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653 Views
第三节 我国社会保障的历史、现状与前景. 一、中华民国时期中国国民党的社会保障. 比如1924孙中山制定发表 《 国民政府建国大纲 》 ,全文共25条,其中第2条说:“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衣、食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画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 。”.
E N D
比如1924孙中山制定发表《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全文共25条,其中第2条说:“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衣、食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画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比如1924孙中山制定发表《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全文共25条,其中第2条说:“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衣、食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画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
1945年,国民党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通过《中国国民党政纲》,提到要普遍推行社会保险及社会福利事业,特别注重失业保险与儿童之保育。此外,会上还通过了“四大社会政策纲领”,即:民族保育政策纲领,劳工政策纲领,农民政策纲领及战后社会安全初步实施纲领。在战后社会安全初步实施纲领中,提出要举办社会保险,加强社会救济以及辅导就业三项措施。并规定:“战后社会安全设施之对象,为生活急切需要救助及保障之人民。1945年,国民党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通过《中国国民党政纲》,提到要普遍推行社会保险及社会福利事业,特别注重失业保险与儿童之保育。此外,会上还通过了“四大社会政策纲领”,即:民族保育政策纲领,劳工政策纲领,农民政策纲领及战后社会安全初步实施纲领。在战后社会安全初步实施纲领中,提出要举办社会保险,加强社会救济以及辅导就业三项措施。并规定:“战后社会安全设施之对象,为生活急切需要救助及保障之人民。
在辅导就业中,提出政府“应兴办各项公共工程或事业,直接为人民创造就业机会,间接刺激社会经济活动”。还规定“政府应举办职业训练,提高人民就业水准,以优惠其收益,便利其转业,并以配合战后兴办之公共工程或事业。对于身心残废,失去部分工作能力之人,尤应予以特殊训练,助其自力更生。”在辅导就业中,提出政府“应兴办各项公共工程或事业,直接为人民创造就业机会,间接刺激社会经济活动”。还规定“政府应举办职业训练,提高人民就业水准,以优惠其收益,便利其转业,并以配合战后兴办之公共工程或事业。对于身心残废,失去部分工作能力之人,尤应予以特殊训练,助其自力更生。”
在举办社会保险方面,规定分为四项(甲)伤害(乙)老人残废死亡(丙)疾病生育(丁)失业。实际上含有保险项目七项,已能涵盖当今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在举办社会保险方面,规定分为四项(甲)伤害(乙)老人残废死亡(丙)疾病生育(丁)失业。实际上含有保险项目七项,已能涵盖当今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 • 在加强社会救济方面,规定社会救济的对象是:老弱无依身心伤残者,以及遭受非常灾变及因其他障碍临时失去生计者。其救济方法为1.以工代赈。2.减免负担3贷放实物或现款。4收容教养。
代表大会在通过纲领的同时,还做出两点附带决议。一是交主管机关妥速筹划,以备战争结束时随时实施。二是举办社会设施之经费,应列入国家总预算,对于遗产税、所得税、利得税等,应采累进税制,以其增收部分拨充之,以符社会协作之原则,一面与国际善后救济切实配合,并利用战后赔款。代表大会在通过纲领的同时,还做出两点附带决议。一是交主管机关妥速筹划,以备战争结束时随时实施。二是举办社会设施之经费,应列入国家总预算,对于遗产税、所得税、利得税等,应采累进税制,以其增收部分拨充之,以符社会协作之原则,一面与国际善后救济切实配合,并利用战后赔款。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保障政策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保障政策
三 、1980年代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保障及其特点 • 1、 1980年代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保障政策
2、特点 • (1) 社会保障覆盖面小。社会保障主要是在城镇开展,但也不是全面的,往往只有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获得正式工作的社会成员及其家属,才能享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其他福利待遇。 • (2) 社会程度低:80年代以前的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是以企业或单位为主体的,企业或单位办社会是普遍现象,每个单位不仅组织职工参加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为职工本人提供就业劳保福利待遇,还要负责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子女的入托、入学、就业问题。
(3) 缺乏完整的政策法规和统一的管理办法:社会保障事业分散多头管理,比如民政、卫生、劳动、人事、工会、财政和银行等部门,都参与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在这实际工作中难以避免发生矛盾。(4) 制度和办法不甚合理:主要表现在个人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社会保险基金收缴缺乏激励机制,使用缺乏监督机制,社会福利设施不足同时又没有充分利用,社会保障制度和办法层次单一,同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不相适应,筹集资金标准不一,作为社会保险补充的商业保险不发达。(5)社会保障意识淡薄,观念混乱。
四、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保障 •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 •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立起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事业为主体,且与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优抚事业有机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形成覆盖范围广、社会化程度高、资金来源的渠道多样、待遇合理、管理体制统一协调的社会保障事业新格局。
(二)近20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二)近20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 1、社会保险 • (1)养老保险方面 • 1991年发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养老保险费用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
1995年《劳动部关于印发《关于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的通知》,1995年《劳动部关于印发《关于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的通知》, • 1995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规定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并提出了两种具体的实施办法,供各地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选择性实践。并提出了养老保险改革的目标是: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用城镇积压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
