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k likes | 1.3k Views
2.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4. 1. 第一节 复式记账原理. 第四节 成本计算. 第三章 复式记账和成本计算. 3. 第三节 账户及其借贷记账法的应用. 本章知识点: 复式记账的含义和原理 借贷记账法 5 个核算环节会计分录的处理 成本计算的了解. 第一节 复式记账原理.
E N D
2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4 1 第一节 复式记账原理 第四节 成本计算 第三章 复式记账和成本计算 3 第三节 账户及其借贷记账法的应用
本章知识点: • 复式记账的含义和原理 • 借贷记账法 • 5个核算环节会计分录的处理 • 成本计算的了解
第一节 复式记账原理 • 为了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揭示会计对象具体内容之间的本质联系,除了将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划分为六大会计要素,通过设置会计科目对会计要素作进一步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开立账户,以便连续、系统地反映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及其结果。同时,还应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把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记录在账户中,即采取什么样的记账方法。
一、记账方法概述 定义: 记账方法就是依据一定记账符号、记账规则在账户中记录经济业务方式方法。 缺点:是一种简单而又不完整的记账方法,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业务来龙去脉,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真实性。 每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登记 单式记账 记账方法 借贷记账法 收付记账法 复式记账 增减记账法 每项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全面登记的一种方法 优点:(1)可以了解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还可以通过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全面系统地了解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2)以相等金额同时记账,可以对账户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二、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 • 复式记账法的理论依据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各单位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不外乎四种情况(前面已讲:等式两边同增、等式两边同减、等式左边一增一减、等式右边一增一减),但不会影响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 任何经济业务都会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面 • 复式记账法就是对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借以全面反映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的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
三、复式记账法的种类 • (一)收付记账法 • (二)增减记账法 • (三)借贷记账法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遵循复式记账的原理,以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为基础,以“借”和“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借贷记账法
一、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用以表示在账户在的两个对立的记账方向。 • 借贷记账法大约起源于13、14世纪的资本主义萌芽的意大利。当时,它主要是从借贷资本家(即经营银钱业)的角度来解释的。当时借贷资本家的业务是吸收存款,付出放款。因此,在吸收存款时,称为“贷”,记入贷主名下,表示欠人(债务);付出放款时,称为“借”,记入借主名下,表示人欠(债权)。所以,当时的借贷二字分别表示债权、债务的变化。 • 以后,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活动的复杂,原来所记录的存、放款业务,已经不能满足经济活动的需要,借贷资本家不仅要记录存、放款业务,而且还要记录它所经营的商品、现金、经营损益和经营资本等的变化。这些非银钱业务,也需要借、贷二字来记录,以保持账簿记录的统一。这样,借、贷二字逐渐失去它原来的含义,而转化为纯粹的记账符号,成为会计上的专门术语和国际商业语言。
二、账户结构 借贷记账法把每个账户的结构都分为左、右两方,左边为“借”,右边为“贷”,用以反映资金的增减变化情况。 采用借贷记账法时,账户的借贷两方必须做相反方向的记录,即对于每一个账户来说,如果规定借方用来登记增加额,则贷方就用来登记减少额;如果规定借方用来登记减少额,则贷方就用来登记增加额。究竟一个账户的哪一方用来登记增加额,哪一方登记减少额,取决于账户的性质,不同性质的账户,其结构是不同的。(回忆6大类账户的结构)
