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給我 CKD , 我將改變全台灣: 台灣慢性腎病照護體系建立與其社會意涵

給我 CKD , 我將改變全台灣: 台灣慢性腎病照護體系建立與其社會意涵. 林文源, 於中正大學跨領域哲學講座 2011, Jul, 8. 一、 新國病的誕生 : CKD. 事實 : CKD :慢性腎病 台灣 ESRD 的發生率與盛行率世界第一 流行病學研究:台灣有一百九十萬 CKD 病患 動作 : 2005 年「台灣腎臟日」 (比世界腎臟日早一年) 2006 年 ,「 慢性腎臟病政策規劃計畫 」 2007 年,「 Pre-ESRD 預防性計畫及病人衛教計畫」 2010 年,官員:「 CKD 是國安議題」、馬總統、楊志良特別交辦「不可能的任務」

damisi
Download Presentation

給我 CKD , 我將改變全台灣: 台灣慢性腎病照護體系建立與其社會意涵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給我CKD,我將改變全台灣:台灣慢性腎病照護體系建立與其社會意涵給我CKD,我將改變全台灣:台灣慢性腎病照護體系建立與其社會意涵 林文源, 於中正大學跨領域哲學講座 2011, Jul, 8

  2. 一、新國病的誕生:CKD • 事實: • CKD:慢性腎病 • 台灣ESRD的發生率與盛行率世界第一 • 流行病學研究:台灣有一百九十萬CKD病患 • 動作: • 2005年「台灣腎臟日」(比世界腎臟日早一年) • 2006年,「慢性腎臟病政策規劃計畫」 • 2007年,「Pre-ESRD 預防性計畫及病人衛教計畫」 • 2010年,官員:「CKD是國安議題」、馬總統、楊志良特別交辦「不可能的任務」 • 2011年,跨專科「十年慢性腎病防治計畫」

  3. 本報告之經驗脈絡: • 首先,為何早已有定論的慢性腎病問題,直到2000年後才有大幅轉變? • 其次,此轉變如何發生?專業、市場、藥廠、醫療科技、病患? • 最後,這個轉變的意涵為何? • 以整體CKD體制變化過程,指出當前台灣CKD體制發展的社會意涵。

  4. 學術脈絡一:專業宰制命題 • 一方面,在二十世紀生物醫學大舉擴張的過程中,醫療專業藉由將許多非疾病問題,定義為疾病,藉此拓展自身專業權利的範圍與影響力。 • 另一方面,反論者指出,因為二十世紀後半葉,因為醫療商業化、產業化,甚至醫療集團上市,成為股市投資標的,受到非醫療因素影響醫院的營運,加上醫療保險介入、醫療高度科技化的結果,還有民眾的自主意識提高、醫療權益意識與醫療訴訟的提升,許多醫療專業在實際工作與專業自主性上受到剝奪,因此實際上是醫療專業的無產階級化與去技術化。

  5. 學術脈絡二:醫療化命題 • 一、非醫療領域議題成為醫療問題,使醫療成為社會控制的機制。 • 二、疾病標示的擴張,由生理性,到精神性,到生活形態,甚至是潛在基因問題,從已經存在的人到未的出生胚胎,從急性疾病到預防慢性疾病,還有原本非關疾病的美容美體與增強健康(健康食品、預防性藥品)。 • 三、由於新標示的疾病許多擴大為生活形態醫療,例如美容醫學、健康產業相關的醫學,因此,有時成為過度認同醫療/疾病的現象。

  6. 學術脈絡下的一些問題 • 醫療宰制命題:只關注醫療專業的能力(擴權) • 醫療化命題:關注病患能力(失能) • 但經驗顯示,其中牽涉多元能力的變化,不止整體式、二元對立(病患vs醫療專業、生活vs醫療、擴權vs失能)式觀點。 • 由多重行動者行動能力變化的角度思考→行動能力部署觀點(deployment of agency)

  7. 行動能力佈署 • Foucault:實作體制 • ANT:跟隨著行動者 • 行動能力部署:主體在佈署機制中形成。看行動如何構成網絡,以探討「網絡」如何中介(mediate)、轉變(translate)「行動者」的存在與行動能力構成。 • 有別於個體或結構基礎,在持續變化的社會過程中,經由多方力量連結,而不斷轉變社會構成狀態。行動者藉著參與此過程,持續參與自身行動能力與社會狀態的變化。

  8. 2000年之前的慢性腎病狀況

  9. 問題化CKD:2003年,透析總額體制下的CKD問題

  10. 腎臟專科面對的壓力 • 總額壓力:預算零成長 • 醫療專業間的壓力:加上總額制更惡化 • 專業獨立性壓力:醫師「無產化」

  11. 相關行動 • 知識面向 • 政策面向 • 組織面向 • 社會面向

  12. 一、知識面向 • USRDS:全球排比,2001加入 • eGFR:美國NKF,2002開始推廣 • 臨床:原本僅由尿蛋白的數量判定腎臟功能的簡略分類,改為以eGFR指標將腎臟功能分為五期 • 流行病學:各種計畫估算,進行各種樣本抽樣與檢驗,推估台灣社會有由數十萬,甚至到一百九十萬不等,約佔人口數十分之一的患者 • 跨專科:2011年,將潛在腎病病患:血糖、血壓、血脂與膽固醇異常之病患,加入篩選及檢測

