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3

能源开发和利用

能源开发和利用. 医药化工学院:梁华定. 本章内容. 一、能源的地位与作用 二、能源的分类 三、世界和中国能源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四、解决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 第一节、能源的地位与作用. 1、能源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发展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科技和生产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能源、材料、信息是人类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 2、能源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引起生产技术的革命,化学在能源的研究和利用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 能源发展经历三个时期:

Download Presentation

能源开发和利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能源开发和利用 医药化工学院:梁华定

  2. 本章内容 • 一、能源的地位与作用 • 二、能源的分类 • 三、世界和中国能源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四、解决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

  3. 第一节、能源的地位与作用 • 1、能源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发展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科技和生产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能源、材料、信息是人类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 • 2、能源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引起生产技术的革命,化学在能源的研究和利用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 能源发展经历三个时期: • A、柴草时期:火的发现-18世纪产业革命,用于烧制陶瓷和冶炼金属; • B、煤炭时期:13世纪开采,18世纪中大规模开采,1769年瓦特发明蒸汽机,产生第一次产业革命; • C、石油时期:60年代超过煤。

  4. 三次重大突破 A、发明蒸汽机,产生第一次产业革命; B、电力发明使人们的生产活动进入电气时期; C、原子能发明进入时期。

  5. 第二节、能源的分类 • 按来源分: • A、来自地球以外的太阳能,如太阳辐射能、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雷电等; • B、来自地球本身,如地热能、原子核能; • C、来自地球与月球、太阳等天体相互作用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 • 按构成分: • A、一次能源,包括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非再生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非再生能源如核聚变能,油页岩、油沙); • B、二次能源如煤制品、石油制品、电力、氢能、蒸气等。

  6. 第三节、世界和中国能源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1、世界能源的结构与消耗 • (1)近一百年世界能源消耗增长了20倍 年份: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世纪末 万吨 标准煤 239194 292420 643956 852391 1147610 20Gt 中国 6968(1955) 30189 29291 60275 98703 • 能源消耗最多的是美国:人口占4.9%,能耗占24.4%;印度人口占15.4%,能耗占2.3%;我国1996年人均能耗1.14吨,排名86(世界人均2.4、北美10、欧洲苏联5) • (2)能源结构 • 1980-1986年 石油 煤炭 天然气 核能 总计 世界能源消耗增长率 9% 24% 19% 335% 27%20世纪60年代以前煤是世界最重要能源,后来,石油上升较快,发达国家以石油为主。美国、日本56.3%;我国、印度仍以煤为主,我国75.8%,印度67.8%.

  7. 能源形势--能源危机 1、化石燃料,有限能源(枯竭) 能源危机迫在眉睫 世界经济的现代化,得益于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与核裂变能的广泛的投入应用。因而它是建筑在化石能源基础之上的一种经济。 然而,由于这一经济的资源载体将在21世纪上半叶迅速地接近枯竭。

  8. 1995版世界能源大会《能源资源调查》: 能源 储量 1993年能源产量 储采比 煤 1031.6Gt 4.474Gt 230 石油 140.7Gt 3.197Gt 44(我国23年) 天然气 14.1Tm3 0.2485Tm3 57核能 2.23Mt 铀 32171t(装机358GW,年发电量2.17×1012KWh) 水能:理论蕴藏量3.5 ×1013KWh/a,技术可开发资源1.46 ×1013KWh/a,经济可开发资源0.9 ×1013KWh/a,装机7.2 ×108KW,发电量2.38 ×1012KWh/a 石油储量1180~1510亿吨,以1995年世界石油的年开采量33.2亿吨计算,石油储量大约在2050左右年宣告枯竭。 天然气储备估计在131800~152900兆立方米。年开采量维持在2300兆立方米,将在57~65年内枯竭。 煤的储量约为5600亿吨。1995年煤炭开采量为33亿吨,可以供应169年。 铀的年开采量目前为每年6万吨,根据1993年世界能源委员会的估计可维持到21世纪30年代中期。 核聚变到2050年还没有实现的希望。

