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 likes | 934 Views
纪念吴品三先生. 2014 年 2 月 5 日马京然作. 吴品三先生生于 1926 年 11 月 28 日,江苏省灌云县板浦人, 1949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同年留系任教,后任教授, 1987 年离休。 2014 年 2 月 1 日因病去世,享年 88 岁。. 吴老师去世的消息传来,我心里很难过。老师留给我的印象就是照片上这样,儒雅、可亲。低沉的嗓音,爽朗的笑声,还那么清晰地回响在耳边。
E N D
纪念吴品三先生 2014年2月5日马京然作
吴品三先生生于1926年11月28日,江苏省灌云县板浦人,194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同年留系任教,后任教授,1987年离休。2014年2月1日因病去世,享年88岁。
吴老师去世的消息传来,我心里很难过。老师留给我的印象就是照片上这样,儒雅、可亲。低沉的嗓音,爽朗的笑声,还那么清晰地回响在耳边。 2004年以来,我因收集老照片而与吴老师熟悉起来。我在数学楼215办公室给老师打电话求助,不几日老师就会来到我身边,认着老照片上的熟人,还讲着早年间的故事。我觉得吴老师是乐观、睿智的、特别亲切的前辈。
吴老师和他的夫人悳仰淑都是我们数学系1949届的毕业生。我从吴老师的同学袁兆鼎先生那里得到一些老照片,拿给吴老师看,他很兴奋。即使是不太清楚的人像他也能很快辨认出来,能讲出许多有趣的人和事。我能感受到他对同学的思念,对师长的敬重。
1945年抗战胜利后新生入学纪念,摄于南新华街校址图书馆前。后排左起第1人是吴品三,第11人是徐道宁,第15人是悳仰淑。吴老师特别提到徐道宁还在台湾任教。有一年他还要去看她。
他们在北海白塔下的合影。 后排左2袁兆鼎,前排左1吴品三。
1948年他和同学在颐和园谐趣园游玩。 左起:李椿田、吕沅熙、孙玉生、袁兆鼎、吴品三
1948年的学校大操场,左侧是大礼堂,从那个小门进去是琴房、肺病疗养院,小门再往右(东)是得朋楼也就是他们的教学楼。有许多老教师都对这里极其熟悉,他们非常怀念已经消失的母校。
1948年他们同学在南校校钟下合影。 后立左起:靳邦杰、张景光、张化靖、蒋汝梅、李积懋、张琪、贾世纬、孙元良、李昌兰、张国珩、悳仰淑 前蹲左起:刘均鹏、石中和、吴品三、田德、吕沅熙、李玉琳、李椿田 全班18人齐了。
1948年他们同学在南校水塔下合影 后立左起:李玉琳.悳仰淑、靳邦杰 、张琪、吕沅熙、刘均鹏、张国珩、孙元良、李积懋、?、田德.贾世纬、李昌兰、蒋汝梅 前蹲左起:张化靖.石中和、吴品三、张景光
后排左起:蒋汝梅、李玉琳、吴品三、孙元良、刘均鹏后排左起:蒋汝梅、李玉琳、吴品三、孙元良、刘均鹏 中排左起:张景光、悳仰淑、李昌兰、贾世纬、李积縸、田德、石中和、张国珩 前排左起:靳邦杰、张化靖、张琪、吕沅熙、李春田 1948年他和同学在南校合影, 右侧是地理楼。
1948年数学系最早的资料室。吴老师回忆:那是傅先生建的几何室,从图书馆要来的书,还有几何教具。是资料室也是研究室,有时也在那里上课。1948年数学系最早的资料室。吴老师回忆:那是傅先生建的几何室,从图书馆要来的书,还有几何教具。是资料室也是研究室,有时也在那里上课。
1948年数学系师生合影(摄于天坛) 左侧及后排和右侧:贾世纬、孙元良、李玉琳、元文治、吕沅熙、孙玉生、渠占福*、杨孟虎、燕绍典、刘均鹏、袁兆鼎、蒋汝梅、李椿田、李善纲、田德、张景光、赵啸、张国珩、郭寿丽、李昌兰、吴品三、靳邦杰、李积懋、张化靖、悳仰淑。 第3排左起:马文俊、刘纯正、王锡大、陈承淇*、傅种孙*、张禾瑞*、韩树山*、董锡兰*… 第2排左起:于逢原、王琨、王世强… 吴老师说:上学时有的教师教得不好学生们就罢课。那时王世强、于逢原特聪明,同学们有问题都找他们答疑。 难怪王世强一留校就是讲师了呢。
