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 likes | 768 Views
研究生党支部会议. 学习科学发展观. 初步学习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 ( Scientific outlook of development ).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提出的时间背景、内容措施 科学发展观核心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 有效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几大主题 科学发展观在实践领域的应用. 1 、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E N D
研究生党支部会议 学习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Scientific outlook of development ) •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 提出的时间背景、内容措施 • 科学发展观核心 •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 • 有效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几大主题 • 科学发展观在实践领域的应用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 科学发展观通常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 • 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 第二、全面发展观。 • 第三、协调发展观。 • 第四、可持续发展观。
2、提出的时间背景、内容措施 • 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 许多学者有着共同的感触,只要一谈到发展,其行为主体除了人之外似乎都不可能担当,这是一个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线的社会整体进化,它远远超过了“满足人类生存”这一简单的道德诉求。由此出发,其合理的顺延就逐渐地形成了导致“科学发展观”产生的源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世纪90年代就认为:“发展越来越被看作是社会灵魂的一种觉醒”。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生成,正是以上述发展概念的拓广为基础的。
3、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原因: • 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 • 第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 • 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 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这是任何一种发展观都必须回答和解决的基本问题。
4、科学发展观的本质 • 4.1国家发展战略的整体构想,既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安全的功利性目标出发,也从哲学观念更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理性化目标出发,几乎是全方位地涵盖了“自然、经济、社会”复杂系统的运行规则和“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辩证关系,并将此类规则与关系在不同时段或不同区域的差异表达,包含在整个时代演化的共性趋势之中。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国家的战略,必然具有十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哲学内涵。面对实现其战略目标(或战略目标组)所规定的内容,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和具体条件,去规定实施战略目标的方案和规划,从而组成一个完善的战略体系,在理论上和实证上去寻求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满意解”。
4.2具备科学发展观的体系的特征 • 4.2.1 它必须能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发展度” 发展度强调了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动力特征,即判别一个国家或区域是否在真正地发展?是否在健康地发展?是否是理性地发展?以及是否是保证生活质量和生存空间的前提下不断地发展?
4.2.2 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协调度” 协调度强调了内在的效率和质量的概念,即强调合理地优化调控财富的来源、财富的积聚、财富的分配以及财富在满足全人类需求中的行为规范。即能否维持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效率与公正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市场发育与政府调控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当代与后代之间在利益分配上的平衡?
4.2.3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持续度” 即判断一个国家或区域在发展进程中的长期合理性。持续度更加注重从“时间维”上去把握发展度和协调度。建立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所表明的三大特征,即数量维(发展)、质量维(协调)、时间维(持续),从根本上表征了对于发展的完满追求。
5、有效实施科学发展观的7大主题 • 5.1 始终保持经济的理性增长 在这里特别强调一种“健康状态”下的经济增长。它既不同意限制财富积累的“零增长”,也反对不顾一切条件提倡过分增长。所谓健康的增长一般指在相应的发展阶段内,以“财富”扩大的方式和经济规模增长的度量,去满足人们在自控、自律等理性约束下的需求。
5.2 全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它意味着新增财富的内在质量,应当不断地、连续地加以改善和提高。除了在结构上要不断合理与优化外,新增财富在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上要越来越低;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强度上要越来越小;在知识的含量上和非物质化方面要越来越高;在总体效益的获取上要越来越好。
5.3 满足“以人为本”的基本生存需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而制定,其中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和生存空间的不断被满足,是一切发展的基石。因此一定要把全球、国家、区域的生存支持系统维持在规定水平的范围之内。通过基本资源的开发提供充分的生存保障程度;通过就业的比例和调配,达到收入、分配、储蓄等在结构上的合理性,进而共同维护全社会成员的身心健康。
