環境下,養成積極的學習態度與良好的生活習慣。 目標 我們希望孩子們: • 有好奇心及求知欲,並樂於學習。 • 經歷愉快的、多姿多采的群體生活,從中培養責任感,學會尊重別人,並得以在德、智、體、群、美各方面有全面的發展。 • 樂於嘗試,有探索精神,學習面對和解決問題,建立自信及健康的自我觀念。 (教育統籌委員會, 2000, 頁 27 – 28)
香港課程發展議會 二零零六年五月 <<學前教育課程指引>>
課程宗旨 • 教育統籌委員會於二零零零年為整體教育訂定的 • 總目標是: • 「讓每個人在德、智、體、群、美各方面都有 • 全面而具個性的發展, 能夠一生不斷自學、 • 思考、探索、創新和應變。 」 • 幼兒教育既是全人發展和終身學習的基礎,這個 • 學習階段的課程宗旨可歸納為: • 培育幼兒在德、智、體、群、美各方面的全面發展和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為生活作好準備; • 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和培養積極的學習態度, 為未來學習奠定基礎。
幼兒發展目標 針對兒童的發展需要,以下就幼兒的身體 發展、認知和語言發展、情意及群性發展 和美感發展等目標,分別作介述。要注意 的是這四個發展範疇是彼此關連和互相影 響的,學前機構需以此作為依據,制訂與 本身實際情況配合的課程計劃。
身體發展 幼兒以身體五官作為認識外界,以及接收和發放訊息 的工具。所以,學習控制身體、運動大小肌肉和應用 感官是所有學習和溝通的基礎。在學前教育課程設計 要注意的發展目標有: 發展幼兒的感官機能、專注和觀察的能力。 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自我照顧的能力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促進幼兒大小肌肉活動能力的發展。 認識身體機能的限制,建立保護自己的安全意識。 (香港課程發展議會, 2006, 頁 16)
體能與健康的學習目的和教學原則( 課程發展議會, 2006, 頁 19 – 22 ) • 強壯的身體, 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健康成長的基礎。 透過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活動和學習有秩序的生活規律, 有助幼兒健康成長。 • 身體的活動, 能使幼兒體會到身體活動的能力和建立空間感: 感官的運用, 有助幼兒認識自己與四周環境的關係。 適當的訓練, 有助發展幼兒大小肌肉的操控能力, 和有效地培養專注和觀察能力, 增強自信。 這在幼兒的學習上起了重要作用。 • 身體活動可以鍛鍊體格、 磨練意志和抒洩情緒, 又可提高幼兒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對年齡較大的幼兒來說, 集體體力遊戲更有助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和協助幼兒學習公平競技的原則, 使幼兒懂得如何與他人相處, 發展社交能力。
I. 健康知識 • 學習目的: 使幼兒能夠 •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注意個人及公眾衛生, 從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b. 培養自理能力。 c. 培養積極參與身體活動的興趣和習慣。 d. 認識基本健康和安全知識, 懂得保護自己。
ii. 教學原則 • 教師在安排教學活動時, 應注意幼兒的健康狀況, 確定幼兒身體健康及運動能力, 沒有傳染病的徵狀且適合參與群體活動。 • 因應幼兒特性和需要, 擬定自我照顧、 衛生習慣、 飲食禮儀和安全知識等生活自理項目。 • c. 教師樹立榜樣, 例如要有良好衛生習慣及衣著清潔整齊等。
透過茶點、 排洗、 進食等日常活動, 協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和衛生習慣, 使這些良好習慣成為幼兒生活的一部分。 • 與家長聯繫, 了解幼兒在家中的生活習慣, 以便按他們的個別能力耐心教導。 • f. 透過日常活動培養健康和安全的意識,提高幼兒自我保護的能力, 有助減少或預防虐待和性侵犯的發生。
