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 likes | 738 Views
台灣兒童與青少年閱讀教育現況.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 凌爾祥 秘書長. 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 - PIRLS. PIRLS ( P rogress in I nternational R eading L iteracy S tudy ) 是由 國際教育成就調查委員會主持的計畫。 目的在研究世界各國及地區四年級兒童的閱讀能力。 做為各國改進閱讀教育依據 台灣在 2004 年加入這項國際性的研究。. 閱讀素養. 根據 PIRLS 2006 的定義 : 學生能夠理解並運用書寫語言的能力 。 能夠從各式各樣的文章中建構出意義。 能從閱讀中學習
E N D
台灣兒童與青少年閱讀教育現況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 凌爾祥 秘書長
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 - PIRLS PIRLS(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是由國際教育成就調查委員會主持的計畫。 目的在研究世界各國及地區四年級兒童的閱讀能力。 做為各國改進閱讀教育依據 台灣在2004年加入這項國際性的研究。
閱讀素養 根據PIRLS 2006的定義 : 學生能夠理解並運用書寫語言的能力 。 能夠從各式各樣的文章中建構出意義。 能從閱讀中學習 參與學校及生活中閱讀社群的活動 由閱讀獲得樂趣
台灣閱讀成就 22名
在不同閱讀歷程的表現 台灣學生在直接歷程得分541 排行 16 台灣學生在解釋歷程得分530 排行 25 兩者有顯著差異
與高低分有關因素—家庭環境因素 社經地位 家中閱讀活動 父母閱讀態度
與高低分有關因素 — 學生在校外做的事情 閱讀有關的活動 休閒娛樂有關的活動
值得注意的事- 獨立閱讀時間 我自己安靜地閱讀/默讀 我閱讀自己選擇的書本
過去我們做了許多閱讀的事 • 出版書、MOE與各界送書、故事媽媽 、各校、各地閱讀活動都是好的 • 但是, • 學生閱讀習慣未養成 • 獨立閱讀時間未被珍惜 • 高層思考未被重視 • 必須問 • 是否接受PIRLS的標準? • 若答案肯定 … • 過去推動的閱讀活動,哪裡出了問題?
PISA • 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國際學生評量計畫) • 數學、自然科學、閱讀 • PISA第一次評量在2000年 • 每隔3年舉行一次,現今有57個國家參與 • 全球性跨國調查,被視為檢驗各國教育體制和未來人才競爭力的重要指標。 • 台灣自2006年加入,全國共有245所學校、8815名15歲學生被選樣接受測驗。 • 受測學制包含:國中、高中、五專、高職(包含實用技能班、建教合作班)、進修補校。
PISA從三個層面衡量閱讀能力 • 一擷取資訊 能否從閱讀的文字資料中找到所需資訊。 • 二解讀資訊 閱讀後能否正確解讀資訊的意義。 • 三思考和判斷力 能否將所讀內容與自己原有的知識、想法和經驗相連結, 綜合判斷後,提出自己的觀點。 • PISA定義--閱讀能力愈強,愈有能力蒐集、理解 、判斷資訊, 以達成個人目標、增進知識、開發潛能,並運用資訊,有效參與現代社會的複雜運作。 • 使用文本包括 • 連貫的文本:記敘、說明、描寫、議論、指示、文件/記錄 • 不連貫的文本:圖表、表格、地圖、廣告等。
閱讀理解題目例 5. 為什麼太空人需要準備幾個小時才能離開太空梭, 舉出 兩個理由說明。(直接推論) 7. 為什麼隔壁艙裡需要有第三個太空人?(直接提取) 11. 為什麼作者提到,太空人走進太空前會「再一次抓抓鼻子」?(檢驗、評估內容、語言及文章的元素) 12. 有編號的框框怎樣幫助讀者了解文章的內容?寫出其中一個方法。(檢驗、評估內容、語言及文章的元素) 15. 想像一下,如果你想當太空人,從文章的資料,說明當一個太空人的一項好處和一項壞處,並說明為什麼。(詮釋、整合觀點及訊息)
PISA 2006台灣科學素養 • 形成科學議題能力(第十七名) • 解釋科學現象能力(第三名) • 科學論證能力(第八名) • 科學本質(第十名)