  9. 特别是石油 1953年 1963年 1973年 1993年 年产量 6.49 亿吨 13.8亿吨 28.2亿吨 31.97亿吨 储量前十名的国家:沙特、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伊朗、委内瑞拉、前苏联、墨西哥、美国、中国。 禁运后,石油在两个月内涨价4倍,至1979年涨了近10倍。,至1982年上涨了675%。1973年美国缺少1.16亿吨标准煤能源生产损失930亿美元;日本缺少0.6亿吨,损失485亿美元,致使1974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下降。(在这之前日本每年递增10%) 石油由西方石油公司(“石油七姐妹”)垄断,西方利用廉价石油,改造产业结构,经济繁荣。1973年阿拉伯国家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中东储量占65%,出口占80%)向西方强国禁运石油*,10月战争?

  10. 2、能源对环境污染 • (1)化石燃料,产生大量CO2,导致温室效应*; • (2)化石燃料,产生大量NOX、SO2,导致酸雨*; • (3)化石燃料及生物质燃料,产生NXO ,导致氧空洞; • SOx、NOx、CO2、CO、THC、PM、水污染、土质。   由于以煤为主,形成了以煤烟型污染为主的严重环境问题。例如:1995年,全国烟尘排放量约1744万吨,其中70%来自煤的燃烧;全国SO2排放量约2370万吨,其中85%来自煤的燃烧;全国CO2排放量约30亿吨,占全球的14%,只比美国的22%低,而各列为第二(人均排放量还很低)。而燃煤在我国1/3以上是用于火力发电。由低水平的燃煤所造成的酸雨、光化学雾及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而在大城市中,机动车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 • (4)热污染,一座1000MW火电厂,排热4.6 ×1012J/a; • (5)放射性污染; • (6)影响人体健康。

  11. 3、石油、煤是主要化工原料 • 20世纪是石油化工大发展的一百年,世界年产乙烯5000万吨,100套30万吨/年乙烯装置。

  12. 2、我国能源的现状 1996年 煤 石油 天然气 水能 能耗 总量 1145亿吨 33亿吨 1.7万米3 2.9亿KW 12.6亿吨居世界位次 3 11 19 1 2(能耗:美国 28.98亿吨、俄国9.494亿吨 日本0.6838亿吨) (1)我国能源资源 中国一次能源储量和产量

  13.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煤炭第一大消费国,基本能源消费占到世界总消费量的十分之一,同时,中国也是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石油和电力消费大国。   按照专家的估算: 1999年我国石油开采量约1.6亿吨,但是消耗量已上升到1.9亿吨,到2010年预计消耗量将达到3亿吨。 1993年后我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0年原油进口已超过7000万吨。天然气近年生产量已有较大幅度增加,新的气田也有所发现,也在计划从俄国(独联体国家)进口一些天然气,西气东输也在实施,但花一千多亿的投资,东输200多亿米3/年天然气。

  14. (2)我国能源工业面临的问题 • A、人均能源拥有量低(1996年人均能耗,排名86位); • B、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依然以煤为主(75.8%年耗13亿吨)煤1/3以上是用来发电的,直接燃烧利用热能为主 中国的能源消费和构成

  15. C、能源资源分布不均匀。(北煤南运,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煤炭集中华北地区,水能集中西南地区)能源产地和主要利用能源的经济发达地区分布不平衡.C、能源资源分布不均匀。(北煤南运,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煤炭集中华北地区,水能集中西南地区)能源产地和主要利用能源的经济发达地区分布不平衡. • 地区 华北 东北 西南 西北 华东 中南 能源丰度(吨/人)2680 293 1218 1216 141 142 • D、能源利用率低,造成的污染严重.单位GPT能耗是日本的6倍,美国的3倍,韩国的4 . 5倍; 目前中国产品能耗极高,主要用能产品的单位产品能耗比发达国家高25-90%,加权平均高出40%左右。比如,每千克油当量的能源,日本企业平均可以创造出10.2美元的产值,中国只能创造出0.7美元。我国单位能源使用产生的GDP,目前只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至十六分之一左右

