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 likes | 861 Views
妇幼心理学实验 儿童发育评估. 妇幼卫生系. 实验目的. 了解儿童心理发育评价的常用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能够根据不同的目的选取恰当的心理评价方法 掌握智力和智商的概念 熟悉韦氏儿童智力测验的方法. 儿童发育评估目的 . 认知水平评价 鉴别诊断 判断预后 制定治疗教育方案. 儿童发育评估内容 . 行为发展测验 智力测验 人格测验 学业评估 神经心理学测验. 儿童发育评估工具 ( 一 ) . 儿童发育评估工具(一) . 儿童发育评估工具 (二). 行为发展测验 格塞尔( Gesell )发育量表 (GDDS): 4 周 -6 岁
E N D
妇幼心理学实验 儿童发育评估 妇幼卫生系
实验目的 • 了解儿童心理发育评价的常用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能够根据不同的目的选取恰当的心理评价方法 • 掌握智力和智商的概念 • 熟悉韦氏儿童智力测验的方法
儿童发育评估目的 • 认知水平评价 • 鉴别诊断 • 判断预后 • 制定治疗教育方案
儿童发育评估内容 • 行为发展测验 • 智力测验 • 人格测验 • 学业评估 • 神经心理学测验
儿童发育评估工具 (二) • 行为发展测验 • 格塞尔(Gesell)发育量表(GDDS):4周-6岁 • 丹佛发育筛查量表(DDST):0-6岁 • 贝利婴儿发展量表(BSDI):2-30月 • 新生儿行为评定量表:30天内 • 0~3岁小儿精神发育检查表 • 儿童适应行为评定:3-12岁
格塞尔发育量表(GDDS) • 适用范围:4周——6岁(3岁) • 内容:量表由8个分量表的63个项目构成,涵盖 ①适应性行为 ②大运动行为 ③精细动作行为 ④语言行为、个人—社交行为 • 结果:施测时根据儿童的所谓关键年龄期,以成熟年龄比实际年龄再乘以100来换算出发育商数。 • 时间:约60分钟
丹佛发育筛查量表(DDST) • 适用范围:0——6岁 • 内容:105项目四个功能区, ①个人—社交 ②精细动作—适应性 ③语言 ④大运动 • 结果:正常/可疑/异常/无法解释 • 时间:约20分钟
贝利婴儿发展量表( N.贝利) • 适用范围:初生到30个月 • 内容: ①运动量表:81项——大运动和精细动作; ②智力量表:163项 ——视觉与听觉对刺激物的反应、手眼协调的能力、语言的感受和表达能力以及认知能力等; ③行为记录:24项——情绪、合作性、对父母和实验员的反应、兴趣和注意的广度3个部分。 • 结果: 运动量表—心理运动发展指数;智力量表—智力发展指数 • 优点:详细、有趣。
新生儿行为评定量表 • 适用范围:0-1月 • 内容:27项,6大类 ①习惯化②朝向反应 ③运动控制成熟性 ④易变特点 ⑤自我安静下来的能力 ⑥社会行为 • 结果:9等制评分
儿童发育评估工具(三) • 智力测验 • 智力与智力测验 • 智商: 项目数 比率智商(RIQ)=智力年龄/实足年龄X100 离差智商(DIQ)=15(X—M)/S+100 等级百分数
儿童发育评估工具(三) • 智力测验 • 中国比那测验:3-18岁 • 韦氏智力测验:4-6.75岁,6-16岁 • 瑞文测验联合型:5-75岁 • 麦卡锡儿童智能量表:2.5-8岁 • 考夫曼成套儿童评估测验:2-12.5岁 • 绘人测验:4-12岁 • 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4-8岁
儿童发育评估工具(四) • 人格测验 • 艾森克个性问卷: 7岁以上 •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 :16岁以上 • 洛夏墨迹测验: 5岁以上 • 儿童气质量表
儿童发育评估工具(五) • 学业评估 • 中学生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 • 学习适应性测验 • 广泛成就测验 • 学习障碍筛查量表
儿童发育评估工具(六) • 神经心理学测验 • H-R 成套神经心理测验 • 视觉保持测验 • 利脑测验 • 触觉辨别测验 • 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
实施儿童发育评估的原则 • 根据目的选择测验 • 与被试儿童建立友好、信任的关系 • 正确解释测验结果 • 遵守测验道德 • 资格认定 • 保密
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 • 河内塔测验
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一) 反映认知功能状况 • 抽象概括 • 工作记忆 • 认知转移 神经心理过程 注意、工作记忆、信息提取、分类维持、分类转换、刺激再识和加工、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等
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二) 适用范围 • 正常成人、儿童 • 精神疾患者 • 脑损伤者 • 非色盲者
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三) 测验材料: • 4张刺激卡,128张反应卡(8cm×8cm)
