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1

鄭世楠 健行科技大學應用空間資訊系 / 空間資訊與防災研究中心

台灣地震科學中心-歷史地震典藏及推廣 塵封的裂痕 歷史地震第 二 講: 1862 年 臺南 地震. 鄭世楠 健行科技大學應用空間資訊系 / 空間資訊與防災研究中心. 一、前言. 1895 年 日本統治台灣. 1624 年 荷蘭登陸. 1661 年 鄭成功 登陸. 1683 年 清廷統治 台灣. 1815 年 宜蘭地震 (113 人 ). 1845 年 台中地震 (381 人 ). 1867 年 基隆地震 ( 數百人 ?). 1867 年 基隆地震 (>580).

Download Presentation

鄭世楠 健行科技大學應用空間資訊系 / 空間資訊與防災研究中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台灣地震科學中心-歷史地震典藏及推廣 塵封的裂痕 歷史地震第二講:1862年臺南地震 鄭世楠 健行科技大學應用空間資訊系/空間資訊與防災研究中心

  2. 一、前言 1895年 日本統治台灣 1624年 荷蘭登陸 1661年 鄭成功登陸 1683年 清廷統治台灣 1815年 宜蘭地震 (113人) 1845年 台中地震 (381人) 1867年 基隆地震 (數百人?) 1867年 基隆地震 (>580) 1600 1650 1700 1750 1800 1850 1900 1604年 泉州地震 台灣海峽地震 1661年 台南地震 1736年 台南地震 (372人) 1736年 台南地震 (703人) 1792年 嘉義地震 (614人) 1839年 嘉義地震 (117人) 1848年 彰化地震 (1,030人) 1862年 台南地震 (>500人) 1862年 台南地震 (>1,700人) 根據徐泓(1983)、徐明同(1983) 、Tsai(1985) 、鄭世楠和葉永田(1989, 2004)等的研究顯示:1900年以前發生的大規模災害地震(死亡百人以上)有8個,其中以1848年彰化地震造成1,030人死亡最為嚴重、其次為1792年嘉義地震(614人死亡)。 近年來在氣象局與國科會支助,重新整理歷史地震資料(鄭世楠等, 2012, 2013),結果顯示:台灣西部地區平均約30-40年發生一次死亡百人以上的大規模災害地震,一直被人忽略的1862年台南地震(超過1,700人死亡),實是1900年以前傷亡最為嚴重的災害地震,本文藉由歷史文獻的整理,讓我們回顧1862年台南地震的災害境況 。

  3. 五四、同治元年五月十一日戌刻(1862年6月7日)徐泓(1983)五四、同治元年五月十一日戌刻(1862年6月7日)徐泓(1983) 1、雲林採訪冊/斗六堡/災祥:(同治元年)地時震。 2、淡水廳志/祥異考:(同治元年)夏五月,地大震。 苗栗縣志記載同。 3、澎湖廳志/舊事/祥異:(同治元年)夏五月,地震,台灣、嘉義尤甚。 • 4、嘉義管內采訪冊/打貓南堡/變異: (同治元年)五月初九日,地大震,城牆崩壞甚多並有數處地裂盈尺,深數丈,噴出泥。 • 5、台灣南部碑文集成: • 修造台澎提學道署初記:郡地大震,而斯署傾動坍塌 • 八甲溪灣告示:該園地高者崩裂,低者湧出瘠滷黑沙,崩陷不堪耕種,無力墾復 • 重建三宮大帝碑記:廟貌傾頹,而牆壁倒壤平地,見者無不目擊心傷 • 重修大武壠祖廟碑記:首尾三載,地震,週圍內外,甚至傾頹,棟構被濕 • 大穆降二嶺街重建觀音亭捐緣碑記:坤輿大震,竟將中外土木一齊覆地 • 6、台南/新興街重修福德祠碑:壬戌夏五月十一夜,地大震,計至季夏之朔,連動幾百次,塌倒民房數百間,而我祠豈無損傷焉? 7、窺園留草/窺園先生/同治元年下記:淡水大地震,五月大震。 8、黃清淵/茅港尾紀略/震菑志: • 9、林豪/東瀛紀事 10、沈葆楨/沈文肅公政書/福建台灣奏摺/請加封嘉義城隍神摺: 11、P.Fr.JoseM.Alvarez/Formosa Tsai(1986)修改時間,更正為亥時

  4. 8、黃清淵(1953)/茅港尾記略/震菑志 • 當同治元年,…我茅之盛,…雖非崇樓傑,閣而店鋪櫛比鱗居,戶數約千,民安樂業,街衢修潔,亦一阜會也。迨及五月十一日亥刻,乃有怪聲起自東北來,始聞之恍若遠雷,繼則翻江作浪,坤輿箕播,樹莫一,拂機與地齊﹔屋宇一傾,如同山倒。瞬息萬聲怒號,又轟然一聲,而三座而巍之天后宮亦屺。此時淒涼之聲,雜然而出,雖歐陽子之秋聲賦亦難擬盡其為聲也。斯時也,憨眠之壓斃,捷足之逃難,豕突狼奔,亂如鼎沸。可憐安樂土,一剎那化為修羅場,天愁地慘,星月無光。迨至破曉,鄰村多來救援,掘開倒屋,有母子四人同斃一床者,有父子交橫十字而死者,有兄弟牽連死於壁下者,有姊妹慘死於屋隅者,有姑媳同登極樂世界者,有妯娌齊赴枉死城中者,有夫婦赤體死於溫柔鄉者,有樂人手持鼓吹被天后宮之圓光門搾如扁魚者,有旅客壓死而無屍親可尋者言死亦有,有血肉模糊難辨孰是昆仲者,有祖孫父子同遭其,災者有一家八口至靡有。遺類者。其後統計:即死172人,延死者亦有數十。朝夕一號,慘聞數里。至于斷足折臂成為廢人者,則指不能勝屈焉。其死亡之慘,而埋葬之奇,亦未有此時之奇,其棺木一時告罄,或用草薦,或釘門扉,甚至用龍骨車之車桶以代之。至今言之,猶有餘哀,厥後餘震未 ,一日數驚,且聞玉枕山崩百仞,且曾文溪之地盤亦陷。雖存餘屋,不敢入宿,多支篷柵於隙數地,以露臥焉。  死亡約200人(即死172人,延死者亦有數十)

