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第六讲 中国工业的摇篮

第六讲 中国工业的摇篮. 一、近代企业 三种类型:外资、国有、民营 1 、洋务企业 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推动了洋务运动。近代官督商办体制下,以大机器生产为依托的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第一代 —— 上海资本家阶级诞生。 洋务三企业之一:江南制造局

damian-snow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六讲 中国工业的摇篮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讲 中国工业的摇篮

  2. 一、近代企业 三种类型:外资、国有、民营 1、洋务企业 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推动了洋务运动。近代官督商办体制下,以大机器生产为依托的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第一代——上海资本家阶级诞生。 洋务三企业之一:江南制造局 1862年,江苏巡抚李鸿章在上海设立制炮局。1865年,李鸿章在美租界买下了一座美商旗记机器厂,据说这座工厂还是“洋泾浜外国厂中机器之最大者”。后李鸿章又将制炮局并入,成立江南制造总局。它是中国第一家机器军事工业企业。1863年两江总督曾国藩派容闳去美国采购机器,这些机器后归艰难制造局使用。江南制造局在高昌庙。

  3. 江南制造局主要制造枪炮、水雷、弹药、机器和修造轮船。经费由国家提供。1904年,已发展为13个工厂,职工2500人。江南制造局主要制造枪炮、水雷、弹药、机器和修造轮船。经费由国家提供。1904年,已发展为13个工厂,职工2500人。 1868年造出第一艘兵轮,排水量700吨,曾国藩命名为“恬吉”号。1880年,试制成功阿姆斯特郎炮。1893年,江南制造局仿造毛瑟枪成功,每分钟可以射击25次。 江南制造局附设的翻译馆是翻译西方科技工艺书籍的译书机构,内有中国科学家徐寿、李善兰、华蘅芳等,有传教士傅兰雅等。 在中外人士的通力合作下,翻译馆翻译出版了大量的军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等书籍,不仅推动中国建立了最初的近代科学体系,也对近代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 江南厂50吨炼钢炉 江南枪厂

  5. 洋务三企业之二:上海机器织布局 1880年李鸿章邀请郑观应筹办上海机器织布局,地址杨树浦。1889年正式开工,有纱锭35000枚、布机530台、5座大汽炉。年产棉布18万匹。 1893年工厂失火。1894年重建,改名华盛纺织总厂,有纱锭64000枚、布机750台。 纺织工业成为上海工业的支柱产业,直到20世纪80年代。 中国近代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李鸿章

  6. 洋务三企业之三:轮船招商局 简称“招商局”,1872年成立,李鸿章之目的是“分洋人之利”。也是近代我国最具实力的民族企业。在与旗昌、怡和、太古三大外商轮船航运公司的竞争中,显示了强大的实力,购并了美资旗昌轮船公司,迫使英商太古、怡和公司订立“齐价合同”。 时北洋大臣李鸿章责成商人朱其昂操办轮船招商局。地址浦东烂泥渡,在陆家嘴设有大型仓库和码头。 最初只有4条船,来往于上海与长崎、神户、烟台、天津、香港、广州、厦门、汕头等地。 招商局的轮船悬挂着总理衙门规定的三色龙旗。

  7. 北洋大臣、直隶总步督李鸿章上书清政府设立招商局奏章北洋大臣、直隶总步督李鸿章上书清政府设立招商局奏章 洋务运动期间,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主张设立招商局,获同治皇帝批准。1872后,招商局正式成立。这是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

  8. 盛宣怀招商局督办(1885-1902)董事会主席(1909-1910)盛宣怀招商局督办(1885-1902)董事会主席(1909-1910) 唐廷枢 招商局总办(1873-1884)

  9. 1873年,招商局轮船「伊敦」号由上海首航香港,开辟了中国第一条近海商业航线。同年,招商局开辟了至日本的中国第一条远洋商业航线。1873年,招商局轮船「伊敦」号由上海首航香港,开辟了中国第一条近海商业航线。同年,招商局开辟了至日本的中国第一条远洋商业航线。

