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395 Views
一、学生总体情况分析. 学生进步的原因 学生勤奋,对学习较重视。 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 家长的支持和鼓励。. 成绩退步的原因: 学习态度差。 学生表现出浮躁,精神无法集中,行为、习惯比较散漫等现象。 对数学作业,只求速度不求质量。改错是草草了事完成,对错题没有认真去思考并订正。作业的书写也开始潦草。. 二、考试情况. 存在的问题. 1. 个别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2. 计算错误率比较高。 3. 考试过程中较粗心,不能认真仔细的读题、分析题意,没有好的检查习惯。.
E N D
学生进步的原因 • 学生勤奋,对学习较重视。 • 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 • 家长的支持和鼓励。
成绩退步的原因: • 学习态度差。 • 学生表现出浮躁,精神无法集中,行为、习惯比较散漫等现象。 • 对数学作业,只求速度不求质量。改错是草草了事完成,对错题没有认真去思考并订正。作业的书写也开始潦草。
存在的问题 1.个别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2. 计算错误率比较高。 3.考试过程中较粗心,不能认真仔细的读题、分析题意,没有好的检查习惯。
二年级下册知识点多,难度加大。有些孩子还难以适应,在加上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就很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二年级下册知识点多,难度加大。有些孩子还难以适应,在加上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就很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一)、计算 1、能熟练进行三位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 2、能够正确进行整百、整十的估算与精 确计算。 3、会正确书写递等式格式,掌握多种递等 式计算的题目类型。 4、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巧算。
1、口算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题目时,可以在草稿纸上列竖式计算 注意带单位名称的计算不要遗漏单位名称。 (如:15g+56g=71 漏写g没有分)
2.竖式计算 从个位加起,满十进一;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一作十。 47+743=780 627+583=1210 526-134+418= 810 402+2007-428=1981 47 627 526 402 +743 + 583 - 134+2007 790 1210 392 2409 + 418 - 428 810 1981 注意:哪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不满十不进位! 同样的不够减,向前一位退一作十,够减就不借!!!!! 特别注意:数字看清楚(例如:不要把433看成443), 符号看清楚。
3、递等式计算 270+180+467 403-174-125 2×3×7 36÷9÷2 0÷6×8 =450+467 =229-125 =6×7 =4÷2 = 0×8 =917 =104 =42 =2 = 0 456+621-852 10×3+36 72÷8+1 18+18÷18 14-4×3 =1077-852 = 30+36 =9+1 =18+1 =14-12 =225 = 66 =10 =19 =2 ①连加、连减、连乘、连除、加减混合、乘除混合计算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②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③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
我们不止学习了以上几种计算,实际上在连加、连减的时候,有时候我们还可以进行巧算。我们不止学习了以上几种计算,实际上在连加、连减的时候,有时候我们还可以进行巧算。 连加:任何两个加数的和是整十整百或整千数,都可以把它们调整位置放在一起(若放到后面必须加括号),先进行计算。 123+456+177 123+456+177 =123+177+456 = 456+(123+177) =300+456 = 456+300 =756 = 756 连减:一个减数的末尾和被减数的末尾相同,把这个减数搬到被减数一起去。 954-456-154 =954-154-456 = 800-456 =344
(二)、概念 1. 重量单位和时间单位 (1)填上合适的单位(克、千克、时、分钟、秒) 一只苹果重200(克); 吃饭用了约20(分钟) 一瓶可乐重250(克 );写10个字约30(秒) 一个书包重3(千克); 跳绳10下约5(秒) *较轻的物体我们用克,较重的物体我们用千克。
(2)选择 1)一头猪重150(B) A 千米 B 千克 C 米 D 克 2)30千克的铁与30千克的棉花比较,结果是(C) A.30千克铁重 B.30千克棉花重 C.一样重 D.不能比较 (3)单位换算 4000克=(4)千克; 50千克=(50000)克 200分钟=(3 )小时(20 )分钟 7003克= ( 7 )千克( 3 )克; 1分钟20秒=(80 )秒 2千克48克=( 2048 )克; (4)比大小 6千克(>)12克; 1分钟( < )100秒 1900克( < )2千克; 1小时( > )30分钟 3千克65克( > )365克 ***关于钟面的概念要记熟书本P20-24
2、图形 主要参考第六单元复习,这里补充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1、一些概念要记熟(p51、53、54、56、57)。 2、判断三角形的类别时,先找有没有直角或钝角:有直角就是直角三角形,有钝角就是钝角三角形,没有直角或钝角就一定是锐角三角形。(三角形按角可以分成这样三类) 3、不论是三角形、四边形还是其他多边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所以必须满足2个条件:直的;围成(没有缺口) 4、 “东南西北”这个内容中描述行走路线时,不要忘了带箭头。
3、读数写数 数位表上从右往左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百位上的数表示几个百,千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千,万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万。 (1) “读作”表示读法,要用汉字表示读音; “写作”表示写法,用数字表示。 (2) 注意零的读写 4、位值图上的游戏(P18) 注意是“移动”还是“拿走”“添上”,按照一定的顺序,防止遗漏和重复。
(三)、应用题 认真复习做过的应用题,下列几题错误率较高: 1、两步计算(解决问题)(P64-68) 2、连环题.例如:植树(P3) 注意找准相对应的量(每组-几组,每人-几人,每个小队-几个小队,每个班级-几个班级等等)
有乘除两步计算应用题: 本册的一个难点,孩子应分析条件并用语言表达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再列分步式计算。切忌盲目用已知数去凑算式。 其中乘除两种方法容易混淆,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求每份有几或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
例1.操场上有4队学生,每队7个,又来了15人,操场上一共有多少个学生?例1.操场上有4队学生,每队7个,又来了15人,操场上一共有多少个学生? ①先求原来有几个学生 4X7=28(个) ②再求又来了15人,一共有多少个学生 28+15=43(个) 可以从条件或者问题去分析。
例2.小兔有4只,猴子的只数是兔子的3倍,每2只小猴一组,可以分多少组?例2.小兔有4只,猴子的只数是兔子的3倍,每2只小猴一组,可以分多少组? ①先求猴子有几只 4X3=12(只) ②再求猴子可以分几组 12÷2=6(组)
*****试卷上、练习册上,相关习题有不少,拿出来做做。*****试卷上、练习册上,相关习题有不少,拿出来做做。 做应用题时读题一定要仔细,弄清楚意思再动手。有时候你看到的数字未必是有用的,也许是迷惑人的;你需要的数字可能藏在汉字里面。记住:做得快不会给你多加分,做对才是硬道理。抄错数字是最惨的—— 一分也得不到,所以抄完数字一定要核对(在计算题中这一点也同样重要)。
口算、递等式计算和应用题的计算(加减法)都要打草稿,觉得简单而马虎对待,甚至偷懒,那么出错就是必然的。口算、递等式计算和应用题的计算(加减法)都要打草稿,觉得简单而马虎对待,甚至偷懒,那么出错就是必然的。 计算在卷面上所占的分数远不止40分,一定要认真对待!
及时纠错的好习惯 学习是一个错误改正、重新提高的过程,没有改错,学生就没有提高。所以当孩子做完题后,你发现了错误,一定要告诉孩子,督促他订正。
我希望每个家长: 多一份责任,少一分放任; 多一分鼓励,少一分训斥; 多一份关心,少一分随意; 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责备; 多一分赏识,少一分自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