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第二节 智齿冠周炎 Pericoronitis of Wisdom Tooth

第二节 智齿冠周炎 Pericoronitis of Wisdom Tooth. 本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 掌握:智齿冠周炎的临床表现、扩散途径和治疗; 了解:智齿冠周炎的病因。. 一、基本概念 智齿冠周炎( pericoronitis of wisdom tooth )是指智齿(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的 软组织 发生的炎症为智齿冠周炎。. 二、病因 智齿阻生( impact )的原因: 颌骨长度短于牙列长度。 智齿萌出方向改变。.

dane-riddl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节 智齿冠周炎 Pericoronitis of Wisdom Tooth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节 智齿冠周炎 Pericoronitis of Wisdom Tooth 本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智齿冠周炎的临床表现、扩散途径和治疗; 了解:智齿冠周炎的病因。

  2. 一、基本概念 智齿冠周炎( pericoronitis of wisdom tooth)是指智齿(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的软组织发生的炎症为智齿冠周炎。

  3. 二、病因 • 智齿阻生(impact)的原因: • 颌骨长度短于牙列长度。 • 智齿萌出方向改变。

  4. 阻生智齿(impacted wisdom tooth) 萌出过程中,牙冠部分或全部被龈瓣覆盖,龈瓣与牙冠之间形成盲袋。 • 食物、细菌嵌塞于盲袋内。 • 龈瓣咬伤。

  5. 三、临床表现 • 常见于18 ~ 30岁青年人。 • 局部症状:患侧磨牙后区疼痛、面颊肿胀。 • 局部体征:患者有阻生智齿(impacted wisdom tooth)。龈瓣红肿、压痛明显。第二磨牙叩痛。张口受限。形成冠周脓肿者,可见龈瓣边缘有脓液溢出。患侧淋巴结肿胀、压痛明显。

  6. 全身表现:感染不严重者无全身症状。感染严重者,可出现畏寒、发热,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全身表现:感染不严重者无全身症状。感染严重者,可出现畏寒、发热,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

  7. 智齿冠周炎感染扩散途径: • 向外:向磨牙后区扩散,脓肿在咬肌与颊肌后缘间的薄弱处穿出,形成颊部皮下脓肿、面颊瘘。 • 向前:沿下颌骨外斜线向前,在下颌第一磨牙颊侧形成瘘。

  8. 向后:炎症沿下颌升支外侧或内侧向后扩散,可分别引起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感染,进一步发展可导致颊间隙、下颌下间隙、口底间隙、咽旁间隙的感染或扁桃体周围脓肿的发生。向后:炎症沿下颌升支外侧或内侧向后扩散,可分别引起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感染,进一步发展可导致颊间隙、下颌下间隙、口底间隙、咽旁间隙的感染或扁桃体周围脓肿的发生。

  9. 四、诊断 • 用探针检查可触及未萌出或阻生的智齿。龈瓣红肿、压痛明显。第二磨牙叩痛。张口受限。形成冠周脓肿者,可见龈瓣边缘有脓液溢出。患侧淋巴结肿胀、压痛明显。 • X线片检查

  10. 五、治疗 • 局部冠周冲洗 • 根据病情选用抗菌物及全身支持治疗 • 脓肿切开引流 • 冠周龈瓣切除术 • 下颌智齿拔除术

  11. 第三节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fascial space infection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s

  12. 本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眶下间隙、颊间隙、颞间隙、颞下间 隙、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舌下间 隙、咽旁间隙、下颌下间隙、颏下间 隙、口底多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脓肿 切开引流途径。 熟悉:眶下间隙、颊间隙、颞间隙、颞下间 隙、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舌下间 隙、咽旁间隙、下颌下间隙、颏下间 隙、口底多间隙感染的解剖、感染来 源。

  13. 概念 • 颌面部间隙感染─面部及颌骨周围软组织化脓性炎症的总称。 • 早期扩散:××间隙蜂窝织炎(cellulitis) • 后期局限:××间隙脓肿 (abcess)

  14. 特点 • 感染沿着人体解剖结构中阻力薄弱的方向扩散,如脂肪组织,神经血管束,筋膜间隙等。

  15. 一、眶下间隙(infraorbital space)感染 (一) 局部解剖 • 面前部、眼眶下方、上颌骨前壁与面部表情肌之间。 • 内容:表情肌 、筋膜组织、眶下神经血管束、脂肪组织。

  16. (二) 感染来源 • 多来自上颌尖牙等的牙源性感染(如尖周炎等),也可来自上唇或鼻侧的感染。

  17. (三) 临床表现 • 局部表现为眶下区红肿、疼痛。下眼睑水肿致睁眼困难。上唇肿胀,鼻唇沟消失。上颌前牙前庭沟处红肿。常可查见病源牙。

  18. (四) 治疗原则 1、抗感染,全身支持疗法。 2、切开引流  一般在口内上颌尖牙区的前庭沟底部作横切口,深达骨面,向尖牙凹骨面分离,以达引流 3、病灶牙处理

  19. 二、颊间隙(buccal space)感染 (一) 局部解剖 • 颊部皮肤与粘膜之间,颊肌所在位置。 • 内容:皮下脂肪、浅筋 膜、表情肌、颊脂垫、颌外动脉、面前静脉、腮腺导管。