  10. 2、民营企业 发昌机器厂是中国近代最早创办的民族工业企业之一。1866年由孙英德、方举赞创立,从外商手里承揽一些零星的锻造项目。1869年起使用车床。以后已能修造小火轮、汽锤等产品。到70年代有了发展。《申报》刊有广告。1900年被英商耶松船厂吞并。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简玉阶生于1875年,8岁丧父,18岁随兄简照南东渡日本从商,其后简氏兄弟在香港创办“怡兴泰”杂货,在他的努力下,几年间就获利上万。1903年,他们兄弟与曾星湖共创广东南洋烟草公司”1909年,更名为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玉阶任副总经理。为了给公司积累资金,他走出国门,赴马来亚、南洋经商,推销卷烟。提出“中国人请吸中国烟”的口号。面对南洋的兴起,英美烟公司曾4次企图吞并南洋,在这点上,简玉阶主张“合政府与国人之力对抗”,“以先对外招股为对策”坚持反对合并。1918年,经扩大改组,形成了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发行股票,在沪、港两地共设5厂。1923年简照南病逝,简玉阶继往总经理,独擎南洋公司大旗,还兼上海康元五彩花铁印刷制罐厂、联合影业公司及中国油灯公司的董事。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英美烟公司工人开始了大规模的罢工,大批工人进入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全国人民抵制英、日货和提倡国货的推动下,南洋开始起死回生,产品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甚至连库存的零星卷烟也都倾销一空。此时,简玉阶看准时机,将南洋公司再度扩大,在汉口、浦东两地相继建了两座新厂,公司营业额出现陡增,年盈利达200万元以上。

  11. 1927年,在帝国主义与官僚资本的挤压下,南洋公司连亏损。1928年至1930年间,亏损达575万元,公司被迫向英商汇丰银行借款,并停办浦东分厂以资维持,翌年1月,宣布上海厂停工,总,分公司一律缩小范围,经营走人低谷。1937年,宋氏官僚资本乘虚而入,通过收买低价股票,取得半数以上的股权。同时,南洋从组织上加以改组,新公司以宋子文为董事长,以宋的亲信程叔度为总经理,从而完全控制了公司,简玉阶变成徒具空名的董事和设计委员。 抗战时,南洋公司的资产分散于沪、港及内地,为宋系官僚资本所把持。日帝利用简玉阶在实业界的地位与声望,拉他搞所谓“中日经济提携”的勾当,却遭到简玉阶的断然拒绝。几十年的商界经历,简玉阶十分痛恶帝国主义资本势力和反动腐败政府的重压,向往新中国。1957年10月9日,简玉阶病逝于上海。

  12. 华生电器厂是我国创办最早的一家民族电器制造厂。1916年由杨济川、叶友才、袁宗耀等合资创办。初设四川路衡浜路,1917年盘下兆丰路(今高阳路)上锦瑞里的元达电器厂,作新厂址。1919年在周家嘴路建新厂房。1924年起,开始大批量生产华 生电扇。华生成为驰名各地的电扇品牌(图为华生电扇的广告),直至现在。

  13. 二、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辛亥革命时封建制度的冲击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使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中国民族工商业,得到了一次发展的机会,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1911年,全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办的纱厂有20家。纱绽约50万枚,资本1700万元;1918年增至35家,纱绽65万多枚。加上正在筹备和即将开工二三十家,投资总额约6000多万元。这是1918年蒋宝润在上海创办的厚生纱厂。 20世纪初,我国的面粉工业才起步。 1911年全国民营的面粉厂约40家,资本仅600万元,1919年增加到120家,资本约4500万元。每天生产面粉的能力,从4万袋增加到18万袋。一次大战时期外国向中国购买面粉,1914年中国出口面粉不足7万担,1918年达200万担。中国面粉畅销英、法、美、俄、日和新加坡、菲律宾各地,改变了过去洋面粉充斥国内市场的状况。这就是1914—1919年面粉出口增长的情况表。

