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臺灣 出版產業大未來

臺灣 出版產業大未來. 台灣出版 產業的前景與未來. 五十年台來台灣地區總體出版概況. 台灣第一家印刷機構,在台南設立。 50 年代→兼負政策性使命 ,以闡揚三民主義為任務。 60 年代 →翻印西書和古書 70 年代→隨教育水準提升,出現大量新出版社 書籍開本、封面、裝訂改進,60年代40開本、70年代32開本、80年代以25開本和16開。 80 年代→ 出版社本身的世代交替、改組、出走與另創新局。 612大限開始實施新著作權法。→. 出版部門與出版政策的轉變. 出版政策三大時期 1.孕育管制期 2.開放管制獎助起飛期 3.出版多元自由期。

Download Presentation

臺灣 出版產業大未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臺灣出版產業大未來 台灣出版 產業的前景與未來

  2. 五十年台來台灣地區總體出版概況 • 台灣第一家印刷機構,在台南設立。 • 50年代→兼負政策性使命,以闡揚三民主義為任務。 • 60年代→翻印西書和古書 • 70年代→隨教育水準提升,出現大量新出版社 • 書籍開本、封面、裝訂改進,60年代40開本、70年代32開本、80年代以25開本和16開。 • 80年代→ • 出版社本身的世代交替、改組、出走與另創新局。 • 612大限開始實施新著作權法。→

  3. 出版部門與出版政策的轉變 • 出版政策三大時期 • 1.孕育管制期 • 2.開放管制獎助起飛期 • 3.出版多元自由期。 • 1960年代初,西書翻印獲利高、台灣翻印流入美國本土嚴重影響原版市場,要求台灣西書翻印改善問題。 • 戒嚴政策對台灣整體的出版政策,影響很大。 • 1952年實施教科書統編制。 • 翻譯書成本增加需向原出版社預付版稅、簡單說就是抽版稅。

  4. 書籍出版量增加原因: 1.國民所的升高 2.教育水準提高 3.人民識字提高 4.政府出版政策開放 5.大量外文翻譯 台灣書店通路組織結構四大分類: 1.大型綜合出版社 2.中型綜合出版社 3.中型大眾╱專業出版社 4.小型大眾╱專業出版社 書稿三種來源: 台灣作者提供文稿 大陸地區寫手供稿 翻譯稿 出版產業困境,只有上中下通力合作互相幫助。 台灣當前出版產業狀況分析

  5. 為什麼出版─ ─出版者 的考量:以社會學術出版為例 • 政治考量 • 制度考量 • 商業利潤考量 • 文化考量 • 人情考量 • 八O/二O法則

  6. 出版社八大迷思 • 書籍印數 • 書籍設計與文案標語 • 毫無節制的廣告與行銷造勢活動 • 選擇銷售合作夥伴 • 錯誤的促銷方式、亂打折扣戰 • 錯估實際銷售數量 • 責怪讀者閱讀水平、保守念舊的精英心態 • 選錯出版時機

  7. 兩岸關係的開放與書籍製作出版間的關係 • 關於版權貿易形式方面 • 合作出版階段常見模式

  8. 編輯這一行 • 編輯是什麼? • 「編輯」是個統稱,實際上編輯這個職務,可精細區分,像助理編輯、執行編輯、邀搞編輯、文字編輯、企劃編輯、主編輯、總編輯等等。 • 在台灣這個詳細的編輯職務區分,除了少數的大型綜合商業、出版社符合之外,小出版社多半是由一兩名編輯統包所有類型的編輯之業務,特別是在台灣這種小出版社林立的出版界更是如此。

  9. 編輯在出版流程扮演的關鍵角色 • 編輯在出版流程中扮演十分關鍵的角色,寇舍認為編輯是一種缺乏制度化與偶然性專業化與偶然性專業化的行業,而編輯最大專長就在「連結」(connection),編輯的角色則是守門人;編輯的社會背景,會影響出版方向。

  10. 編輯的工作能力 • 一個編輯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有管理書籍製作進度的能力,企劃行銷書籍的能力,以及擁有豐富而多元的人脈,讓你的書籍編制過程,不至於缺乏人才可以使用。 • 對於學術性專業書籍的編輯,其學術能力、社會背景,格外重要;寇舍談到學術類編輯,專業化知識是必須具備的,如何事先掌握了解學術社群,這是需要長時間訓練的。

  11. 台灣電子出版發展概論 • 電子出版源起 • 傳統紙本資料最大的缺點就是保存不易,不能在常溫狀態下長久保存,容易受潮、發霉、蟲蛀等因素破壞。因此當數位科技興起之後,逐漸就將內容轉移到這個新興載體上,電子出版因此應運而生。

  12. 何謂「電子出版」? • 電子出版是將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予以數位化後,依還原展現時使用之載體不同,而產生之不同媒體。 • 出版的電子書將傳統出版工作中的編輯、印刷與發行,三個主要作業流程的輸出型態,轉變成以數位進行。 • 網路的方便性、分享性、大量儲存性,去中心化、數位化,互動式與超文本等強大功能,都讓出版變得更容易。

  13. 電子書的發展 • 台灣的電子書發展,是在西方電子書科技的既有成果下,去延伸開發應用的產物。西方電子書經過多年的發展,在儲存的標準性,閱讀載體以及電子內容等三個部分的科技上,做出了相當程度的發展和統整。