  20. (二) 感染来源 • 上、下颌后牙的根尖感染或牙槽脓肿 • 颊部皮肤损伤、粘膜溃疡继发感染及附近淋巴结炎

  21. (三) 临床表现 • 取决于病灶的部位,在皮下或粘膜下时,病变一般进展较缓慢。 颊肌浅面:皮下脓肿─颊瘘 • 脓肿 颊肌深面:口内粘膜脓肿。

  22. (三) 临床表现(续) • 如果炎症侵及颊脂垫时,病变发展迅速而剧烈,肿胀的范围可达颧部或颞部,使眼睑出现水肿,睑裂变小。 • 炎症波及咬肌时,张口受限。

  23. (四) 治疗原则 口内切口口外切口 注意: • 尽量不在面颊部作切口。 • 保护面神经下颌缘支。

  24. 三、颞间隙(temporal space)感染 (一) 局部解剖 • 颧弓上方,颞肌所在部位。 • 颞浅间隙:颞筋膜与颞肌之间。 • 颞深间隙:颞肌与颞骨之间。

  25. (二) 感染来源 • 常由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颞下间隙、颊间隙感染扩散而来 • 亦可由耳源性炎症或颞部皮肤感染引起

  26. (三) 临床表现 • 以颞区为中心的红肿,局部压痛,凹陷性水肿,张口困难,咀嚼痛。 • 颞浅间隙感染:局部波动感。 • 颞深间隙感染:无波动感,穿刺,B 超确诊。难以自行穿破,剧痛,易引起颅骨及颅内并发症。 • 全身中毒症状。

  27. (四) 治疗原则 • 切开引流原则: • 合适的切开引流,病灶牙治疗,死骨刮除。 1、颞浅间隙: 2、颞深间隙: 3、多间隙感染:

  28. 四、颞下间隙(infratemporal space)感染 (一) 局部解剖 • 位于颞骨的下方 • 内容:颌内动脉、静脉、翼静脉丛、 三叉神经第2、3支。

  29. (二)、感染来源 • 翼下颌间隙感染扩散 • 上牙槽后神经、圆孔、卵圆孔阻滞麻醉时带入感染。

  30. (三) 临床表现 1、单独感染时症状不重,上颌骨后份 触压 痛,张口时疼痛加剧。 2、多间隙感染时,症状重,肿胀范围广。 3、脓肿不易确诊,需作穿刺或B 超检查。

  31. (四) 治疗原则 切开引流:与翼颌间隙切口相同,只是引流的位置要高些。

  32. (四) 治疗原则 切开引流:与翼颌间隙切口相同,只是引流的位置要高些。

  33. 五、咬肌间隙(masseteric space)感染 (一) 局部解剖 位于咬肌与下颌升支外侧骨壁之间。

  34. (二) 感染来源 主要来自下颌智齿冠周炎及下颌磨牙的尖周感染

  35. (三) 临床表现 • 红、肿、热、痛:以下颌角为中心,由于炎症刺激,咬肌处于痉挛状态,致使局部发硬。即使脓肿已经形成,早期时波动也不明显,且不易自行穿破,因此应及时切开引流。 • 功能障碍,张口受限、牙关紧闭

  36. (四) 治疗原则 1、积极治疗冠周炎。 2、不能盲目等待波动感出现,再作 切开引流。 时间3~4天 确诊脓肿是否形成 穿刺 B超

  37. 3、切开引流 1)切口:下颌骨下缘15~20mm,长50mm。 2)层次:皮肤、皮下、颈阔肌,紧贴颈深筋膜向上分。 3)血管处理:结扎颌外动脉、面前静脉。 4)切开咬肌下端附丽:贴下颌升支向上进入脓腔, 引流 。

  38. 3、切开引流(续) 5) 探查骨面:切开时,应同时探查骨面是否粗糙,可同时作搔刮。 6) 换药:保持引流通畅,引流条由深至浅,伤口不要过早封闭。

  39. 六、翼下颌间隙(pterygomandibular space)感染 (一) 局部解剖 • 与咬肌间隙相对应,位于翼内肌与下颌骨之间。 • 内容:下牙槽神经、血管束。

  40. (二) 感染来源 • 主要来自下颌智齿冠周炎及下颌磨牙的尖周感染 •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消毒不严 • 拔下颌智齿创伤过大

  41. (三) 临床表现 • 红:口内粘膜红。 • 肿:翼下颌皱襞,下颌后凹。 • 痛:张口及咀嚼时,下颌后凹有触压痛。 • 热: • 功能障碍:张口受限、下唇麻木感。

  42. (四) 治疗原则 1、口内切口2、口外切口 • 口外切口好于口内切口。位置低,引流好,但颌下区 留疤痕。

  43. 七、舌下间隙(sublingual space)感染 (一) 局部解剖 • 舌体、口底粘膜与下颌舌骨肌之间。 • 内容:舌下腺,颌下腺及导管,舌神经,舌下神经及血管。

  44. (二) 感染来源 • 多见于下颌牙源性感染、口底粘膜溃疡或损伤; • 颌下腺、舌下腺的炎症亦可引起。

  45. (三) 临床表现 口底肿胀、充血,舌抬高,运动受限,语言、进 食 障碍, 呼吸困难。

  46. (四) 治疗原则 • 沿下颌骨内侧面作平行切口,钝性分离。 • 预防损伤:舌神经,颌下腺导管及开口。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