  16. E、农村商品能源短缺(人口8.6亿,能耗12.6亿吨,2/3靠柴薪) • F、环境污染严重*;由于我国是以煤为主的国家。煤炭的含氢量低,一般来说,相对于天然气,必然会带来 CO2 排放量大的问题。如何在经济发展中,控制 CO2 的排放量,已经成为重要的课题。中国 CO2 排放量已在世界上位居第二,占14%,美国为22%。以煤为主、能效低是主要原因。 • G、能源建设周期长,耗能多;能源输送路线比较长,占去国家相当大的运力 • H、能源工业装备落后; • I、价格末能反映成本不合理

  17. 第四节、解决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 解决能源危机的措施有 节能和提高能量利用效率是最主要的。 开发和使用新技术。如发电,我国发电终端平均能效只有30%,如果采用IGCC(整体联合循环发电)、超临界发电技术、增压循环流化床等技术,现已可提高到36-46%,今后几年有可能达到56-60%。其中也有大量化学问题要解决,多学科交叉。 提高使用清洁能源(如天然气)的比率。 • 1、化石燃料的有效与清洁利用; • 2、适度发展核能; • 3、开发新能源; • 4、改变能源转换途径。 使用更多的‘可再生’能源(水力、风力、潮汐、地热)。 使是用新能源。太阳能、氢能。 核能 燃料电池技术

  18. (一)、化石燃料的有效与清洁利用 • 1、煤 (1)现代成煤理论:植物经脱水、脱CO2、脱CH4形成C • 17H24O10→C16H18O5 →C16H14O3 →C15H18O →C18H4 植物 泥炭 褐煤 烟煤 无烟煤 • (2)现状效率:我国年耗>10亿吨(30%发电、炼焦,50%锅炉、窑炉,20%人民生活)。A、效率低(煤球20-30%,蜂窝煤50%,碎煤<20%);B、污染。 • (3)提高效率的措施:煤的流体化,包括泥浆混合流体化;煤的气化(气化反应,改性反应);煤的焦化(干馏);煤的液化。 • (4)煤的液化(加氢法、脱碳法、分解重组法),煤的拔头工艺生产液体燃料(年轻煤种中挥发性组分可提出20%左右,其中2%为汽油、10%为柴油),在21世纪将大有发展前景。

  19. 加压气化法城市煤气生

  20. 煤化工和天然气化工:一碳化学 什么是一碳化学

  21. 煤的气化最主要的反应有: C+O2-CO C+H2O-CO+H2 CO+H2O-CO2+H2

  22. 这个表绘出了一个反应网络。可见由合成气(CO/H2)出发,通过不同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可以合成一系列当今十分重要的化学品。而这些化工产品其优势是在合成含氧化合物上。它可以使CO中的氧原子全部和部分带入到产物分子中,原料气得到了最充分的应用。这些化学品的生产,目前已经在经济上可与石油化工技术竞争,而具有一定的优势。

  23. 这个网络突出表明了由合成气可以通过一定催化反应合成出各种车用燃料和汽油添加剂。这也是当前由煤(或天然气)合成汽车清洁代用燃料的主要途径。我们要知道,一些含氧化合物燃料,如甲醇、乙醇、低碳醇、MTBE等都有很高的辛烷值,是很好的汽油代用品或添加剂,并可使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量大大减少。而二甲醚又是柴油的替代品,有很高的16烷值。而这些化合物(如甲醇)又可以是将来燃料电池的主要液体燃料,其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24. 下面几张图各给出了一些工艺图表。只是想说明,由于煤化工首先要把煤气化,而当前煤气化的先进技术,可以使尾气中排放的硫等污染物达到很低的标准,而且把硫转化为有用的副产品。但是煤化工的投资额是很高的。60-70%是在气化和净化部分(特别是制氧设备)。因此,煤化工应当走多联产的道路,可以和IGCC发电技术相结合,使能源利用效率、投资利用效率等大大提高,使成本有竞争力。

  25. 工艺总流程示意图 例一(IGCC与醋酸生产工艺联合)