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三) 测验方法 指导语: 请找出你认为与应答卡图案相匹配的刺激卡,并用手指(鼠标)点中,我(电脑)会告诉你选对了还是选错了。如果选错了请你不要更改,争取把下一张选对就是了。好,听明白了我们就开始
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四) 测验方法: • 刺激卡置于前方 • 受试将反应卡依次放在刺激卡下方 • 主试掌握分类原则(颜色→形状 →数量)并告诉受试“对”或者“错误 ” • 每个原则10张卡片 • 完成正确分类6次或用完128张反应卡结束 • 要求被试报告分类的原则
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五) 测量指标:共13个 • 完成测查的总应答数(Ra):72-128 • 完成分类数(Cc):0-6 • 正确应答数(Rc)及正确率(Rc%) • 错误应答数(Re) • 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Rf) • 概念化水平百分数(Rf%)
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五) 测量指标:共13个 • 持续性应答数(Rp) • 持续性错误数(Rpe) • 持续性错误的百分数(Rpe%) • 非持续性错误(nRpe) • 不能维持完整分类数(Fm) • 学习到学会(L-C)
1、完成测查总应答数(RA):为128或是完成6个分类所用的应答数。正常值60-128,提示认知功能;1、完成测查总应答数(RA):为128或是完成6个分类所用的应答数。正常值60-128,提示认知功能; • 2、完成分类数(CC):测查结束后所完成的归类数。其值范围为(0-6),提示认知功能,用来测量被试掌握分类到不同类别的概念的程度;
3、正确应答数(RC):测查过程中,正确的应答数目,即符合所要求应对原则的所有应答;3、正确应答数(RC):测查过程中,正确的应答数目,即符合所要求应对原则的所有应答; • 4、错误应答数(RE):测查过程中,错误的应答数目,即不符合所要求应对原则的所有应答。正常值≤45,提示被试的认知转移能力; • 5、正确应答百分比(RCP):即正确应答数所占总应答数的百分比。反映抽象概括能力;
6、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RF):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要的应答数。正常值10-20,高分提示抽象概括能力差,特别是最初概念形成能力差;6、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RF):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要的应答数。正常值10-20,高分提示抽象概括能力差,特别是最初概念形成能力差; • 7、概念化水平百分数(RFP):整个测查过程中,连续完成3-10个正确应答的总数,占总应答数的百分比。正常值≥60%,低分提示概念形成的洞察力较差;
8、持续性应答数(RP):指明知根据某一属性来分类是错误的,但是还是继续用这一属性来分类,它是WCST所有指标中提示有无脑损害以及是否有额叶局灶性损害的一项最好指标。正常值≤27,反映认知转移能力;8、持续性应答数(RP):指明知根据某一属性来分类是错误的,但是还是继续用这一属性来分类,它是WCST所有指标中提示有无脑损害以及是否有额叶局灶性损害的一项最好指标。正常值≤27,反映认知转移能力; • 9、持续性错误数(RPE):指在分类原则改变后,被试者不能放弃旧的分类原则,固执地继续按原来的分类原则进行分类;它可反映概念形成,校正的利用和概念的可塑性等方面的问题。提示脑额叶功能损伤;
10、持续性错误的百分数(RPEP):持续性错误占总应答数的百分比。正常值≤19%,高分提示脑额叶功能损伤;10、持续性错误的百分数(RPEP):持续性错误占总应答数的百分比。正常值≤19%,高分提示脑额叶功能损伤; • 11、非持续性错误(NRPE):即总错误数与持续性错误数之差。正常值≤24,高分提示注意力不集中或思维混乱;
12、不能维持完整分类数(FM):指测试过程中,连续完成5-9个正确应答的次数,即已发现分类规则但不能坚持完成分类的次数 。正常值≤2,高分指有一定的概念形成能力,但不能成功运用已经形成的概念进行操作; • 13、学习到学会(L-L):只有完成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类才能计算,即相邻两个分类阶段错误应答百分数差值的平均数。正常值≥-10,低分表示不能有效应用以往经验,提示学习能力有一定障碍;
汉诺塔(一) 任务目标: • 尽快将所有圆盘移动到目标柱上 规则: • 一次只能移动一个圆盘 • 任何非当前移动的圆盘必须放置于柱子上 • 较大的圆盘小能放在更小的圆盘上
汉诺塔(河内塔) 反应: • 计划能力 • 空间记忆能力 • 回顾能力
汉诺塔(河内塔) 评价指标: • 盘数 • 完成步数 • 完成时间 • 平均计划时间 • 出错次数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实验要求 * 实验内容(韦氏智力测试) * 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