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 likes | 797 Views
第九課. 空城計. 羅貫中 著. 學習重點. 一、認識三國演義一書。 二、能掌握小說中情節安排的脈絡。 三、學習對比、懸疑的寫作方式,並能 加以運用。 四、培養危機處理的膽識與智慧。. 課文導讀. 《 出處 》 本文節選自三國演義。 《 大意 》 敘述孔明於西城縣(今陝西省安康市 西北)遇敵,但他處變不驚,設下計 謀,終於使司馬懿引兵退去。 《 特色 》 情節精彩,緊張懸疑,凸顯了孔明的 危機處理能力。 《 介紹 》 三國演義是記敘魏、吳、蜀三國相爭
E N D
第九課 空城計 羅貫中著
學習重點 一、認識三國演義一書。 二、能掌握小說中情節安排的脈絡。 三、學習對比、懸疑的寫作方式,並能 加以運用。 四、培養危機處理的膽識與智慧。
課文導讀 《出處》本文節選自三國演義。 《大意》敘述孔明於西城縣(今陝西省安康市 西北)遇敵,但他處變不驚,設下計 謀,終於使司馬懿引兵退去。 《特色》情節精彩,緊張懸疑,凸顯了孔明的 危機處理能力。 《介紹》三國演義是記敘魏、吳、蜀三國相爭 的歷史,主要取材於三國志,但在三 國志正史中並無西城退敵之事。本文 經過作者的渲染與穿插,人物形象鮮 明,故事緊湊生動,扣人心弦,千古 以來流傳不已。
作者介紹 《名籍》羅貫中,名本,字貫中, 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東 原(今山東省東平縣)人。 《生卒》生卒年不詳。 《經歷》他把唐、宋、元以來說書人和通俗文學家 所編寫的三國故事加以整理,改寫成三國志 通俗演義,後簡稱為三國演義。 《著作》除了三國演義,另外還著有隋唐志傳、殘 唐五代史演義等小說。
作者介紹 ※補充注釋 1.說書:我國的一種民俗藝術,演出者通常以鼓或胡琴等伴奏,說唱一些歷史故事或愛情故事。 2.通俗:適合大眾水準,一般人容易接受的。
課 文 孔明1分撥2已定,先引五千兵去西城縣搬運糧草3。忽然十餘次飛馬4報到5,說司馬懿6引大軍十五萬,望西城蜂擁而來7。時孔明身邊並無大將,止8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軍,已分一半先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眾官聽得這消息,盡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眾將旌旗9,盡皆藏匿;諸軍各守城鋪10,如有妄行出入11,及高聲言語者,立斬;大開四門,每一門上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孔明乃披鶴氅12,戴綸巾13,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14前,凭欄15而坐,焚香操琴。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眾將旌旗9,盡皆藏匿;諸軍各守城鋪10,如有妄行出入11,及高聲言語者,立斬;大開四門,每一門上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孔明乃披鶴氅12,戴綸巾13,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14前,凭欄15而坐,焚香操琴。 課 文
卻說16司馬懿前軍哨17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軍,自18飛馬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19,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20。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 卻說16司馬懿前軍哨17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軍,自18飛馬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19,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20。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 課 文