  14. 刘鸿生(1888~1956),宁波人。父刘维忠在上海招商局一客轮当买办。全家旅居沪上。幼年丧父,家境中落。13岁入上海对约翰中学。17岁升圣约翰大学。一年后弃学谋生,任教员、翻译、律师约3年。1909,任英商开平矿务局推销员,3年后升为买办。一战爆发,英轮征调回国,遂乘机租船运开滦煤至上海、无锡、宜兴等地推销,几年内获利129.3万两,1930创立华东煤矿股份有限公司,22年开凿夏桥新矿进,号称“煤炭大王”。刘认为“中国之所以受欺是由于没有工业、没有科学”。乃于1920在苏州胥门外施门塘开办鸿生火柴无限公司。1925年,美、瑞典合营的国际火柴公司又想吃掉“鸿生”,鸿生不惜重金,以月薪1000银元聘请专家解决火柴头受潮脱落及磷边磨损问题。联合“荧昌”、“中华”组成“大中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被称为“火柴大王”。后创办章华毛纺织厂,畅销全国。抗战爆发后,至重庆、兰州等地发展毛纺企业、先后成立“中国毛业公司”、“西北毛纺织厂股份有限公司”。后还投资水泥、搪瓷、航运、金融、保险等业,号称“企业大王”。重视科学管理,历任中华工业总联合会委员长、招商局总办、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等职。解放后,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等职。1956年病逝于上海。

  15. 刘鸿生为振兴民族火柴业,在鸿生火柴厂生产的火柴商标上一律都标上“完全国货”及“请用国货”等字样,这对于激发民族自尊心,抵制“洋货”的倾销,有重要意义。鸿生火柴厂的火柴商标中有一图案是一艘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火轮船。上面插着中国的五色国旗。刘鸿生为振兴民族火柴业,在鸿生火柴厂生产的火柴商标上一律都标上“完全国货”及“请用国货”等字样,这对于激发民族自尊心,抵制“洋货”的倾销,有重要意义。鸿生火柴厂的火柴商标中有一图案是一艘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火轮船。上面插着中国的五色国旗。

  16. 章华牌呢绒出自上海章华毛纺织公司。这家公司是最早立足于中华大地的毛纺织厂,1929年刘鸿生购进产权时更名、注册,“章华”老牌沿用至今。经过90多年的风雨洗礼,章华牌全毛、毛混纺呢绒已成为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商品,近年来相继开发了羊绒呢绒、兔毛呢绒、丝毛呢绒、弹力呢绒、印花呢绒、天丝花呢、全毛超薄型呢绒、全毛麻型呢绒、全毛松络蜂巢格呢、中性格呢、毛涤长丝缠绕呢绒等品种,主体产品获准悬挂国际羊毛局标志,相当部分和产品50多个国家和地区。四次荣获国家金、银质奖,连续多年被评为上海市名牌产品,1998年被推荐为上海市著名商标。90年代以来,章华牌呢绒又有20种产品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工业部、上海市优质产品证书。章华牌呢绒出自上海章华毛纺织公司。这家公司是最早立足于中华大地的毛纺织厂,1929年刘鸿生购进产权时更名、注册,“章华”老牌沿用至今。经过90多年的风雨洗礼,章华牌全毛、毛混纺呢绒已成为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商品,近年来相继开发了羊绒呢绒、兔毛呢绒、丝毛呢绒、弹力呢绒、印花呢绒、天丝花呢、全毛超薄型呢绒、全毛麻型呢绒、全毛松络蜂巢格呢、中性格呢、毛涤长丝缠绕呢绒等品种,主体产品获准悬挂国际羊毛局标志,相当部分和产品50多个国家和地区。四次荣获国家金、银质奖,连续多年被评为上海市名牌产品,1998年被推荐为上海市著名商标。90年代以来,章华牌呢绒又有20种产品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工业部、上海市优质产品证书。

  17. 三、荣家企业 荣宗敬 荣家祖上就有人做过大官,曾经家世显赫,但家道开始中落。荣氏兄弟之父荣熙泰小时入铁匠铺当学徒,成年后在外给人当账房先生、当师爷,勉强养家糊口。 荣宗敬(1873一1938),名宗锦,字宗敬。早年经营过钱庄业,从1901年起,与胞弟荣德生(1875一1952)等人先后在无锡、上海、汉口、济南等地创办保兴面粉厂,福新面粉公司,申新纺织厂,被誉为中国的“面粉大王”、“棉纱大王”荣家故居 。抗战初期移居香港,不久病逝。 荣德生

