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 likes | 870 Views
成本與管理會計. 王怡心. 第三章. 分批成本制度. 第三章. 建築差異化 適用分批成本制度 - 冠德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建設公司是依市場需求而推出不同的專案,與製造差異化產品的公司特性相似,故適合採用分批成本法。. 學習目標. 1. 辨識分批與分步成本的特性 2. 敘述分批成本的作業流程 3. 說明分批成本單 4. 記載分批成本的會計分錄 5. 介紹彈性預算制度 6. 說明製造費用的計算方式 7. 敘述非製造業分批成本. 引言.
E N D
成本與管理會計 王怡心 第三章
分批成本制度 第三章
建築差異化 適用分批成本制度-冠德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建築差異化 適用分批成本制度-冠德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建設公司是依市場需求而推出不同的專案,與製造差異化產品的公司特性相似,故適合採用分批成本法。
學習目標 1.辨識分批與分步成本的特性 2.敘述分批成本的作業流程 3.說明分批成本單 4.記載分批成本的會計分錄 5.介紹彈性預算制度 6.說明製造費用的計算方式 7.敘述非製造業分批成本
引言 累積生產過程中所有成本,是製造業產品成本系統的主要功用,再把這些成本分配到最終的產品。管理者需要產品成本資料,作為成本規劃與控制的參考,以提供產品訂價、產品組合和產量預測等決策的參考。在分批成本制度之下的產品成本計算與會計處理方法,以確認每張訂單的產品成本。
目次 3.1 成本制度的適用環境 3.2 分批成本制度的會計處理 3.3 製造費用的分攤 3.4 非製造業分批成本制度
3.1 成本制度的適用環境 3.1.1 分批成本制度的適用環境 3.1.2 分步成本制度的適用環境 3.1.3 分批成本的作業流程
成本制度的適用環境(續) 直接成本(direct costs)與間接成本(indirect costs)兩類,前者指可以明確歸屬於某成本標的(cost object)的成本;後者則為無法清楚確認其標的之成本,所以必須用合理的基礎來分攤。
成本制度的適用環境(續) 累積產品成本的方式,與生產過程的特性及資訊需求的目的,有非常密切的關係。一般企業所採用的產品成本計算方法,包括分批成本制度(job order costing)與分步成本制度(process costing)。
3.1.1 分批成本制度的適用環境 分批成本制度適用於每張訂單的規格和數量皆有顯著差異時,產品的製造或勞務的提供依訂單需求而不同,所以每張訂單的成本計算也不同。
3.1.2 分步成本制度的適用環境 分步成本制度,又稱為大量生產成本制度,適用於每項產品間同質性高且生產量大的廠商 。
臺灣模具業的訂單生產 模具工業是一種技術密集、資本密集,以及附加價值高的特殊行業。依照顧客需求來設計和生產模具設備產品,產品需要具有高精準度,屬於訂單生產的接單模式。
規模生產的晶圓廠-華亞科技 華亞科技擁有自動化程度最高的單一12吋晶圓製造廠,目前一廠產能已達規模經濟,並利用少樣多量的標準型DRAM為主要銷售商品,成為英飛凌與南亞科技的上游供應商。
3.1.3 分批成本的作業流程 分批生產作業中,可區分為三階段: (1)簽約完成後訂單正式生效。 (2)依訂單規定進行製造。 (3)產品製造完成。 製造過程以「製造通知單」 為始點
電梯業採用分批成本制度 在正中公司的作業流程中,業務部門與客戶確定電梯的規格和數量後,便簽訂正式合約,所以訂單正式生效。製造部門在接到訂單後,即開始從事生產排程、領料、製造等工作;待生產作業完成後,電梯產品即送至倉庫,業務部門將其送至客戶,予以安裝完成。當客戶簽收後,這張訂單即全部完成。
訂 單 製造通知單 領料單 實際製造費用 已分攤製造費用 計工單 直接原料 直接人工 實際與已分攤製造費用的差異 分批成本單 製成品報告單 製成品 銷貨單 圖3.1 分批成本的作業流程
分批成本的作業流程(續) 分批成本制度的特色,在於對每一批次的產品,分別累積其直接原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製造費用至分批成本單(job cost sheet),所有與該訂單有關的成本彙總在一起,可計算出每張訂單的總成本與單位成本。
隨堂小測驗-1 使用分批成本法是因為: (A)客戶訂購不同的產品量。 (B)售貨員發現高品質產品較容易推銷。 (C)公司需要適時的資訊。 (D)每個訂單其單位成本不同。 解答:(D)
