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0 likes | 1.17k Views
复合树脂修复术. 复合树脂 (composite resin). 有机树脂基质 ( 连续相 ) 无机填料 ( 分散相 ) 引发体系. 1. 有机树脂基质. 高交联度 双酚 A 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Bis-GMA) ( 主体成分 ) 去羟基 改性的 Bis-GMA 二甲基丙烯酸三甘醇酯 (TEG-GMA). 用 途. 粘结各组分 可塑性 固化特性 强度. 2. 无机填料. 高强度陶瓷颗粒 —— 二氧化硅 - 硅酸盐基料 石英、烧结石英 硅酸硼玻璃 晶体硅酸铝锂. 用 途.
E N D
复合树脂(composite resin) • 有机树脂基质 (连续相) • 无机填料 (分散相) • 引发体系
1.有机树脂基质 高交联度 双酚A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Bis-GMA) (主体成分) 去羟基 改性的 Bis-GMA二甲基丙烯酸三甘醇酯(TEG-GMA)
用 途 • 粘结各组分 • 可塑性 • 固化特性 • 强度
2.无机填料 高强度陶瓷颗粒——二氧化硅-硅酸盐基料石英、烧结石英硅酸硼玻璃晶体硅酸铝锂
用 途 • 物理机械性能↑ • 聚合↓ • 热膨胀系数↓ • 色度、光泽度、抛光度 • 遮色、X线阻射、
3.引发体系 过氧化苯甲酰——引发剂 光固化——苯偶姻甲醚(光敏剂) 化学固化——叔胺(活化剂) 热固化——过氧化苯甲酰(聚合最完全)
固化方式分类 • 化学固化 • 光固化 • 光化学固化
用途分类 • 前牙 • 后牙 • 通用型
大颗粒型复合树脂 (传统型)(conventional macrofill composite resin) 特点:颗粒大 8~12um填料含量 70~80%抗压强度、硬度高热膨胀系数优于其它树脂树脂基质软,易磨损,粗糙,菌斑积聚,着色,抛光难
超微颗粒型复合树脂 (可抛光型)(microfill composite resin) 特点:粒度细 0.01~0.04um填料少 35%~50%表面光洁度佳,适用于美容修复物理、机械性能低——Ⅱ、Ⅳ类洞不可用吸水率↑热膨胀系数↑
小颗粒型复合树脂(minifill composite resin) 特点:填料颗粒 0.1~1um填料量 80%重金属研磨玻璃粉,X线阻射超微颗粒 表面光洁物理机械性能↑ Ⅱ、Ⅳ类洞 表面光洁度 低于超微、混合
混合型复合树脂(hybrid composite resin)超微填料+较大颗粒填料 特点:填料 20% 胶体二氧化硅 0.04~0.4um 80% 重金属研磨玻璃粉 0.6~1.0um填料量 75%~80%光洁度↑较好的物理、机械性能
性能:介于传统型、小颗粒型之间优于超微颗粒型性能:介于传统型、小颗粒型之间优于超微颗粒型 特点:强度↑色度范围↑热膨胀系数↓边沿应力、微渗漏少表面光洁度长期保持困难——颗粒度大 用途:前牙修复, Ⅱ、Ⅳ类洞等
流动性树脂(flowable composite 1995) 特点:增加了填料粒度减少了填料含量材料粘度↓,易于操作物理机械性能欠佳 用途:窝洞垫底深而细裂沟修复点隙裂沟封闭
纳米颗粒型复合树脂(nanofill composite resin) • 颗粒度 0.005~0.01um • 不使用硅化填料——凝集成丛 • 不产生散射
压缩型复合树脂(condensable composite ) 替代后牙银汞充填——后牙复合树脂 特点:填料粒度大 15~80um树脂基质改进——增加了填料量物理机械性能优秀
色泽少 • 光泽度不如混合型 • 操作不够方便 • 需用专用成形片系统 • 流动复合树脂衬洞 • 抛光后用封闭剂封闭
工作时间与结固时间(working time and setting time) • 5~8分钟内完成 • 15分钟 达到物理机械性能
过冷过热敏感 继发龋
病人: „我每次吃糖或者 喝凉水的时候 就会牙痛 “ 活力: +/++ 颈部: o.k. 外部隙缝
术后咀嚼不适 咬合力 未封闭的牙本质小管 液体流动 疼痛感受器
影响聚合收缩因素 材料 无机填料体积收缩 6~7%填料树脂 5% 目前 0.5~1.4%光固化灯高强度照射
1 3 4 2 1 分层固化? 整体固化?
整体固化是 不合理的. • 高的形状因子和大体积会导致最大的收缩力 • 超过2.5 mm 的填充物不能被均匀地光固化 (经常为“可压缩性复合物“推荐)
60%的收缩 可由 分层技术 控制
1 5 2 4 3 2= 可流动性树脂 1= 牙本质粘接剂 3-5= 细填料混合型复合树脂 每次2-2.5mm厚度
持续性高度强光照 柔和开始的光照聚合 收缩力 t/s 在聚合最初的几秒里保持低收缩力特别重要
柔和开始的聚合 “使用两步法材料的流动性较高, 在聚合过程中腔洞的收缩力减低, 因此保留了边缘的完整性。” (Koran & Kürschner, American Journal of Dentistry, Feb 1998)
表面特性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 表面硬度、粗糙度、耐磨性能硬度与树脂填料含量相关
粗糙度——填料颗粒度、量、树脂 微孔 赛璐芬成形片 少作修整 • 耐磨性——低于银汞合金 压缩型树脂 第4、5、6代树脂
固化深度(depth of cure) 光源性质 紫外光 2.5~3.0mm 可见光 1.5~2.0mm
引发剂、吸收剂——特定波长光亮度充足 • 填料粒度与含量填料粒度细、量多 固化深度浅填料粒度大、量少 固化深度深
照射距离 0.5~1mm大于6mm 聚合能力50%↓ • 树脂颜色 固化深度与颜色呈反比 时间呈正比 • 牙组织 厚度>1mm固化深度减少1.2~1.5mm
牙髓牙本质生物相容性 • 树脂类材料均有刺激性 • 刺激来源:单体 酸蚀 固化产热 高膨胀系数 洞缘裂隙 • 牙本质厚度少于2mm,必须垫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