说明: • “借”、“贷”纯粹是记账符号,是会计上的专门术语,既不能按其本来的字义去理解,也不能直接当作增加或减少 • “借”和“贷”可以指明账户的对应关系,通过账户的对应关系可以了解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 • “借”和“贷”可以用来判别账户的性质 • 凡是余额在借方的账户为资产类或成本费用类账户 • 余额在贷方的账户为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或收入类账户 会计科目 借 贷 资产类账户记增加 资产类账户记减少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记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记 减少 增加 收入成果类账户记减少 收入成果类账户记增加 费用类账户记增加 费用类账户记减少
三、记账规则 •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为: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 记账规则的涵义 • 任何一笔交易或事项的发生,都必然会同时导致至少两个帐户发生变化 • 所记入的帐户可以是会计等式同一方向,也可以是不同方向 • 所记入两个帐户的金额,借方和贷方必须相等
如何应用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 1、判断所要处理的交易或事项引起了哪些帐户产生了变化 • 2、判断这些帐户的性质 • 3、确定这些帐户受影响的方向是增加还是减少 • 4、根据这些帐户的性质和其增减方向,确定究竟是借记还是贷记。 • 如: • (1)企业收到投资者投入机器设备一套,价值为100000元; • (2)企业用银行存款50000元归还已到期的银行短期借款; • (3)收回某单位前欠贷款20000元,存入银行 • (4)企业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30000元,直接用来偿还应付账款
四、会计分录 • 会计分录是指根据复式记账原理,对发生的每笔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列出的记录形式。 • 会计分录在实际工作中是记账凭证中反映的,它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 会计分录书写形式是:借贷科目上下排列、左右错开、先借后贷。 • 可分为:简单分录与复合分录 • 简单会计分录:一借一贷 • 复合会计分录:一借多贷; 一贷多借 说明:为了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清晰地反映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应该尽量避免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但在经济业务确实需要时,也可以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把”丁”字账换成标准的文字会计分录形式) • 简单分录的格式 • 复合分录的格式 借:×××账户 金额 贷:×××账户 金额 借:×××账户 金额 贷:×××账户 金额 ×××账户 金额 借:×××账户 金额 ×××账户 金额 贷:×××账户 金额
上述例子的会计分录为: • 借:固定资产 100000 • 贷:实收资本 100000 • (1)企业收到投资者投入机器设备一套,价值为100000元; • (2)企业用银行存款50000元归还已到期的银行短期借款; • 借:短期借款 50000 • 贷: 银行存款 50000 (3)收回某单位前欠货款20000元,存入银行 • 借:银行存款 20000 • 贷:应收账款 20000 • (4)企业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30000元,直接用来偿还应付账款 • 借:应付账款 30000 • 贷:短期借款 30000
五、试算平衡 • 试算平衡,就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按照记账规则的要求,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验证方法。 • 在借贷记账法下,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将一定会计期间的全部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都记入相关账户后,所有账户的借方发生额与贷方发生额的合计数也必然相等。
试算平衡的功能 • 检查日常核算资料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 为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等提供了基本的会计资料 • 试算平衡的三个平衡公式: 全部账户的 期初借方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 期初贷方余额合计 = 全部账户的 借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 贷方发生额合计 = 全部账户的 期末借方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 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
试算平衡能够检验的错误 • 会计分录中借贷方金额不相等 试算平衡不能检验的错误 • 会计分录中借贷双方全部漏记 • 全部重记 • 方向颠倒 • 用错账户 • 借贷方记账金额比实际业务少记或者多记
第三节 账户及其借贷记账法的应用 本节以制造业日常发生的主要经济业务为例,系统地说明如何运用账户和借贷记账法进行日常的会计账务处理。 • 制造业的经营循环: 购买原材料 生产产品 筹集资金 销售产品 财务成果 利润分配
一、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 (一)资金筹集业务 投资者投入:形成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主要部分,构成企业的实收资本或股本 资金筹集渠道 向债权人借入:形成企业的负债 所有者权益增加 资产增加 负债增加
(二)设置的主要账户 1、“实收资本”账户 例:企业收到国家增加投资800000元,其中货币资金300000元,大型设备500000元,款项存入银行,设备不需安装,已交付使用。 借:银行存款 300 000 固定资产——大型设备 500 000 贷:实收资本——国家资本 800 000