  5. 9、林豪/東瀛紀事 郡治籌防始末:五月,地大震,郡垣倒坍百數十丈。 嘉義城守:五月十一夜,地大震,城圮數丈。西門外,土牆傾塌,守兵退入城。 災祥:壬戌五月十一日,台地連日大震,府治及嘉義縣尤甚,城垣傾塌數丈,壓死數千人,民居傾圮者無算,連日夜不稍止,真非常之變也。 10、沈葆楨/沈文肅公政書/福建台灣奏摺/請加封嘉義城隍神摺 其最著者同治元年彰化戴逆倡亂,圍撲嘉城,紳士等恭請神位于城樓,虔誠籲禱。五月十一夜,地忽大震,雉堞傾頹,而城垣無恙,兵民得以保全,威稱神佑。按清代地震檔案史料(頁161-162)引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辦理台灣等處海防兼理各國事務沈葆楨等摺」,文字相同,唯漏缺「其最著者同治元年…虔誠籲禱」等卅二字,易使人誤以為此次地震乃同治十三年五月十一夜發生的。 11、P.Fr.JoseM.Alvarez/Formosa (第一章四節)引當時在台天主教教士郭德剛神父( P.Fernando Sainz)之語:1862年陽曆6月8日(按據他書乃在6月7日)之大地震,約延長一日,僅在台灣府(台南)一地,至少有五百戶倒坍,被壓斃者三百以上,其他受災者一千人。水缸中之水亦被撥出,致無水可飲,且須至城外購買必需油料點燈,以照黑暗。多數地區震裂,台灣府以北,若干地方陷入海中,原有人居住地區及稻田,現已陷落,而有魚出現。 臺南府城災害:死亡>300人、受災者1,000人、全倒>500戶

  6. Lee et al.(1976) 整理中國地震目錄: 25.3oN,120.3oE, 地震規模MS=6.5。 徐明同(1983) 震災地區台南及嘉義地區,震央在嘉義附近,震度為6 23.4oN,120.4oE,地震規模MH=6.5 Tsai(1986) 修改時間為亥時,參考1964年白河地震等震度圖與震度分布,推估震央位置:23.2oN,120.2oE, 地震規模M=7.0。 鄭世楠和葉永田(1989) 採用Tsai(1986)結果 茅港尾:即死172人,延死者數十 台南府:至少有五百戶倒坍,被壓斃者三百以上,受災者一千人 死亡>500人,受傷>1,000人,房屋全倒>500戶 Tsai(1986)評估震度分布

  7. 資料處理流程示意圖

  8. 歷史背景1851-1872間發生太平天國之亂 1851年9月攻陷廣西永安建立太平天國 1853年3月19日攻下金陵,改名天京定都於此 1862年6月7日(清同治元年5月11日)臺南地震 1864年7月19日天京失守 1869年最後留下太平天國年號的袁大魁部,在陝北保安被左宗棠消滅。 太平天國勢力範圍(根據維基百科/太平天國)

  9. 歷史背景 1862-1865年戴萬生事件(台灣三大民變) 1862年4月3日捕殺八卦會總理 1862年4月15日淡水廳同知秋曰覲被殺 1862年4月18日彰化城失守,台灣兵備道孔昭慈自殺 1862年4月攻打阿罩霧、嘉義擊退戴軍,激戰八掌溪、攻打鹿港 1862年6月大甲攻防戰、戴軍攻打嘉義、白沙坑 1862年6月7日(清同治元年5月11日) 1863年10月29日攻破斗六城 1864年1月3000清軍增援進駐鹽水 1864年3-6月嘉義攻防戰 1864年12月1日收復彰化城 1865年1月15日收復斗六城 1865年1月8日斬殺戴萬生 1865年5月掃蕩餘部,事件宣告結束 大甲溪 虎尾溪 曾文溪 鹽水溪 二仁溪 道光年間台灣行政區圖

  10. 臺灣地區歷史地震文獻資料庫(鄭世楠等, 2013) 臺灣地震科學中心/臺灣地震模型/歷史地震 http://tec.earth.sinica.edu.tw/TEM/historic1.php?p=4 • 1.官方版資料:主要為官方奏摺、實錄與相關文件,內容著重於災情統計、救災撫卹、災後重建措施等。 • 2.地方版資料:主要為地方志、采訪冊、當時報紙報導等,以記載當地震災情形為主。 • 3.個人記載與文章:主要為個人的記載的文章與詩歌等,內容著重於個人觀察結果。 • 4.各地廟誌與石碑等資料:主要為各地方廟誌與沿革、石碑碑文 、以及近年來各地方文史工作者成果等。 • 當以上資料對於同一地震事件有不同描述時,優先採用官方版資料,其次依序為地方版資料、個人記載與文章、各地廟誌與石碑等資料。

