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likes | 266 Views
關於霸凌父母必須知道的事. 參考資料來源: 教育部防制校園霸凌專區網站 http://140.111.1.88/ 李淑貞譯 (2007) 、 Mona O’Moore, Stephen James Minton 著。無霸凌校園 - 給學校、教師和家長的指導手冊。台北市:五南。 反暴力霸凌安全學校網站 http://www.peacefulschool.org/index.aspx. 什麼是校園霸凌?.
E N D
關於霸凌父母必須知道的事 參考資料來源: 教育部防制校園霸凌專區網站http://140.111.1.88/ 李淑貞譯(2007)、Mona O’Moore, Stephen James Minton著。無霸凌校園-給學校、教師和家長的指導手冊。台北市:五南。 反暴力霸凌安全學校網站http://www.peacefulschool.org/index.aspx
什麼是校園霸凌? • 霸凌是一種攻擊行為,是一個人或一群人蓄意且習慣性地攻擊一個被挑選上的、相對而言無法防衛自己的人。校園霸凌就是在校園中,所發生的學生間欺凌行為,一般而言,專指學生長時間重複的暴露在其他學生,所主導的欺負、騷擾行為、或是被鎖定為被欺負的對象 • 年齡和肢體/社會力量差不多的人,偶爾發生打架或爭吵,不是霸凌。
校園霸凌五項要件(教育部) 1. 具有欺侮行為。 2. 具有故意傷害的意圖。 3. 造成生理或心理的傷害。 4. 雙方勢力(地位)不對等。 5. 其他經學校防制校園霸凌因應小組確認。
霸凌的類型 (一)肢體霸凌︰推、踢、毆打、搶奪財物。 (二)言語霸凌︰譏笑、謾罵、言語刺傷、取綽號、威脅恐嚇。 (三)關係霸凌︰排擠弱勢同儕、散播不實謠言或中傷。 (四)性霸凌︰以身體、性別、性取向、性徵做為取笑或評論,或是性侵害。 (五)反擊型霸凌︰受虐後的反擊行為,對欺負他的人反擊,或欺負更弱的人。 (六)網路霸凌︰電子郵件、即時通散播威脅辱罵言語,散播不實謠言訊息。
我們需要知道…… • 把人貼上「惡霸」標籤對事情沒有幫助。 • 不論是攻擊者或受害者(或身兼二者),都需要父母與師長的協助
學生被霸凌時的徵兆 • 學生的衣服、書本等個人物品,有所缺損時(撕痕、遺失)。 • 學生身上有難以解釋的傷口(割傷、瘀青)。 • 學生會害怕到學校,或是害怕走路到學校,或者是害怕參加社團活動。 • 學生上下學的路線變得不合理,或是花更久的時間在上下學。
學生被霸凌時的徵兆(續) • 學生對課程忽然變得沒興趣,或是表現變差。 • 當學生回家後,常表現情緒低落之情況。 • 學生會常常說自己頭痛、胃痛、或其他生理問題來缺課。 • 學生睡眠品質下降,或是常做惡夢。 • 學生忽然會變得食慾不振。
我們需要知道…… • 上述並非萬無一失的檢查表,出現某些徵兆,並不表示孩子一定被霸凌了,不過,如果這些徵兆持續不斷,應該進一步深入了解。
如果你的孩子被霸凌了,該怎麼辦? • 找出問題 • 對孩子來說,告訴父母自己被霸凌的事並不容易 • 讓孩子知道你會在他身邊 • 準備好聆聽與交談,但要多聽
如果你的孩子被霸凌了,該怎麼辦?(續) • 教孩子應付的方法 • 告訴孩子,霸凌的人想看到的是困擾和不安的反應。 • 幽默的、沉默的、或斷然的反應,可以防止進一步的攻擊。 (堅定拒絕、大聲說不,平和但要堅持 ) • 學習保護自己,在家練習應付的技巧。 • 清楚知道求助的管道。 • 告訴孩子不要做肢體的回擊
求助的管道 1.向師長與家長反應 2.校園反霸凌信箱: 80885@tea.chjhs.tp.edu.tw(霸凌幫幫我) 3.校園反霸凌輔導專線:2932-3118 #155 4.校園反霸凌投訴專線:2932-3118 #152 5.台北市教育局反霸凌申訴專線:1999 6.教育部反霸凌投訴專線:0800-200-885
如果你的孩子發現同學被霸凌,該怎麼辦? • 見義勇為,幫助其他正在被欺負的人,但不挑釁對方。 • 想遠離麻煩是第一反應,但要想長久之計。 • 察覺同學有霸凌傾向或有情緒失控情形,趕快尋求老師協助。 • 如遭遇霸凌事件,一定要向人反應,不可忍氣吞聲,以免重複被害。
如果你的孩子霸凌他人,該怎麼辦? • 讓孩子知道什麼是霸凌 • 以身作則 • 找出問題 • 敎孩子同理心 • 敎孩子尊重個別差異 • 以正面的方式發洩精力
如果你的孩子霸凌他人,該怎麼辦?(續) • 自尊的重要性 • 霸凌行為的攻擊者有較低度的自尊;愈常霸凌的人,自尊程度愈低。 • 霸凌他人可視為一種為了得到自尊(也許是同儕認同的形式)而採取的錯誤嘗試。 • 有些涉及霸凌行為的孩子,既是攻擊者又是受害者,這些孩子的自尊程度最低。
和學校合作反霸凌 • 孩子也許會哀求或請求父母不要說,有時必須否決孩子的請求,我們必須確定我們所做的決定確實符合孩子的最大利益。 • 學校與家長應該站在同一陣線,共同為預防和打擊校園裡的霸凌問題努力。
保護自己 尊重別人 親師生攜手努力 打造靜心校園零霸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