1948年的合影 吴老师讲:我的同学元文治没毕业就到石景山钢厂工作去了,他邀请同学去钢厂参观。这是在六部口汽车站的路边等车。 后立左起:悳仰淑.张化靖、张琪… 前坐左起:吴品三.李积懋、李椿田、 靳邦杰…
前排左起:吴品三(老师)刘绍学、刘文清、吴崇实、汤璪真(老师)、傅种孙(老师)、王仁辅(老师)、程廷熙(老师)、赵慈庚(老师)、王树人、张应雅、赵祖钧。前排左起:吴品三(老师)刘绍学、刘文清、吴崇实、汤璪真(老师)、傅种孙(老师)、王仁辅(老师)、程廷熙(老师)、赵慈庚(老师)、王树人、张应雅、赵祖钧。 1950年6月数学系师生在太庙参观纪念苏德战争9周年图片展后合影。 吴老师说:那时候数学系就这么几个老师。 2008年4月8日我与吴老师聊天,他说:49年我毕业,傅先生说韩清波要走了,你就留下顶替他。董锡兰调到唐山去,她走了袁兆鼎顶替。49年就留了我们两个助教。
吴老师说:傅先生老说‘我们三条老狗’照片上傅种孙、韩满庐、还有谁,三个数狗的老朋友。吴老师说:傅先生老说‘我们三条老狗’照片上傅种孙、韩满庐、还有谁,三个数狗的老朋友。 后排左起:汪如川、韩满庐、傅种孙、郑德平 前排左起:汤藻真、?、刘薰宇、陈荩民、?
后排左起:?、王世强、孙永生、杨福田、蒋铎、罗承忠、曹锡皋、马遵路、林方域、张益敏、张富玉、洪吉昌、?、?中排左起:王树人、王隽骧、罗大成、范会国夫人、范会国、张世英、韩丽娟、谢文芳、高素志、苏式冬、曾美美、梁绍鸿前排左起:吴品三的女儿、?、吴品三的女儿、梁绍鸿的女儿后排左起:?、王世强、孙永生、杨福田、蒋铎、罗承忠、曹锡皋、马遵路、林方域、张益敏、张富玉、洪吉昌、?、?中排左起:王树人、王隽骧、罗大成、范会国夫人、范会国、张世英、韩丽娟、谢文芳、高素志、苏式冬、曾美美、梁绍鸿前排左起:吴品三的女儿、?、吴品三的女儿、梁绍鸿的女儿 1958年5月18日数学系部分教职工游香山。吴老师说他毕业后第一份工资就买了个相机,这是他照的。
这也是那次出游,但是他没有这些照片了,看了后他很高兴,传给他的女儿了。 左起第1人应该是吴老师了。记得那次我跟吴老师开玩笑:王世强先生曾说过,不买相机怕人家说是资产阶级。您就不怕?吴老师说没人说他,接着是哈哈哈。那笑声特别清晰呢,人怎么就没了?
1957年反右后,毛主席提出干部要下放劳动,韩丽娟老师他们是我校第一批下放劳动的教师,高素志、罗承忠、吴品三、张大中老师是我系第二批下放到门头沟百花山史家营村的教师,劳动了半年。 当时介绍吴老师还说是“统战对象”,到后来落实政策吴老师终于不是改造对象了,原来是老革命,最终享受了离休干部的待遇。真是戏剧人生!我从没听他抱怨过。 高素志老师提供的照片,还有一些故事。
1958年12月在门头沟百花山下放劳动和队干部合影。罗承忠说:地理系的一些人也去了,也吃大锅饭,主食好,吃油饼,但没菜。和农民一起劳动。 左起第一人是吴老师,前中是高素志老师。 记得那次我笑吴老师大补丁裤子,比老乡的衣服还破,改造的可以了。引来他的一阵大笑,开心极了。
1958年12月在史家营村下放劳动时的合影 后排:会计 第5排左起:社员、李仲三、李景元、支书 第4排左起:副队长、罗承忠.副队长 第3排左起:队长、张振春、郭**、张大中、吴品三、邹继明 第2排左起:社员、社员、高素志、梁慧贤 前排左起:社员、社员、蔡彻、社员
这是1998年秋,他们为渠占福80岁贺寿。当年他们是学生,渠大爷是工友,他们都曾得到过渠大爷的照顾。像亲人般的关系。 后排左起:严士健、孙永生、王树人、刘绍学、王世强、蒋铎。 前排左起:吴品三、渠占福、钟善基、袁兆鼎。
这是他们老代数组的人为吴老师贺寿。 后排左起:曹锡皋、黄登航、卢景波、李仲来、王凤雨、张益敏、黄惟明 前排左起:保继光、刘云英、郝鈵新、吴品三、刘绍学
2007年9月在延安杨家岭。那时吴老师身体很棒,走路特轻巧,我们老夸他,一点不像八十岁的人,能活100岁。他怎么就没遵守约定呢?