  11. 1.官方版資料: • 2份 • 2.地方版資料: • 8份 • 1處土壤液化 • 3.個人記載: • 15份 • 2處土壤液化 • 1處嚴重山崩 • 10座廟宇 • 6棟建物

  12. 4.廟誌與石碑: • 27份 • 18座石碑 • 13處廟誌

  13. 1.官方版資料: 福建巡撫徐宗幹奏台灣震災委勘撫恤摺(同治2年5月26日,1863年7月11日) 辦理台灣等處海防沈葆禎等奏報嘉義縣城隍神(同治13年12月初5,1875年1月12日)

  14. 1862年6月7日台南地震 (01).福建巡撫徐宗幹奏台灣震災委勘撫恤摺 (13個月後才奏報) (同治2年5月26日,1863年7月11日)(原稿存放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徐宗幹 臺灣震災委勘捐恤由 六月二十日 福建巡撫臣徐宗幹跪奏為台灣震災經該道府會督印委各員查勘捐卹緣由,恭摺奏祈聖鑒事。竊照前按台灣道府縣學,同治元年五月初六日至初九日臺郡雨滂沱,水勢驟漲,十一日忽起狂風,地復大震,城垣坍卸,房屋傾地圯壓斃人口甚多,又按台灣鎮函報塘汛被淹軍裝漂失等情,當經臣會同前任閩浙總督慶端查明,并委員候補通判史廷楷渡臺會查勘辦在案,茲按台灣道洪毓琛、代理台灣府知府馬樞輝詳稱,委員未到之先,業經該道府飭會印委各員遍歷城鄉查明附郭。台灣一縣所轄各莊,除有力之家不計外,共壓斃大口男婦一千三百二十七口,小口男女一百八十六口,倒壞瓦屋二千四百二十二間,草房六千三百一十三間,均係無力貧民。照例大口男婦每名給收埋銀一兩,小口每名給銀五錢,共給銀一千四百二十兩,隨驗隨發即時掩埋。其倒壞瓦屋,照例每間給脩費銀五錢,草房每間給脩費銀二錢五分,共給銀二千七百八十九兩零,於會勘時按戶給票填明里居姓氏,定期憑票按名散給,總共撫卹銀四千二百九兩零。 • 臺灣縣死亡:1,327大口、186小口,共1,513人死亡。 • 民房全倒:2,422間瓦房、6,313間草房,共8,735間民房全倒。 • (有經濟能力自行復建之家未列入計算)

  15. 撫卹銀四千二百九兩由民間捐款支付 正值軍需浩繁,庫款告匱,當經該道府倡率廳縣公捐散給,請免造冊報銷,嗣委員史廷楷到臺,會同該府縣覆加勘驗,被災難民均皆安輯,各鄉田園尚無妨礙,晚禾已收,民食有賴,毋庸再行續賑,倒壞城垣垛牆並即籌款分派紳董趕脩完固以資保障,其府縣監獄倉庫及塩場倉屋亦係刻不可緩其工,一時籌款維艱,先行擇要補茸。此外壇廟祠宇各工程,統俟軍務告竣,另行分別估脩,並查鳳山一縣及淡水噶瑪蘭澎湖三廳同時地震,情形尚輕毋需勘辦,嘉義彰化二縣彼時道路梗阻,未能委勘,一俟賊匪蕩平,同被擾各莊彙案辦理,武成衙署塘汛庫局葯鋁軍軍,分別移查,核覆到,另行酌核籌辦,並按藩司張銓慶著臬司桂超萬會詳請奏前來。臣查此次臺屬地震,附郡之臺灣一縣內最重,業經該道府同督周歷查勘分別捐卹,並經委員會勘,田禾無傷,毋庸再行給賑,嘉彰等縣飭俟地方爾請查明救援情形,一併彙核酌辦,陳咨戶部外,所有臺郡震災委勘撫卹緣由,臣謹會同閩浙總督臣左宗棠恭摺具奏。伏乞 皇太后 皇上聖鑒訓示謹 奏 同治二年六月二十日議政王軍機大臣奉旨 知道了。欽此 五月二十六日 因戰亂,延遲13個月奏報,且震災調查未完成

  16. 1862年6月7日台南地震 • (02).沈葆禎等奏報嘉義縣城隍神請加封號摺 • (同治13年12月初5,1875年1月12日)原稿存放於北京軍機處 奏 沈葆楨等 嘉義縣城隍神請加封號由 奏為廟神靈顯迭著,籲懇敕加封號,以順輿情;恭摺仰祈聖鑒事。竊據前署嘉義縣、現任台灣縣知縣白鸞卿詳稱:嘉義縣舊祀城隍尊神,禱雨祈晴,久昭靈應:其最著者同治元年彰化戴逆倡亂,圍撲嘉城,紳士等恭請神位于城樓,虔誠籲禱,五月十一夜,地忽大震,雉堞傾頹而城垣無恙,兵民得以保全,咸稱神佑;九月間戴逆復撲嘉城,眾心驚慌,告廟敬占休咎,蒙神默示平安,人心遂定,兵民竭力誓守,復保危城:此皆該令署事任內所目擊者。據紳民陳熙年等僉稟前來,伏懇奏請敕加封號,以答垂庥等因;並經臺灣道夏獻綸核詳無異。臣等伏查廟祀正神,實能禦災捍患,有功於民,例得請加封號;今嘉義縣城隍神保護城池,迭著靈應,洵為功在生民,允宜上邀褒寵。合無仰懇天恩俯准,敕加封號,以順輿情,而昭靈貺。恭摺具陳,伏乞皇上聖鑒訓示。再,此摺係臣葆楨主稿,合併聲明。謹奏 光緒元年正月初十日軍機大臣奉 會禮部議奏欽此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 沈葆楨/沈文肅公政書與清季申報台灣紀事輯錄皆正確未漏字 清代地震檔案史料確定遺漏了32個字

