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likes | 269 Views
台灣的環安衛問題 入侵種. 林煒峻 4A240009 林柏宇 4A240025 陳政偉 4A240010. 大綱. 小花蔓澤蘭 -----------------------P3~P6 林煒峻 福壽螺 ----------------------------P7~P10 林柏宇 紅火蟻 --------------------------P11~P14 陳政偉. 小花蔓澤蘭的型態特徵.
E N D
台灣的環安衛問題入侵種 林煒峻 4A240009 林柏宇 4A240025 陳政偉 4A240010
大綱 • 小花蔓澤蘭-----------------------P3~P6林煒峻 • 福壽螺----------------------------P7~P10林柏宇 • 紅火蟻--------------------------P11~P14陳政偉
小花蔓澤蘭的型態特徵 • 小花蔓澤蘭為多年生草質或稍木質藤本,屬菊科蔓澤蘭屬植物。莖細長,匍匐或攀緣,多分枝,被短柔毛或近無毛。葉三角狀卵形,基部心形近戟形,邊緣具數個粗齒或淺波狀圓鋸齒,兩面無毛。花冠白色至綠色,頭狀花序多數,在枝端常排成複傘房花序狀,含小花4朵,全為結實的兩性花。
小花蔓澤蘭的生態習性 • 小花蔓澤蘭適合生長在年平均溫度攝氏20度以上地區,在土壤潮濕、疏鬆、富含有機質及陽光充足的生育地中,生長特別迅速。每年春季萌芽、夏季生長、冬季開花,目前臺灣的小花蔓澤蘭常見入侵低海拔人工林、次生林及保安林,尤以靠近山區鄉鎮內的荒廢果園、檳榔園、廢耕地、路旁及邊坡等地受害較為嚴重。
小花蔓澤蘭的繁殖特性 • 小花蔓澤蘭無性繁殖及有性繁殖能力皆十分強盛,蔓莖接觸土壤的每個節都可長出根及新芽,節間亦能長出不定根,輕易的以營養體進行大量無性繁殖,不易根除。種子極細小且輕盈,藉著風力、動物和昆蟲攜行或人類的活動而進行遠距離散播,防不勝防。
防治方式及時機 • 防治方法可區分為機械防除法及藥劑防除法,為避免影響生態環境,目前建議採機械防治法為主,在開花結實前進行防治。在8月進行第1次刈草、切蔓、拔蔓,刈草切蔓高度為50公分,藤蔓無須拉下,地表藤蔓須拔除,並清離林地,或集中並加以覆蓋以防萌芽。10月進行第2次拔蔓,並將樹上藤蔓拉下,將藤蔓清離林地,或集中並加以覆蓋以防萌芽。拔蔓時宜連根拔起,儘量將蔓藤清除乾淨,較易顯現效果,若只是將藤蔓拉斷散落現場,小花蔓澤蘭將藉著旺盛的無性繁殖能力重新生根成長,無法發揮防治成效。
福壽螺 • 又稱金寶螺、蘋果螺、大瓶螺。台灣農民俗稱「夭壽螺」。外形類似田螺。貝殼短圓右旋,有4-5個螺層。殼面光滑而且多呈金黃至深褐色。成熟的螺殼高約7厘米。殼背上有氣囊,可以輔助呼吸和幫助福壽螺在水面上漂浮。為雜食動物,主要喜歡吃幼嫩的植物。
福壽螺特性 • 福壽螺的繁殖能力特別強,一個月能產1000-1200粒卵,而且特別的是他們產卵的地方是在水面之上,通常沿著植物的莖葉放置卵,因此逃避水中天敵魚類的覓食,確保卵不被傾滅,因此在防治上是一大難題。現其卵可被生物科技萃取出蝦紅素,但現又衍生一隱憂:過量繁殖、供過於求及生產環節若有疏失,怕又再引起生態浩劫。
福壽螺對台灣的影響 • 在很多地方是入侵物種和農業害蟲,對水稻、水邊種植的甘薯等危害很大。因為其成長速度快,也被人工養殖作為人類食品,但其味道不鮮美故未大量普及。食用未充分加熱的福壽螺,可能引起廣州管圓線蟲等寄生蟲在人體內感染。1970年代末期台灣曾短期養殖福壽螺,後因螺肉有寄生蟲,且味道不鮮美,被大量丟置水道,由於繁殖速度極快,並喜歡啃食植物的嫩莖與幼葉,影響農作物收成,造成約新台幣51億的損失,其它亞洲國家和地區像日本、中國大陸等也曾發生福壽螺繁殖事件。