  18. 1886年,14岁的荣宗敬由于家境贫寒被迫离开学堂,到上海南市区一家铁锚厂当学徒。3年后,15岁的荣德生乘着小木船从闭塞的无锡郊区摇进了喧闹的大上海,在给另一家钱庄当学徒的兄长的引荐下,进入上海通顺钱庄做学徒。几年后,两兄弟一起在上海开了广生钱庄,两年盈利6000元。 荣氏兄弟1902年初办茂新面粉公司,资本20万两,到1909年为止只有4个粉磨,经营困难,颇多亏损。辛亥革命和欧战给它带来了生机,1912年又创办福新面粉公司。到1919年荣氏的茂新、福新、申新三家总公司,已拥有12个面粉厂和4个纺织厂,资本家总额达1200万元以上,居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第二位,仅次于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图为1912年荣氏兄弟创办的福新面粉公司。 上海最大的民营面粉厂 ——福新面粉公司

  19. 荣家企业家——李国伟,是荣氏企业中杰出的实业家。他毕业于唐山路矿学院,起初是普通绘图员,但其工作认真勤奋,诚实好学,被荣氏兄弟看中,荣德生把自己女儿荣慕蕴配与他为妻,使其超人的才智、丰富的经营管理策略得以充分发挥。1938年,他不顾丈人荣德生反对,把“申四福五”迁入内地,开始形成自己的“申四福五”系统。内迁企业创造了巨额利润,证明了内迁是成功的。同时,李国伟在内地设分厂解决空袭和电力不足问题。他自制机器,开办建成面粉厂,创办煤矿,用于工业供应;利用纺织废料,开办宏文造纸厂;充分利用设备技术形成了一整套的管理策略,形成荣氏企业实力重大的派系——申四福五系统。他积极配合荣德生参与企业改革,取得一系列明显成效。此外,李国伟很爱国,又积极支持新中国建设,1951年后他多次向政府提出申请,把一大批外地荣氏企业迁回变成公私合营,实现了他一生中认为最快乐的大愿望。李国伟是中国近代工业企业年轻有为、爱国开明、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荣家企业家——李国伟,是荣氏企业中杰出的实业家。他毕业于唐山路矿学院,起初是普通绘图员,但其工作认真勤奋,诚实好学,被荣氏兄弟看中,荣德生把自己女儿荣慕蕴配与他为妻,使其超人的才智、丰富的经营管理策略得以充分发挥。1938年,他不顾丈人荣德生反对,把“申四福五”迁入内地,开始形成自己的“申四福五”系统。内迁企业创造了巨额利润,证明了内迁是成功的。同时,李国伟在内地设分厂解决空袭和电力不足问题。他自制机器,开办建成面粉厂,创办煤矿,用于工业供应;利用纺织废料,开办宏文造纸厂;充分利用设备技术形成了一整套的管理策略,形成荣氏企业实力重大的派系——申四福五系统。他积极配合荣德生参与企业改革,取得一系列明显成效。此外,李国伟很爱国,又积极支持新中国建设,1951年后他多次向政府提出申请,把一大批外地荣氏企业迁回变成公私合营,实现了他一生中认为最快乐的大愿望。李国伟是中国近代工业企业年轻有为、爱国开明、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 荣氏企业购货合同

  20. 荣鸿元,“大房系统”的领导人,他继承父亲百折不挠、顽强创业的经营品质,克服重重困难,领导着举世瞩目的企业,成为荣氏企业后期发展的主持者。荣尔仁,是荣德生二子,经过专业学习后到公司任领导职务,管理“申二、五”时,改进了企业的技术管理和经营方针。抗战后他经营的“申二”和“申九”高额盈余,还清了战前申新总公司所有债务,在荣氏企业地位日益显要。1946年,他积极在内地筹备企业的恢复工作,拟订了一个一揽子大规模的“大申新”计划,使企业曾出现了一时的战后景气。荣尔仁继承了父辈的经营传统,成了一名优秀的实业家。荣鸿元,“大房系统”的领导人,他继承父亲百折不挠、顽强创业的经营品质,克服重重困难,领导着举世瞩目的企业,成为荣氏企业后期发展的主持者。荣尔仁,是荣德生二子,经过专业学习后到公司任领导职务,管理“申二、五”时,改进了企业的技术管理和经营方针。抗战后他经营的“申二”和“申九”高额盈余,还清了战前申新总公司所有债务,在荣氏企业地位日益显要。1946年,他积极在内地筹备企业的恢复工作,拟订了一个一揽子大规模的“大申新”计划,使企业曾出现了一时的战后景气。荣尔仁继承了父辈的经营传统,成了一名优秀的实业家。