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这一决定表明各地不同的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方式开始走向统一,全国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障模式基本形成。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这一决定表明各地不同的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方式开始走向统一,全国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障模式基本形成。
1999年1月,国务院又发布了《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规定养老保险实行省级统筹,覆盖范围由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扩大到了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除国家强制实施的基本养老保险外,还鼓励企业为职工建立补充保险,鼓励职工参加储蓄性养老保险。确立了目前中国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1999年1月,国务院又发布了《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规定养老保险实行省级统筹,覆盖范围由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扩大到了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除国家强制实施的基本养老保险外,还鼓励企业为职工建立补充保险,鼓励职工参加储蓄性养老保险。确立了目前中国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
(2)失业保险方面 • 1986年颁布《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初步建立起失业保险制度; • 1993年国务院重新制定《国有企业待业保险规定》,1999年1月22日国务院发布《失业保险条例》,将城镇各类企业和事业单位的职工依法纳入了失业保险,并规定了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和职工双方交纳失业保险费用,建立起失业保险制度。
( 3)医疗保险方面 • 1989年颁发了《关于公费医疗保险的通知》,对公费医疗制度进行改革, • 1998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提出了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四条原则。根据《决定》的规定,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不仅包括城镇各类企业、事业单位,还包括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目前中国社会保险制度中覆盖范围最广的保险制度。
( 4)工伤保险方面 • 1996《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 • 2003年4月27日发布国务院第375号令,《工伤保险条例》自2004年1月1日施行。(共8章64条
2、社会福利方面: • 1990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 199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 1992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 1996年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3、社会优抚方面 • 1988年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
4、 社会救助立法: • 1994年国务院令《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 • 1999年9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规定了有关法规援助的内容 • 1997年12月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以及《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等。
2003年3月5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确立。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建立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国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人数大幅度增加,符合条件的城市困难居民已逐步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建立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已积累资金1242亿元。2003年3月5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确立。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建立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国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人数大幅度增加,符合条件的城市困难居民已逐步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建立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已积累资金1242亿元。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体制、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开始试点。社会保障体系的加快建设,为维护社会稳定、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和促进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体制、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开始试点。社会保障体系的加快建设,为维护社会稳定、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和促进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十六大报告中,我们党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社会保障的标准和水平。发展城乡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在十六大报告中,我们党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社会保障的标准和水平。发展城乡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 • (一)目前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 (二)改革的方向
思考题 • 1、什么是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有哪些基本的功能? • 2、社会保障有哪些主要的内容? • 3、社会保障有哪几种主要的形式,它们各自有哪些特点? • 4、简述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 5、近20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参考文献 • 1、多吉才让:《新时期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版。 • 2、陈良谨主编:《社会保障教程》,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 • 3、和春雷主编:《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参考文献 • 4、魏新武编著:《社会保障世纪回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 5、郑功成等著:《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