后排左起:袁兆鼎、王树茗、赵桢、齐振海、王树人、吴品三、李仲来后排左起:袁兆鼎、王树茗、赵桢、齐振海、王树人、吴品三、李仲来 前排左起:马文俊、童直人、靳邦杰、王世强、刘东、张可宽 2008年6月13日1949年以前的老同学座谈会合影。
那次聚会上吴老师和郝先生合影,郝先生比他大,他是我们的老二。那次聚会上吴老师和郝先生合影,郝先生比他大,他是我们的老二。
后排左起:王隽驤、张益敏、罗承忠、黄登航、沈复兴、黄惟明、卢景波后排左起:王隽驤、张益敏、罗承忠、黄登航、沈复兴、黄惟明、卢景波 前排左起:严士健、吴品三、郝鈵新、刘云英 2010年1月22日,最后一次在数学楼里的团拜会上,他们老代数组合影。
吴老师一生勤恳做事、低调做人。2011年12月23日在纪念张禾瑞先生诞辰百年会上,我最后一次见他,虽然之前听说他身体不好,可见了老师还没觉得太严重,只是行动没以前轻巧了。 会上他讲了这样一番话:来之前写了一点,将来写完再拿出来。以后这样的机会有得是,我会写上怎么样在张先生的教导下做个合格的教师。忘带来了,记忆力差劲,不写就不敢说什么了。以后一定有机会详细讲讲在张先生领导下,我们代数组怎么样。今天来,路太远,风一吹,晕头转向。 虽然身体不好,路又太远,天气不好,可他还是来了,话讲得也很得体。这就是吴老师。他不让别人叫他先生,所以在我们这里“吴老师”就特指他了。 在吴老师身上体现的朴素、认真和勤奋是我们数学系人的特质,他是一位典型代表。吴老师的精神将永存!
我的缅怀小片发出去后,许多老师给我回复,让我很感动。也让我更加珍惜这个集体中的每一位。马京然 很好,许多资料的确很宝贵,56年我毕业留系后就给吴老师辅导本科的高等代数和物理系的高等数学,可以说他是我工作后的第一个指导老师,也是我敬重的前辈和导师,今天我本来已在系登记要去参加遗体告别,没想到下雪,考虑再三没敢去,感到很遗憾。 只有默默的祝他老人家一路走好。曾美美 音乐向我们娓娓道来,图片张张扣击我心,我知道,吴老师在我们56级学子心中的位置,一年级时,只要是上代数课,就是我们最开心的事!多项式,因式分解,线性方程组,克莱姆规则......变得那么生动有趣!文革中,他给进修教师讲解方程的思想是怎样产生的,只不过是因为有了算律,让人产生提壶灌顶之感......他是我们最喜爱,最尊敬的老师之一。小提琴向我们娓娓道来:如果放进“数学楼和我”这近代“茶馆”中去,又有多少故事可说呢?青春如小鸟一样飞去不复返,但有一种情感在我心中产生了,那就是,我和“数学楼”更亲近了,感受到它的一种精神。再见了,吴老师!谢谢你并永远怀念你! 余玄冰
今天我去送他了。他跟我说过,刚解放时,数学系里一群先生,就一位“老师”。好像是一位领导称呼他“吴老师”,所以全系的师生都称他“吴老师”,连张先生也叫他“吴老师”。 黄海洋 我仔仔细细的看完了你做的片子,做的真好,心里特难受。我虽然在数学系工作了30多年,却对其它组的老师了解的不多,1978年认识吴老师是因为孟晓青在代数组,我们刚留校,晚饭后我陪着孟晓青走进吴老师的家,吴老师和蔼、谦逊,没一点架子,他的笑声透着一股亲切。前几年还听说吴老师常去爬山呢,后来去了养老院,怎么说走就走了,要是我知道我一定会去送送吴老师,愿吴老师在天堂依然笑声朗朗!开心快乐!周悦升 刚刚打开邮箱,见到了你写的“纪念吴老先生”的.PPT小片,很受感动。我对吴老先生的印象非常好!他平易近人,总是面带微笑......,这好像是我们数学系老先生的共同特点吧!我很喜欢数学系的良好风气。 徐秀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