2、“短期借款”账户 例:企业从银行取得为期3个月的流动资金贷款60000元,款项已划转到企业存款账户中 借:银行存款 60 000 贷:短期借款——流动资金借款 60 000
3、“长期借款”账户 例:企业收到开户银行通知,珠江信托投资公司3年年利率3%的建设工程借款240 000元已到款。 借:银行存款 240 000 贷:长期借款——工程借款 240 000
4、“应付债券”账户 例:本月初企业经批准按面值发行3年期、票面利率为3.6%,用于增加活动资金的债券1000000元,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款项已收到并已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1 000 000 贷:应付债券——债券面值 1 000 000
5、“财务费用”账户 例:计提上例本月应付债券的利息 借:财务费用 3 000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3 000
(三)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 1、投入资本的核算 • 【例6】企业收到国家增加投资800000元,其中货币资金300000元,大型设备(含税价)500000元,款项收到已存入银行,设备不需安装已交付使用。 • 这项经济业务发生,使企业的货币资金增加300000元,固定资产增加500000元,资产增加在借方记录;同时,企业实收资本也增加了800000元,所有者权益增加在贷方记录。会计分录为: • 借:银行存款 300000 • 固定资产-大型设备 500000 • 贷:实收资本-国家资本 800000
2、借入资金的核算 • 【例7】企业从银行取得为期3个月的流动资金贷款60000元,款项已划转到企业存款户中。 • 这项经济业务发生,使企业银行存款增加了60000元,资产增加在借方记录;同时,企业短期借款也增加了60000元,负债增加在贷方记录。会计分录为: • 借:银行存款 60000 • 贷:短期借款-流动资金借款 60000
【例8】企业收到开户银行通知,珠江信托投资公司3年年利率3%的建设工程借款240000元已到账。【例8】企业收到开户银行通知,珠江信托投资公司3年年利率3%的建设工程借款240000元已到账。 • 这项经济业务发生,使企业的银行存款增加了240000元,资产增加在借方记录;同时,企业长期债务增加了240000元,负债增加在贷方记录。会计分录为: • 借:银行存款 240000 • 贷:长期借款-工程借款 240000
二、材料采购过程的核算 (一)原材料购进业务 (二)设置的主要账户 工业企业的材料核算有计划成本核算和实际成本核算两种。材料品种多的企业一般采用计划成本法 货币资金 在途材料 材料验收入库 赊账 材料买价、直接相关的税金和采购费用
举例 • 例:购进A材料6000千克,买价120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20400元,全部款项用银行存款付讫,尚末验收入库。 借:材料采购——A材料 12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0 400 贷:银行存款 140 400
2、“原材料”账户 如将上例中采购的材料入库,则会计分录为 借:原材料——A材料 120 000 贷:材料采购——A材料 120 000
结算单据下月到达时: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 材料采购与原材料
3、“应付账款”账户 例:企业从昌大物质公司购入C材料4000千克,买价160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27200元,全部款项尚末支付,票据末取得。 借:材料采购——C材料 16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7 200 贷:应付账款——昌大物质公司 187 200
4、“应付票据”账户 例:企业向南方工厂购入B材料3200克,买价80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13600元,开出一张面值93600元,期限60天的商业承兑汇票,材料尚末验收。 借:材料采购——B材料 8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 600 贷:应付票据——商业承兑汇票 93 600
5、“预付账款”账户 例:企业向广化集团公司订购D材料,按合同规定预付货款5000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 借:预付账款——广化集团 50 000 贷:银行存款 50 000
(三)主要经济业务核算举例 1、以银行存款结算货款(钱货两清) 借:材料采购(或原材料)—×××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支付的价款、税款) 2、赊购或以商业汇票结算 借:材料采购(或原材料)—×××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应付票据(支付的价款、税款) 3、偿还应付账款或票据 借:应付账款/应付票据 贷:银行存款
4、预付账款购入材料 订购材料已收到,但尚末验收入库时 借:材料采购(或原材料)—×××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应付票据(支付的价款、税款) 预付时: 借:预付账款——XXX公司 贷:银行存款
如: • 上例中订购材料已收到1500千克,买价为45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7650元,用预付账款50000元抵付后,余额265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尚末入库。 借:材料采购——D材料 45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7 650 贷:预付账款——广化集团 50 000 银行存款 2 650