懿看畢,大疑,便到中軍21,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馬昭曰:「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態,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22。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軍若進,中其計也,汝輩焉知23?宜速退。」於是兩路兵盡皆退去。 懿看畢,大疑,便到中軍21,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馬昭曰:「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態,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22。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軍若進,中其計也,汝輩焉知23?宜速退。」於是兩路兵盡皆退去。 課 文
孔明見魏軍遠去,撫掌24而笑。眾官無不駭然25,乃問孔明曰:「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見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平生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險,蓋26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軍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興、苞 27二人在彼等候。」 課 文
眾皆驚服,曰:「丞相玄機28,神鬼莫測。若某等29之見,必棄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不能遠遁。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30?」言訖31,拍手大笑,曰:「吾若為司馬懿,必不便退也。」 眾皆驚服,曰:「丞相玄機28,神鬼莫測。若某等29之見,必棄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不能遠遁。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30?」言訖31,拍手大笑,曰:「吾若為司馬懿,必不便退也。」 課 文
注 釋 1.孔明: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字。 2.分撥:分派、調度。 3.糧草: 糧食與草料。 4.飛馬:快馬,這裡指騎著快馬傳送緊急軍情的人。下文「自飛馬遠遠望之」 之「飛馬」,指騎著快馬。 5.報到:帶消息回來。報,消息、情報。 6.司馬懿:三國時魏將。懿,音ㄧˋ。 7.蜂擁而來:如蜂群一般地擁來。形容大批人群擁擠向前的樣子。 8.止:僅、只。 9.旌旗:旗子的通稱。旌,音ㄐㄧㄥ。
注 釋 10.城鋪:城中巡查的崗位。 11.妄行出入:不守規矩,隨意進出。 12.鶴氅:用鳥羽編製的外衣。氅,音ㄔㄤˇ。 13.綸巾:用青絲帶做成的頭巾。相傳為諸葛亮所設 計,也叫諸葛巾。綸,音ㄍㄨㄢ。 14.敵樓:用來觀望敵情的樓房。 15.凭欄:靠著欄杆。 16.卻說:再說。說書人或章回小說中,在一個情節 結束後,另起一個段落時,常用的發端詞。 17.哨:音ㄕㄠˋ,偵探敵情的士兵。