II. 感知發展 • 學習目的: 幼兒能夠 • a. 認識視、 聽、 嚐、 嗅、 觸的感官機能, • 加深對自己身體的認識。 • b. 發展專注、觀察和協調感官機能,提高對 • 環境的敏感度。 • c. 運用感知能力去探索環境的興趣和欣賞事物。
ii. 教學原則 • 任何的活動都會涉及感官機能的運用,教師可善用平常的教學安排,幫助幼兒認識各種感官的機能。教師亦可設計特別的活動,協助幼兒體驗各項感官機能在日常生活的應用和重要性。 • 設計需要同時運用多種感知能力的活動,幫助幼兒 • 學會協調各種感官機能,加以適當運用。 • c. 多安排幼兒接觸大自然和多觀察不同事物,適當地 • 利用各種情境,給予幼兒充分的刺激,藉此發展幼兒運用感官機能。
III. 大小肌肉運動發展 • 學習目的: 使幼兒能夠 • 認識身體不同部分的特徵和功能。 • 配合身體動作與感知能力, 對環境有高的敏感度。 • 鍛鍊出良好的體格、 感官機能和身體活動能力。 • 培養意志力, 信心和勇氣。 • 建立保護自己的意識和能力。
ii. 教學原則 • 利用日常生活的自理訓練, 提供小肌肉活動。 • 讓幼兒學習及掌握身體基本的動作技能和概念,包括 • 平衡動作、 移動動作和操控動作。 • 利用多元化的身體活動協助幼兒掌握正確姿勢, 發展協調能力、柔韌性、靈敏度、力量、節奏感、想像力、 模仿能力,並協調知覺,建立對空間和方位的認識及 • 運用。 • d. 給予充分的練習時間和鼓勵, 讓幼兒自由地進行大小肌肉活動的探索。
避免進行連續性的劇烈運動,以免幼兒體力不支而造成傷害。避免進行連續性的劇烈運動,以免幼兒體力不支而造成傷害。 依照時間、季節、場地(室內或戶外)等條件靈活釐訂活動內容及範圍,充分利用環境和注意有關安全措施,讓幼兒進行身體活動。 配合感知機能進行大小肌肉活動,讓幼兒在不同的活動中能想像和創作,並充分享受活動的樂趣。 注意幼兒的健康狀況,如有不適宜進行體力活動的情況,應讓他們休息。
V. 世界及香港兒童的健康問題 世界 - 健康問題 • WHO (07-04-02) 數字顯示 發達和發展國 60-85% 人口缺乏運動 • 心臟病、糖尿病、癡肥、上結腸癌、 高血壓、骨質疏鬆、脂質失調、抑鬱焦慮 • 「不動疫症」年殺 200 萬人 • 全球 2/3兒童運動不足
WHO (23-10-2002) 研究發現 10 大殺手年奪命 2240萬 • 糧食短缺、不安全性行為、高血壓、吸煙、飲酒、不安全食水、過量類固醇、 室內煙霧、缺乏鐵質、過重
病患年輕化﹗ • 不動疫病全球性蔓延﹗ (Epidemic of Inactivity)
World Health Day 2002 Move for Health (運動有益健康) (WHO, 2002)
全球兒童苦況28/5/2001(UNICEF, 2001)www.unicef.org/say_yes/ • 估計有 140 萬十五歲以下兒童感染了愛滋病毒 • 每年有超過 1,000 萬五歲以下的兒童死亡,大部分是因感染可預防的疾病而致命 • 全球估計有 200 萬雛妓 • 全球估計有 30 萬童兵 • 全球三分之一兒童未能接受 5 年基本教育
全球每年有500多萬兒童 • 於與環境相關的疾病 • “環境暴露和兒童健康”成為關注的焦點 • 在全球範圍內,5 歲以下兒童 40%以上的疾病 • 是由環境造成的; • 每年有 500 萬以上從出生到 14 歲的兒童死於 • 和他們生活、學習、遊戲的環境相關的疾病。 • “2005上海國際兒科論壇” (2005 年 6 月)
(WHO, 2005) • 全球約有 1.6 兆成人(15 歲以上)超重 • 最少 400 百萬成人癡肥 • 估計在 2015 年, 約 2.3 兆成人超重, • 700 百萬成人癡肥
兒童的過胖情況上升美國,年齡在二至五歲的兒童:兒童的過胖情況上升美國,年齡在二至五歲的兒童: Ogden, C.L., Flegal, K.M., Carroll, M.D. & Johnson, C.L. (2002). 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88 (14), 1728-1732
National Centre for Health Statistics of the Centre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02) • 1999 年兒童超重情況到達 13% • 是 40 年來增加 300% • 15.3% 6 – 11 歲兒童是超重 • 增加患糖尿病 II 型之風險 (Kaufman,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