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 突出珠海乡镇地方特色,建设校本德育课程 》

课题负责人 : 珠海市斗门区教育局德育股 黄卓全. 课题实验学校 : 斗门区实验小学 斗门区和风中学. 《 突出珠海乡镇地方特色,建设校本德育课程 》.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珠海市斗门区现有中小学 60 所(含民办),中小学生共 55766 人。 2006 年 11 月,我区成功创建为“广东省教育强区”,区教育局先后获得了广东省教育收费规范区、珠海市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珠海市文明单位等光荣称号。全区教育的跨跃式发展为开展 《 突出珠海乡镇地方特色,建设校本德育课程 》 的研究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课题研究的条件.

cullen
Download Presentation

《 突出珠海乡镇地方特色,建设校本德育课程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课题负责人 : 珠海市斗门区教育局德育股 黄卓全 课题实验学校 : 斗门区实验小学 斗门区和风中学 《突出珠海乡镇地方特色,建设校本德育课程》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2. 一、课题的提出

  3.   珠海市斗门区现有中小学60所(含民办),中小学生共55766人。2006年11月,我区成功创建为“广东省教育强区”,区教育局先后获得了广东省教育收费规范区、珠海市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珠海市文明单位等光荣称号。全区教育的跨跃式发展为开展《突出珠海乡镇地方特色,建设校本德育课程》的研究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4. 二、课题研究的条件

  5.   斗门区,这片富有浓郁水乡情调的土地,作为岭南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历史文化积淀可上溯几千年,斗门水乡孕育了五彩缤纷的本土文化,水乡特有的民俗风情折射出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元素。

  6. 三、基本理念,研究的背景

  7.   课题组结合当地文化形态,对斗门的本土文化进行了深入调研,找到了将德育植根本土文化的切入点,进而提出德育工作的新设想:突出珠海乡镇地方特色,建设校本德育课程——把地方德育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融入我区德育文化,这样一来,德育工作有了可靠的依托。同时,传统本土文化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发扬和传承。

  8. 四、研究的预期目标   我们认为,突出珠海乡镇地方特色,将本地非物质遗产融入德育工作也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9. (一)实现德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体现德育核心价值,彰显德育工作特色。(一)实现德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体现德育核心价值,彰显德育工作特色。   结合可持续性发展、人与自然的回归、关注生命价值思想,使学校德育工作形成一个具有本土厚重文化底蕴、开放型的、有斗门特色的多层次、立体的学校德育目标体系。体现岭南文化的精髓,体现新世纪广东人精神的特质,体现珠海(斗门)特有的育人特点和模式。实现德育体系的创新,从而打造学校德育的特色品牌。

  10. (二)寓美于德,真正体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加速德育的内化过程。(二)寓美于德,真正体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加速德育的内化过程。   寓美于德,以情感的渲染,不靠理性说教,将“知、情、意、行”在教育中实现统一,并实现德育的有效内化。

  11. (三)在本土非物质文化的内涵中挖掘提升地域的人文精神,培养新一代文化传承者。(三)在本土非物质文化的内涵中挖掘提升地域的人文精神,培养新一代文化传承者。   通过挖掘本土非物质文化的育人功能,建设校本德育课程,激发学 生热爱本土文化,并通过对本土文化的深入了解,掌握相关的操作技 术,学会如何继承发扬本土文化的精髓,如何表现本土文化的形式,并 在这一过程中体现思想教育的力度和广度, 培养学生优良的传统人文情怀,形成稳定 的世界观和审美观。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 到净化,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能自我形成 健康、乐观、向上的个性,增强主人翁意 识,提高明辨是非的判断力,从而进行自 我构建价值观和人生观。

  12. (四)打造出独具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景观,营造文化底蕴深厚的育人氛围。(四)打造出独具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景观,营造文化底蕴深厚的育人氛围。   在进行该项研究的同时,使校园的文化建设跃上新台阶,在传统德育的校园文化框架中加入新的形式和精神内涵,在对传统德育形式的传承和创新基础上,凸显独具一格的本土文化魅力。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进驻校园,让校园成为本土文化的承载和传播基地。使校园文化魅力辐射周边,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充分彰显学校的示范性和实验性。

  13. (五)编撰出系列德育校本教材,完善德育课程资源。(五)编撰出系列德育校本教材,完善德育课程资源。   我们将斗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具的艺术形式和精神内涵,编撰相关的课程资料,结合乡土教材,建立丰富而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库”,在少年儿童中推行体验教育模式,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学校的各类活动中,让教学融于生活,让学生从相关的文化读本中联系生活实践,对本土文化进行体验式学习、认知,并以此作为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

  14.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在研究工作启动前,课题组制定了相关的预期目标,对目标的达成,关注了工作措施的可行性、操作性、科学性。结合学校实际,关注了中学生、小学生文化归属差异、年龄差异、心理差异、兴趣差异等因素。继而组织研究队伍对本土的文化进行归类和甄选,并进行精心提炼,力求活动形式和相关材料切合学校实际,从而使研究工作尽快走上正轨。

  15. (一)调研和搜集,分类提炼有价值的育人因素。(一)调研和搜集,分类提炼有价值的育人因素。 1.音乐方面。   两年来,我们定期组织学校的音乐教师对斗门的“沙田民歌”、“咸水歌”“水上婚嫁唱曲”等曲种进行采风,通过聆听当地农民的现场表演和向当地镇文化站索取相关的曲谱,收集到了一手的音乐资料。区实验小学学合唱团也加入了咸水歌的训练项目,由于曲风新颖,独具一格,从而在各类竞赛中得以脱颖而出,一举夺魁。

