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likes | 581 Views
遥感科学与技术. 专业介绍和培养目标. Key Laboratory of Mine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f SBSM 卢 小 平 2008 年 5 月 30 日. 讲座内容. 1. 专业介绍 2. 培养目标和要求 3. 专业教学计划(培养方案) 4. 专业学习与选课 5. 学生成长建议与要求. 1. 专业介绍.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历程 本专业的现状、发展前景 我校遥感专业目前发展的现状. 1.1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历程.
E N D
遥感科学与技术 专业介绍和培养目标 Key Laboratory of Mine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f SBSM 卢 小 平 2008年5月30日
讲座内容 1.专业介绍 2.培养目标和要求 3.专业教学计划(培养方案) 4.专业学习与选课 5.学生成长建议与要求
1. 专业介绍 •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历程 • 本专业的现状、发展前景 • 我校遥感专业目前发展的现状
1.1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历程 ★遥感的概念,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遥感大词典》)。它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遥感一词,是美国人在1960年提出来的,现代遥感是伴随航天技术的发展产生的(1957年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星)。起初主要用于军事目的,1972年美国Landsat卫星上天后,遥感技术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 ★测绘学科的分类: 大地测量学 摄影测量与遥感 工程测量学 地图制图学 一级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
1.1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历程 •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摄影术; • 1851年,法国人劳赛达提出交会摄影测量标志着摄影测量的开始; • 1858年,法国摄影师纳达尔乘坐气球在巴黎郊外80m上空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航空影像; •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使航空摄影和航空摄影测量成为可能;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首台航摄仪的问世、立体坐标量测仪和1318立体测图仪的使用,真正开始了摄影测量学。 • 1930-1950年,一直延续到70年代,研制出了各种模拟测图仪器,是模拟法的黄金时代。随着计算机的问世,50年代末出现了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 1957年,海拉瓦博士提出了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解析测图的思想,拉开了解析摄影测量的序幕,解析测图仪是世界上首先实观测量成果数字化的仪器。
1.1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历程 • 摄影测量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 模拟摄影测量阶段 (1851-1970) • 解析摄影测量阶段 (1950-1980) • 数字摄影测量阶段 (1970-现在) • 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关系 • 上世纪60年代,航天技术迅速发展起来,美国地理学者首先提出了“遥感”这个名词,用来取代传统的“航片判读”这一术语,随后便得到了广泛使用,遥感的含义是一种探测物体而又不接触物体的技术。 • 遥感技术对摄影测量学的冲击和作用,首先在于它打破了摄影测量学长期以来过分局限于测制地形图的局面。除了使用可见光的框幅式摄影机外,还使用多光谱扫描仪、成像光谱仪、合成孔径侧视雷达等手段。为我们提供大量的多时相、多光谱、多分辨率的丰富影像信息。 • 数字摄影测量对遥感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遥感图像的高精度几何定位和几何纠正就是解析摄影测量现代理论的重要应用;影像匹配理论可用来实现多尺度遥感图像的复合和几何配准;至于像片判读和图像分类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则是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共同研究的课题。 • 一个现代的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与一个现代遥感图像处理系统巳看不出什么本质差别了。
光学纠正仪 SEG-1 HJ-24
