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 likes | 642 Views
本章主要介绍有关需求、供给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掌握均衡价格、均衡数量的概念及决定,掌握弹性的基本概念、种类和影响因素,并运用这些基本概念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 第 二 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第一节 需求曲线. 一、需求和决定需求的因素. 1. 需求 : 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一定的 价格条件下, 愿意 而且 能够 购买的商品量 。 作为需求,必然具备 两个条件 : 有购买欲望, 有购买能力. . 二者 缺一不可. 2 . 决定需求的因素 ♦ 商品本身的价格 ♦ 消费者 偏好 ♦ 消费者 收入
E N D
本章主要介绍有关需求、供给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掌握均衡价格、均衡数量的概念及决定,掌握弹性的基本概念、种类和影响因素,并运用这些基本概念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
第 二 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第一节 需求曲线 一、需求和决定需求的因素 • 1.需求: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一定的 • 价格条件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 • 作为需求,必然具备两个条件: • 有购买欲望, • 有购买能力. 二者 缺一不可
2.决定需求的因素 ♦ 商品本身的价格 ♦ 消费者偏好 ♦ 消费者收入 ♦ 其他商品的价格 ♦ 人们对未来的预期 还有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如年龄、宗教、文化等
如果其它因素不变,只考察商品本身的价格与对如果其它因素不变,只考察商品本身的价格与对 该商品需求的关系,并用P代表价格, 则需求函数为 : 3.需求函数 表示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函数 称为需求函数。 其中:Qd代表某种商品的需求量;T代表偏好;I代表收入;P代表该商品的价格;Pi代表其他商品的价格;E代表对未来情况的预期。
二、需求表与需求曲线 1.需求表 根据商品价格和与价格对应的需求量 之间的关系列成的表称为需求表。 某商品的需求表
价格 需求曲线 P 140 需求量 D 120 100 80 60 40 20 40 20 80 100 60 120 Q 2.需求曲线 根据需求表绘成的曲线称为需求曲线,即表示价格 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 结论(需求定理):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 求量随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三、市场需求与个人需求 个人需求:在一定时期内,某个人(家庭)在一 定价格下对某产品的需求。 市场需求:某市场所有家庭对该产品的总需求 (个人需求总和)。 若三个家庭A、B、C对某产品(鸡蛋)的需求方程 (若将需求曲线近似看成直线):
则该产品市场需求为: 或: 所以,市场需求曲线的方程: ( a00,a10 )
P D 140 A 120 B 100 C 80 D 60 E 40 20 Q 40 140 20 80 100 120 60 四、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1.需求量的变动 如果影响需求的其它因素不变时,商品本身价格 的变动引起需求量的变动。P上升,Q下降;P下降, Q上升。这些变动的点是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移动, 从A移至B移至C移至D, 表示需求量的增加。 从E移至D移至C移至B, 表示需求量的减少。
P 140 D2 D1 D0 120 100 80 60 40 20 Q 40 140 20 80 100 120 60 2.需求的变动 如果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其它因素的变动如嗜 好的改变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是整个需求曲线 的移动,这种变动称为需求的变动。 从D0移至D1,表示需求 的增加。(向右移动) 从D0移至D2,表示需求 的减少。(向左移动)
P P D1 D D2 d P2 P0 a b c P1 Q 0 Q 0 (b) (a) 五、案例研究:减少香烟需求量的两种方法 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禁止在电视上做香烟广告 等使香烟的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左移。香烟需求从a点移b点,图(a) 提高香烟价格,需求减少,香烟需求从c点移到d点,如图(b)
第二节 供给曲线 一、供给与决定供给的因素 • 1.供给 • 指生产者(厂商)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一定的 • 价格条件下,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商品量。 • 作为供给,必然具备两个条件: • 有出售愿望 • 有供应能力 二者 缺一不可
2. 决定供给的因素 ♦ 商品本身的价格 ♦ 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 生产要素的价格 ♦ 其他商品的价格 ♦ 厂商对未来的预期 还有其他影响供给的因素,如厂商数量、政府的税收政策等
如果其它因素不变,只考察商品本身的价格与对如果其它因素不变,只考察商品本身的价格与对 该商品供给的关系,并用P代表价格, 则供给函数为 : 3.供给函数 表示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函数 称为供给函数。 其中:QS代表某种商品的供给量;P代表该商品的价格;Pi代表其他商品的价格;PJ代表要素价格;a代表技术和管理水平;E代表对未来情况的预期。