  26. 下面集中讲述催化的基本概念和催化技术在化学工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正是通过催化技术的发展,使得一碳化学能从 CO/H2 这单一原料而产生出如此多种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和经济竞争力的化工产品。 催化剂能显著改变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反应的平衡位置。热力学参数决定了一个反应是否能进行。催化作用是解决动力学问题,也就是这个反应以怎样的速度来进行。 催化剂的突出特点是催化剂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催化剂开辟了新的反应途径或指定向加快某一反应,有很高的选择性。 根据阿伦尼乌斯公 Arrhenius

  27. 固体催化剂的必要条件: 至少有一种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上进行化学吸附。 两个被吸附的分子或气相分子与吸附分子之间进行反应生成产物分子。 产物分子易从催化剂表面脱附,表面活性中心恢复原态。均相络合催化剂定向性更强,选择性高。 催化作用在化学工业、能源工业、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催化剂的研究从“手艺”(Art)逐渐走向科学(Science)。 催化向“分子剪裁”,催化剂设计方向发展。 一碳化学对催化的高要求:高选择性、高收率、低能耗、经济性要求优于石油化工路线。

  28. 2、石油 化学家遇到的主要挑战:提取上如何提高采收率(从矿藏中得到更多的油);精炼(原油转化成更有用的化学形态);燃烧(使精炼油具更大的热值) • (1)采收率。A、初级开采:靠天然压力,采收率10-20%;B、二级开采:把水、气和蒸气等注入油井中,提高采收率(美国用此法仅35%);C、三级开采:用新的化学方法开采先入为余下的可贵资源。如表面活性剂及溶液聚合物,可以把油和周围的水分开。 • (2)精炼目的是提高辛烷值,采用蒸馏、裂解、重整改变原油的性能。面临的任务是低品质的石油如何转化为高质量的燃料,关键是提高石油精炼技术。 • (3)燃烧。一是提高燃烧效率,若提高5%,美国获15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二是降低烟雾、酸雨。 • 3、天然气关键在天然气产地要先做好脱硫和去除一些含氮杂质。 • 天然气可作为化工产品生产乙炔等

  29. 天然气热裂解制乙炔炉

  30. (二)核能及其风险利弊 • 1、核能的类型 • (1)核裂变、原子弹、核发电 • 23592U+10n →14456Ba+8956Kr+310n23592U+10n →14054Xe+9438Sr+210nΔH=8.2×1010 J/g 相当于煤的250万倍。 • 原子弹工作原理:让裂变能量不断积累,最后在瞬间酿成重大的爆炸。 向长屿投弹的斯威尼 投放长屿的原子弹 长屿被炸现场

  31. 资料 原子弹:鲜为人知的十件事 • 1.曼哈顿计划 • 盟军原子弹计划于1942年启动,代号“曼哈顿计划”。这一计划在新墨西哥州偏远的沙漠地带洛斯阿拉莫斯进行,历时4年之久,有20多万人参与,包括十几名已经获得或即将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费米领导) • 2.开支及成果 •  曼哈顿计划是二战中最昂贵的计划,5年中耗费了盟军约18亿美元(相当于今天的180亿美元),共研制出4枚原子弹。第一枚于1945年7月16日在新墨西哥州沙漠试爆,爆炸威力是预期威力的4倍,相当于1.9万吨烈性炸药TNT的威力。

  32. 3.轰炸目标 • 广岛和长崎起初都不是原子弹的袭击目标,盟军将领起初选定的袭击目标是古都京都。但这被当时的美国陆军部长亨利·史汀生否决掉了,他想把京都保留给子孙后代。被轰炸前不到两个星期长崎才被选定为轰炸目标,部分原因是它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几乎未受战争破坏的城市之一。 • 4.钚的威力 •  第一枚落在日本的原子弹代号“小男孩”,它的设计非常独特,是用一台改装过的发炮装置将一块铀—235射入另一块铀中。这枚原子弹于1945年8月6日被投在广岛,相当于1.25万吨TNT爆炸时的威力。3天之后,另一枚原子弹落入长崎,这次采用的是钚,威力是广岛原子弹的两倍。

