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likes | 277 Views
后方法时代汉语教学的反思与前瞻. 加州中文教师学会秋季研修会 许和平. 演讲问题. 一、教学法的反思 二、汉语教学的前瞻 三、教学中的新尝试. 一、教学法反思. “后教学法” 这个名称最早 是由 Kumaravadivelu , 1994 年,在 “ The Post- Method Condition” 这篇论 文中提出的。 Kumaravadivelu suggests (1994, 2001, 2003) that the post method paradigm
E N D
后方法时代汉语教学的反思与前瞻 加州中文教师学会秋季研修会 许和平
演讲问题 • 一、教学法的反思 • 二、汉语教学的前瞻 • 三、教学中的新尝试
一、教学法反思 “后教学法” 这个名称最早 是由 Kumaravadivelu, 1994年,在 “The Post- Method Condition” 这篇论 文中提出的。Kumaravadivelu suggests (1994, 2001, 2003) that the post method paradigm is an attempt at finding an alternative to method rather than finding an alternative method.
1. 后教学法产生的原因 • 1)外部原因: • 曹立群“后现代的随想” • (华夏文集2005) • 2)内部原因 • A)追求普世性 • B)权威化 • C)自上而下制造模式,扼杀教师创造性 • D)流水线思维 • E)无效性
二、后教学法时代的前瞻 • 1. 结果驱动 • means/process-centered driven--〉result/end-centered driven • 2.从method 到methodology • 1)没有中心论,不附带价值标签 • 2)原则和程序分离 • 原则+ method + 程序 • 3)环境敏感、地方性的方法 • 4)常识性的方法,他领域方法的借鉴
二、后教学法时代的前瞻 • 3.习得环境的创造 • 1)事实告诉我们,习得环境比人为的教学要有效的多: • Human beings, almost without exception, acquire a first language. There is also evidence that anyone without severe learning impediments can become functional in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given sufficient exposure to it in a naturalistic environment in which it is the medium of communication (e.g., MacNamara 1974: Reibel 1971). In formal instructional situations, however, many students do not learn the target language. (Marjorie Bingham Wesche; 1981;) • 2)马路学者的事实
二、后教学法时代的前瞻 • 4.人本主义的回归 • 这世界除了心理上的失败,实际上并不存在什么失败。——奥斯丁 • 1)年龄距离 • 2)材料距离 • 3)做法距离 • 4)观念距离 • 5)文化距离 • 6)中外老师态度差距
二、后教学法时代的前瞻 • 5.自主学习将成为主流 • 1)人性善,人性慧 • 2)学生中心转为学生主体 • 3)价值观念 • 4)异质体 • 5)孩子爬行的第一张照片
三、我们的一些尝试 • 1.整体观 • 2. 水平相当 • 3.Empower 教师 • 1)应需而动 • 2)实践研究直接与教学挂钩 • 3)减少了盲从 • 4.一体两面 • 5.教—学,教—练 • 6.思变 • 7.变苦学为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