二、供给表和供给曲线: 1.供给表 根据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的关系所列成的表 叫供给表。 某商品的供给表
P 140 S 120 供给曲线 100 80 60 40 20 Q 20 60 140 40 80 100 120 2.供给曲线 根据供给表绘成的曲线称为供给曲线,即表示价格 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曲线。 结论(供给定理):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供给 量随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如三个厂商的供给函数: 则市场供给函数: ( b00,b10 ) 三、市场供给与个人供给: 个人供给:在一定时期内,某个厂商对一种产品 的供给。 市场供给:某市场所有厂商对该产品的总供给。
P 140 S 120 E 100 D 80 C 60 B 40 A 20 Q 20 60 140 40 80 100 120 四、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1.供给量的变动 当影响供给的其它因素不变时,商品本身价格的变 动所引起的供给的变动是在同一条供给曲线上点的 移动。 A点移动到B点,再移动到C点、D点表示供给增加,反之,供给减少。
P S2 S1 140 S0 120 100 80 60 40 20 Q 20 40 140 80 100 120 60 2. 供给的变动 当商品本身价格不变,其它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是整个供给曲线的移动,这种变动称为供给的变动。 当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由S0→S2,表示供给增加。 当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由S0→S1,表示供给减少。
第三节 均衡价格理论 一、均衡价格的形成 1.市场均衡模型 行为方程式 均衡方程式
P S D E P0 0 Q Q0 2.均衡价格 指需求与供给这两种力量达到一致时的市场价格。 这时,需求量与供给量也一致,称为均衡数量。 P0为均衡价格 Q0为均衡数量
P S D 超额供给 P1 E P0 0 Q Q1 Q0 Q2 3.均衡价格对市场的调节 第一种情况: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存在 超额供给。 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 Q2>Q1,即供给>需求, Q2-Q1=Q1Q2是剩余部份, 即存在超额供给, 这时,市场价格会下降, 直至达到P0,达到均衡。
P S D E P0 P2 超额需求 0 Q Q1 Q0 Q2 第二种情况: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存在 超额需求。 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 Q1Q2,即供给需求, Q2 – Q1 =Q1Q1是不足 部份。这时,P上升, 直至达到均衡。 结论(供求定理):需求大于供给,价格上升; 需求小于供给,价格下降。
D2 D0 D1 P P1 E1 P0 E0 P2 E2 Q 0 Q1 Q2 Q0 二、均衡价格的变动 1.需求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供给不变 若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右 移(D0右移至D1),均衡价格 上升,均衡数量增加。 反之,需求减少,,需求曲 线左移(D0左移至D2) , 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 少。
D S2 P S0 S1 E2 P2 E0 P0 E1 P1 Q 0 Q1 Q2 Q0 2.供给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需求不变 当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右 移,均衡价格下降,均衡 数量上升。 供给下降,供给曲线左移, 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 下降。
D2 S0 P D1 D0 S1 E2 P1 E0 E1 P0 P2 Q Q0 Q1 Q2 3.供、求同时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1)供求同向变动。 同时增加,均衡数量上升,均衡价格不定 同时减少,均衡数量下降,均衡价格不定。
S2 D1 S1 P S0 D0 E2 P2 E1 P1 P0 E0 Q0 Q1 Q Q2 (2)供求反向变动 需求上升,供给下降,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不定。 需求下降,供给上升,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不定。
P S D 过剩 P1 E P0 Q 0 Q1 Q0 Q2 三、均衡价格理论的运用 1.价格控制 支持价格: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 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工资、农产品等)。 支持价格高于均衡价格。 供给大于需求,Q2-Q1=Q1M2 为剩余部分,为了能维持支 持价格,政府就要收购过剩 产品,用于储备、出口、援 外等。
P S D E P0 P2 不足 0 Q Q1 Q0 Q2 限制价格:政府为了防止物价上涨而规定的某 种物品的最高价格 限制价格低于均衡价格。 供给小于需求,Q2-Q1=Q1Q2 是供给不足部分, 为了维持这种限制价格 政府会实行配给制,市场上 会出现抢购现象和黑市交易。
P S D 过剩 P1 E P0 Q 0 Q1 Q0 Q2 案例研究:最低工资 最低工资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在没有政策干预时,工资调整使劳动的供求平衡。工资为P0,如果存在最低工资的劳动市场,最低工资高于均衡水平,工资为P1。因此,最低工资增加了有工作工人的收人,但增加了失业。 对是否应该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存在不同争议。