  33. 5.伤亡情况 • 原子弹爆炸那天广岛大约有32.8万人,其中有20万人在5年之内死于原子弹的影响。广岛三分之二的建筑都被摧毁。而长崎的约25.9万人中有7万人在同一时期内死去。至少有9人在广岛遭袭后逃到了长崎,并且在第二次原子弹爆炸中幸免于难。 • 6.裕仁天皇的决定 •  第二枚原子弹爆炸后4天,日本将领仍拒绝投降,并考虑采取包括自杀性袭击在内的一些方案来赢得“必然的胜利”。8月14日,裕仁天皇宣布他不能再眼睁睁看着人民忍受煎熬。第二天,日本无条件投降。这一投降非常及时:盟军正准备在东京投下第三颗原子弹。

  34. 7.“印第安纳波利斯”灾难 •  在将“小男孩”的组配件从加州运来之后,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被一艘日本潜艇击沉。接下来的四天里,850名幸存者遭到鲨群的连续袭击。他们最终被一架过路的飞机发现并营救,只有300人幸存。影片《大白鲨》中,由罗伯特·肖扮演的昆特回忆了沉船及后来的这段故事。 • 8.日本的原子弹计划 •  战争结束后,盟军调查人员发现日本从1940年就开始自行研制原子弹。日本的物理学家已经准确地算出制造一颗原子弹至少需要10公斤浓缩铀。然而到1943年,日本人弄清要从普通铀矿石中提取这么多浓缩铀远非易事,原子弹计划就此搁置。

  35. 9.长期影响 • 科学家们担心原子弹会导致新生婴儿带有先天缺陷。放射性研究机构从1947年开始对幸存者进行跟踪调查。在原子弹爆炸时尚在母腹中的3000名婴儿中,出现了心理和生理方面受损的情况。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放射性导致的基因缺陷。 • 10.核武库增加 • 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后一年内,美国已储备12枚原子弹。核储备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达到最高峰,目前世界上的核武器总数估计约为1.7万个可用核弹头,综合爆炸威力相当于1945年8月毁灭两个日本城市的两枚原子弹的12万倍。

  36. 我国1956年2月钱学森建议组建导弹研究所,1958年6月毛主席提出搞原子弹,64年10月16日爆炸试验成功。我国1956年2月钱学森建议组建导弹研究所,1958年6月毛主席提出搞原子弹,64年10月16日爆炸试验成功。 • 核电站工作原理:连续核裂变放出具大的核能,人工加以控制使链式反应在一定程度上连续进行,产生能量加热水蒸气,推动涡轮机发电。 • 首要问题是:铀矿中235U(占0.7%)与238U的分离。采用UF6气体扩散速度不同进行提纯,富集到93%。

  37. (2)核聚变和氢弹 • 21H + 31H→ 42He ΔH=5.8×1011J/g相当煤的1000万倍。 • 优点:A、聚变产物是稳定的氦核,无放射性污染,没有难处理的废料;B、氘资源丰富,海水中氘:氢= 1.5×10-14:1 地球上海水总量1018吨。 • 核聚变发电困难:A、聚变反应需要非常高温度(109℃)(太阳辐射出来的巨大能量来源于核变) 如何“点火”?氢弹用一个小的原子弹作引爆装置,产生瞬间高温。有人建议太阳能聚光(世界最大的聚光器有九层楼高,9000块小反射镜组成,总面积达2500米3,焦点处最高温度4000℃) • 考虑化学激光。 • B、如何约束:用什么材料制造反应器?考虑耐火陶瓷。并探索“磁笼”约束高温等离子体的逃逸。 探索21H + 63Li→2 42He (温度低些的聚变反应,处于实验室初探阶段)