3.2 分批成本制度的會計處理 3.2.1 直接原料成本計算 3.2.2 直接人工成本計算 3.2.3 製造費用成本計算 3.2.4 分批成本制度的釋例
3.2.1 直接原料成本計算 直接原料用於製造時,將原料從倉庫移至生產線。為了取得直接原料,生產部門的領班必須填寫領料單,交給倉庫管理員,而領料單的一份副本則交至成本會計部門。成本會計部門人員將領料單中所記載的成本。
直接原料成本計算(續) 物料需求規劃(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 MRP)是一項物料管理的工具,幫助經理人員作生產排程規劃,使得每一製造階段所需要的的原料與零件,都能及時取得。
生產排程自動化-建準電機 隨著電子產業環境的改變,讓建準電機面臨訂單形式的改變壓力,原本的生產型態是標準品的大量製成,改為以高度客製化為主。經由自動化資訊系統導入,來符合客製化製造時代需求。
3.2.2 直接人工成本計算 直接人工成本的計算,主要依據員工所填寫的計工單,以記錄某員工花在各生產批次的時間。 除了計工單外,每位員工還有一張「計時卡」計算其工資。
3.2.3 製造費用成本計算 製造費用包括許多間接生產成本,例如間接原料、間接人工、折舊、電費、保險費、維修費及稅捐等。為了正確計算產品或服務的成本,有必要把這些製造費用作適當的分攤。
製造費用成本計算(續) 通常製造費用之分攤所採的成本動因,為直接人工小時、機器小時或直接人工成本。每年對製造費用的總數作預算,並且估計成本動因的活動數量,將前者除以後者,即得到製造費用分攤率。各產品或服務即用此分攤率乘以所耗用的成本動因活動數量,求得應分攤的製造費用。
以機器小時為分攤基礎 成本動因需要與製造費用和產品兩者有緊密的關聯。如果某項生產作業十分倚賴機器,其製造費用包括潤滑油、機器維修、折舊、電費與其他和操作機器有密切關係的成本,對於這些成本的分攤基礎以機器小時來衡量比較適當。
3.2.4 分批成本制度的釋例 為了使讀者熟悉分批成本制度的應用,在這以莎莉佳公司的例子來說明每項成本支出時,會計部門對這些交易的帳務處理方式。 訂單B17 80台電腦 訂單R30 40台印表機
1.原料的購買 在8月1日,莎莉佳公司以賒帳方式購買零件組,全部價格為$15,000,其會計分錄如下:
2.直接原料的使用 在8月2日,生產部門向原料倉庫領取零件組,分別用在兩種不同的訂單。生產部門填寫了兩張領料單,二次領用零件組的分錄如下:
3.間接原料的使用 在8月15日,生產部門向倉庫領取裝配零件,其價值為$150。由於裝配零件在製造過程中,此零件屬於一種物料,所以當作製造費用的一部分,其分錄如下:
4.直接人工的投入 根據生產部門的統計資料顯示,B17號和R30號訂單所使用的直接人工成本分別為$6,750和$4,500。會計人員可從每張訂單的成本單得知人工成本資料,例如訂單R30號的成本單例在表3.5。關於直接人工成本的會計分錄如下:
5.間接人工的投入 由工人的計工單上得知,8月份工人花了一些時間在清潔廠房,這部分的相關工資為$7,500,為間接人工成本,屬於全廠的費用無法直接歸屬到那一張訂單,其分錄如下:
6.製造費用的實際發生 會計人員可準備下列的分錄來記載8月份實際發生的製造費用。
7.製造費用的分攤 莎莉佳公司用機器小時作為製造費用的分攤基礎,每一機器小時預計分攤$15的製造費用。訂單B17號使用了500個機器小時,訂單R30號使用了300個機器小時,以製造費用的預估數代入在製品存貨。
8.銷管費用的發生 在8月份,莎莉佳公司的業務部門和管理部門有銷管費用,都不是發生在生產部門的費用,性質屬於期間成本,所以分錄如下:
9.訂單完成 假若R30號訂單所生產的40台印表機在8月份完成,總製造成本共計$15,750,列示於表3.5的成本單上。這40台印表機在完成所有製造程序後,由工廠轉到倉庫,其分錄如下:
10.貨品銷售 8月份所完成的40臺印表機,其中30臺運送給顧客,收到應收帳款$45,000(每臺印表機售價為$1,500)。與這筆交易相關的分錄如下:
11.製造費用差異的處理 在8月份中,製造費用的實際發生成本為$17,400,與製造費用預估數$12,000相比較,二者之間的差異數是$5,400。在處理這項差異前,先要計算下列四個T帳戶的期末餘額。
如果莎莉佳公司要把差異數$5,400分配到三個帳戶,其計算方式如下: 如果莎莉佳公司要把差異數$5,400分配到三個帳戶,其計算方式如下:
隨堂小測驗-2 通常分批成本表中的哪個部分是採用估計數? (A)直接原料成本。 (B)直接人工成本。 (C)製造費用。 (D)銷管費用。 解答:(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