  21. 到1937年抗战前,荣家的面粉厂已有14家,远销英法东南亚,占全国总产量29%,是名副其实的“面粉大王”。因面粉厂发展需布袋子,1915年,兄弟俩又创办申新纺织公司,在上海、无锡、武汉等地共衍生9家棉纺织厂,鼎峰期拥有全国24%纱锭量,又成“棉纱大王”。 1949年国民党政权倒台前夕,荣氏家族子弟纷纷离开上海,大量资金外流。荣德生和荣毅仁父子决定留下。上海解放后,荣氏企业面临困难,不仅资金紧张,原料也供应不足,但在国家发放贷款、供应原料、收购产品委托加工的大力扶持下,实现了新的复苏。

  22. 荣毅仁 ●1916年出生。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与杨鉴清结婚。其时,抗日结束,荣毅仁接掌家族在无锡的面粉厂,又先后任上海合丰企业董事长,上海三新银行董事长。1949年荣氏家族其他成员,纷纷离开中国,而荣毅仁决定留下来。  ●1956年,将自己的商业帝国上交给政府。1957年,荣毅仁首次出任政府要职。时副总理陈毅以老市长身份,为荣毅仁助选上海副市长,“因为他既爱国又有本领,应当选为国家领导人”。  ●1979年,创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1979年,在邓小平的支持下,荣毅仁创办“中信”,借中国改革开放春风,荣毅仁运用荣氏经营家法,呼风唤雨,得心应手,荣毅仁与国家获得了“双赢”,“中信”成为荣氏财富的引擎。  ●1993年—1998年,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 ●2005年10月26日在北京逝世。

  23. 四、工厂内迁和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 在1937年八一三战役的紧急关头,上海企业家们提出为了持久抗战,应将国计民生重要工厂迁移内地。后终于得到国民政府批准。最后有150 家左右的上海工厂前往重庆、云南、广西等地,千百工人相随。途中艰苦卓绝。这些工厂为抗日后方生产了大量的军工产品和生活用品。并促进了西南民族工业的发展。使重庆变成了“小上海”。 一家规模极小的五金厂,名利用。在老板沈鸿的率领下,非常有远见地迁移到陕甘宁边区,成为边区最大规模的工厂。据 1944年统计,边区公营工厂就有77个,职工人数达到 12000多人。涌现出了沈鸿、陈振夏、华俊寿等杰出的科技专家。 沈鸿,1906年生,浙江海宁人。早年在上海与人合伙经营上海利用五金厂。1938年携机床赴延安。曾任陕甘宁机器厂、晋察冀兵工局的工程师。  陈振夏(1904——1981),江苏崇明(今属上海市)人。1937年到延安,后任延长炼油厂厂长。 这些上海工人老师傅、技术人员大大推动 了抗日根据地的发展。新中国诞生后,沈鸿担 任了中国工业部部长。 沈鸿

  24.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上海市拥有工业企业2万余户,工业职工53万多名,年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工业产的四分之一。工业产品以消费品为主,纺织业的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一半。 1956年,响应中央号召实行公私合营。

  25. 五、当代上海的工业 1、概况 20世纪80年代末,全市拥有工业企业1.3万余户,工业职工358万人,年工产值1100多亿元,按指数计算为1952年的26倍多,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占6.9%。 90年代,上海工业结构开始战略性调整,资金和技术密集度高的汽车制造业、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电站成套设备及大型机电设备制造业、钢造业、石油化工和精密化工业、家用电器制造业等6大产业相继崛起,成为全市工业的支柱产业;信息、生物工程与现代医药、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为全市工业连续8年实现两位数百分率增长奠定了基础。 到1997年,全市共有工业企业集团99家,共拥 有子公司1602家;总计拥有从业人员118.91万人,占全市工业1997年末从业人员的36.7%;完成工业总产值2039.91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38.9%;年末资产总计6030.99亿元,占全市工业资产总量的73.1%;全年营业收入3273.38亿元,占全市工业的60.8%;利润总额143.43亿元,占全市工业利润总额的59.8%。企业集团在上海工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上海工业的中坚。1997年7月,上海市政府确定重点扶持54户大型企业集团。1998年,对部分集团进行了调整。调整后,重点扶持的工业企业集团有34个。