  38. 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维尔纳·布尔卡特2006年10月16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聚变能的商用化将为满足人类未来能源供应提供解决之道。这一进程有望在30至50年后实现。 世界首个多国合作探索核聚变应用的国际热核实验堆(ITER)将于进入实质启动阶段。这个由欧盟、中国、韩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和美国七方参与的计划,被布尔卡特视为“一个实现成功控制核聚变梦想的机会”。 当今世界,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话题。国际油价的高涨,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获得的有限性以及环境污染的加剧,敦促人类寻找清洁、高效并具备大规模推广潜能的能源。  布尔卡特对聚变能商用化的前景表示乐观。他表示,虽然研发阶段投入较高,但实现商业化后,可以用来发电供热的聚变能却更便宜。

  39. 我国1965年1月毛主席提出“原子弹要有,氢弹要快”,王淦昌估计:核聚变发电有望在二三十年代获得成功(核工业西南物理所和中科院合肥所取得瞩目成果)我国1965年1月毛主席提出“原子弹要有,氢弹要快”,王淦昌估计:核聚变发电有望在二三十年代获得成功(核工业西南物理所和中科院合肥所取得瞩目成果) 海狼号核动力攻击潜艇 中国的聚变研究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并先后研制成功了中国环流器一号、中国环流器新一号托卡马克装置,推动了世界对核聚变“磁笼”的探索和研究。

  40. 2、利用核能的意义 • 发展核能是必由之路。 • (1)核能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能源,又是高度密集能源。1t铀相当于2 .7Mt煤, 1t氘相当于11Mt煤,每吨海水有3克氘,相当于300吨汽油,海水可耗1000亿年。 • (2)核电是较清洁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每发电1000亿度,放射性排放总剂量1.2J/Kg,火力发电3.5J/Kg。 • (3)核电经济性优于火电。发电成本低15-50% • (4)以核燃烧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 • 至1995年有476多座热中子堆核电站,总装机3×108KW,占总发电量17%。 国家 核电比例 核发电量 法国 64.8% 213.1TWh 比利时 59.8% 32TWh 美国 15.5% 383.7TWh • 我国有两座:海盐秦山,30万千瓦(1992、7)、60万千瓦;广东大亚湾90万千瓦(1993-1994两组);辽宁建新筹建?(台湾有6套,装机489万千瓦,另有两套100万千瓦招标)

  41. 3、目前核能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资源利用率低。工业应用的是热中子反应堆核电站,虽其发电成本低于煤电,但它以铀-235为燃料,天然铀中占99.3%的铀-238无法利用。                  3、目前核能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资源利用率低。工业应用的是热中子反应堆核电站,虽其发电成本低于煤电,但它以铀-235为燃料,天然铀中占99.3%的铀-238无法利用。                   (2)燃烧后的乏燃料中除铀-235及钚-239外,剩余的高放射性废液含大量“少数锕系核素”(MA)及“裂变产物核素”(FP),其中有一些半衰期长达百万年以上,成为危害生物圈的潜在因素,其最终处理技术尚未完全解决。  (3)反应堆是临界系数大于l的无外源自持系统,其安全问题尚需不断监控及改进。  (4)核不扩散要求的约束,即核电站反应堆中生成的钚-239受控制。

  42. 利用快中子增殖堆可以使天然铀中的铀-238转化为钚-239,成为裂变燃料。用钚-239或铀-235装料启动运行数十年后,此系统可以靠铀-238达到“自持”,铀资源利用率可提高60~70倍。这虽然有利于资源的利用,但另3个问题则面临更严峻的挑战。而且快中子增殖堆的初始装料要以从热中子反应堆乏燃料中提取的大量工业钚库存为依托,如热堆电站未发展到相当的装机容量,快堆是不可能具工业应用规模的,而此时高放射性废液的库存已极大。对高放射性废液的处置方法,目前是将其固化,经包装后埋入稳定的岩层中。这种“后处理一固化一深埋”的处置方式虽然可行,但从长远看它未解决泄入生物圈的问题。利用快中子增殖堆可以使天然铀中的铀-238转化为钚-239,成为裂变燃料。用钚-239或铀-235装料启动运行数十年后,此系统可以靠铀-238达到“自持”,铀资源利用率可提高60~70倍。这虽然有利于资源的利用,但另3个问题则面临更严峻的挑战。而且快中子增殖堆的初始装料要以从热中子反应堆乏燃料中提取的大量工业钚库存为依托,如热堆电站未发展到相当的装机容量,快堆是不可能具工业应用规模的,而此时高放射性废液的库存已极大。对高放射性废液的处置方法,目前是将其固化,经包装后埋入稳定的岩层中。这种“后处理一固化一深埋”的处置方式虽然可行,但从长远看它未解决泄入生物圈的问题。 (我国863高科技规划把研究、设计、建造一座2.5×104KW快速试验性电站,作为重点项目列入。)  因此,理想的核系统应是以天然铀(或贫化铀)作为反应堆的基本装料,并使它所产生的放射性废物在系统中被嬗变为短寿命(半衰期为几十年)或稳定的核素。使系统输出的废料是短寿命低放射性废物。这就是目前世界核科技界大力研究的充分利用铀资源且放射性“洁净”的核能系统。