  17. 2.地方版資料:主要為地方志、采訪冊、當時報紙報導等,以記載當地震災情形為主。 • (03).雲林採訪冊/斗六堡/災祥:(同治元年)地時震。 • (04).嘉義管內采訪冊/打貓南堡/變異: • (同治元年)五月初九日,地大震,城牆崩壞甚多並有數處地裂盈尺,深數丈,噴出泥。 • (05).淡水廳志/祥異考:(同治元年)夏五月,地大震。 • /貓里社:(同治元年)夏五月,地大震。 • (06).苗栗縣志/祥異考/天災: (同治元年)夏五月,地大震。 • (07).澎湖廳志/舊事/祥異:(同治元年)夏五月,地震,台灣、嘉義尤甚。 • (08).金門志/舊事志/祥異:同治元年夏五月地震 • (09).同安縣志/卷三(根據謝毓壽和蔡美彪,1987):同治元年夏五月地震 • (10).清季申報台灣紀事輯錄/光緒元年/2月12日 • 內容與 (02).沈葆禎等奏報嘉義縣城隍神請加封號摺相同

  18. 3.個人記載與文章: (11).沈葆楨/福建臺灣奏摺/請加封嘉義城隍神摺(與(02)同) (12).窺園留草/窺園先生(頁220):(同治元年)淡水大地震,五月大震。 (13).林豪/東瀛紀事 郡治籌防始末:(同治元年),五月地大震,郡垣倒坍百數十丈。 嘉義城守:城圮數丈。西門外,土牆傾塌,守兵退入城。 災祥:府治及嘉義縣尤甚,城垣傾塌數丈,壓死數千人,民居傾圮者無算 (14). P.Fr.JoseM.Alvarez/Formosa(第一章四節)引當時在台天主教教士郭德剛神父( P.Fernando Sainz)之語:1862年陽曆6月8日之大地震,約延長一日,僅在台灣府(台南)一地,至少有五百戶倒坍,被壓斃者三百以上,其他受災者一千人。水缸中之水亦被撥出,致無水可飲,且須至城外購買必需油料點燈,以照黑暗。多數地區震裂,台灣府以北,若干地方陷入海中,原有人居住地區及稻田,現已陷落,而有魚出現。(應是6月7日之誤) (15).黃清淵(1953)/茅港尾記略/震菑志 (16).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台灣南部碑文集成 修造台澎提學道署初記:台南市中西區 修造台澎提學道署再記:台南市中西區 重建三宮大帝碑記:台南左鎮區 重修大武壠祖廟碑記:台南玉井區 大穆降二嶺街重建觀音亭捐緣碑記:台南新化區 八甲溪灣告示:同治元年五月間地震,該園地高者崩裂,低者湧出瘠鹵黑沙,崩陷不堪耕種,無力墾複/台南歸仁區

  19. (17).丁曰健輯/治臺必告錄/修造台澎提學道署初記、修造台澎提學道署再記(17).丁曰健輯/治臺必告錄/修造台澎提學道署初記、修造台澎提學道署再記 (18).杉山靖憲編著(1916)/臺灣名勝舊蹟誌(日文) 臺南城址:同治元年五月十一日大地震,城樓、城垣、女牆、窩鋪等大半破壞 台南府學:同治元年地大震,堂宇破損,官民協力一千餘兩醵出修理。 斐亭 :同治元年大地震傾倒,同三年改築。 諸羅城址:同治九年震災,城壁大半崩壞。(應是同治元年之誤) 碧軒宮:同治十年五月十一日,震災為全部破壞。(應是同治元年之誤) (19).古文書/杜賣契/立賣盡絕根契字人郭呈(同治十一年二月): ...瓦厝壹座,址在西定下坊鎮渡頭...同治元年五月十一日地震倒壞,.. (20).古文書/契抄/立獻還厝地字人陳光騰(同治六年七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 …郡西外鎮渡頭郭來瓦厝一座...同治五年五月地震倒壞,所存兩畔大壁兩座 (21).古文書/理由書/原告郭君澤(明治三十六年五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 … 台南市 假一三○一番鎮渡頭街 ...瓦屋...同治元年五月地震,該厝屋倒壞,... (22).古文書/紛爭地調書(明治三十六年八月三十日):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 ...然□本地建設家屋□同治元年五月地震為□壞倒...(南勢街安海港街) (23).何厚增(1997)/被遺忘的茅港尾—四百年史話: 天后宮:五月十一日大地震,三落巍峨之廟宇被震圮 正安宮:同治元年大地震,被震圮。 土地公廟:清同治元年五月十一日夜大地震,王、林毀於震災,原先供奉之土地公伯神像,棄於片礫磚瓦中 (24).林衡道/台灣勝蹟採訪冊/佳里震興宮的交趾燒:同治元年地震時全部破損了 (25).台南縣政府新聞處(2006)/水德揚靈─新化大穆降朝天宮;新化大部份房舍幾乎全倒,朝天宮亦傾毀

  20. 古文書/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 鎮渡頭四間民宅於1862年臺南地震倒塌(民生路二段與協進街附近) 古文書/杜賣契/立賣盡絕根契字人郭呈(同治十一年二月) 古文書/理由書/原告郭君澤(明治三十六年五月) 古文書/契抄/立獻還厝地字人陳光騰(同治六年七月) 古文書/紛爭地調書(明治三十六年八月三十日)