注 釋 18.自:自己、親自。 19.笑容可掬:形容笑容滿面,似乎可以掬取的 樣子。掬,音ㄐㄩˊ,用兩手捧取物品。 20.麈尾:古時用來拂去塵土、驅趕蚊蠅的用 具,用麈的尾毛做成。麈,音ㄓㄨˇ,鹿類動 物名。 21.中軍:古代軍隊多分為中、前、後三軍,中 軍由主帥親自率領,是古代軍隊的指揮中心。 22.弄險:冒險。
注 釋 23.焉知:哪裡知道。焉,怎麼、哪裡,疑問代詞。 24.撫掌:拍手。 25.駭然:驚恐的樣子。 26.蓋:乃是、實在是。 27.興苞:興,關興,關羽的兒子;苞,張苞,張飛的兒子。二人皆蜀漢將領。 28.玄機:高明奧妙的計謀。 29.某等:我們。某,這裡是稱謂自己。 30.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能不被司馬懿捉住嗎? 31.言訖:說完。訖,音ㄑ一ˋ,完結、終了。
課文賞析 本文首先描述孔明於西城所遭遇的驚險情況在敵眾我寡、千鈞一髮之際,他沉著冷靜,迅速應變。緊接著說明魏將司馬懿兵臨城下,觀測敵情,卻被孔明的部署迷惑,以致判斷錯誤,引兵而去。最後寫眾官駭然,對孔明大為驚服,而孔明解釋所以能退敵的原由及當時不能逃避強敵的道理,生動地刻畫了孔明足智多謀的形象。
文中「對比」、「懸疑」的應用相當成功。如以對比法凸出西城危機:敵眾我寡,敵強我弱。至於「懸疑」的使用,如孔明緊急應變時,傳令「眾將旌旗,盡皆藏匿」及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等。當讀者疑慮重重之時,作者卻以「吾自有計」一語帶過,之後不但沒有披露孔明之計謀,反而故布疑陣,寫他披鶴氅,戴綸巾,焚香彈琴。這些都是使用懸疑方式,故意在讀者心中造成疑團,以激起讀者對事情發展結果的好奇心理。全文情節起伏,節奏明快,引人入勝,充分發揮了小說的寫作技巧。 文中「對比」、「懸疑」的應用相當成功。如以對比法凸出西城危機:敵眾我寡,敵強我弱。至於「懸疑」的使用,如孔明緊急應變時,傳令「眾將旌旗,盡皆藏匿」及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等。當讀者疑慮重重之時,作者卻以「吾自有計」一語帶過,之後不但沒有披露孔明之計謀,反而故布疑陣,寫他披鶴氅,戴綸巾,焚香彈琴。這些都是使用懸疑方式,故意在讀者心中造成疑團,以激起讀者對事情發展結果的好奇心理。全文情節起伏,節奏明快,引人入勝,充分發揮了小說的寫作技巧。 課文賞析
補充說明:課文評析 1.「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土沖天」前哨兵先行探看,丞相登城求證,「果然(真的如此)」「塵土沖天」,表示(敵軍)聲勢浩大,人馬眾多。 2.「孔明傳令:眾將旌旗,盡皆藏匿;諸軍各守城鋪,……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寫孔明故布疑陣,以「空城」模樣,使敵軍疑有伏兵,懼怕而不敢輕易進城。做一個「處變不驚,慎謀能斷」的丞相,其所施號令,鏗鏘有力,令人知所遵循。
補充說明:課文評析 3.「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凭欄而坐,焚香操琴。」孔明故布疑陣之後,於城上敵樓前「擺」出「若無其事」之態,故意要讓司馬懿遠望之,深信諸葛亮是「有備而來」的。(司馬懿深知孔明為人謹慎,不致有「無備之患」。)這是孔明從容沉著的修為。
補充說明:課文評析 4.「(司馬懿)自飛馬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這是孔明計策實現。前段(第二段)以孔明立場敘述孔明「故布疑陣」,此段(第三段)以司馬懿立場敘述所見孔明果如前軍哨所急報的模樣。寫小說用這樣場景轉換,最易抓住讀者的專注眼光,容易取信讀者。
補充說明:課文評析 5.「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可見孔明軍令如山,士兵也是十分信任孔明必能退敵,所以才能如此態度從容。 6.「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態。」這是推測的語氣。當司馬懿中計欲退兵,孔明計策成功之際,司馬昭或許猜到孔明的心思,但不敢肯定,於是請示父親,作者藉著父子的對話,很巧妙地把孔明明言「吾自有計」成功的關鍵告訴讀者,是司馬懿知孔明「平生謹慎,不曾弄險」,而孔明也深知對方了解自己。孔明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補充說明:課文評析 7.「汝輩焉知?」在語氣上含有輕視斥責的意味,也是長輩斥責晚輩的常用語。「宜速退」的「速」字,充分表現出司馬懿對孔明的畏懼。