  16. (一)调研和搜集,分类提炼有价值的育人因素。(一)调研和搜集,分类提炼有价值的育人因素。 2.舞蹈方面。   区实验小学的舞蹈《装泥鱼》、《冲虾》在斗门本土文化中并没有原生态的舞蹈形式,这完全是该校根据课题的研究需要进行创作。而恰恰是这两个舞蹈的出现,把区实验小学的德育研究工作推向了成功的巅峰,令人瞩目。   和风中学艺术表演队深入水上人家采风,自编自导自演舞蹈《水上婚嫁》,继承水上婚嫁传统,大胆创新,在斗门区第八届民间艺术大巡游上获最佳表演奖。

  17. (一)调研和搜集,分类提炼有价值的育人因素。(一)调研和搜集,分类提炼有价值的育人因素。 3.美术方面。   为了加深学生对斗门乡情的了解,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怀。美术教师则从乾务“飘色”中汲取美术教育养分,把该题材的形、色引进美术课堂,教会学生绘画飘色的服饰、装扮。和风中学美术老师指导学生深入了解斗门的古建筑群落,到斗门古街写生,在赵氏宗祠、录漪堂、接霞庄、排山古村落等采风、临摹。学生对建筑美的日渐浓郁,进而增强了乡情与自豪感。潜移默化,专业技能节节提高,创作了更多更好的歌颂

  18. (一)调研和搜集,分类提炼有价值的育人因素。(一)调研和搜集,分类提炼有价值的育人因素。 4.道德品质教育方面。   挖掘本土文化的思想内涵,让德育内化得以实现,这是课题组在该项研究中始终关注的一个隐性亮点。

  19. (一)调研和搜集,分类提炼有价值的育人因素。(一)调研和搜集,分类提炼有价值的育人因素。 5.以团委、少先队为主阵地,开展家校结合的联动教育活动,进一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校园文化。 (1)加强宣传。   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活动,如每天开展相关的广播报导、制作宣传小报、编排小品、自编歌谣传唱等。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和了解民间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

  20. (一)调研和搜集,分类提炼有价值的育人因素。(一)调研和搜集,分类提炼有价值的育人因素。 5.以团委、少先队为主阵地,开展家校结合的联动教育活动,进一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校园文化。 (2)开展丰富的团队活动 引导学生在社区中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活动的类型参与课题实验的学校分别开展了考察型活动、实践型活动、参观型活动。社区中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有些本身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源地,利用这些资源,通过团队活动,分批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考察活动,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和现状。

  21. (一)调研和搜集,分类提炼有价值的育人因素。(一)调研和搜集,分类提炼有价值的育人因素。 5.以团委、少先队为主阵地,开展家校结合的联动教育活动,进一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校园文化。 (3)家校联动,全方位体验 引导学生在社区中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活动的类型参与课题实验的学校分别开展了考察型活动、实践型活动、参观型活动。社区中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有些本身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源地,利用这些资源,通过团队活动,分批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考察活动,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和现状。

  22. (二)打造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相配套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校园内体验。(二)打造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相配套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校园内体验。 一、配合研究活动,将学校进行全面布置。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赋予校园文化全新的丰富内涵。 二、丰富德育校本课程建设。 三、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展示学习所得。 四、开展教师培训,邀请区文化馆和民间艺人对辅导教师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培训,以提高学校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水平与成效。

  23. 六、课题研究成果及成效评价

  24. (一)研究成果: 1.《突出珠海乡镇地方特色,建设校本德育课程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实验小学课题组 2012.4. 2. 《 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学校文化,凸显德育特色 打造德育品牌》获第三届省中小学德育创新成果展示活动二等奖。实验小学课题组 2012.6. 3、《“走近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班会教案集》。实验小学课题组 2012.4. 4、《咸水歌表演集》。实验小学课题组 2012.4. 5、《非物质文化遗产渗透课堂教学集》。实验小学课题组 2012.4. 6、《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学习考察资料集》。实验小学课题组 2012.4. 7、《第三、第四届艺术节汇集》。实验小学课题组 2012.4. 8、《“非遗”节目赴国外演出集》。实验小学课题组 2012.4. 9、《百年和风——德育校本教材》。和风中学课题组 2011.6

  25. (二)成效评价: 1.学校德育特色彰显,寓美于德,真正体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德育工作成效显著。  两年多来,课题组开展“突出珠海乡镇地方特色,建设德育校本课程”研究工作,我们实现了将美育与德育完美的结合,构建了全新育人模式,以传承和发展本土文化,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26. (二)成效评价: 2.提炼本土文化,将其上升为艺术形式,给古老的民间艺术注入新的德育元素 。 通过开展研究工作,两年来,我们的本土非物质文化教育在活动中,不仅弘扬了精神,重视了审美教育,更为新时候的德育工作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我们给“咸水歌”重新填词,赋予这个古老的民歌以全新的生命力。给“冲虾”、“装泥鱼”的劳动情景进行编舞,搬上舞台。让这些歌曲、舞蹈走入课堂,冲出国门,从而具备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研究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发现,德育形式充满活力。

  27. 谢谢! 课题PPT策划:黄河清 PPT制作:姚健东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