  21. 4.各地廟誌與石碑等資料:18座石碑13處廟誌 • (26).石碑/台南市中西區/修造台澎提學道署初記:道署傾動坍塌。 • 修造台澎提學道署再記(現存放於台南市民族文物館) • (27).石碑/台南市中西區/新興街重修福德祠碑:塌倒民房數百間,祠損壞 • (28).廟誌/台南市中西區/六興境土地公口街神安廟沿革:新興街福德祠損壞 • (29).廟誌/臺南市中西區/臺南孔廟歷史:孔廟因嘉慶與同治年間的地震逐漸毀損 • (30).石碑/台南市歸仁區/八甲溪灣告示;續因同治元年五月間地震;該園地高者崩裂,低者湧出瘠滷黑沙,崩陷不堪耕種,無力墾復。 • (31).石碑/台南市左鎮區/重建三宮大帝碑記:廟貌傾頹,而牆壁倒壤平地 • 三官大帝廟沿革史:奉祀厝間牆壁傾倒地 • (32).石碑/台南市玉井區/重修大武壠祖廟碑記:越同治十三年,首尾三載,地霹,週圍內外,甚至傾頹,棟構被濕。 • (33).廟誌/台南市玉井區/北極殿沿革:歲月荏苒,北極殿久承香火,廟構漸呈傾圮之勢,加上同治元年(1862)以後,連遭三次震災,更是頹敗嚴重 • (34).石碑/臺南市新化區/大穆降二嶺街重建觀音亭捐緣碑記:同治元年,坤輿大震,竟將中外土木一齊覆地。 • (35).石碑/台南市新化區/大穆降移建朝天宮碑記:同治元年夏五月地震宮壞 • 重修朝天宮碑記:…迨清同治元年壬戌五月,地震庙崩 • (36).石碑/台南市新化區/太子宮重建碑紀:同治元年壬戌五月地震廟崩 • (37).廟誌/台南市新化區/新化太子宮沿革:同治元年壬戌五月廟宇遭大地震倒 • (38).石碑/台南市關廟區/重修記:同治壬戌夏五月,逢大地震傾圮殆盡 • (39).廟誌/台南市關廟區/關廟山西宮沿革:同治元年壬戌夏季,又因大地震堂宇傾圮,獨中殿屹立如故。

  22. (40).石碑/台南市佳里區/震興宮重修碑記:同治元年歲次壬戌因罹震災垣壁頹圮(40).石碑/台南市佳里區/震興宮重修碑記:同治元年歲次壬戌因罹震災垣壁頹圮 國家三級古蹟佳里震興宮修護記:同治元年因地震受損 (41).廟誌/台南市佳里區/佳里震興宮沿革:在西元一八六二年的一場地震把「震興宮」的前身「清水宮」震壞了。 (42).石碑/台南市下營區/茅港尾天后宮沿革及十大歷事錄碑誌 (43).廟誌/台南市下營區/茅港尾天后宮沿革:(同治元年壬戊年)五月十一日大地震,三落巍峨之廟宇被震圮。 (44).石碑/台南市下營區/沿革誌: (45).廟誌/台南市下營區/茅港尾觀音寺沿革:同治元年(1862)五月十一日亥刻,東北忽傳異聲,初若遠雷,繼則堪輿顛簸,山嶽傾頹,屋物人事毀傷不計。是時正值我茅全盛之期,乃本島有數之區,俄頃幾將本地置於萬劫不復之境。 (46).廟誌/台南市善化區/善化慶安宮沿革:同治元年6月發生大地震,震毀文昌閣 (47).廟誌/台南市六甲區/六甲赤山龍湖巖簡介:同治元年遭震害,同治五年毛文超重修。 (48).廟誌/台南市東山區/東山碧軒寺:1863年5月11日大地震,茅港尾街損失尤大,再次遭地震倒毀,1875年由信徒吳以文發起修建。(應是1862年) (49).石碑/台南永康區/洲仔尾保寧宮沿革: (50).廟誌/臺南市永康區/永康保寧宮:後經清同治元年(1862)及民國35年(1946)二次大地震幾經重修 (51).石碑/臺南市安定區/保安宮簡介:同治元年一次強烈地震,廟宇倒塌,庄頭式微 (52).廟誌/台南市安定區/安定保安宮:同治元年 一次強烈地震,廟宇倒塌,庄頭式微

  23. 道署 斐亭 南區氣象中心 孔廟 新興街重修福德祠碑 現存放於神興宮(民生路二段21號) 修造台澎提學道署初記 修造台澎提學道署再記 (現存放於台南市民族文物館) (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24. 台南府城 震度6 城垣坍卸,房屋傾地圯壓斃人口甚多…倒壞城垣垛牆…府縣監獄倉庫及塩場倉屋、壇廟祠宇皆損壞(01) 郡垣倒坍百數十丈…城垣傾塌數丈,壓死數千人,民居傾圮者無算(13) 僅在台灣府一地,至少有五百戶倒坍,被壓斃者三百以上,其他受災者一千人(14) 道署倒塌(16)(17)(26) 斐亭倒塌(18)(永福國小) 城樓、城垣、女牆、窩鋪等大半破壞,重修甚困難。(18) 連動幾百次,塌倒民房數百間,新興街福德祠倒塌(27)(28)(民生路神興宮) 鎮渡頭四間民宅倒塌(19)(20)(21)(22)(民生路二段與協進街附近) 至少有五百戶倒坍,被壓斃者三百以上,其他受災者一千人 城垣倒塌百數十丈(數丈) 道署、斐亭、府縣監獄倉庫及塩場倉屋、新興街福德祠、鎮渡頭四戶民宅倒塌 孔廟受損 鎮渡頭 斐亭 新興街福德祠 道署 孔廟 雍正元年(1723)為木柵城 雍正11年(1733)為竹城 乾隆53年(1788)為三合土城 底圖為1904年台灣堡圖

