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likes | 442 Views
安全是人類生存核心議題. 安全概念是確保 「人類生命及其所有物存續無慮 」 之情景,也是人類及其所組成之社會所企求的目標及努力爭取和確保的基本需求。 對國家而言,安全攸關國家命運,是統治的基礎。. 中國歷史朝代的更迭 -- 人民的生存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 -- 種族仇恨 第二次世界大戰 (1939) -- 復仇主義及帝國主義擴張 以阿四次戰爭 (1948-1973) -- 種族仇恨 福克蘭群島戰爭 (1982) -- 領土主權 第一次波灣戰爭 (1990) -- 民族主義與能源
E N D
安全概念是確保「人類生命及其所有物存續無慮」之情景,也是人類及其所組成之社會所企求的目標及努力爭取和確保的基本需求。 對國家而言,安全攸關國家命運,是統治的基礎。
中國歷史朝代的更迭 -- 人民的生存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 種族仇恨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 復仇主義及帝國主義擴張 以阿四次戰爭(1948-1973)-- 種族仇恨 福克蘭群島戰爭(1982)-- 領土主權 第一次波灣戰爭(1990)-- 民族主義與能源 科索沃戰爭(1996) -- 種族獨立 第二次波灣戰爭(2003)-- 反恐與能源
國際關係理論中的現實主義 是一種理論與實踐,關注民族國家之間的權力平衡,甚過理想或道德。與之相對的是「理想主義」。 現實主義源自19世紀德國的一種「現實政治」。
國際關係理論中的現實主義 • 現實主義的基本原則: • 國際體系是無政府狀態 • 主權國家是國際體系的主要行為者 • 國家是為自身利益行動的理性行為者 • 國家的主要目標是自身安全與存續 • 權力,特別是武力,是國家安全最好的保障
攻勢現實主義 Offensive Realism 代表:John Mearsheirmer(約翰.米爾斯海默,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代表著作《大國政治的悲劇》:強權悲劇,攻勢現實)。 論點:承接新現實主義強調國際關係內的決定論觀點(結構),在無政府狀態下國家為求生存,且無法尋求外援唯有自助,追求各自利益並建立個體能力。
東海大學 張天榮: 不單只追求短期獲利,更從中考量長期利益。當然,在國際社會的自助體系下,增加權力是國家的目標也是手段,換言之,沒有限制,以相對權力 增加為目的,設法提升其在國際權力分配中所佔比例。
守勢現實主義 Defensive Realism 藉由權力均衡的方式來維持安全和平,並以維持現狀、嚇阻戰略與昂貴信號,以作為檢視冷戰後中共安全行為的指標。
現實主義者認為,國際關係是國家之間的爭權奪利,並認為國家的目標是在無政府情況下求取本國的安全。現實主義者認為,國際關係是國家之間的爭權奪利,並認為國家的目標是在無政府情況下求取本國的安全。 • 國家經常是在暴力的陰影下處理國務。 • 國家的生存發展,不能寄望於外在環境或某些國家的善意與否,應探討國家自身的生存與應變能力。
21世紀以來的安全情勢特徵是跳脫單一區塊的框架,不再侷限於傳統武裝衝突範疇,包含極端氣候、能源競奪、恐怖攻擊、新型傳染病毒,乃至於關鍵資訊系統遭駭客侵入等,均已成為各國在思考國家安全威脅時所不能排除之重要議題。21世紀以來的安全情勢特徵是跳脫單一區塊的框架,不再侷限於傳統武裝衝突範疇,包含極端氣候、能源競奪、恐怖攻擊、新型傳染病毒,乃至於關鍵資訊系統遭駭客侵入等,均已成為各國在思考國家安全威脅時所不能排除之重要議題。 隨著區域性的互動增加,相互影響程度將愈益凸顯,更將直接衝擊國家政策制定方向、人民生活模式、國家與國家間的互動交流。
現階段兩岸情勢雖朝穩定方向發展,惟中共迄今仍未宣示放棄對臺使用武力,近年在經濟穩定成長有效挹注國防發展下,推動具中國特色之軍事變革,並強調資訊作戰成效,整體戰力已日益增長,企圖擴大對區域之影響力。現階段兩岸情勢雖朝穩定方向發展,惟中共迄今仍未宣示放棄對臺使用武力,近年在經濟穩定成長有效挹注國防發展下,推動具中國特色之軍事變革,並強調資訊作戰成效,整體戰力已日益增長,企圖擴大對區域之影響力。 我國當前所面對的問題,即是萬一兩岸發生軍事衝突,我們所屬的情況是一種「不對稱狀態」。
我國全民國防體系架構 國防法 第3條 第29條 母法 全民防衛 動員準備法 全民國防 教育法 執行法
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的架構 法規遞嬗 法規架構 國家總動員法 民國31年3月頒布 民國93年1月廢止 76.7.15 解除戒嚴 80.5.1 終止動員戡亂 全民防衛動員準備 施行辦法 民國86年5月頒布
全民國防教育的架構 國家利益與目標:民主和平、主權獨立、公義福祉 國家總體戰略 全民國防 國防軍事 全民防衛 國防相關事務 國防安全 軍事科學 防衛技能 國家意識 全民動員 公民防衛 政治 經濟 心理 文化認識 社會基礎 資料來源:施正鋒,〈「全民國防教育」的突破與挑戰〉
全民國防教育的理論基礎 公民社會與 政治社會化 政治社會化的 功能與途徑 群眾性 公民防衛 綜合性 安全概念
※公民社會與政治社會化 尊重官吏 與政府 守法 瞭解政治 生活的 意義 愛國主義 與忠貞 公民 社會 公民 教育 最低限度 的自我 控制 異於他人 的特殊 體認 社會需要 的反應 瞭解政治 體系的 基礎 社會關係 中的 正直
※公民社會與政治社會化 公民教育之精神對於國家安全具有輔助性效果。公民教育之落實,不但可使國民素質提升,更可培養健全之國民,使國民愛自己國家,凝聚國家及民族之意識。
※政治社會化的功能與途徑 政治社會化的功能 掌握人格行為的定向 培養積極的政治文化 維持系統的穩定發展
社會 社團 學校 家庭 ※政治社會化的功能與途徑 政治社會化的途徑
在二次大戰著名的史達林格勒戰役中,德、蘇兩軍對峙,成千上萬的士兵互相廝殺、屍橫遍野,傳奇性的俄國狙擊手瓦西里柴瑟夫憑著他神準的槍法,殲滅無數敵軍。在二次大戰著名的史達林格勒戰役中,德、蘇兩軍對峙,成千上萬的士兵互相廝殺、屍橫遍野,傳奇性的俄國狙擊手瓦西里柴瑟夫憑著他神準的槍法,殲滅無數敵軍。 他的響亮名號甚至傳到敵軍陣營,一名蘇聯文宣部軍官丹拿洛夫認為這是宣傳蘇聯軍力的大好機會,於是把這名平實的士兵塑造成一名民族英雄,因此大大地提升了蘇俄全體軍民同胞的士氣,並激發了他們高昂的鬥志。 ※政治社會化的功能與途徑 大敵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