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2

第 14 章 分枝杆菌、 放线菌与诺卡菌

第 14 章 分枝杆菌、 放线菌与诺卡菌. 概 述. 分枝杆菌与放线菌属放线菌目( Actinomycetates ) 分枝杆菌属( Mycobacterium ) 是一类细长略带弯曲专性需氧性杆菌。该菌一般认为革兰染色阳性。多数细菌在生长的一定时期抵抗酸 - 醇( acid-alcohol-fast ),故又称 抗酸杆菌( acid-fast bacillus ). 概 述. 放线菌( Actinomyces )是一群在生物学特性上与细菌类同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与分枝杆菌、棒状杆菌等有着亲缘关系放线菌是多数不致病 . 对人致病的主要有放线菌属和诺卡菌属 :

craig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14 章 分枝杆菌、 放线菌与诺卡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14章 分枝杆菌、放线菌与诺卡菌

  2. 概 述 • 分枝杆菌与放线菌属放线菌目(Actinomycetates) • 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是一类细长略带弯曲专性需氧性杆菌。该菌一般认为革兰染色阳性。多数细菌在生长的一定时期抵抗酸-醇(acid-alcohol-fast),故又称抗酸杆菌(acid-fast bacillus)

  3. 概 述 • 放线菌(Actinomyces)是一群在生物学特性上与细菌类同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与分枝杆菌、棒状杆菌等有着亲缘关系放线菌是多数不致病. 对人致病的主要有放线菌属和诺卡菌属: • 前者为厌氧或微需氧菌,细胞壁中不含分枝菌酸,多引起内源性感染。 • 后者为需氧菌,细胞壁中含有分枝菌酸,非人体正常菌群的成员,常引起外源性感染。

  4. 放线菌与诺卡菌的区别

  5.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 • 简称结核杆菌 • 人和动物结核病的病原菌

  6. 一、分 类 MTB包括 人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 牛分枝杆菌(M.bovis) 非洲分枝杆菌(M.africanum) 坎纳分枝杆菌(M.canettii) 田鼠分枝杆菌(M.microti)等 • 前四种对人类致病,其中人型MTB感染率最高

  7. 二、临床意义 • 大约1/3的人口已感染MTB • 有2000万活动性结核病患者 • 每年新发病900万人,死于结核病300万人 • 近年来,AIDS的发病率上升,AIDS患者又极易患结核病,结核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8. 二、临床意义 • WHO已把结核病与AIDS、疟疾一起列为人类的最主要杀手

  9. 二、临床意义 (一) 所致疾病 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损伤的皮肤等多途径,感 染机体,引起多种脏器的结核病,其中以肺结核为 多见 (二)免疫性 有菌免疫或称传染性免疫 细胞免疫 迟发型超敏反应

  10. 二、临床意义 (三) 变异 • 结核分枝杆菌易发生形态、菌落、生长温度、毒力以及耐药性的变异 • 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BCG)是有毒力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在甘油、胆汁和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13年230次传代而获得的减毒变异株 • 现已广泛用于人类结核病的防治

  11. 二、临床意义 (四)耐药性 • 对常见抗菌药物天然耐药 • 多重耐药结核病(multiple-drug resistance tuberculosis,MDRTB)是指对2种或2种以上的抗结核药产生耐药性的结核菌感染。临床治疗相当棘手,死亡率很高

  12. 三、微生物学检验 基本特性 结核分枝杆菌尚未发现产生内毒素、外毒素及侵袭 性酶。致病性可能与细菌在组织细胞内大量繁殖引 起的炎症、代谢物质的毒性以及菌体成分引起的免 疫损伤有关。 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物质主要是荚膜、脂质和蛋白 质

  13. 三、微生物学检验 (二)标本采集 • 据感染部位的不同采集不同的标本 • 疑肺结核:收集清晨第一口痰,清洁干燥的容器内送检 • 疑泌尿系结核:清晨一次全部尿量或24小时尿沉淀10~15ml送检,必要时作无菌导尿送检(诊断泌尿道结核通常需3~5份标本) • 采集脓液应直接从溃疡处取脓汁或分泌物,深部脓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送检 • 其他:无菌抽取脑脊液、胸水、腹水及关节液等盛无菌试管送检。脑脊液标本静置后,表面可有细薄凝块,取凝块作涂片或接种培养

  14. 三、微生物学检验 • 齐-尼染色(Ziehl-Neelsen technique)是常用的抗酸染色法,染色后结核分枝杆菌呈红色,背景呈蓝色

  15. 形态学检查 • 用荧光染料金胺“O”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菌体呈橘黄色