  25. 清水宮罹震災垣壁頹圮,重新改建署名震興宮 震興宮重修碑記(現存於佳里震興宮) 國家三級古蹟佳里震興宮修護記 佳里震興宮 保安宮簡介:廟宇倒塌,庄頭式微 (現存於安定保安宮) 善化慶安宮 震毀文昌閣改名慶安宮 安定保安宮 永康保寧宮 洲仔尾保寧宮沿革:廟宇遭震災坍塌(現存於永康保寧宮)

  26. 茅港尾 震度6 黃清淵/茅港尾紀略:茅港尾成了一片廢墟,即死172人,延死亦有數十…天后宮倒塌) 何厚增(1997)/被遺忘的茅港尾四百年史話:天后宮、正安宮、土地公廟倒塌 沿革誌:觀音寺毀損…東北忽傳異聲初若遠雷繼則堪與顛頗山岳傾頹屋物人事毀傷不計 觀音寺 土地公廟 茅港尾天后宮沿革及十大歷事錄碑誌:三落巍峨之天后宮悉遭震毀…災民罹於震災無數 天后宮 正安宮 約有200人死亡 (即死172人,延死亦有數十) 茅港尾成了一片廢墟 天后宮、觀音寺、正安宮、土地公廟毀損倒塌

  27. 因地震而衰落的聚落-茅港尾 茅港尾曾經是一個繁榮的港口,地理位置居於嘉義與台南的中間,是南北經商往來必定經過的地方,戶數約千(有小揚州之稱,設有驛站,當時已有夜市)。清同治元年(1862)的5月11日,茅港尾天后宮忽然發爐並且起乩,昭示媽祖旨意說當天會有大災難降臨。適逢戴萬生造反,戴軍正舉眾圍攻嘉義城。信徒都以為是強盜要來,當天晚上各門戶多附木栓,嚴閉其宅,人人手持武器並且撒豆子在庭院中,意圖使盜匪摔倒給予痛擊,沒想到此時一陣劇烈的天搖地動,大地震使得茅港尾成了人間煉獄。媽祖的好意示警遭到誤解,成了死傷慘重的主因,茅港尾成了一片廢墟,天后宮也全毀,而且媽祖也因為洩漏天機,犯天條入獄一百年。自是瘡痍難復,而六甲莊之街市獨立,則削去我茅之一臂。且自震災之後,法蘭西之役又作,霍亂及瘟瘧症之橫行,疫厲相繼,死亡枕藉。先頹社內,次殃四鄰,繼陷本街,居民非死則徙。又緣改隸,變步道而為鐵道;既不堪商,又勿善農,日就零落,而我茅終難撥雲霧而見天日矣。自從媽祖坐牢以後,茅港尾也就不再繁華(行政中心往西遷),一直到一百年後(1962)媽祖出獄,茅港尾才又重現生機。(黃清淵, 1953;何厚增, 1997;茅港尾天后宮沿革) • 三立台灣台(2009.5.10)戲說台灣:媽祖坐牢一百年

  28. 八甲溪灣告示:地高者崩裂,低者湧出瘠滷黑沙,崩陷不堪耕種,無力墾復。(現存放於台南歸仁區八甲代天府)八甲溪灣告示:地高者崩裂,低者湧出瘠滷黑沙,崩陷不堪耕種,無力墾復。(現存放於台南歸仁區八甲代天府) (土壤液化,相當罕見的石碑) 歸仁八甲代天府 關廟山西宮 重修記:同治壬戌夏五月,逢大地震傾圮殆盡,中殿亦仍依然無故(現存放於台南關廟區山西宮)

  29. 新化 震度6 南瀛新象月刊(2006) 新化大部份房舍幾乎全倒,朝天宮亦傾毀 大穆降移建朝天宮碑記 現存放於新化朝天宮 太子宮重建碑記現存放於新化太子宮 北極殿(上帝廟) 大穆降二嶺街重建觀音亭捐緣碑記 現存放於新化觀音亭 清水寺 天壇護安宮 清水寺同治四年募款重建 (未註明原因) 武安宮

  30. 新化十八嬈-因地震而引起的繞境活動 清同治元年5月11日,新化大部份房舍幾乎全倒。相傳大地震之後,新化婦女在每年元宵節之後行為開始「豪放」,難以自我約束,也就是台語所謂的「嬈」。通常從農曆元月16日開始漸漸出現癥兆,經17日,到18日最為明顯,接著才又漸漸恢復正常。當時地方上即有句俗諺「盤籬笆,爬豬稠,沒嬈凍未條」(台語)。於是庄民請示媽祖,媽祖降駕指示,在現今「中正路」與「中山路」交叉口附近,俗名「三角湧仔」的地方,是個「八卦蜘蛛穴」,蟄伏著一隻蜘蛛精,由於地震驚擾了這隻蜘蛛精,因此作怪地方。朝天宮為了有效鎮 壓蜘蛛精,於是召集八保角頭廟宇,如此含朝天宮共七座廟宇,每年元宵過後舉辦俗稱「新化18嬈」的神明繞境活動。大約從西元1868年左右開始舉行,一直到1936年之後,日本當局推行皇民化運動其間才停止,前後持續約70年左右(南瀛新象月刊 2006年7月號) 2009年台南縣政府公告為縣定民俗文化資產,三年一度的新化十八嬈繞境祈福活動