5.4 调控人口的数量增长,提高人口的素质 人口数量的年平均增长率首先应稳定地低于GDP的年平均增长率,而后逐渐实现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零增长”。此前与此后,都要把人口素质的提高纳入到首要考虑的政策之中。该战略目标的实质是把人口自身再生产同物质的再生产“同等地”保持在可持续发展的水平上。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其年度报告《人类发展报告》中的研究,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源的转变,首先要把人的“体能、技能、智能”三者的合理调配,置于可以接受的状态之下,达到人口与发展之间的理想均衡。
5.5 维持、扩大和保护自然的资源基础 地球的资源基础在可以预期的将来,仍然是供养世界人口生存与发展的惟一来源。科学发展观既然规定了必须保持财富的增长并满足人类的理性需求,它的实物基础主要地依赖于地球资源的维持、地球资源的深度发现、地球资源的合理利用乃至于废弃物的资源化。
5.6 集中关注科技进步对于发展瓶颈的突破 科学发展观始终强调“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强力协调,科技进步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中,能够迅速把研究成果积极地转化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并克服发展过程中的瓶颈,以此去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管理体制的发展,这三个主要方面将作为一个互为联系的大系统,通过宏观的调适和寻优,达到突破发展瓶颈的目标要求。
5.7 始终调控环境与发展的平衡 科学发展观不赞成单纯为了经济增长而牺牲环境的容量和能力,也不赞成单纯为了保持环境而不敢能动地开发自然资源。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调节和控制,达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时,也能相应地将环境能力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为此,一些地区在构造“循环经济”、“生态补偿制度”、“工业生态园”、“全过程无害化控制”、“绿色化学体系”等,其根本目的都在维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
6、科学发展观在实践领域的应用 专家们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狠抓落实,努力实现五大转变:
6.1 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 当前,存在于某些地区和部门领导干部头脑里的发展观念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有的依然把"发展是硬道理"简单地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有的依旧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视为“以速度为中心”,还有的不惜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追求产值,甚至弄虚作假,贪大求洋,热衷于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更有甚者,一些地方借“统筹”之名搞新的形式主义,如有的打着“统筹城乡”和“城乡一体化”的幌子,动辄提出搞什么“国际一流”、“超一流”,歪曲和背离科学发展观的真正内涵;有的热衷于贴“标签”、炒概念,以口号代替对“五个统筹”的具体贯彻落实。这些情况表明,转变发展观念仍然十分艰巨。
6.2 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 6.2.1 是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 • 6.2.2 是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加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形成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 • 6.2.3 是要以科技进步为支撑。
6.3 要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 要着力推进以下几项改革: • 6.3.1 要深化财税、金融和投资体制等改革,从体制上解决产业结构趋同、增长方式粗放、低水平扩张的问题。 • 6.3.2 要消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有序推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引导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合理配置,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 6.3.3 要深化社会领域的改革,推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体制改革,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 6.3.4 要推进劳动就业和社会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 障体制,为解决收入差距问题创造条件。
6.4 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要抓紧建立对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评价的新的指标体系,不应仅仅考察GDP的增长,还要同时考核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等其他指标,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6.5 要进一步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 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坚决克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注意在实践中形成新思路,在群众中寻求新办法。要着力解决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惟其如此,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落在实处,才能真正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党中央对开展这项活动高度重视,决定先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自上而下分批展开。08年七月,试点工作已经开始,正在扎实推进。开展这项活动,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必将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党中央对开展这项活动高度重视,决定先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自上而下分批展开。08年七月,试点工作已经开始,正在扎实推进。开展这项活动,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必将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怎么把学习并实践科学发展观应用于现实行动 暨第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单位成果展示
