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0 likes | 1.09k Views
实验一 人体器官模型和标本的观察. 实验目的: 了解人体骨骼尤其是脑颅骨的组成和形态. 实验内容: 1 观察颅骨 2 观察躯干骨 3 观察四肢骨 作业:列表显示人体骨骼的组成 思考:男女骨骼在哪些方面有明显区别?. 实验二 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模型及标本观察. 实验目的: 了解脑和脊髓、心脏的 组成和形态. 实验内容: 1 观察 脑和脊髓、心脏的标本 2 观察 脑和脊髓、心脏的模型 3 观察神经传导的电动 模型 作业:列表总结 脑各部分的 组成
E N D
实验一 人体器官模型和标本的观察
实验目的: 了解人体骨骼尤其是脑颅骨的组成和形态
实验内容: 1 观察颅骨 2 观察躯干骨 3 观察四肢骨 作业:列表显示人体骨骼的组成 思考:男女骨骼在哪些方面有明显区别?
实验二 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模型及标本观察
实验目的: 了解脑和脊髓、心脏的组成和形态
实验内容: 1 观察脑和脊髓、心脏的标本 2 观察脑和脊髓、心脏的模型 3 观察神经传导的电动模型 作业:列表总结脑各部分的组成 列表总结人体运动、感觉传导的主要通路
实验四 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记录 蟾蜍坐骨神经缝匠肌标本制备 骨骼肌收缩特性的观察与分析
实验目的: 学习电生理学常用仪器的使用和离体神经干动作电位的记录方法,观察蛙或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波形。
实验原理:动作电位是神经兴奋的表现。神经纤维兴奋部位的膜外电位较静息部位为负;兴奋后又可恢复到静息状态。这一负变化的局部活动可沿神经纤维扩布,并可通过放大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不同的引导方式记录到的动作电位可以是双相的或单相的。坐骨神经等混合神经干包含许多种类的神经纤维,其动作电位是许多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复合。由于不同纤维的兴奋性及其所产生动作电位幅度、波型各不相同,在一定范围内,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将随刺激强度的变化(在阈刺激和最大刺激之间)而有所变化。实验原理:动作电位是神经兴奋的表现。神经纤维兴奋部位的膜外电位较静息部位为负;兴奋后又可恢复到静息状态。这一负变化的局部活动可沿神经纤维扩布,并可通过放大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不同的引导方式记录到的动作电位可以是双相的或单相的。坐骨神经等混合神经干包含许多种类的神经纤维,其动作电位是许多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复合。由于不同纤维的兴奋性及其所产生动作电位幅度、波型各不相同,在一定范围内,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将随刺激强度的变化(在阈刺激和最大刺激之间)而有所变化。
实验对象: 蛙或蟾蜍 实验器材: 示波器、前置放大器、电子刺激器、隔离器、神经标本屏蔽盒、蛙类手术器械一套、任氏液。
实验步骤 1、连接刺激器、示波器和神经标本屏蔽盒 2、仪器参数 刺激器用重复刺激或手动触发单脉冲刺激:波宽0.1一0.2ms;强度0~l0V;重复刺激时频率为5~l0Hz 示波器示波器与放大器总灵敏度1~2mV/cm,滤波10~10kHz,扫描速度1—2ms/cm;输入方式为“AC”,双端输入。示波器扫描与刺激同步
