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likes | 347 Views
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专题. 万人模考 —— 申论解析. 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 李鹏 Email: htlipeng@163.com QQ: 2844 705 971. 一、阅读方法 二、作答方法 三、模考解析. 一、阅读方法. 1. 阅读步骤 第一遍:读题干 - 精读材料 - 勾画重要信息 - 概括段落大意 第二遍:审题 - 二遍阅读 - 勾画与题干要求相关的信息. 阅读方法. 1. 阅读步骤 第一遍:读题干 - 精读材料 - 勾画重要信息 - 概括段落大意 第二遍:审题 - 二遍阅读 - 勾画与题干要求相关的信息. 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
E N D
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专题 万人模考——申论解析 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 李鹏 Email: htlipeng@163.com QQ: 2844 705 971
一、阅读方法 二、作答方法 三、模考解析
1.阅读步骤 第一遍:读题干-精读材料-勾画重要信息-概括段落大意 第二遍:审题-二遍阅读-勾画与题干要求相关的信息 阅读方法
1.阅读步骤 第一遍:读题干-精读材料-勾画重要信息-概括段落大意 第二遍:审题-二遍阅读-勾画与题干要求相关的信息 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 2.阅读原则 • 重论点,轻论据 凡在材料中表达观点、描述现状、说明原因的都是重点。凡是支撑观点所列的数据、例子,对事件的具体描写等(数据性支撑),只需要留下印象、一扫而过。
阅读方法 3.阅读技巧 (1)中心句原则 (2)关联词原则 (3)观点性原则 (4)常见词原则 (5)符号原则
作答方法 1.基本原则 (1)全面——不能漏点 (2)准确——关键词 (3)有条理——点、条作答 (4)简明——语言精炼、控制字数
作答方法 2.高分技巧 (1)关键词前置 (2)写作题中心句写在段首 (3)卷面整洁、字迹工整
模考解析 一、根据“给定资料1-4”,概述“网络谣言”的主要形式及危害性。(20分)要求:内容准确,简明,有条理,不超过400字。
1.谣言形式:(1)有关政府、国家、公务人员的谣言。(2)与社会危害有关的谣言。(3)商业性质的谣言。(4)与公众人物有关的谣言。(5)与灾难有关的谣言。2.危害性:(1)加剧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感,增强对立情绪,影响政府公信力,损害国家威信、形象。(2)造成社会恐慌,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危害社会和谐、稳定,造成生命财产损失。(3)损毁他们声誉、财富,对他人造成精神困扰,危及他人生命安全,损害社会公德。(4)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否定人性真善美、传播错误价值观念,混淆社会价值观。1.谣言形式:(1)有关政府、国家、公务人员的谣言。(2)与社会危害有关的谣言。(3)商业性质的谣言。(4)与公众人物有关的谣言。(5)与灾难有关的谣言。2.危害性:(1)加剧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感,增强对立情绪,影响政府公信力,损害国家威信、形象。(2)造成社会恐慌,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危害社会和谐、稳定,造成生命财产损失。(3)损毁他们声誉、财富,对他人造成精神困扰,危及他人生命安全,损害社会公德。(4)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否定人性真善美、传播错误价值观念,混淆社会价值观。 模考解析
二、“给定资料5”中提到“整治网络谣言是限制言论自由”,请根据给定资料反驳这一观点。(20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透彻,论据充实,不超过400字。 模考解析
该观点是错误的。“网络谣言”应当予以整治。1. “网络谣言”具有社会危害性,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2. “言论自由”是相对自由,是在法律限制范围内行使,而“网络谣言”因其社会危害性属违法行为,应当予以整治。3. 用“言论自由”为谣言辩护,是偷换概念,会损害真正的自由。4. “网络谣言”是“谣言”、“诽谤”的挡箭牌,并不体现真正的言论自由。 模考解析
三、根据“给定资料6-7”,针对“网络谣言”问题提出您的对策和建议。(20分)要求:条理清楚,全面准确,字数不超过400字。三、根据“给定资料6-7”,针对“网络谣言”问题提出您的对策和建议。(20分)要求:条理清楚,全面准确,字数不超过400字。 模考解析
1.改进行政机关工作作风,加强依法行政,避免不公平现象发生,消除谣言产生的社会根源。2.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民分辨、抵制谣言意识,提倡文明上网。3.健全政府发言人机制,成立专门咨询机构,及时公开信息,扩大公民知情权。4.加强网络监管,健全网络监管机制,提高网络监管技术,建立网上辟谣机制。5.加强网络法规建设,依法打击造谣者。1.改进行政机关工作作风,加强依法行政,避免不公平现象发生,消除谣言产生的社会根源。2.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民分辨、抵制谣言意识,提倡文明上网。3.健全政府发言人机制,成立专门咨询机构,及时公开信息,扩大公民知情权。4.加强网络监管,健全网络监管机制,提高网络监管技术,建立网上辟谣机制。5.加强网络法规建设,依法打击造谣者。 模考解析
四、结合给定资料,联系社会实际和自身体会,围绕“网络谣言”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40分)要求:1、中心明确 ,思想深刻;2、语言流畅,内容充实,结构完整;3、字数在1000字以上。 模考解析
多措并举治理网络谣言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兴起和迅猛发展,谣言的传播不再局限于口口相传,而是更多地借助网络这一媒介进行传播。与传统谣言相比,网络谣言不论是传播速度还是传播范围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尤其是在一些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中都有其身影的存在,网络谣言的泛滥已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模考解析
网络谣言之所以产生和传播,是有多方面原因的:首先,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部分公众心态焦虑,为网络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土壤。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交织重叠,一些社会群体存在一定的负面情绪。有些人在网络上非理性地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以至制造网络谣言;当某些负面情绪引发社会共鸣时,就会导致相关网络谣言广泛传播。其次,法制滞后、管理缺位、打击不力,为网络谣言传播提供了机会。目前我国还缺少专门的法律,这导致网络谣言难以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最后,权威信息发布滞后,为网络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空间。网络谣言往往基于一定的事件,尤其是一些重大的突发事件。如果有关部门没有及时、准确发布相关信息,就会为网络谣言的制造提供空间。 模考解析
治理网络谣言,需要完善法制建设。从法制建设角度来说,铲除网络谣言首先要界定网络谣言的概念、由谁来认定;同时,要健全法律,使得互联网信息相关的法律与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规定相衔接,完善法律责任追究制度,遏制网络谣言的滋生与传播。而当公民个人或者组织受到谣言的伤害时,应该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而如果造谣诽谤,网络谣言的始作俑者也要承担相应的民事、刑事责任,或者接受治安管理处罚。 模考解析
治理网络谣言,需要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政府制度性地及时发布政务信息,及时回复网民提出的问题,是防控网络谣言的重要手段。政府应当与主流媒体协作,建立防范网络谣言扩散的预防机制,建立专门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建立防范谣言扩散的预警机制。最后,当谣言在网络上泛滥,具有快速传播的特性时,政府应当及时有效地公开各种对澄清谣言具有重要作用的信息,让“信息公开”遏止“谣言扩散”。 模考解析
治理网络谣言,需要网站与媒体自觉承担铲除网络谣言的责任与义务。为了治理网络谣言,洁净网络空间,网站和媒体不能回避公共使命,应当积极担当责任,成为良好网络环境的守护者。这需要加强对各类信息的甄别和监测,尽最大努力对违法信息进行审核,对虚假信息有效过滤,对网络谣言及时删除。而且在谣言出现的情况下,必须积极发布辟谣消息,遏制谣言的放大和传播。 模考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