水利部: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遏制水资源浪费现象水利部: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遏制水资源浪费现象 水利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始终把解决现实中的水利问题放在重要位置。面对特大干旱,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实际,水利部明确提出,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划定水资源管理“红线”,严格执法监督,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以应对严峻的水资源形势,解决日益突出的人口、资源、环境矛盾,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控性要素,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农业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为农民办理21件实事 农业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将为农民办实事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在广泛调研、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2008年农业部决定为农民办理21件实事。一年来,各有关单位高度重视,认真部署,精心组织,狠抓落实,21件实事全部完成,取得了积极成效。 积极培养新型农民。在3万个村组织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全年培训农民学员150万人。对350万农民开展转岗转业培训,转移就业310万人,转移就业率达到88%,转移就业后农民月均增收近300元。培养10万名农村实用人才,实际招生136268人,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国家质检总局:五项措施保家电下乡产品质量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实践,要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国家质检总局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上,严格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进家电下乡工作的要求,及时发出通知,要求各级质监部门全面部署家电下乡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以彩电、冰箱冰柜、手机、洗衣机、电脑、热水器、摩托车、空调等家电下乡产品、中标企业以及实施家电下乡的农村地区为监管重点,通过采取加强监督检查、督促企业加强产品质量管理等5项措施,确保家电下乡产品质量,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确保党中央、国务院支农惠农政策顺利实施。
最高法院:三项新规整顿院风院纪 最高人民法院机关今天起执行考勤、着装、行政管理3个新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指出,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过程中,最高人民法院党组针对机关工作实际,决定大力加强院风院纪整顿工作。 据介绍,为进一步加强机关管理,改进工作作风,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制定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工作人员考勤暂行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工作人员着装暂行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机关行政管理若干规定》。
团中央:以服务青年的实际行动深化学习实践活动 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的不利影响,抓住青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和动员优势,把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作为服务青年的重中之重,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扎扎实实的帮助,是团中央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坚持突出实践特色,以实际行动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保中央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岁末年初尤其是春节期间,团中央在前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先后召开学校、农村和城市战线共青团工作会议,分析当前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服务青年的新思路新措施,不失时机地推进青年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在解决突出问题、推动当前工作中不断深化学习实践活动。
北京:十策惠民、十事利民,200多万群众得实惠北京:十策惠民、十事利民,200多万群众得实惠 首都民政系统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改善民生、为民办实事、让群众得实惠为工作切入点,通过有关部门、单位的共同努力,出台十项惠民政策,兴办十项为民实事,有力促进了首都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城乡居民低保标准上调 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出台60万人获益 为切实保障城市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经市政府批准,本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去年由家庭月人均收入330元调整到390元的基础上,今年1月1日起,本市城市低保标准再次调整,由家庭月人均收入390元涨至410元;农村低保标准也相应上调,全市农村低保最低保障标准从年人均1780元调整为2040元。 ■冬季燃煤补助标准提高50% 惠及8万户低收入家庭 将冬季燃煤自采暖救助金发放标准由原来的每户200元提高到每户300元,开展此项工作支出财政资金约2400万元(新增财政投入800万元),确保了全市80000户低收入家庭平安过冬、发放燃煤自采暖救助金的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河北:落实科学发展观 打出促就业“组合拳” 就业为民生之本。针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就业工作的影响,以及就业工作中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河北省有关部门及组织把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就业再就业。 省总工会在进行专题调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开展促进就业援助行动。春节后,将协助各级政府组织各种招聘会100个,举办各类培训班1000期,完成职业介绍6万人次,实现职业培训8万人次,多渠道安置就业3万人。这些目标将分解下去,实行严格考核。今年,他们还将把SYB创业培训点扩大到4个市,通过“创业培训+小额贷款(借款)”模式,帮助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困难职工、返乡农民工实现自主创业。