  26. 2、布局 上海市内环线以内,主要发展都市型工业;内环线之间,主要发展都市型工业、高科技产业和配套工业;外环线以外,主要发展汽车、钢铁、石化等支柱业。·“1+3+9”是上海工业今后转移、集聚地的简称。 “1”即上海浦东新区。占地面积520平方公里,区内设有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王桥工业区等工业园区。   “3”即闵行经济技术部开发区、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漕泾化学工业区。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3 .5平方公里,是上海改革开发后最早建立的国家级开发区。区内现已建成上海三菱电梯、上海施乐复印机、上海施贵宝制药、申美饮料、百事可乐等140多家企业。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4平方公里,为国家级高新科技开发区。在区内已有企业600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50家。 上海漕泾化学工业区。位于金山区,濒临杭州湾,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优先发展石油化工及精密化工制造业。 “9”即九个市级工业区:莘庄工业区、康桥工业区、嘉定工业区、奉浦工业区、松江工业区、青浦工业区、崇明工业区、金山工业区、宝山工业区。

  27. 3、大型国有企业 2001年上海工业500强排名:上海大众以年销售317.36亿元占头把交椅,取代了前三年一直排名第一的宝钢,宝钢股份退居第二。工业500强第3至第10位分别是:上海市电力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高桥分公司、上海西门子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上海烟草集团公司、上海贝尔有限公司、上海惠普有限公司。据统计,销售收入进入工业500强的底线由上年的1.69亿元升至1.86亿元,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的有8家企业。同时,10家私营企业此番跻身工业500强行列,其中最大的是新英木业公司,居第115位。

  28. 上海的航天工业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发展 。上海航天基地具有研究、设计、制造多种航天产品的能力,先后研制了4种探空火箭、4种大型运载火箭和3种人造卫星,同时研制成功或批生产了不同空域的多种防空导弹武器装备,为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巩因国防作出了贡献。  上海的航空工业有较长的发展历史。1978年9月,我国自行设计、由上海为主制造的大型客机“运十”收音机在上海首次试飞成功。1986年起,上海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与美国麦道公司合作组装了35架MD82大型客机,并正在继续合作组装MD90大型客机 长征二号

  29. 宝山钢铁公司地处宝山,是中国最大、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始建于1978年,一、二期投资达300亿元。1985年建成投产;2000年改制成为股份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现在年产钢能力为1800多万吨,其竞争力在世界上排名第三 。 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以原宝山钢铁(集团)公司为主,吸收原上海冶金控股(集团)公司、原上海梅山(集团)有限公司,于1998年11月17日联合重组而成。2000年全年出口钢材约280万吨、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15亿美元。2002年宝钢又启动了5米宽厚板轧机和1800冷轧带钢等工程。

  30. 宝钢

  31. 上海造船业新布局:外高桥、崇明岛、长兴岛 上海造船厂、江南造船厂将分别搬迁至天地更为广阔的崇明岛、长兴岛。加上已经建成并在提升能力的外高桥造船基地和沪东中华造船集团,上海造船能力将在2010年达到800万吨左右,相当于目前国内造船总吨位翻一番。   在我国的第五大岛———长兴岛上,一个本世纪初建设的全国乃至世界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技术最先进的综合性大型造船企业的蓝图已经绘就,这里,将是江南造船厂的“新家”。新江南建成之后,将形成高技术、高附加值含量的船舶产品,包括液化天然气船、化学品船与成品油船、巴拿马及超巴拿马散货船、超大型集装箱船等等,年生产能力达到350万吨万吨。

  32. 4、外资企业 1991年第一个外资企业在上海签约。 1997年6月,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奠基。总投资15亿美圆。 到1998底,上海已经累计批准12263个外商投资的工业性项目,合同吸收外资达181.06亿美元。随着外商投资企业的增多,1998年外商投资企业承包的产值占全市总产值的比重已上升到38.8%。 到2000年,浦东引进外资145亿美元,国内投资也有数百亿。 2000年12月,共有22270家外商投资项目落户上海。 上海外资企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58%,缴税占31%,创造百万就业岗位。

