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likes | 277 Views
轨迹方程. 要点 · 疑点 · 考点. 1. 熟练掌握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 —— 直接法、定义法. 2. 掌握求轨迹方程的另两种方法 —— 相关点法 ( 又称代入法 ) 、参数法 ( 交轨法 ).. 3. 学会选用适当的参数去表达动点的轨迹,并掌握常见的消去参数的方法. 1. 动点 P 到定点 (-1 , 0) 的距离与到点 (1 , 0) 距离之差为 2 ,则 P 点的轨迹方程是 ______________.
E N D
要点·疑点·考点 1.熟练掌握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直接法、定义法 2. 掌握求轨迹方程的另两种方法——相关点法(又称代入法)、参数法(交轨法). 3. 学会选用适当的参数去表达动点的轨迹,并掌握常见的消去参数的方法
1.动点P到定点(-1,0)的距离与到点(1,0)距离之差为2,则P点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_.1.动点P到定点(-1,0)的距离与到点(1,0)距离之差为2,则P点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_. 2.已知OP与OQ是关于y轴对称,且2OP·OQ=1,则点P(x、y)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圆x2+y2-4x=0外切,且与y轴相切的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y=0(x≥1) → → → → -2x2+2y2=1 y2=8x(x>0)或y=0(x<0)
4.△ABC的顶点为A(0,-2),C(0,2),三边长a、b、c成等差数列,公差d<0;则动点B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_4.△ABC的顶点为A(0,-2),C(0,2),三边长a、b、c成等差数列,公差d<0;则动点B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动点M(x,y)满足则点M轨迹是( ) (A)圆 (B)双曲线 (C)椭圆 (D)抛物线 D 返回
6.一圆被两直线x+2y=0,x-2y=0截得的弦长分别为8和4,求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6.一圆被两直线x+2y=0,x-2y=0截得的弦长分别为8和4,求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 【解题分析】本例中动点M的几何特征并不是直接给定的,而是通过条件的运用从隐蔽的状态中被挖掘出来的
7. M是抛物线y=x2上一动点,以OM为一边(O为原点),作正方形MNPO,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 【解题回顾】再次体会相关 点求轨迹方程的实质,就是 用所求动点P的坐标表达式 (即含有x、y的表达式)表示 已知动点M的坐标(x0 ,y0), 即得到x0=f(x,y),y0=g(x,y), 再将x0 , y0的表达式代入点M的方程F(x0 ,y0)=0中,即得所求.
8.已知动点P与双曲线x2/2-y2/3=1的两个焦点F1、F2的距离之和为定值,且cos∠F1PF2的最小值为-1/9.8.已知动点P与双曲线x2/2-y2/3=1的两个焦点F1、F2的距离之和为定值,且cos∠F1PF2的最小值为-1/9. (1)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 (2)若已知D(0,3),M、N在动点P的轨迹上且DM=λDN ,求实数λ的取值范围. 【解题回顾】(1)本小题是由条件求出定值,由定值的取值情况,由定义法求得轨迹方程. (2)本小题先设点的坐标,根据向量的关系,寻找各变量之间的联系,从中分解主变量代入并利用辅助变量的范围求得λ的范围
B F A O P
11.在△ABC中,已知B(-3,0),C(3,0),AD⊥BC于D,△ABC的垂心H分有向线段AD所成的比为1:8.11.在△ABC中,已知B(-3,0),C(3,0),AD⊥BC于D,△ABC的垂心H分有向线段AD所成的比为1:8. (1)求点H的轨迹方程; (2)设P(-1,0),Q(1,0)那么能成等差数列吗?为什么? 【解题回顾】本小题充分利用了三角形垂心这一已知条件由AD⊥BC得A、D坐标相同. 由BH⊥AC建立等量关系同时注意轨迹的横纯粹性与完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