天津: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 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天津: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 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市科技两委以“科技兴滨海,科技强天津,科技惠民生”为实践载体,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制约发展的重要问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 在学习中,科技两委围绕“两个走在前列”和“一个排头兵”的重要要求,针对如何加快滨海新区研发转化基地和创新型城市建设,对制约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深层次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梳理出12个方面的重大问题。同时,对照先进地区找差距,采取具体举措,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学发展。
江苏: 努力走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前列 地处东部沿海的江苏,发展速度快,遇到问题早,解放思想、攻坚克难的任务尤为艰巨。省委把深入学习科学发展理论、推动新一轮思想解放,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首要任务,在解放思想中牢固确立科学发展理念,联系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以省级机关为主体,广泛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对照中央新要求解放思想,对照先进典型解放思想,对照百姓新期待解放思想,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清醒认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不为过去的成绩而自满;清醒认识面临的挑战和难题,不为既有的经验所束缚;清醒认识发展阶段的变化和特征,不为传统的模式所局限;清醒认识江苏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方位和水平,不为目前的小富而停滞,思想水平和精神境界产生了新的飞跃。
内蒙古:投入23亿为民办“十件实事” 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继续承诺为群众办好“十件实事”。自治区本级财政共安排23.03亿元,其中新增投入约7.45亿元,及时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 一、自治区全年增加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资金2.04亿元,自治区本级财政安排城镇低保提标资金1.22亿元,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在2008年的基础上平均提高30元,达到160元以上,保障人数达到85万人。
辽宁:党员干部走进千家万户活动成为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 辽宁省开展“党员干部走进千家万户”实践活动是针对一些党员干部对基层情况了解不够、对群众疾苦了解不深的情况,在省(中)直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以解决困难群体衣食住行、医疗、求学、就业、脱贫致富等基本生活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民心工程。 辽宁省在开展这项活动中,突出了“实”的特色。在与困难家庭对接上,由省民政厅提供4万多个特困户、低保户名单,从中随机选取2万户,采取实名制与党员干部一一对接;在走访的方式上,采取党员干部直接入户的方式;在落实帮扶责任上,分党员干部、单位部门和全省统筹三个层次,分别提出具体要求。
广东:科学发展十大亮点呈现 省委十届四次全会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召开的,过去的一年是我们在应对各种挑战中,矢志探索科学发展之路的一年。虽然困难空前,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省人民解放思想、锐意创新、迎难而上、奋力开拓,各项建设取得新成就,精彩呈现十大亮点。对省委、省政府交出的答卷,与会人员给予充分肯定。
陕西:建立“三位一体”的考核评价体系 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科学发展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的制定,标志着陕西省推动科学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更加完善,这是学习实践活动的一大成果。经过精心打磨,备受关注的考核办法正式出炉。11月28日,陕西省委常委会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科学发展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试行办法》从今年开始施行。
2008年11月1日 出版的第21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重要文章《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若干重大问题》。 • 文章论述了六个问题:一、必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长期又好又快发展;二、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必须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四、必须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五、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着力发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六、必须深化改革开放,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大家的说法 •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来自于实践的呼唤、现实的要求,同时也是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深化。科学发展观追求的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可挖掘的深刻内涵与重大意义远远没有穷尽。★要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说一千道一万,必须建立起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坚持科学发展观,符民意、顺民心,必将引领中国这辆和谐号列车又好又快地昂首前行,造福华夏世世代代。
