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k likes | 1.31k Views
一、希腊人与“野蛮人” 二、马其顿人与希腊人 三、亚历山大的远征 四、天才亚历山大 五、暴君亚历山大 六、地中海之珠-亚历山大里亚 七、亚历山大与希腊化时代. 一、希腊人与“野蛮人”. “野蛮人”观念的形成 1、荷马史诗 2、非主流的看法:希罗多德、色诺芬 出生于 Halikarnassos( Bodrum ), 在波斯行省吕底亚。 是希腊人与当地人结合的后裔,而且是多利亚人; 伊奥尼亚语在他去世后才在当地普遍使用; -希罗多德对蛮族的宽容与倾向。 3、主流意识形态: -阿里斯托芬:《波斯人》 -亚里斯多德 -修昔底德. “野蛮人”观念的变化
E N D
一、希腊人与“野蛮人” 二、马其顿人与希腊人 三、亚历山大的远征 四、天才亚历山大 五、暴君亚历山大 六、地中海之珠-亚历山大里亚 七、亚历山大与希腊化时代
一、希腊人与“野蛮人” “野蛮人”观念的形成 1、荷马史诗 2、非主流的看法:希罗多德、色诺芬 出生于Halikarnassos( Bodrum ),在波斯行省吕底亚。 是希腊人与当地人结合的后裔,而且是多利亚人; 伊奥尼亚语在他去世后才在当地普遍使用; -希罗多德对蛮族的宽容与倾向。 3、主流意识形态: -阿里斯托芬:《波斯人》 -亚里斯多德 -修昔底德
“野蛮人”观念的变化 -伊索格拉底 vs 狄谟斯提尼 -泛希腊主义 “野蛮人”观念与奴隶制之间的关系 公民与非公民 1、公民权 2、“褫夺公民权” -公元前445年,第一次大清查,5000人被取消公民资格; -公元前345年,第二次大清查; 3、公民权只限于本邦内; “排外条例”,斯巴达最为严苛; 4、外侨招待制度(Proxenos) 个人对个人--城邦对城邦
二、马其顿人与希腊人 马其顿人: • 希腊人的一支,但由于很早就分离出去,因此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甚至语言 • 公元前7世纪,马其顿王国,专制政体 与希腊城邦的关系: -影响了希腊的扩张路线。 -马其顿人对希腊文化的态度:接受与传播 -希腊人对马其顿人的态度 马其顿人不完全是蛮族,但又无法接受他们为希腊人。到公元前5世纪早期,马其顿的王族Argeadae获准参加奥林匹克比赛,被看作是希腊人。但马其顿人民的身份仍然是模糊的。 有些学者认为,希腊人把好的马其顿人看作希腊人,但不好的则视为蛮族。
1、生平 2、史料: 狄奥多罗斯 普鲁塔克 阿里安 书信 3、艺术作品中的形象
古典时代(前5—4世纪中) 希波战争(492—449BC) --马拉松战役 --温泉关战役 --萨拉米斯湾战役 --普拉提亚会战 --提洛同盟 --“卡利阿斯和平” 希腊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原因:--士气 --指挥 --重装兵优于轻装兵 --天时地利
三、亚历山大(356—323BC)的远征 1、远征的起因、目标 --性格心理 --腓力二世遗愿 --“解放战争”还是“复仇战争”? --以战争养活战争 --远征印度和经波斯湾返回 --最后计划 2、对征服的抵抗
--来自波斯军队的抵抗 --希腊城邦反叛 --自己军队的抵抗 3、对征服地区的管理 --方式:直接—总督;间接—当地政府;自治 --城市:70个?“文明征服者”? 防卫;安置游牧民;经济管理 --征服与经济发展: 开发领土、解放农民? “各民族的强盗”? 4、民族政策:拉拢与合作 --使用各地上层统治者中的实力派
--联姻 --移民:并非自愿;血缘上融合,但文化的隔阂及与征服者之间的隔阂远远没有化解,反凝结成对亚历山大的仇恨 --对东方习俗的学习,如“跪拜大礼”,目的是使各民族贵族上层平等,但事与愿违,于是进一步推动战争以促进其合作。 5、帝国三分 --马其顿希腊 --托勒密埃及 --塞琉古西亚
神之子(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埃及)(公元前332-331)神之子(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埃及)(公元前332-331)
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公元前329-327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公元前329-327
归途,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 公元前326-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