采购费用的分摊及核算 1、什么是采购费用 采购费用是企业采购原材料过程中发生的运杂费(包括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仓储费)、运输途中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购入材料负担的税金及其他费用等。 2、分摊原则 凡是能分清采购费用归属于何种材料的,直接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不能分清的,应按材料的重量或买价等比例分摊。
3、分摊具体计算方法 (1)首先计算采购费用分配率。计算公式为 采购费用分配率=采购费用总额 / 物资的总重量(或买价等) (2)然后计算各种材料应负担的采购费用。计算公式为 某种材料应负担的采购费用 =某种物资的总重量(或买价等) ×采购费用分配率 4、账务处理 借:材料采购—×××材料(分配的采购费用) 贷:银行存款、现金(支付的采购费用)
5、举例说明 • 例:广东捷运公司转来A、B、C、D材料的运单12000元,保险费2400元,共计为14400,用银行存款支付。另外,用现金支付上述材料的装车费300元。按材料的重量进行采购费用的分配。(不考虑运输可以计提进项税额) 计算分配率: 采购费用的分配率=14700÷6000+3200+4000+1500)=1 计算各材料应负担的采购费用: A材料应负担的采购费用=6000×1=6000(元) B材料应负担的采购费用=3200×1=3200(元) C材料应负担的采购费用=4000×1=4000(元) D材料应负担的采购费用=1500×1=1500(元)
编制上述会计分录: • 借:材料采购——A材料 6 000 • ——B材料 3 200 • ——C材料 4 000 • ——D材料 1 500 • 贷:银行存款 14 400 • 库存现金 300 若采购的A、B、C、D材料全部验收入库,则会计分录为 借:原材料——A材料 126 000 ——B材料 83 200 ——C材料 16 4 000 ——D材料 46 500 贷:材料采购——A材料 126 000 ——B材料 83 200 ——C材料 164 000 ——D材料 46 500
练习 • 1、购入甲材料5吨,单价12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1020元,运费600元,均以存款支付,材料未到。 • 2、从M公司购入甲材料3吨,单价12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612元;乙材料2吨,单价1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340元,发生运费500元(按材料重量比例分配)。材料已到,款项尚未支付。 • 3、以存款5000元预付给S公司,以购入丙材料。 • 4、从A公司购入甲材料8吨,单价12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1632元,A公司代垫费400元,材料已到。以存款8000元偿付,余下部分开出商业汇票(金额3632元)交A公司。 • 5、以现金100元支付上项购入甲材料的搬运费。
6、以存款7052元支付前欠M公司货款。 • 7、向B企业购进丙材料3.25吨,单价8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422元,开出支票付讫,材料未到。 • 8、以现金20元支付从B单位购入丙材料的运费。 • 9、向S公司购进丙材料4吨,单价800元,税款544元;S公司代垫运费100元。价款等以原预付款抵付。 • 10、月末,材料验收入库,甲材料16吨,乙材料2吨,丙材料4吨。计算并结转入库材料实际采购成本。
三、生产过程的核算 (一)、生产业务 1、产品生产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品产出,是企业的生产过程,也是劳动耗费过程。劳动耗费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根据各种耗费与产品生产的联系,分为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两大类。 2、生产费用: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资源耗费。主要包含:材料费用、生产人工费用、厂房机器的耗费及管理生产的费用。这些费用应按照产品的种类进行归集和分配,形成各类产品的产品成本。 3、生产费用又分为: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 一般将能够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称为直接费用,如生产产品所耗费的材料、生产工人工资等;需要先归集、后分配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称为间接费用,一般都是 “制造费用”如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固定资产折旧等
1、“生产成本”账户 (1)类别:成本类账户 (2)核算内容:企业进行工业性 生产所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计算完工产品的制造成本。 (3)本账户可按成本核算对象设置明细账户,必要时可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账户。 (4)结构: (二)、设置的主要账户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转入 结转完工入库的产品成本入 “库存商品” 尚未完工的产品成本
例:企业生产甲产品耗用10000元材料,生产乙产品耗费了5000元材料。例:企业生产甲产品耗用10000元材料,生产乙产品耗费了5000元材料。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10000 —乙产品 5000 贷:原材料 15000
(1)类别:成本类 (2)核算内容:企业生产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含车间管理人员工资、福利费;车间的水电费、办公费、机器、房屋的折旧、修理费等。 (3)本账户可按不同车间、部门设置明细账户,并按费用项目设置专栏。 (4)结构: 2、“制造费用”账户 制造费用 发生的间接费用 分配转入“生产成本” 一般无余额
例:车间因管理需要耗用了1000元的材料 借:制造费用 1000 贷:原材料 1000 例:车间用现金购买了500元的办公用品用于管理人员使用 借:制造费用 500 贷:库存现金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