1.2 本专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影像信息科学的形成 摄影测量、遥感和GIS的结合,导致了一门新的信息科学分支――影像信息科学的形成。 按照王之卓院士的定义,影像信息科学是一门记录、存贮、传输、量测、处理、解译、分析和显示由非接触传感器影像获得的目标及其环境信息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实体。 影像信息科学是由摄影测量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专家系统、航天科学和传感器技术等相结合的一个边缘学科。影像信息科学是信息科学中的一门新高技术。 学科名称的演变与发展趋势 航空摄影测量→摄影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遥感科学与技术(信息科学) →地球空间信息产业 e.g 美国的Google Earth;Virtual Earth;武汉大学的数字地球系统 21世纪最具有发展前景的学科 地球空间信息产业 纳米技术 生物科学技术
摄影测量学:定义 被摄物体影 像 通过量测和解译过程 各种类型传感器 自然物体及其环境的可靠信息 DRG DOM DEM DLG
1.2 本专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我国 数字摄影测量领域:我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张祖勋院士的VirtuoZo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 ●张祖勋院士的DP Grid 摄影测量网格理论 ●刘先林院士的JX-4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 ●刘先林院士的SWDC数码航空摄影仪 前景:进一步完善DP Grid 摄影测量网格; SWDC-4数码航空摄影仪的推广 遥感领域(对地观测技术): ●运载火箭技术(遥感平台):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气象卫星8颗,资源卫星7颗,海洋卫星2颗,北斗导航卫星4颗,科学实验卫星18颗,神州飞船SZ-1~5,北京1号小卫星1颗 ●空间分辨率:中巴资源卫星19.5m,北京1号4m ●遥感应用:灾害监测(火灾、台风等)、资源调查、城市规划与管理、农林业(粮食估产、病虫害监测等)、安全生产、测绘、考古、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Supresoft VirtuoZo NT Crystal eyes 3-D mouse Virtual Photogrammetry now is available VirtuoZo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
1.2 本专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我校 数字摄影测量领域: ●和刘先林院士合作的“近地超轻型小型数码航空摄影测量关键技术研究”,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利用小数码完成了焦作市560平方公里1:1000地形图的测绘任务。 ●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在测量专业开设了摄影测量与遥感的相关课程,购置了三维激光扫描仪、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工作站等设备。 前景:航空定位定向系统 POS、无地面控制成图等正进行深入研究 遥感领域(对地观测技术): ●InSAR在矿区环境遥感动态监测与综合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处于起步阶段。 前景:多源遥感技术的应用,定量遥感的基础理论和模型建立。
1.2 本专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我校 我校本学科的地位: 测绘学科全国排名第六位置,遥感科学与技术第3。 ●全国设置本专业的高校:武大、军测、我校、西南交大、长安,5所。 我校本学科已经取得的成就: ●矿山空间信息技术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除武大之外第一家) ●大地测量学与测绘工程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矿山测量学全国特色专业 ●大地测量学与测绘工程河南省重点学科 ●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摄影测量与遥感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我校本学科正在努力实现的目标: ●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摄影测量与遥感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河南省重点学科 ●测量工程实验教学国家级示范中心
讲座内容 1.专业介绍 2.培养目标和要求 3.专业教学计划(培养方案) 4.专业学习与选课 5.学生成长建议与要求
2.培养目标和要求 •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摄影测量与遥感信息获取、空间数据处理、影像解译与分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从影像上提取空间信息、识别影像目标属性并进行三维重建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具有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能在城市、农业、水利、交通、军事、地质、环境、海洋等领域从事摄影测量与遥感等领域的科研、教学、生产的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2.