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likes | 436 Views
企業經營理念與管理方式. 鄭家鐘 th0026m@taishin.com.tw 2013/12/28. 壹、回顧職場生涯: 曾國藩一句話可以概括. 因勢而生:. 台灣平面媒體崛起快速的十年 (彩色報紙 + 報禁) 報紙橫向擴張期 商報的亮點與 PC 產業同步. 乘勢而起:. 人才匱乏,敢闖敢拼 大陸 85 後的創業家 – 馬雲、柳傳志 … 台灣 70 年代的企業家 – 施振榮、苗豐強 … 內部創業蔚為顯學. 造勢而雄:. 傳媒下坡,網路崛起 內容為王到社群為王 Too Late, Too Little 的台灣傳媒
E N D
企業經營理念與管理方式 鄭家鐘 th0026m@taishin.com.tw 2013/12/28
壹、回顧職場生涯: 曾國藩一句話可以概括壹、回顧職場生涯: 曾國藩一句話可以概括
因勢而生: • 台灣平面媒體崛起快速的十年 • (彩色報紙 + 報禁) • 報紙橫向擴張期 • 商報的亮點與PC產業同步
乘勢而起: • 人才匱乏,敢闖敢拼 • 大陸85後的創業家 – 馬雲、柳傳志… • 台灣70年代的企業家 – 施振榮、苗豐強… • 內部創業蔚為顯學
造勢而雄: • 傳媒下坡,網路崛起 • 內容為王到社群為王 • Too Late, Too Little的台灣傳媒 • (UDN TV行得通嗎?)
台灣傳媒與IBM的比較 • IBM險被PC淘汰出局?! • 媒體是否全被Community media淘汰出局?
小結:老子談「道」 • 道,從首,謂長行 • 首,謂面之所向,行之所達。 • (面之所向:緊靠趨勢 – • Megatrend with you!)
貳:策略觀 – 沒有三年策略不行, 堅守三年策略萬萬不行!!
(甲)根據統計: • 成功的企業80%有長期策略規則,但依原計 • 劃成功的,只佔10%(有人告訴我的) • Why? • Answer: • A)訂定策略,表示你在乎自己是否在 • Meagtrend中,但Trend一直在變。
B)成功不能只靠規劃,而是不斷修正規劃! • 沒有不正確的決策,只有修正不夠快的決 策。 想與做的辨證法:想遠一點, 做快一點!!能這樣,靠不斷修正。
(乙)湯明哲談策略12字訣: • 順勢而為,提早佈局,及時轉型 • 如何順得早?佈局得快?轉型得順? • A)李小鏡:第一代做Animation的藝術家 • 畫家及攝影家是如何消亡的? • 答案是:數位軟體 • 順勢:要看看底層職業的變動。
B)苗豐強:Business processing outsourcing(BPO)的佈局者 • 瞄準2020年有6百億個”物聯”的商機, • 中間有太多東西要outsourcing 當你有機會賣一萬台電腦,你就可以看是怎麼賣的?賣出去做了什麼事?分析出可管理的流程,你就有機會把Cost這件事變成商機!
C)西亞和美商業公司 – 一個美妙轉型的故事! • 為什麼員工不開心?老闆的疑問 • 為什麼店面老舊? 預算的疑問 • 為什麼退貨痛苦? 罰則的迷思 • 為什麼不怕挖角? 逆向思考的經營
小結: • 策略首重前瞻未來,緊跟趨勢,如苗豐強策 • 略不只是面之所向(趨勢對了),還是行之 • 所達(理念創新、方法創新、不斷修正) • 如沈世泉。 有策略,好上路,不停留在空想, 既上路,勤修正,做才能修。
沈世泉:做事情本來就不存在做好的情況, • 也沒有做好的時候。 • 只有更好,沒有最好,這種心態就 • 叫進步與成長
(一)一念之間 – 人或事? • 杭州玫隆食品公司 – 做事先做人,做人先 • 修心。 • 中秋月餅是怎麼賣出去的?
(二)一念之差 – 付出與得到 • 貪:為得到矇蔽了智慧! • 潘石屹:理想就是在賺錢前面擺的東西, • 也許不必崇高,但至少賺錢要有 • 一個前提。
捨:因為付出得到了認同 • 公益做的很認真,得到了認真的品牌 • *前四屆活動成果 • 204+307+282+221家 社福團體參與 • 80萬人 上網投票 • 210萬票 因支持而存在 • 5,000萬公益基金 協助圓夢 • 近253家 團體受惠 • 60,000位 粉絲加入FB • 300位 志工傳遞愛與力量
(三)一念之先:由結果想回來! • 克里斯汀生教我們的三堂課: • 2010年發表演說:「精算人生三題」
別不知不覺把資源優先分配在短期的成就指標上,長期的耕耘很重要,如家庭。別不知不覺把資源優先分配在短期的成就指標上,長期的耕耘很重要,如家庭。 • 堅守原則,找到人生目標,讓自己(或公司)不虛此行。100%的堅持比98%來得容易 • 人生最重要的量尺是:不是幫別人賺多少錢?而是我們讓多少人轉變為更好的人?
戴勝益的三不原則: • 不炒房地產 - 永續專注 • 不問股價 - 堅守原則 • 不設中央廚房- 人本價值
一、管理方式有兩派別: • (一)設法證明自己是對的。 • 西方管理學發明很多工具,都導向證 • 明自己管用。 • Balance Score Card,設定指標來達 • 成”對的” • SWOT加上PETS:用競爭分析來打硬球!
(二)想辦法找到自己是錯的 • 東方管理學,只講「修正」。 • <頓悟>色即是空「一切你認為是必須的, • 沒有一樣是絕對必須的」。 • 別抓住方法不放,抓住就沒辦法修正。 • <頓悟>考試成績要好,只能是把錯的地方 • 做對。 • 別抓住成功不放,失敗才是真正的機會。
結論:變動是常態 • 修正是永遠
二、管理的理念有兩派別: • (一)競爭 • Michael Porter:五力分析 • 結論:想贏
(二)共贏 • 稻盛和夫:事業的背後是利益他人 • 凡事只問:生而為人,這樣做是否正確? • 做個「自我燃燒型」的人物。 • 結論:企業是大家共好!
競爭的理念帶來證明自己的管理方式 • 共贏的理念帶來修正自己的管理方式 • 兩者都同時存在於現在的世界中… • 戰術上或許仍然有競爭, • 但戰略上只能是共贏。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