  43. (4)核电站的环境公害。 • ①、废热处理“热污染”:裂变核电站的热效率33%比一般电厂多40%。废热转移到环境中去,导致热污染。 • 若采用冷却塔。A、冷却成本高,使电费增加10%;B、需水量大得惊人。(1000MW的核电站,几乎与6万人口城市用水量相当) • 办法:河水改道流过冷却系统。(温度升高10℃,生产不连续,物种难适应,生态系统破坏)取暖?

  44. ②、放射性 • 放射性辐射量度:雷姆(rem),>几百个rem 死亡;100-200 rem 疾病和恶心;<<100 rem 遗传突变? • (美国人2000年接受的辐射剂量/ mrem :(X胸透100 mrem/次) • 自然的 人为的如医疗 放射性散落物 杂项 核电站 合计 130 88 5 2 0.5 225 • 目前美国规定,居民最大照射水平:170 mrem/人年,外加自然的和医疗的。波林研究表明:若每个美国人增加170 mrem/人年,死于癌症增加3万,主张标准: 17 mrem/人年

  45. ③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贮藏 • 燃料棒“燃烧”仅用去约6% 23592U ,其中239Pu半衰期超过2.4万年,估计贮存时间必须持续二十万年。 在所有拥有核电站的国家,都有旨在保护现代人和所有后代人的有关废物处置的严格法规。例如,如果不能以溶解了的物质通过地下水进入生物圈等最坏的情况为假定条件,并且表明后代的剂量负担很小并大大低于允许标准,那么在今天就不可能取得建造废物处置场址的许可证。有人常说,不能让我们这一代人享用核电站带来的好处,而把处置废物所需的大量费用留给后代。已有几个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增加每度核电的价格,以留取部分资金用作今后管理和处理放射性废物以及核电站退役的费用。同许多人预料的相反,这些费用不是高得不可接受的。在瑞典,每度核电加价10%。这部分积累资金足以保证将来的需求。

  46.  对于核废物的一种担心是:我们对废物在如此长的时期内的物理特性还缺乏经验。然而,两项研究的结果却给了我们相关的和有趣的答案。 对于核废物的一种担心是:我们对废物在如此长的时期内的物理特性还缺乏经验。然而,两项研究的结果却给了我们相关的和有趣的答案。 第一项研究表明,在许多铀矿床中,各种物质尽管和地下水直接接触,却仍在原地存在了几百万年。 第二项研究同现在加篷境内的奥克劳铀矿床中几百万年前就已运行的天然核反应堆有关。在一个地表富铀矿床中,“自发”产生的链式反应持续了50万年,并产生了6吨裂变物和2吨钚。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裂变产物和钚尽管直接和自然环境相接触,没有任何形式的封闭,却仅从生成它们的地方移动了几厘米。这两个例子决不是说可以对长寿命的核废物掉以轻心,但它们确实能说明我们对长远的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并非一无所知。 • A、社会组织能否稳定到足以确保在这期间对它们进行妥善处理。或“永久地”贮存好。 • B、需要特殊运输窗容器来运输。到2000年,核废物从反京堆运到化学处理厂,将装运7000-10000次,按目前水平,每年有10次火车出轨。 问题: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