培养目标和要求 • 培养要求 • 掌握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 掌握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 掌握测量学、误差理论、数字图像处理、等本专业以及相邻专业的基础理论与知识; • 初步具有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的设计、生产、研发与组织管理能力; • 了解遥感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 具有运用专业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品质。具有问题意识、求异思维和探索精神。 •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2.培养目标和要求 就业(发展)方向 毕业生可在测绘、遥感、地质、水利、交通、农林、电力、石油、煤矿、城建等行业和部门从事生产、教学、科研、管理工作。 • 工作首选单位:各省测绘局下属的测绘院、航测遥感院;各省国土、地质、水利、电力、交通、城建下属的测绘院、设计或规划院; • 相关单位:煤矿、建筑、中铁、中建或市属测绘院、设计或规划院; • 其他就业门路:考公务员、其他行业管理;教学;自谋职业等; 深造(考研)方向 • ①武大:遥感信息工程、测绘学院,遥感测绘国家重点实验室; • ②地矿类大学:矿大、地大、中南、长安、西南、山东科大; • ③其他有GIS专业的大学:北大、浙大、南大,或师范类; • ④中科院的研究所:遥感所、地理所等; • 出国深造:美国、法国、德国、奥地利等有相关专业的大学。
讲座内容 1.专业介绍 2.培养目标和要求 3.专业教学计划(培养方案) 4.专业学习与选课 5.学生成长建议与要求
3.专业教学计划(培养方案)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特色)课程 10门
3.专业教学计划(培养方案) 集中实践性教学
讲座内容 1.专业介绍 2.培养目标和要求 3.专业教学计划(培养方案) 4.专业学习与选课 5.学生成长建议与要求
4.专业学习与选课 如何学习 目标明确、定位准确、善于自学、多查资料 • 基础课:英语、数学、计算机、物理 • 专业基础课:测量学、测量平差、控制测量、大地测量学 GPS、 地图学、 GIS等; • 专业课:摄影与空中摄影学、摄影测量学、遥感原理与应用、 数字图像处理、数字摄影测量、图像解译等 • 拓展课:近景摄影测量、微波遥感、卫星摄影测量;模式识别、 计算机视觉、Matlab等 如何选课 按需选择、咨询老师、完成学分、服务深造、学以致用
讲座内容 1.专业介绍 2.培养目标和要求 3.专业教学计划(培养方案) 4.专业学习与选课 5.学生成长建议与要求
5.学生成长建议与要求 ★个人的定位要准确 ●我们与重点大学的差别: --个人的定位不明确、奋斗目标模糊 --识记方面、自学能力方面的欠缺 --英语基础的薄弱 ●我们的优势: --没有过高的要求使得我们适应能力很强 --善于实践、动手能力较强 --能吃苦耐劳,较易从事领导、管理、工程项目、私企老板 ●对你们的希冀: --尽早明确奋斗目标既个人定位 --变被动学习为乐于自学、善于自学 --抓好英语、数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
5.学生成长建议与要求 ★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远大的理想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明确个人的奋斗目标、树立远大的抱负 --从现在做起,分阶段确立能够实现的目标 就是:既要有短期目标,又要有长期目标或最终目标 ●要有自信心、 --首先要对自已充满信心,克服自卑心理 --笨鸟先飞,从一点一滴做起 --发扬吃苦耐劳精神,比别人少睡两个小时 ●目标规划 --本科学习要达到的目标 --毕业后的打算,考研还是工作,如何选择工作单位? --毕业后十年内要达到的目标,更长远的目标是什么?
5.学生成长建议与要求 ★ 理论课程学习问题 ●英语的学习 --识记方面、自学能力方面的欠缺;英语基础的薄弱 --要下大功夫,没有捷径可走! --多说、死记、多读多写,适当阅读专业体裁 ●其他基础课学习: --主要理解原理和概念 --改变中学已经形成的学习方法 --学会自学的方法,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学习: --重点掌握原理和概念 --善于参阅文献 --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组织管理能力
5.学生成长建议与要求 ★ 实践性课程学习问题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工科学生必须重视实践课程的重要性 --实验是验证理论的依据 ●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所有实验必须亲自实践 --实际动手能力对今后的重要性 ●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善于从实际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中培养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
5.学生成长建议与要求 ★ 专业拓展类课程的学习 ●开设的目的 --拓展专业,为以后深造做准备 --多学科交叉,增大看问题的视角 ●学习方法 --以了解为主,开阔眼界为目的 --主要是了解,不求甚解为佳 ●学习的目的 --掌握前沿的知识 --善于综合多学科的知识 --增加想象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学生成长建议与要求 ★ 对你们寄予的厚望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涓滴成河 ●掌握自学的本领 --善于学习参考文献(期刊、参考书) --达到举一反三的效应 ●80后的特点 --多数为独生子女 --成长在家长、中学老师的处处呵护之中 --自己要适应社会,而不要让社会去适应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