  33. 上海大众公司成立于一九八四年 大众公司三厂远眺(本照片为大众汽车公司所赠)

  34. 到2002年底,上海大众已累计产销轿车217万辆,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轿车生产企业。到2002年底,上海大众已累计产销轿车217万辆,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轿车生产企业。 2004年,大众投资15亿元人民币,改扩建汽车5厂,新工厂第一期规划能力为年产15万辆中高级轿车。

  35. 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金桥出口加工区的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总投资15.2亿美元,占地55万平方米,厂房面积23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汽车制造商,是由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投资设立的一家合资企业。公司设计纲领为年产量10万辆整车,10万台自动变速箱和18万台发动机,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中美合资。公司在汽车制造业上拥有领先世界潮流的人才、技术、设备和管理模式,设计生产第一款的“别克”轿车,在1999年度已达2万多辆,创国内同行新款车新记录,在销售市场上供不应求。公司制造部门包括由冲压车间、车身车间、油漆车间、总装车间组成的整车厂和由发动机车间和变速箱车间组成的动力总成厂。上海通用汽车在继生产别克GL,别克GLX和别克新世纪三款轿车之后,又推出与别克轿车共线生产的别克GL8公务商务旅行车,其产品体现了当今世界先进技术和质量标准。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金桥出口加工区的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总投资15.2亿美元,占地55万平方米,厂房面积23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汽车制造商,是由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投资设立的一家合资企业。公司设计纲领为年产量10万辆整车,10万台自动变速箱和18万台发动机,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中美合资。公司在汽车制造业上拥有领先世界潮流的人才、技术、设备和管理模式,设计生产第一款的“别克”轿车,在1999年度已达2万多辆,创国内同行新款车新记录,在销售市场上供不应求。公司制造部门包括由冲压车间、车身车间、油漆车间、总装车间组成的整车厂和由发动机车间和变速箱车间组成的动力总成厂。上海通用汽车在继生产别克GL,别克GLX和别克新世纪三款轿车之后,又推出与别克轿车共线生产的别克GL8公务商务旅行车,其产品体现了当今世界先进技术和质量标准。

  36. 上海真正的目的在于其‘东方底特律’计划。目前,发展汽车制造业已经写进了上海市“十五”期间远景规划:西部嘉定整体规划68平方公里的汽车城,以汽车贸易区为核心,F1赛车场在其中仅占一小部分。 安亭汽车城

  37. 六、上海名牌 品牌孕育了一座城市的价值观和财富观。 近代上海工业曾涌现大量名牌。如兵船牌面粉、华生牌电器、永生、关勒铭金笔、杏花楼月饼、南翔小笼包子、功德林素食、泰康饼干、乔家栅青团、邵万生南货、稻香村鸭肫干、永久牌自行车、上海牌手表等。 当代上海,宝山钢铁、大众汽车、别克汽车、金山石化、海牌润滑油、三菱电梯等百项产品成为新千年首批“上海名牌”百强。 但,上海还缺少像“海尔”、“长虹”这样的世界级名牌,更缺少像“索尼”、“松下”、“现代”、麦当劳、可口可乐这样的国际著名品牌。 “水仙”牌洗衣机、“上菱”牌冰箱……这些曾畅销一时的上海市名牌产品,已悄然淡出名牌榜。记者近日从市名牌办了解到,自本市开始推荐“上海名牌”以来,名牌产品可谓大浪淘沙。1995年首批荣获“上海名牌”的152个产品,如今只剩下100个,10年间锐减三分之一。

  38. 本讲参考资料: 丁日初主编:《上海近代经济史》,第一、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沈寂、张锡昌编撰:《老行当》,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沈寂主编:《上海三百六十行》,上海画报出版社1998年版。 思考题: “外资”不是改革开放后的新名词,外资企业是侵略的产物,但他们对近代中国工商业的发展有过贡献。伴随“外资”而来的是一群面貌复杂的人——买办,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对他们的认识有偏颇。谈谈你对近代外资、买办的历史作用的认识?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