  14. 台灣出版界的翻譯問題---以人文社會科學專書為例台灣出版界的翻譯問題---以人文社會科學專書為例 • 在台灣社會人文科學類的翻譯書籍很多 • 一方面由於本土學者的中文著作不多 • 一方面這些中文著作有不少是論文集的形式,出版社為學術人出版論文集時,其角色是「印書館模式」,學者有什麼東西就印什麼,出版社對於書籍內容不會有意見。 • 少數專門性著作,出版社抱著學術貢獻、文化考量與人情考量,也多半不計內容而出版。

  15. 以社會學書籍來說 • 由於社會學本身的理論雜多,領域範圍寬廣,從事社會學書籍翻譯並不容易,時常聽見學術界的老師或研究生抱怨學術性翻譯書錯誤百出,均期望能建立好的翻譯制度。 • 翻譯一本書,從確定版權到找到譯者翻譯,所需時間不算少;若是專業的學術書籍,除了單純翻譯外,還要查證相關資料等,則更加曠日費時,所以能夠從事學術翻 譯審定,往往是該領域的學術人。

  16. 出版業的發行通路 圖書館 5.網路書店 6.讀書俱樂部(台灣作法與國外大異其趣) ◎圖表摘自王榮文

  17. 發行的主要業務:送退書、查補書、催款、收帳、市場調查、書店公關發行的主要業務:送退書、查補書、催款、收帳、市場調查、書店公關 • 通路鋪書流程:出版社前製完畢出版社與通路共同決定印量交付印刷新書交貨送總經銷及出版社 • 通路不通的後果: • 新書銷售生命3-6個月,銷售量數字在書店退貨後才知道 • 通路商、書店無法精確掌握新書的銷售數量 • 出版社更無法得知確切的買氣與銷售量,誤判再版冊數,嚴重將導致加印過多滯銷而血本無歸 • 通路商大多只將書上架下架,未發揮物流服務應有價值

  18. 給通路的建議: • 書店與通路合作,建立精確的書籍銷售回報系統,在第一時間將對的書、對的數量,送到書店銷售,做到「動態補書」。 • 通路與書店需每周會報新書狀況,成為日後配送相關新書的參考。 • 通路宜用心觀察自己代銷各出版社的書籍在各書店的銷售狀況。 • 出版產通路的經營,宜借重電子資訊業的IT管理效率、便利商店的物流系統,提供銷售統計經驗做改善。

  19. 台灣書評概論 • 讀者對書評的需求? • 1990年:中國時報《開卷》問卷結果=「書評是否具有參考價值?」12.8%認為「非常有」、50.8%認為「有」。 • 1997年:台灣圖書市場研究報告指出=「購書訊息來源?」有23.6%從「報紙專欄過圖書評鑑」取得。 • 1999年:台灣圖書市場研究報告指出=「購書訊息來源?」提高到30.7%從「報紙專欄過圖書評鑑」取得。 • 2001年:台灣都會區閱讀習慣調查「獲得購書資訊來源」,57%透過親自翻閱,29.6%親友師長推薦、22.3%報刊書評、10.4%網路書評;出版社廣告單、暢銷書排行、電台都排名在後。

  20. 書評的功能? • 書評主要的功能在於描述與評價,向讀者提供內容,並指出其優劣。 • 對作者及出版者而言,可以從中學到得失,進而引導文化走向與發展,幫助文化累積。 • 歸納書評的四大功能: • (1)提高圖書品質。(2)促進學術發展與藝文創作。(3)擴大發行量。(4)指導讀者閱讀。

  21. 台灣書評的發展 • 解嚴之前:早期台灣出版物局限在文學書,書評幾乎等同於文學批評。例如《書評書目》、《文訊》(書評書介)、《聯合文學》(責任書評、新說書)等 • 解嚴之後:出版物種類多元化,各大報增設讀書版面,書評專欄及刊物才相對增多。例如中國時報的開卷、聯合報的讀書人、中央日報的中央閱讀等 • 八○年代末期:台灣書評發展重心轉移到報紙,各大報章雜誌相繼設立出版與讀書版面,例如民生報文化新聞版、中時晚報《時代文學周刊》等 • 台灣書評困境: • (1)台灣缺乏專職書評人。 • (2)台灣書評刊物難建立權威性。

  22. 缺乏公共支持力的台灣出版產業 • 圖書館的功能與角色定位 • 收藏的角色,加以分類整理、收集典藏 • 提供市民、學生閱讀,研究查詢及借閱等 • 對出版社來說,扮演消費者角色,保障基本書籍銷量。 • 台灣現有圖書館的數量與類型 • 到1999年為止,台灣總共有4943所圖書館 • 國家圖書館=1所、公共圖書館=548所、大專院校圖書館=158所、高中職圖書館=440所、國中圖書館=719所、國小圖書館=1540所、專門圖書館=537所

  23. 有效率的政府圖書採購政策 • 台灣的圖書館長期缺乏書籍資源,淪為K書中心,宜由政府介入主導圖書館館藏配置,定期向出版社購書,分配至各級圖書館藏。 • 充實城鄉圖書館館藏,讓城鄉學童擁有相等的閱讀資源,破除城鄉差距的良方,亦可讓出版優質圖書的出版社生存。 • 建議政府將台灣的圖書館打造成有如誠品書店的閱讀空間,以及和租書店一樣快速的閱讀資源。 • 落實圖書館的購書與蒐藏,可勉強支撐起台灣出版產業的基本成本(初版印量1至2千本)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