对科学发展的九点思考 樊纲(中国经济50人论坛的发言) 究竟怎样的发展才是科学的发展?我想在九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 第一、我非常赞同“不发展最不科学”的说法。我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发展要符合经济规律,发展能够反映客观条件和社会需求的各种变化。不符合经济规律,最后都会导致不发展。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发展意味着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我们是一个落后的国家,所以要以发达国家的水平作为标杆。他们人均GDP达4万美元,将来会达到5万美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跟他们一样的速度,要发展得快一点。他们不断有新技术出现,还在不断创新,我们速度慢一点就永远赶不上。
第二、科学发展怎样以人为本?这不仅仅是创造GDP的问题、产权的问题、完成工业化进程的问题。工业化的真正的、最后的、以人为本的衡量标志,是就业有多少。怎么能够缩小工农的差距,怎么使农民更多地转移出来,这是全国性的问题,不是区域性的问题。很多工业发展的问题、新型工业化的问题、产业结构的问题、要发展什么不要发展什么的问题,最终都是解决就业的问题。我们可以搞高新产业,但同时也想到,我们有几亿人还要就业。第二、科学发展怎样以人为本?这不仅仅是创造GDP的问题、产权的问题、完成工业化进程的问题。工业化的真正的、最后的、以人为本的衡量标志,是就业有多少。怎么能够缩小工农的差距,怎么使农民更多地转移出来,这是全国性的问题,不是区域性的问题。很多工业发展的问题、新型工业化的问题、产业结构的问题、要发展什么不要发展什么的问题,最终都是解决就业的问题。我们可以搞高新产业,但同时也想到,我们有几亿人还要就业。
第三、符合经济规律的发展。作为发展中国家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发挥后发优势,怎么能够减少学习的成本、怎么能够走捷径,在吸取发达国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缩短我们发展的差距。我们要大力学习、集成现代先进技术和先进做法,包括管理、包括政策,通过学习尽快走到前沿,走到前沿才能够创新;如果一直跟在后面,我们仍然是在啃人家已经啃过的馒头。后发优势在我们这里体现得比较清楚,我们一开始就要利用世界上的先进技术(当然在合理的成本范围之内),我们不再回过头来搞那些傻、大、黑、粗的东西,我们尽可能一上来就朝绿色的方向上靠。现代发展经济学,这些年的主要成就,就是强调后发优势,如:资本的外溢效应、知识的扩散效应,这些方面应该给予高度重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开放,一定要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第三、符合经济规律的发展。作为发展中国家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发挥后发优势,怎么能够减少学习的成本、怎么能够走捷径,在吸取发达国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缩短我们发展的差距。我们要大力学习、集成现代先进技术和先进做法,包括管理、包括政策,通过学习尽快走到前沿,走到前沿才能够创新;如果一直跟在后面,我们仍然是在啃人家已经啃过的馒头。后发优势在我们这里体现得比较清楚,我们一开始就要利用世界上的先进技术(当然在合理的成本范围之内),我们不再回过头来搞那些傻、大、黑、粗的东西,我们尽可能一上来就朝绿色的方向上靠。现代发展经济学,这些年的主要成就,就是强调后发优势,如:资本的外溢效应、知识的扩散效应,这些方面应该给予高度重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开放,一定要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
第五、科学发展意味着提高资源效率。但是提高资源效率并不等于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就不要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如果我们的社会、我们人民的消费,还需要盖房子,我们就不可避免还需要钢、水泥,还需要用资源密集型产品。在资源问题上,能源问题上,最核心的是怎么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而不是就不用这个资源。能不能提高效率,能不能环保,这是科学发展的要求。第五、科学发展意味着提高资源效率。但是提高资源效率并不等于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就不要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如果我们的社会、我们人民的消费,还需要盖房子,我们就不可避免还需要钢、水泥,还需要用资源密集型产品。在资源问题上,能源问题上,最核心的是怎么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而不是就不用这个资源。能不能提高效率,能不能环保,这是科学发展的要求。
第六、资源约束问题。经济学的根基就是资源的稀缺性,这是一切问题的出发点。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只根据我们自己有什么资源,才发展什么产业,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是不利用其他国家的资源就可以发展起来,我们更应该从全球的角度来思考资源。老听见有人说,我们怎么能搞这个,搞那个呢,我们没这个没那个。我们建大港的意义就在于用全世界的资源来发展自己,我们中国13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我们要发展就一定要从全球的角度来思考资源问题。资源的约束,资源的稀缺性更要求我们提高资源的效率。科学发展、转变生产方式,含义是提高效率,符合经济规律,而不是说这个经济结构就是科学发展观,那个经济结构就不是科学发展观,没有效率,怎样的经济结构都不是科学发展,都不是新型增长方式,哪怕你搞的全是高新科技,你仍然可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第六、资源约束问题。经济学的根基就是资源的稀缺性,这是一切问题的出发点。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只根据我们自己有什么资源,才发展什么产业,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是不利用其他国家的资源就可以发展起来,我们更应该从全球的角度来思考资源。老听见有人说,我们怎么能搞这个,搞那个呢,我们没这个没那个。我们建大港的意义就在于用全世界的资源来发展自己,我们中国13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我们要发展就一定要从全球的角度来思考资源问题。资源的约束,资源的稀缺性更要求我们提高资源的效率。科学发展、转变生产方式,含义是提高效率,符合经济规律,而不是说这个经济结构就是科学发展观,那个经济结构就不是科学发展观,没有效率,怎样的经济结构都不是科学发展,都不是新型增长方式,哪怕你搞的全是高新科技,你仍然可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