3、坐骨神经干标本的制备 与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基本相同,但当坐骨神经游离至膝关节处后继续向下剥离;在腓肠肌两侧肌沟中找出胫神经和腓神经,剪去其中任一分支,分离留下的一支至踝关节附近,用线结扎后将远端剪断。只保留坐骨神经,不要肌肉。将标本浸入任氏液中备用。 3、神经干标本安置 用镊子提起神经干标本两端的结扎线,将标本搭放于标本盒的电极上。神经的中枢端(粗端)放在刺激电极侧,外周端(细端)放在记录电极侧,中间接地。
五、观察项目 (一)双相动作电位 以适当强度(1V左右)刺激标本,可观察到在刺激伪迹之后有一个双相动作电位。观察动作电位两相的波形、幅值和时程。 (二)单相动作电位 用镊子夹伤两记录电极之间的神经,以同样参数刺激神经标本,可见动作电位的第二相减小,或完全消失,即为单相动作电位。观察其波形,幅值和时程(图5—2)。
(三)刺激强度与复合动作电位幅值的关系 将刺激强度从零开始,逐步增强。当刚出现动作电位时,记录刺激强度,即为阐强度。再继续增加刺激强度,可发现刺激伪迹和动作电位的幅值都随之逐渐增大。当刺激强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动作电位的幅值不再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而伪迹仍可继续增大。这一引起最大幅度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即为最大刺激强度。
注意事项 1、用任氏液保持神经标本湿润,并可在标本盒内预放少许任氏液。但电极及神经上不能带有水珠,以免短路。 2、标本及其两端结扎线不可碰触标本盒,也不可折迭返回。 3、所有仪器、标本盒外壳和标本盒的接地电极必须妥善接于一点后再共同接地。
4、实验中如双相动作电位为先下后上时,可对调两输入端的引导电极插头。4、实验中如双相动作电位为先下后上时,可对调两输入端的引导电极插头。 5、刺激伪迹是沿神经标本扩散通过引导电极记录下来的刺激信号。伪迹没有潜伏期,其幅度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加,位相随刺激极性改变而改变,用浸有任氏液的棉线代替神经干亦可记录到伪迹。刺激伪迹可指示刺激开始的时刻。但伪迹不可过大,以免影响动作电位波形的观察。
调控刺激伪迹的措施有以下几种: (一)接地电极应使用2mm宽银片(亦可用浸有任氏液的滤纸条或棉团贴于接地电极与神经干之间,增大接地电极的面积),可调控伪迹大小。 (二)尽量利用神经标本的全长,增大刺激电极与记录电极之间的距离,使伪迹不干扰动作电位的波形。 (三)使用刺激隔离器可使伪迹明显减小。 (四)各电极间距离与伪迹大小有关。现将各电极距离的参考数据提供如下:刺激电极sl—s2的间距约为1.2cm;引导电极r1—r2的间距约为1.4cm;s2和r1之间安置接地电极E,与s2的间距约为2cm,而与r1的间距为0.2cm。
结果及分析 1、双相动作电位和单相动作电位是如何引导出来的?为什么? 2、通常实验所记录的双相动作电位的第一相和第二相为什么在波形上并不对称,这是为什么? 3、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幅值与刺激强度有何关系?为什么?
实验五 家兔皮层机能的定位 人脑电图描记和分析
[目的] 了解大脑皮层运动区对骨骼肌运动调节的定位关系。 了解EEG的记录方法、认识EEG与脑功能的关系
原理:脑电波是人脑的内部活动在头皮外的电表现。因此由头皮的不同部位所记录到的脑电波也不相同。为便于比较记录结果。原理:脑电波是人脑的内部活动在头皮外的电表现。因此由头皮的不同部位所记录到的脑电波也不相同。为便于比较记录结果。
[器材] 1. 家兔,常规手术器械一套,刺激器、小钉锤,大头针,兔解剖台等。 2.受试者:学生[自愿] 脑电放大器、示波器、电极、导电膏。 酒精棉,电极固定头套