  16. 涂片镜检的报告方式

  17. 核酸检测 • 用PCR法快速诊断MTB感染 • PCR法检测DNA特异性更强,敏感性更高 • PCR须按法规要求规范操作,应防止标本污染出现假性结果

  18. 三、微生物学检验 (四)分离培养与鉴定 • 培养特性 • 专性需氧,3%~5%CO2能促进其生长 • 最适生长温度为35~37℃,最适pH6.5~6.8 • 14~18h分裂1次,生长缓慢,在固体培养基上2~5周才出现肉眼可见的菌落 • 典型菌落为粗糙型,表面干燥呈颗粒状,不透明,乳白色或淡黄色,如菜花样

  19. 2.分离培养 营养要求高:须在含血清、卵黄、马铃薯、甘油以及 含某些无机盐类的特殊培养基上才能生长良好。常用 罗氏培养基 标本接种于选择性培养基中(常用罗氏,所含的孔雀 绿或青霉素可抑制杂菌生长) • 37℃,5%~10%CO2,培养8周 • 结核杆菌出现干燥呈颗粒状、灰白色菌落 • 涂片染色为抗酸阳性

  20. 淡黄色 灰白色

  21. 生化反应--烦琐、费时( 4~8 周),影响因素多 • 结核分枝杆菌不发酵糖类 • 能产生触酶 • 人型MTB能合成烟酸,还原硝酸盐,耐受噻吩-2-羧酸酰肼,而牛型MTB则不能 • 人型和牛型的毒株中性红试验均阳性,无毒株则为阴性,并失去索状生长现象

  22. 噬菌体鉴定法(PhaB) • Wilson 等于1997年建立的快速检测新技术 • 原理:是分枝杆菌噬菌体D29能感染活的分枝杆菌,未进入感染菌体内的噬菌体被随后加入的杀毒剂灭活 ,已进入菌体内的噬菌体不受影响。噬菌体在感染菌体内大量增殖 ,并将菌体裂解 ,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可感染随后加入的指示细胞 ,并将其裂解 ,在琼脂平板上出现透亮的噬菌斑。

  23. 分子生物法菌种鉴定 • PC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 • 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 • 核酸探针 • 核酸序列分析 • 多重PCR

  24. 高效液相色谱(HPLC) • 检测分枝菌酸:由于不同种的分枝杆菌细胞壁中的分枝菌酸不同,所以利用HPLC检测分枝菌酸可鉴定菌种。

  25. 三、微生物学检验 (五) 免疫学诊断 1.结核菌素试验 2.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检测 3. 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检测 4. 全血干扰素测定法

  26. 结核菌素试验 • 针对旧结核菌素(OT)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两种菌体蛋白 • 原理:当将蛋白注入皮内后,如受试者已感染结核杆菌,则结核菌素与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在局部释放淋巴因子,形成迟发性超敏反应性炎症,若受试者未感染MTB则无反应。

  27.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检测 • 用ELISA 方法在血清中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结核菌外分泌特异性抗原 (external secreted specific antigen) 浓度。 • 任何体液如血液、痰液、脊髓液、尿液和各式组织萃取液等体液可用于检测特异蛋白抗原。

  28. 结核抗体检测 • 作为活动性MTB感染的快速诊断方法之一 • 比传统的痰涂片抗酸染色、MTB培养等方法简便、快速、敏感性高,但存在一定的假阳性。 • 近年,胶体金、蛋白芯片检查结核杆菌IgG抗体抗体,特别是后者,针对三种抗原(脂阿拉伯甘露糖、38K Da和16K Da蛋白质抗原),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均有所提高。

  29. 全血干扰素测定法 • 原理:当全血与PPD和对照抗原(植物血凝素)共同孵育后,致敏的淋巴细胞可分泌IFN-γ,通过检测IFN-γ的含量来鉴定菌种。 • 用于诊断活动性结核病,准确、灵敏、特异、快速。 • 结果与结核菌素试验相当,干扰因素小。

  30. 第二节 非结核分枝杆菌

  31. 一、概述与分类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cum,NTM): 指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非洲分枝杆菌、坎纳分枝杆菌和田鼠分枝杆菌) 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其他分枝杆菌。

  32. 二、临床意义 • 迄今为止已发现NTM有150余种,其中约1/3与人类疾病有关。 条件致病菌 毒力低于结核分枝杆菌 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可以在人体某些部位定植 • 结核病和NTM感染的治疗不同

  33. 三、微生物学检验 (一)标本采集 见结核杆菌部分 (二)涂片抗酸染色 本菌为抗酸杆菌,但较结核分枝杆菌短而粗,大小约1~8µm×0.3~0.5µm,抗酸染色着色均匀,呈束状或团状排列 (三)分离培养与鉴定