  31. 玉井北極 左鎮三官大帝廟 臺南玉井北極殿廟史沿革:同治元年(西元一八六二年)以後,連遭三次震災,更是頹敗嚴重 三官大帝廟沿革史:一次大地震,奉祀厝間牆壁傾倒地 重建三宮大帝碑記:同治元年地震,廟貌傾頹而牆壁倒壞平地 (現存於左鎮三官大帝廟)

  32. 東山碧軒寺:1863年5月11日大地震,茅港尾街損失尤大,再次遭地震倒毀,1875年由信徒吳以文發起修建。…(應是1862年之誤)東山碧軒寺:1863年5月11日大地震,茅港尾街損失尤大,再次遭地震倒毀,1875年由信徒吳以文發起修建。…(應是1862年之誤) 杉山靖憲編著(1916)/碧軒宮: 同治十年五月十一日,震災為全部破壞。(應是同治元年之誤) 黃清淵/茅港尾紀略:玉枕山崩百仞 (枕頭山) 六甲赤山龍湖巖:同治元年遭震害,同治五年毛文超重修

  33. 嘉義城 震度5 雉堞傾頹而城垣無恙(02) (10)(11) 城牆崩壞甚多(04) 城圮數丈。西門外,土牆傾塌…府治及嘉義縣尤甚,城垣傾塌數丈(13) 由於九月戴軍再度圍城,嘉義再度保住,故研判城牆受損但主體完整 雉堞傾頹而城垣無恙(官方版) 西門外,土牆傾塌 康熙43年(1704)以木柵為城, 雍正元年(1723)改建土城堡建設護城河乾隆51年(1786)林爽文事件後,加高加厚城牆,城身外包覆三合土, 光緒四年(1878)改以磚石砌城。

  34. 因成功預測地震而受封-嘉義城隍廟 清同治元年(1862)間發生戴萬生造反,戴軍舉眾圍攻嘉義城三次,眼看嘉義城就要攻破了,整城人心惶惶,知縣白鸞卿到城隍廟請示城隍爺,由知縣抽籤詩:「閤家人安泰,名利兩興昌,出外皆大吉,有禍不成殃」,知縣告訴全城人民「有禍不城殃」,使得人心遂定守城抗敵,恭請神位于城樓,虔誠籲禱。5月11日夜,地忽大震,雉堞傾頹,而城垣無恙,戴軍退兵,全城兵民得以保全。九月間戴逆復撲嘉城,眾心驚慌,告廟敬占休咎,蒙神默示平安,人心遂定,兵民竭力誓守,復保危城。知縣白鸞卿乃於同治3年(1864年)叩謝「至誠前知」匾額一方。 原文四書《中庸》:「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取「至誠前知」這四字。至誠:非常誠心的人,前知:預先知道未來的事情。

  35. 同治13年(1875)沈葆楨上奏朝廷奏請嘉義縣城隍神加封號,光緒元年(1875),光緒皇帝敕封嘉義縣城隍尊神加封號曰「綏靖」,(縣城隍)顯佑伯被加封為(府城隍)綏靖侯,是當時台灣府各縣級城隍中唯一敕封尊號擁有皇帝賜匾之寺廟。同治13年(1875)沈葆楨上奏朝廷奏請嘉義縣城隍神加封號,光緒元年(1875),光緒皇帝敕封嘉義縣城隍尊神加封號曰「綏靖」,(縣城隍)顯佑伯被加封為(府城隍)綏靖侯,是當時台灣府各縣級城隍中唯一敕封尊號擁有皇帝賜匾之寺廟。 依明朝官方「城隍階級封號」的說法: • 京師城隍(王爵,福明靈王) • 都城隍(公爵,明靈公):掌管省 • 府城隍(公爵,威靈公):掌管府 • 州城隍(侯爵,綏靖侯或靈佑侯):掌管州 • 縣城隍(伯爵,顯佑伯):掌管縣 「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三: 光緒元年(一八七五、乙亥)春正月初十日(戊申),以保衛城池,敕封臺灣嘉義縣城隍神封號曰「綏靖」。/

  36. 三處土壤液化 打貓南堡(民雄鄉西部、溪口鄉及新港鄉東北部) 曾文溪地盤下陷 歸仁八甲村 一處嚴重山崩 玉枕山崩百仞 十八座廟宇 東山區碧軒寺 下營區茅港尾天后宮、觀音寺、正安宮、土地公廟 佳里區震興宮 善化區慶安宮 安定區保安宮 永康區保寧宮 六甲區龍湖巖 玉井區北極殿 左鎮區三官大帝 新化區太子宮、觀音亭、朝天宮 關廟山西宮 中西區福德祠、孔廟 • 其他建物:嘉義城牆受損 • 台南府城嚴重受損、道署、斐亭倒塌、鎮渡頭4民宅倒塌

  37. 1862年台南地震等震度圖(參照中央氣象局震度階級)1862年台南地震等震度圖(參照中央氣象局震度階級) • 臺灣縣:死亡1,327大口、186小口,共1,513人死亡。 • 除有力之家不計,民房全倒8,735間(2,422間瓦房、6,313間草房) • 茅港尾災害:即死172人,延死者亦有數十。 • 死亡超過1,700人,民房全倒超過8,735間

  38. 1862年台南地震有多大?震央在哪裡?