实验步骤: (一)家兔皮层机能的定位 1、称重 2、麻醉:为避免动物手术时挣扎,影响实验结果。
用0.5%戌烷巴比妥钠酒精溶液0.5ml/kg或用20%氨基甲酸乙酯[乌拉坦]5ml/kg耳缘静脉注射。[注射部位尽量由耳尖部位始,以保留有多次重复注射的部位。用0.5%戌烷巴比妥钠酒精溶液0.5ml/kg或用20%氨基甲酸乙酯[乌拉坦]5ml/kg耳缘静脉注射。[注射部位尽量由耳尖部位始,以保留有多次重复注射的部位。 3、固定:将兔伏卧于兔合上,头部以兔头夹固定,四肢分别用套绳在关节上部固定兔台两侧。
4、暴露颅骨背面 (1)剪毛:用毛剪剪去颅顶及枕部的毛。 (2)切口:左手拇指和另外四指,按压预定切口两侧,使皮肤固定而平坦。右手执手术刀沿正中线从眼眶至枕部,将头部皮肤作纵行切口。以一次全线切开为好,这样可使切口边缘整齐。 (3)止血:注意分层止血。若渗血。则用热生理盐水浸过的纱布按压,不能揩擦。若出血较大,先用止血钳夹住血管,再用线结扎。 (4)分离皮下组织:用止血钳或手指分离。再自中线切开骨膜,以刀背刮去残余骨膜。用双氧水棉团擦拭,则骨面被漂白,骨缝清晰可见。
5 标志刺激部位:参考示意图 兔皮层运动区颅骨外标志 (1)矢状线:过前囱和后囱的直线 (2)前囱线:过前囱与矢状线垂直的线 (3)后囱线:过后囱与矢状线垂直的线 (4)切迹线:两侧眶后切迹前缘之间的连线 (5)囱间线:前囱线与后囱之间的中分平行线
(6)矢旁线:过眶后切迹前缘,平行于矢状线(6)矢旁线:过眶后切迹前缘,平行于矢状线 (7)将上述各线,参照下图,用铅笔绘于颅表 (8)按图所示部位,钉入大头针,入骨2—3mm,做为刺激部位。 6、动作检验 (1)以大头针为刺激电极,无关电极夹在腹部[注意用沾有生理盐水的纱布将皮毛浸湿,然后连纱布一同夹在皮上] (2)给以下不同强度和频率的连续观察各部位刺激的结果,并作记录。
实验步骤: (二) 人脑电图描记和分析
安装电极:本实验只引一道脑电,电极安装部位为:Q2接有效电极,A1和A2并联接参考电极;额叶[前额]正中接地。在受试者颅骨上找到O2部位。拨开头发,用酒精棉擦净头皮上的油脂等分泌物。然后将脑电银盘电极的凹面均匀地涂满导电膏。准确地贴在O2部位,用头套将电极固定。必要时亦可加双面胶纸将电极粘住。务必使电极和头皮接触稳固。参考电极用专用电极夹。祥见上盐水纱布条,接在两侧耳垂上。接地电极安装同有效电极。安装电极:本实验只引一道脑电,电极安装部位为:Q2接有效电极,A1和A2并联接参考电极;额叶[前额]正中接地。在受试者颅骨上找到O2部位。拨开头发,用酒精棉擦净头皮上的油脂等分泌物。然后将脑电银盘电极的凹面均匀地涂满导电膏。准确地贴在O2部位,用头套将电极固定。必要时亦可加双面胶纸将电极粘住。务必使电极和头皮接触稳固。参考电极用专用电极夹。祥见上盐水纱布条,接在两侧耳垂上。接地电极安装同有效电极。
3、导线连接:按实验框图所示,将电极电缆和放大器、示波器。记录仪依次连好[教师连好]。调整好放大倍数。和各项参数[教师进行]则可在莹光连好]。调整好放大倍数,和各项参数则可在莹光屏上看到连续变化的脑电波图。3、导线连接:按实验框图所示,将电极电缆和放大器、示波器。记录仪依次连好[教师连好]。调整好放大倍数。和各项参数[教师进行]则可在莹光连好]。调整好放大倍数,和各项参数则可在莹光屏上看到连续变化的脑电波图。
4、2波及及其阻断的观察:受试者闭目安静,保持清醒的状态下,莹光屏上出现8—13次/秒的脑电节律,即为2波。当受试者睁眼后莹光屏上的脑电波幅度降低,频率加快出现13—30次秒的快波,这种节律叫做β波。这种由α波转变为β波的变化即为α阻断。4、2波及及其阻断的观察:受试者闭目安静,保持清醒的状态下,莹光屏上出现8—13次/秒的脑电节律,即为2波。当受试者睁眼后莹光屏上的脑电波幅度降低,频率加快出现13—30次秒的快波,这种节律叫做β波。这种由α波转变为β波的变化即为α阻断。
结果及分析 1、兔皮层机能定位的特点? 2、α阻断的条件是什么? α节律和β节律各代表什么脑功能状态?