PISA 2006 台灣與歐亞國家國際閱讀評比 受測國家 程度分級 Below Level 1 (低於334.75分);Level 1(介於334.75~407.47分); Level 2(介於407.47~480.18分);Level 3(介於480.18~552.89分; Level 4(介於552.89~625.61分;Level 5(625.61分以上)台灣最近兩次的國際閱讀評量中,高分的人數都不夠多,表示高層次有努力的空間
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柯華葳教授觀察 • 學生視閱讀為功課 • 不是為興趣 • 教學少閱讀理解教學 • 解釋歷程 • PISA • 學生獨自閱讀頻率可以增加 • 若少課外讀物,課文份量與教學時數似乎不足
十五歲的讀寫能力,影響一生的發展 • 2000年開始,PISA縱向追蹤加拿大三萬名十五歲學生長達四年,分析讀寫能力程度與接受高等教育的關係 • 15歲時具備第二級讀寫能力的學生,到19歲時接受高等教育的機率是第一級學生的兩倍,第三級學生是第一級學生的四倍,第四級學生是第一級學生的八倍。 • 15歲時有最高級讀寫能力程度的學生,到19歲時接受高等教育的機率則高達16倍。 • 研究顯示:由閱讀讀寫能力程度高低,可以明顯預測未來發展。 • 15歲之前無法具備進階讀寫能力程度,未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相當不樂觀。
影響閱讀素養的環境因素 國家及社會環境 家庭 學校 教室 教學與經驗 學生的閱讀成績、 態度和行為
國際作法 • 香港教改 第一節課當閱讀課2007/12/13 【聯合報╱記者楊正敏/台北報導】學校每天第一節課拿來做閱讀課,什麼都不教,老師、學生都很高興,「現在強調的是有效率的教學和學習,教得多不一定學生就學得好,重點是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國際作法 • 香港:學生下課後主動閱讀 陳康宜、劉偉瑩/臺北報導/國語日報臺灣和香港的差異,在臺灣學生比香港學生更常上網使用電腦,更喜歡看電視,香港學生卻能在下課後,主動閱讀。另外,香港的教師也改變要求學生撰寫讀書心得報告的模式,改以戲劇演出等各種活動鼓勵學生閱讀。
國際作法 • 芬蘭:閱讀、寫作是成功指標陳康宜、劉偉瑩/臺北報導/國語日報芬蘭連續四年摘下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冠軍,教育制度被認為全球最優、國民閱讀率和教育程度也居世界之冠。 在芬蘭的史詩裡,不歌頌奮勇殺敵的英雄豪傑,有智慧的長者才令眾人景仰。
國際作法 • 南韓:先提升字彙和想像力 陳康宜、劉偉瑩/臺北報導/國語日報提升學生字彙能力和想像力,是推動閱讀的第一步,研究發現,字彙能力不足的學生看不懂文章,自然不會閱讀;沒有想像力的學生,無法融入書中情境,覺得閱讀是件無趣的事。
國際作法 • 日本:中小學辦晨讀運動 陳康宜、劉偉瑩/臺北報導/國語日報這項運動的原則是:「大家一起來,每天不間斷,從自己喜歡的書開始最好,只要『讀』就好了!」
台灣作法 • 5年10億 推動學生閱讀2007/12/18【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 添購圖書,還要建置各科延伸閱讀資料庫、培訓閱讀種子教師,讓學生把閱讀當成課內的事,而非只是「課外閱讀」。用於改善圖書、設備及扶助弱勢。 • 台灣是整體學生的閱讀能力稍弱,不能只扶助弱勢生,一般學生也要加把勁。 • 國中基測,題目靈活、題幹長,閱讀能力差的學生,不只國文考不好,數學、自然科的分數也受影響,閱讀不能再當成課後可有可無的活動,正課也應重視 (這些計畫,仍有不讓人放心的感覺呀~)
中小學閱讀現況調查-家庭 From 天下雜誌調查
中小學閱讀現況調查-家庭 From 天下雜誌調查
中小學閱讀現況調查-學校 From 天下雜誌調查
中小學閱讀現況調查-學校 From 天下雜誌調查
中小學閱讀現況調查-學校 From 天下雜誌調查
國內現況 目前高達99%的學校進行閱讀相關課程或活動 From 天下雜誌調查
國內現況 From 天下雜誌調查
國內現況 From 天下雜誌調查
二十一世紀的讀寫能力 • 21世紀讀寫能力是有關個人如何蒐集、管理、整合以及判斷文書資訊,進而解決問題,生產新知識,達到參與社會運作與貢獻社會的能力
成功的教育體制提升讀寫能力 • 我們無法提供標準教育模式,但可以藉由參考成功的教育體制,來探討哪些因素有助於提升讀寫能力。 • 表現好的國家,教育體制有以下幾個特徵:學校勇於挑戰,企圖心強烈,教師對學生期望高,師生關係良好,教師士氣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