  34. 三、微生物学检验 (四)其他鉴定方法 • NTM非培养方法的鉴定与结核分枝杆菌类似,可参考结核杆菌部分。 • NTM的实验室诊断可跟据细菌生长速度、色素等表型特征进行初步鉴定,再进行分子诊断,后者应用越来越广泛。

  35. 第三节 麻风分枝杆菌 麻风病的病原菌,麻风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神经末梢的损害。晚期可侵犯深部组织和器官,形成肉芽肿。 根据临床表现、免疫病理变化和细菌检查结果等将麻风分为瘤型、结核样型和界限类综合征等三种病型。

  36. 麻风分枝杆菌(M.leprae) • 麻风病的病原菌 • 1873年挪威学者Armauer Hansen从麻风患者皮肤结节中发现,又名Hansen杆菌。 • 革兰染色阳性 • 具有抗酸性

  37. 一、临床意义 • WHO自1995年始对麻风患者实施免费治疗 • 麻风病发病率直线下降 • 2008年全球新发现麻风患者249000例 • 中国现症麻风病患者由解放初期的50多万人减少至目前的6000余人 • 2001~2008年,我国每年新发现患者1400~1700例

  38. 二、微生物学检验 (一)基本特性 • 本菌为抗酸杆菌,较结核分枝杆菌短而粗,大小约1~8µm×0.3~0.5µm,抗酸染色着色均匀,呈束状或团状排列。 • 麻风分枝杆菌为典型的胞内寄生菌,有麻风分枝杆菌存在的细胞胞浆呈泡沫状,称为麻风细胞。 • 用药后细菌可断裂为颗粒状、链杆状等,着色不均匀,叫做不完整菌。 • 革兰染色阳性,无鞭毛、无荚膜、无芽胞。

  39. 二、微生物学检验 (二)标本采集 通常自眶上、颧下、下颌、耳廓及鼻腔黏膜等数处采取标本

  40. 二、微生物学检验 (三)标本直接检查 1.显微镜检查 • 用刀刮取组织液做涂片,火焰固定,抗酸染色、镜检,麻风分枝杆菌呈红色,细胞呈蓝色。金胺“O”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查,可提高阳性率 • 麻风分枝杆菌多呈束状或成团聚集,结核分枝杆菌多散在,偶有聚集。麻风分枝杆菌菌体粗直,两端尖细,而结核分枝杆菌则细长略弯曲,且有分枝现象。在镜下可见大量麻风细胞。 2.活组织切片 抗酸染色及病理学检查。

  41. 二、微生物学检验 (四)其他诊断方法 • 该菌目前尚不能人工培养 • 近年采用PCR技术检测麻风菌基因、运用新发现抗原血清学与T细胞试验可以对麻风病进行早期诊断。

  42. 第四节 放线菌属 • 放线菌(Actinomyces)能引起牛和人的疾病 • 1891年,Wolff和Israel应用厌氧培养法,首先将人型放线菌培养成功。 • 因菌落生长呈放射状而得名。

  43. 一、分 类 • 放线菌是引起人放线菌病(Actinomycosis)的病原菌,属于内源性感染。 • 目前发现衣氏放线菌(A.israelii)、内氏放线菌(A.naeslundii)粘放线菌(A.viscous)、龋齿放线菌(A.odontolyticus)及丙酸蛛网菌。(Arachniapropionica)5种可引起人的放线菌病. • 其中衣氏放线菌最多见。 • 牛型放线菌(A.bovis)是本属的典型菌种,主要引起牛的放线菌病。

  44. 二、临床意义 放线菌:口腔,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与外界相通腔道的正常菌群。 所致疾病: 1.内源性感染(放线菌病):软组织肉芽肿性炎症(慢性,无痛,多发性瘘管,排出硫磺样颗粒。) 2.龋齿和牙周炎

  45. 三、微生物学检验 (一)基本特性 • G+、非抗酸性丝状菌 • 培养困难,厌氧或微需氧 • 硫磺样颗粒(菌落) 压片或组织切片,显微镜下可见颗粒呈菊花状。

  46. 硫磺样颗粒(sulfur granule)

  47. 三、微生物学检验 (二)分离培养 培养:厌氧或微需氧 气体环境:5% CO2 营养培养基:脑心浸液琼脂平板 温度与时间:37℃,24~48h 菌落:灰白色蜘蛛状、不规则结节状或臼齿状菌落, 初分离(粗糙) 生化特性:溶血(-) 葡萄糖(+) 甘露醇(+) 吲哚(-) 触酶试验(-)【黏液放线菌除外】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