第四节 弹性理论 例:大米 价格P:P1=0.15元 Q1=30斤 P2=1.5元 Q2=28斤 P=1.35 P/P=1.35/0.15=9 Q=-2 Q/Q=-2/30=-0.07 所以,大米需求对价格变动反映不灵敏,也就是说,大米的弹性价格弹性很小。
设有X、Y两个变量。则弹性(E)为: 一般来说,弹性是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微小的百分比变动所作的反应。 如果Y表示需求,X表示价格,则为需求的价格弹性。 如果y表示需求,x表示收入,则为需求的收入弹性。 如果是在某点处的弹性。称为:点弹性。
按两点的平均数值计算弧 弹性,公式为: P A B 0 Q 如果需求曲线两点之间的距离比较大,测量需求弹性 就变成了测量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一段弧弹性。
1.需求的价格弹性 (1)需求价格弹性及影响因素 公式为: 一、需求弹性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商品属性;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市场的范围;时间的长短等。
在A(P=5、Q=20)与B(P=4、Q=30)弧上需求价格弧弹性为:在A(P=5、Q=20)与B(P=4、Q=30)弧上需求价格弧弹性为: (2)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 如:某商品的价格由每单位5元下降为4元(P=5,ΔP=-1), 需求量由20单位增加到30单位(Q=20,ΔQ=10), 则该商品在点A(P=5、Q=20)的需求价格点弹性为: 因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所以需求弹性为负数,在实际应用时,方便起见,一般可取绝对值。
∞ 0 1 • 需求完全无弹性,即 =0,即无论价格怎样变,需求 • 量不变。 • 需求无限弹性, →∞,即价格即定,需求量无限。 • 单位需求弹性, =1,即需求量变动幅度与价格变动幅 • 度相等。 • 需求缺乏弹性,0< <1,生活必需品。 • 需求富有弹性,1< <∞,奢侈品 • 特例Ed>0,则为Giffen商品,如灾荒时对马铃薯需求。 (3)需求价格弹性取值
设销售收入: 若 则 又若 即 (4)需求价格弹性与销售者收入(消费 者支出)之间的关系 对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厂商总收益增加
D S0 P E0 S1 P0 E1 P1 Q 0 Q0 Q1 结论: 如果某商品的需求缺乏弹性,则价格上升,厂商总收 益增加,价格下降,总收益减少。 如果某商品的需求富有弹性,则价格上升,厂商总收 益减少,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 案例讨论: 谷贱伤农: 谷物丰收,谷物供给曲线右移,均衡价格下降,农民收入减少。
EM>1,(奢侈品) 0<EM<1,(生活必需品) EM<0,(劣等品) 2.需求的收入弹性 恩格尔定律: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会降低。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在总收入中的比例.
3.需求的交叉弹性 如Exy>0,替代商品(如猪肉、牛肉,收录机、电视机) Exy<0,互补商品(如汽车、汽油,录音机、磁带)
公式为: 二、供给弹性 1.供给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及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生产的难易程度;生产规模和规模变化的难易程度 ;成本的变化等
∞ 0 1 2. 供给弹性的取值 (1)供给完全无弹性,ES=0。 (2)供给完全有弹性,ES→∞。 (3)单位供给弹性,ES=1。 (4)供给富有弹性,1<ES<∞。 (5)供给缺乏弹性,0<ES<1。
设需求曲线D1: P S1 3.30 E1 税收0.50 美元 供给曲线S1: 3.00 E2 2.80 D1 衡点E1:Q=100,P=3 D2 Q 90 100 0 案例研究:税收归宿 (1)关于向买者和卖者征税的分析 a.向买者征税: 若向买者征收每买一个商品0.5$的税收, 故需求 曲线左移。
P S1 所以D2的方程: 3.30 E1 税收0.50美圆 3.00 E2 2.80 D1 D2 0 Q E2的坐标: 90 100 ∵单位税收0.5美元,故买者支付的价格为3.3美元 卖者得到的价格从3美元下降到2.8美元。 ∴尽管是向买者征税,但买者和卖者分摊了税收负担, 买者承担0.3$,卖者承担0.2$。
原衡点:Q=100,P=3 S2 P S1 E2 S1的方程: 3.30 税收0.50 美元 3.00 E1 2.80 S2的方程: D1 0 E2: Q 新的均衡点E2: 90 100 b.向卖者征税: 征税使卖者成本提高,使卖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 供给减少,故供给曲线左移。
新均衡点E2上,买者支付3.3美元,卖者得到2.8 美元,故买者承担0.3美元,卖者承担0.2美元。 令人惊讶的结论:对买者征税和向卖者征税,效 果是相同的,唯一差别是谁把钱交给政府。 • (2)什么因素决定如何分配税收承担 • 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税收更多地由买者 • 承担。 • 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大,税收更多地由卖者 • 承担。
设需求曲线为: 供给曲线为: 收敛型蛛网: > P P P1 P1 P3 P3 P2 P2 O Q1 Q3 Q2 Q 0 1 2 3 第四节 蛛网模型 一、收敛型蛛网 蛛网稳定条件: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
P P P3 P1 P2 设需求曲线为: 供给曲线为: 发散型蛛网: < t O Q3 Q1 Q2 Q4 Q 0 1 2 3 二、发散型蛛网 蛛网不稳定条件: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