实验六、 人体血型的测定、人体心电图、心音听诊、血压
实验目的和原理 实验目的:学习鉴别血型的方法,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掌握ABO血型鉴定的原理。 实验原理 ABO血型鉴定的原理主要是根据红细胞外表面存在的特异性抗原来确定的。这种抗原(或称凝集原)是由先天遗传所决定的。抗体(或凝集素)存在于血清中。它与红细胞的相应抗原起反应,产生凝集,而后发生血溶现象。
实验对象: 人 实验器材: 消毒针头,玻片,牙签,显微镜,75%酒精棉球;标准A型和B型血清器材消毒针头,玻片,牙签,显微镜,75%酒精棉球;标准A型和B型血清
实验步骤: 1、将已知的A型与B型血清各一滴,滴在玻片的两侧中央,分别标明“A”与“B”(可用特种色笔标注)。 2、用75%酒精棉球消毒耳垂或指尖,用消毒采血针刺破皮肤,擦去第——滴血,待第二滴血流出时用消毒牙签—端沾血少许涂在A型血清内并搅匀;然后用另一牙签沾取血液,同法涂在B型血清中。也可取—一滴血置入盛有lml生理盐水的小试管中混匀,制成红细胞混悬液,备供取用。
3、10分钟后用肉眼观察有无凝集现象。如无凝集现象,可再用清洁牙签混和之。等半小时后,再在显微镜下观察,并根据有无凝集现象判定受试者的血型属于何型。若有疑问之处,可重新再检测一次3、10分钟后用肉眼观察有无凝集现象。如无凝集现象,可再用清洁牙签混和之。等半小时后,再在显微镜下观察,并根据有无凝集现象判定受试者的血型属于何型。若有疑问之处,可重新再检测一次
注意事项 一、牙签沾取血液切勿多,以防止在血清中形成团块,影响判断结果。 二、分清牙签,不要用同一牙签一端同时在A血清和B血清中搅拌。
结果及分析 先根据实验结果,判定受试者的血型;并讨论该受试者在临床输血时能给何型病人输血?能接受何型给血者的血液给他(她)输血?为什么?
实验目的: 学习人体心电图的描记方法,了解正常心电图的基本波形及其意义。学习心电图波形的辨认、测量与分析的基本方法。
实验原理: 心肌在兴奋时会出现电位变化。由于已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的细胞膜表面所带电荷不同,因而心脏在兴奋时,不同部位之间存在着电位差。当兴奋在心脏上传导时,这个电位差的方向和大小也会作相应的规律性变化。这种电位的变化可通过组织和体液传导至全身。在体表按一定的引导方法,把这些电位变化记录下来即为心电图。
实验对象: 人 实验器材: 心电图机、导电膏(或生理盐水)、酒精棉球、分规。
实验步骤 1、心电图的描记 (1)接好心电图机的地线,再接通电源,预热3—5分钟。 (2)受检者仰卧在检查床上,放松肌肉。在手腕和足踝内侧,用酒精棉球清洁皮肤脱去皮脂,再涂上少量的导电膏(或生理盐水)并安放引导电极。用同样方法安放胸部电极。导联线的连接方法如下:红色——右手、黄色——左手、绿色——左足、黑色——右足、白色——胸部电极(图23—1)。
(3)用定标信号检查并调整心电图机的放大倍数,然后依次记录I、Ⅱ、Ⅲ、aVR、aVL、aVF、V1、V3、V5导联的心电图。(3)用定标信号检查并调整心电图机的放大倍数,然后依次记录I、Ⅱ、Ⅲ、aVR、aVL、aVF、V1、V3、V5导联的心电图。
心电图的分析 (1)波幅和时间的测量 1.波幅标准放大倍数时,纵坐标每小格代表o.1mV。测量波幅时,向上的波形,波幅自基线上缘测量至峰顶。而向下的波形则从基线下缘测量至谷底。 2.时间走纸速度为25mm/s时,横坐标每小格代表0.04s。
(2)波形的辨认和分析 1.在心电图记录纸上辨认出各导联的P波、QRS波群和T波形态及起止,并根据各波的起止点确定P-R间期和Q-T间期。 2.心率的测定首先测量相邻两个P波(或相邻两个R波)的间隔时间T。T代表心动周期的长短,代入下式即可算出心率。当心动周期之间明显不等时,可取五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来计算心率。
3.心电图各波段的分析测量选择一段Ⅱ导联基线平稳的心电图,测量P波、QRS波群和T波的时程、电压,以及P—R间期和Q—T间期的时程。3.心电图各波段的分析测量选择一段Ⅱ导联基线平稳的心电图,测量P波、QRS波群和T波的时程、电压,以及P—R间期和Q—T间期的时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