補充說明:課文評析 8.孔明說:「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軍投山北小路去也。」司馬懿果中其計,「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山路而退」,可見孔明料事如神。三國演義中,孔明「未卜先知」的奇才再一次被描繪。孔明用空城計的確是一種冒險。孔明和司馬懿都是知己知彼的好將領,也都是謹慎之人,孔明計高一籌,敢於「實則虛之,虛則實之」,利用對方知道他是個「不曾弄險」的謹慎之人,而出此奇招,使對方上當。
補充說明:課文評析 9.「吾若為司馬懿,必不便退也。」語氣充滿了自豪,也顯出司馬懿不如孔明。
問題與討論 一、在面對危機時,孔明下了什麼命令?請 就這些命令說說其中的用意。 答:「孔明傳令:眾將旌旗,盡皆藏匿;諸 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聲言 語者,立斬;大開四門,每一門上用二 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 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這些句 子都比較短促緊湊,讀起來明快有力, 能表現出命令的權威性。
二、作者在第二、三段都描寫孔明在城樓上 的模樣,為什麼要這樣寫?二、作者在第二、三段都描寫孔明在城樓上 的模樣,為什麼要這樣寫? 答:第二段是寫孔明在下達命令後自己的行 動;第三段是寫司馬懿眼中的孔明。前 後詳略不同,而有互相關照的好處。第 三段的重複描寫,主要是強調孔明在大 敵當前,能保持他的沉著與從容,這是 使司馬懿起疑、退兵的主要關鍵,所以 作者才重敘一遍,使人尋思其中玄奧之 所在。 問題與討論
三、「空城計」是不是一種冒險的行動?請說 說你的看法。三、「空城計」是不是一種冒險的行動?請說 說你的看法。 答:是。諸葛亮的巧計退敵,是運用了逆向思考,他知道司馬懿一定認為他「平生謹慎,必不弄險」。他憑藉著對敵人的這種認識而冒險。反過來說,司馬懿也可以運用逆向思考,這其中充滿了「賭」的機率性在裡頭。本文是小說,主要藉此塑造諸葛亮冷靜應變的形象,然則最重要的是避免「空城計」局面的發生,萬一不得已,則要冷靜沉著,以非常之法來贏得最後的勝利。 問題與討論
四、請蒐集或講述一則危機處理的故事。 答:1.如眾所皆知的「負荊請罪」故事。春秋戰國時代,趙國有兩個重要人物:一個是廉頗,一個是藺相如。廉頗是大將軍,替趙國立下汗馬功勞;藺相如是個文官。趙王派藺相如到秦王那邊,達成完璧歸趙的任務,趙王認為這個人真的很有膽識,就封他作官。後來秦王單挑趙王,要單獨會面,沒有人敢去。藺相如說:「我跟你去。」在那個地方,秦王想羞辱趙王。藺相如出面,反過來羞辱秦王。膽識很大,所以,趙王回國以後就把他升為上卿,相當於宰相的位置。 問題與討論
廉頗知道以後非常的憤怒,心中不平。他對人說:「我是大將軍,為趙國立下汗馬功勞,冒了生死的危險,而現在藺相如只是動動嘴脣,官位就爬到我的上面去,且藺相如的出生低賤。我不服!我碰到他的時候一定要當面羞辱他。」藺相如聽到這句話後,他碰到廉頗就盡量逃避,甚至在上朝時也盡量不跟他有任何的衝突。這時刻,藺相如的隨從看到,就很不高興的說:「你怎麼那麼怕廉頗?你是宰相!我們跟從你跟得很窩囊!」藺相如解釋說:「你們說廉頗跟秦王怎麼樣?有沒有秦王的威嚴?沒有。但是誰敢跟秦王頂撞呢?只有我藺相如。 廉頗知道以後非常的憤怒,心中不平。他對人說:「我是大將軍,為趙國立下汗馬功勞,冒了生死的危險,而現在藺相如只是動動嘴脣,官位就爬到我的上面去,且藺相如的出生低賤。我不服!我碰到他的時候一定要當面羞辱他。」藺相如聽到這句話後,他碰到廉頗就盡量逃避,甚至在上朝時也盡量不跟他有任何的衝突。這時刻,藺相如的隨從看到,就很不高興的說:「你怎麼那麼怕廉頗?你是宰相!我們跟從你跟得很窩囊!」藺相如解釋說:「你們說廉頗跟秦王怎麼樣?有沒有秦王的威嚴?沒有。但是誰敢跟秦王頂撞呢?只有我藺相如。 問題與討論