對福壽螺的生物防治 • 鯉魚:鯉魚可抑制未發育成熟的福壽螺,但對已成熟的福壽螺抑制作用不大,對於福壽螺的產卵頻率也無正面幫助。且在運用鯉魚作為生物防治的方法時,也應注意是否會降低該地的生物多樣性。 • 合鴨農法:經由育種的鴨子,可以放入稻田內吃害蟲及雜草與福壽螺卵、但不吃水稻,鴨糞會成為有機肥料。 • 鱉:鱉為水生雜食動物,喜食動物性餌料。幼鱉以水生昆蟲、水蚯蚓、蝌蚪、小蝦等為食。成鱉攝食田螺類,蛤蜊等軟體動物、魚、蝦以及動物屍體(因追不到魚),也食蔬菜、水果、雜糧等植物性飼料,此外鱉的嘴尖而小較容易啄出螺肉,比起嘴巴扁而寬的鴨子,更能有效防治。 • 埃及聖䴉:雖是台灣外來種鳥類,但經觀察發現會捕食福壽螺。
紅火蟻 • 入侵紅火蟻(學名:Solenopsis invicta),是火蟻的一種。它是一種農業及醫學害蟲,源自南美洲。它在1930年代傳入美國,並於2001年及2002年透過貨櫃及草皮從美國蔓延至澳大利亞、台灣、中國廣東省吳川縣,繼而蔓延至廣東省內其他城市及香港、澳門。
紅火蟻 • 特徵:入侵紅火蟻的體型長度約為3-6毫米,與其他的螞蟻差不多。它們體內沒有骨骼,但卻擁有強硬的外骨架,以堅固的外殼來保護自己。它們以氣管來呼吸。 • 它們的軀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擁有三對足及一對觸角。一如其他蟻種,它們的工蟻和兵蟻全為沒有生育能力的雌蟻,蟻后負責生產和孵化蟻卵。在眾多火蟻中,由於在每次生育過程只需要一隻雄蟻,因此雄蟻的數量遠比雌蟻少。 • 在攻擊人類時,它們會以口部抓住目標的皮膚,然後以螫針刺入皮下,注入毒液。每隻火蟻可持續螫刺目標多次。
紅火蟻 • 對策:目前,殺滅入侵紅火蟻的方法可利用餌劑施於發生地進行誘殺、以殺蟲劑灌注蟻丘或是引進其天敵。利用殺蟲劑灌注蟻丘可快速降低表面火蟻族群,但由於蟻巢結構分散,蟻后於較深處並受到妥善保護,因此火蟻族群終將恢復原有規模。餌劑是在蟻丘附近施用吸引職蟻將藥劑搬回蟻巢,利用火蟻交哺的習性,將藥劑有效毒殺到巢穴內的蟻后。入侵紅火蟻的天敵是一種蚤蠅還有食蟻獸,這種蚤蠅會使真菌在入侵紅火蟻體內繁殖,從而殺死被傳染的蟻。 • 有一種有效而又不會污染環境的方法,使用液態氮灌進蟻巢,所有巢內的蟻會瞬即被凍死,只是該方法的成本較高。
結論 • 外來種和入侵種是不一樣的,外來種其實很普遍,對於民眾在食材或是植栽方面很有助益,選擇性也更多,但是入侵種就不一樣了,因為一時貪圖私慾,造成本地生態的危害,但是現在許多入侵種傷害已造成,例如以前的福壽螺、小花蔓澤蘭,現在紅火蟻、銀膠菊等,交通愈便利,飼養寵物風氣愈盛行,世界各國物種交流愈頻繁,造成世界各國生態系都有穩定性被破壞問題,就像防災教育議題一樣,現在已不是談如何預防及減少災害,而是民眾要如何去適應這種災害。
參考文獻 • http://www.edu.tw/userfiles%5Curl%5C20121122144400/%E5%B0%8F%E8%8A%B1%E8%94%93%E6%BE%A4%E8%98%AD%E5%8D%B1%E5%AE%B3%E8%88%87%E9%98%B2%E6%B2%BB%EF%BC%8814,502KB%EF%BC%89.pdf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6%8F%E5%A3%BD%E8%9E%BA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A%A2%E7%81%AB%E8%9A%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