  13. 二、政策面向 • 國際評比→2002年,慢性病防治委員會 • 2006年,國民健康局推動慢性腎臟病政策規劃計畫 • 2007年,「Pre-ESRD預防性計畫及病人衛教計畫」 • 2011年,國家衛生研究院舉辦跨專科「腎臟健康論壇」 • 2011年,「慢性腎臟病患照護品質提升10年計畫」(擴展到CKD1~3期)

  14. 推動者心中的體系

  15. 三、組織面向 • 2003年起,腎臟病健康促進機構,迄今126家院所 • 2007年起,「Pre-ESRD預防性計畫及病人衛教計畫」,針對CKD3到5期的病患進行篩檢、衛教追蹤與治療。到2009年也有近三百家院所參與,總收案人數達六萬人 • 2011年,十年防治計畫,結合其它專科,將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患者,納入CKD高危險群管理。藉由體系的推廣。在CKD3b期轉介到腎臟科,

  16. 四、社會面向 • 社會宣導、社區篩檢 • 打擊中藥、地下電台 • 世界腎臟日活動

  17. 2000年之前的慢性腎病狀況

  18. 2005年之後的CKD體制雛形

  19. 2007起的CKD體制:內部推廣期

  20. 2011年起的CKD體制:擴張期

  21. CKD的政治性 • 財物政治 • 專業分化 • 醫療體制失衡 • 排除異己 • 醫療個人化與醫源病

  22. 一、財務政治 • CKD認識論下的共識: • CKD防治獲得每年數千萬元的額外資源 • 在慢性腎臟病患照護品質提升10年計畫中的第一期四年計畫,近三十億預算中,則有約二十四億的相關預算為院所收益。 • 相較於既有三百多億的透析醫療體制預算來說,這是不小比例。

  23. 二、專業分化 • 如何化解總額危機:「績效策略」派vs「根本策略」vs「理想」派 • 執行院所的專業分化:六百餘家透析體制的院所,逐漸分化為CKD院所(三百家)與非CKD院所。而小型透析診所無力或興趣缺缺。 • 腎臟醫學會轉變:過去由大型院所的醫師為理監事主導。迄2010年改選才有幾席基層院所醫師進入理監事。因此,這項充滿內部爭議、造成專業分裂的計畫才得以推動。

  24. 三、醫療體制失衡 • 惡化「大醫院看小病」的現狀。 • Pre-ESRD計畫:醫學中心中19家100%參與,區域醫院65家為89.04%,地區醫院64家為42.38%,而基層診所292家則為40.41% • 申報點數:2010年健保局資料,醫院與基層服務點數比例約為:30.7:1。換算為總收案人數18035人,換算,基層126家參與院所每家收案人數平均為約4.5人。醫院103家每家平均約為169.6人

  25. 四、排除異己 • 污名化中醫藥:2003馬兜鈴酸事件起,臨床衛教與宣傳上,中醫藥被醫護人員直接等同於無知、濫服藥、成分不明,傷害腎臟的因素,而警告病患不要服用 • 掃蕩地下電台:藉腎病防治之名,行政治整肅之實。甚至在一些引發的討論中,也間接被解讀為影射「南部人知識水準低,亂吃藥」的污名化意涵 • 但都缺乏流行病學或並理學上,直接證據支持

  26. 五、個人化醫療與醫源病 • 將生活形態疾病轉為臨床醫療解決:進一步惡化「個人醫療化」趨勢 • 專業支持不足的「個人化醫療」:壓垮腎臟科?照護品質降低? • 個人化醫療:提早告知、提早尋偏方,惡化病情,造成醫原病(iatrogenesis)

  27. CKD:改變各種行動者的「病理現象」 • 台灣當前的CKD防治,並不能概括於美國經驗發展的醫療化與專業壟斷命題中,而是有影響不同行動者行動能力的政治意涵。 • 當前的CKD體制,在整體財務面向,腎臟醫學會聯合其它專業,拓展收益來源。 • 對於腎臟專業整體,卻是造成內部分化,也因為此體制的發展方式,加重其既有醫院與基層不均衡發展的機會與能力。 • 在個人面向,不但加重個人化醫療的趨勢,對於被納入CKD體制的病患,過早提醒其腎臟問題,反而可能促成其不當尋求協助,可能有造成醫原病的危險。 • 對於社會大眾,CKD體制發展的過程,對中醫、南部(高齡)民眾,造成污名化的影響。

  28. 感謝聆聽 敬請指教 • 本初稿資料源自中央研究院訪問計畫「台灣慢性腎病防治體制建立過程與實作之社會學考察」之部分田野資料。感謝蕭新煌所長、張苙雲教授的安排,以及所內蕭阿勤、張晉芬、蕭新煌、柯志明、呂玉瑕等學者於訪問期間的討論。 • 部分構想曾於中研院社會所演講〈從透析醫療社會力到慢性腎病防治體制:醫療體制變遷中的病患、專業,與國家〉中提出,感謝蕭阿勤、柯志明、章英華、湯志傑、林宗弘、蔡友月等師友的意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