  39. 陳文山等(2006)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2010) 木屐寮斷層,為逆移斷層,呈北北東走向,由台南縣白河鄉頭崎內里向南延伸至六重溪北岸崁內里,長約7公里,第二類活動斷層。 六甲斷層,為向東傾斜逆移斷層,呈北北東轉南北走向,由台南縣白河鄉頭崎內里的六重溪南岸向南延伸至台南縣官田鄉社子村,長約21公里,第一類活動斷層。 後甲里斷層,為向西傾斜逆移斷層,約呈南北走向,由台南縣永康向南延伸至虎山,長約12公里,第二類活動斷層。

  40.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活動斷層: 六甲斷層(第一類活動斷層) 鑽探結果:在近地表處為一向東傾斜30度的斷層,但此斷層可能尚未穿出地表,逆移斷層。 野外露頭、鑽井及定年資料: 長期垂直滑移速率5.5~6.3mm/yr 長期水平滑移速率11.0~12.7mm/yr GPS監測結果:1999~2005年間九芎坑斷層-木屐寮斷層-六甲斷層系統間有明顯的速度差異,在斷層上下盤的速度向量變化量約13 mm/yr 2003~2005年間六甲斷層上下盤的水平位移並未有明顯的變化量。 近斷層的水平位移剖面結果:1999~2006年間橫跨六甲斷層的速度場變化顯示斷層為逆移形式兼具右移分量。 劉俊忠(2005) :觀音巖北段震測剖面 推斷六甲斷層與木屐寮斷層應為同一斷層

  41. 參考Wells and Coppersmith(1994)斷層長度與規模的經驗式評估可能對應的地震規模: • Mw = 5.00 + 1.22 log(SRL)  0.28 (逆斷層且出露地表) • Log(SRL)= -2.86 + 0.63 Mw (1) • Mw = 4.49 + 1.49 log(RLD)  0.26 (逆斷層未出露地表) • Log(RLD)= -2.42 + 0.58 Mw (2) • 近震規模與震矩規模關係經驗式(鄭世楠等,2012) : • ML = 5.115 ln(MW) – 3.131 ± 0.379 (3) 採用嘗試錯誤法模擬各種規模與深度 斷層長度與對應的規模

  42. 為探討震源參數的合理性,採用Jean et al.(2006)堅硬地盤衰減率: • Y(g)=0.00284e1.73306M[R+0.09994exp(0.77185M)]-2.06392 (4) • M為芮氏地震規模,R為震源距 • 以及中央氣象局使用的衰減經驗式(Shin, 1998)進行比對: • PGA = 12.44 x exp(1.31 x ML) x R-1.837 (5) 走向27度,向東傾斜30度,逆移形式兼具右移分量 模擬衰減式

  43. 木屐寮斷層(7 km)上限深度5km Mw=5.7, ML=5.8, 震源深度10km 後甲里斷層(12 km)上限深度5km Mw=6.1, ML=6.1, 震源深度10km

  44. 六甲斷層(21 km)上限深度10km Mw=6.5, ML=6.4, 震源深度15km 木屐寮+六甲斷層(30 km)上限深度0km Mw=6.8, ML=6.7, 震源深度5km

  45. 六甲斷層(30km)上限深度10km Mw=6.7, ML=6.6, 震央:23.19oN, 120.42oE,震源深度15km

  46. 因地震興起的文化-交趾陶 1839至1862年在台灣西部地區連續發生4次重大災害地震(死亡百人以上),許多廟宇傾毀,在重建或修建過程中造就交趾陶文化的第一個高峰期,代表人物為廣東派之葉王(寶石釉)。 其後因材料來源以及工作機會欠缺,遂逐漸沒落。1906年梅山地震在嘉義雲林地區毀損多處古剎,1910-1920年間重建過程中,又適逢艋舺龍山寺與北港朝天宮改建,造就交趾陶與剪黏文化的另一個高峰期,代表人物為福建派之洪坤福(水彩釉)。 嘉義雖然在這二段期間均遭受嚴重破壞,但因重建過程中促成交趾陶與剪黏文化在當地生根,並被譽為交趾陶的故鄉。 • 葉王作品-南極仙翁,現存於學甲慈濟宮葉王交趾陶文化館

  47. 葉王(1826-1887年)臺灣嘉義人,後來遷居麻豆,常在田間放牛,用泥土捏塑戲曲人物來玩耍。當時廣東交趾陶師劉詩構應聘前往台南建築廟宇,見其獨自捏土塑人,生動傳神,伶俐可人,帶往台南傳授交趾陶技術,成為第一位台灣出身的交趾陶藝師。葉王(1826-1887年)臺灣嘉義人,後來遷居麻豆,常在田間放牛,用泥土捏塑戲曲人物來玩耍。當時廣東交趾陶師劉詩構應聘前往台南建築廟宇,見其獨自捏土塑人,生動傳神,伶俐可人,帶往台南傳授交趾陶技術,成為第一位台灣出身的交趾陶藝師。 葉王以寶石釉為長,著名的有胭脂紅、翡翠綠、古黃諸色,其中胭脂紅為葉王獨創的新釉色。 日治時期葉王作品參加巴黎世界博覽會展示藝術組入選,被評為台灣絕技,於博覽會後繼續典藏於法國巴黎羅浮宮「國際藝術館」之中,被譽為台灣三百年來第一藝術家。

  48. 學甲慈濟宮交趾陶壁堵: 封神演義中的殷郊上犁頭山 • 葉王作品- • 雷震子 • (根據葉王交趾陶文化館) • 葉王作品-姜子牙 • (根據葉王交趾陶文化館) 佳里震興宮葉王交趾陶作品-八仙過海(拜亭壁堵) 1980 、 1981 、 1992年連續遭竊,只剩下曹國舅、 仙童、龜、魚和蟾蜍為葉王作品。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