我不是怕他。你知道秦國為什麼不敢攻打趙國嗎?因為趙國有廉頗跟藺相如,一個文官,一個武官,團結一致。假如我們兩個開始撕破臉,則秦國馬上就會來攻打趙國。為了國家的安定統一,我在這裡逃避他,不願意跟他有正面的衝突。」這段話後來傳到廉頗的耳中,他感到很羞愧,把衣服脫下來,身上背著一個藤條去向藺相如請罪。他跟藺相如說:「我是卑鄙低賤的小人。我不知道你如此的寬恕我,你的心胸這麼大,為國家考量。我向你承認錯誤,請你懲罰我。」最後兩個人恢復和好,變成生死之交。當他們在世的時候,趙國不受秦國的攻打。這個危機處理的故事說明誠懇正確的溝通及不受謠言、詭計離間的重要,化解了內鬥、自相殘殺的內部危機。 我不是怕他。你知道秦國為什麼不敢攻打趙國嗎?因為趙國有廉頗跟藺相如,一個文官,一個武官,團結一致。假如我們兩個開始撕破臉,則秦國馬上就會來攻打趙國。為了國家的安定統一,我在這裡逃避他,不願意跟他有正面的衝突。」這段話後來傳到廉頗的耳中,他感到很羞愧,把衣服脫下來,身上背著一個藤條去向藺相如請罪。他跟藺相如說:「我是卑鄙低賤的小人。我不知道你如此的寬恕我,你的心胸這麼大,為國家考量。我向你承認錯誤,請你懲罰我。」最後兩個人恢復和好,變成生死之交。當他們在世的時候,趙國不受秦國的攻打。這個危機處理的故事說明誠懇正確的溝通及不受謠言、詭計離間的重要,化解了內鬥、自相殘殺的內部危機。 問題與討論
2.危機的定義是:「事故發生的可能性」,而危機管理即在管理損失,因此危機管理的目的在於如何以最低的成本,將影響降到最低,甚至反敗為勝。所謂天災不可免,人禍不可逃,因此上至國家官員、企業領導人,下至個人、員工,都必須要懂得居安思危、未雨綢繆,要能在危機發生之前,先有危機處理的準備與能力,才能安然度過人生中每一次的危機與挑戰。有一本頗有趣的書誰搬走了我的乳酪 (Who Moved My Cheese),雖然只是一個寓言故事,卻充分表達了在工作與生活中遇到變化的危機時,所應有的處理態度。 問題與討論
《誰搬走了我的乳酪》一書內容主要在說兩個小矮人與兩隻小老鼠一同在迷宮裡竭盡所能的追尋乳酪的故事。乳酪只是一個譬喻,意指一個人或企業最渴望達到的目標或獲得的東西。當乳酪不見時,小老鼠採取積極的處理態度,勇於面對現實的改變,積極化危機為動機,因而順利找到更美味的乳酪。相反地,兩個小矮人則是一直執著於「乳酪為何會消失」而不知所措。乳酪的消失是一種常態,正如同危機與變化不知何時會發生,就像市場總有飽和的一天、產品總有退流行的時候。我們很難阻止危機的發生,更不可能操控市場的變化,但事前的預防、臨場的應變能力,以及面對事實而力求突破的勇氣,卻是每個人或企業能否度過危機的關鍵。《誰搬走了我的乳酪》一書內容主要在說兩個小矮人與兩隻小老鼠一同在迷宮裡竭盡所能的追尋乳酪的故事。乳酪只是一個譬喻,意指一個人或企業最渴望達到的目標或獲得的東西。當乳酪不見時,小老鼠採取積極的處理態度,勇於面對現實的改變,積極化危機為動機,因而順利找到更美味的乳酪。相反地,兩個小矮人則是一直執著於「乳酪為何會消失」而不知所措。乳酪的消失是一種常態,正如同危機與變化不知何時會發生,就像市場總有飽和的一天、產品總有退流行的時候。我們很難阻止危機的發生,更不可能操控市場的變化,但事前的預防、臨場的應變能力,以及面對事實而力求突破的勇氣,卻是每個人或企業能否度過危機的關鍵。 問題與討論
所以嚴格說來,對颱風、土石流等天災人禍及危機處理的概念,以因果敘述的方式,將事件與生活經驗結合起來,進一步認知到樹木對我們的重要功能,體驗樹木與四季的變化,從災害與美麗的大自然比較中,感受到應該如何保護大自然,培養對於愛護大樹的心情,懂得珍惜珍貴的資源,也是一種危機處理。 所以嚴格說來,對颱風、土石流等天災人禍及危機處理的概念,以因果敘述的方式,將事件與生活經驗結合起來,進一步認知到樹木對我們的重要功能,體驗樹木與四季的變化,從災害與美麗的大自然比較中,感受到應該如何保護大自然,培養對於愛護大樹的心情,懂得珍惜珍貴的資源,也是一種危機處理。 問題與討論
三國演義簡介 三國演義演述三國史事,始於劉備、關羽、張飛桃園結義,止於西晉統一天下,是一部章回體的歷史小說。取材於西晉陳壽三國志,以及唐、宋、元以來,民間說書人所講述的三國故事,加以整理、渲染而成。三國志是正史,以曹魏為三國的正統﹔三國演義則隱然以劉備所建立的蜀漢,為延續東漢的正統。 語文部落格
一、對白語氣運用:在文章中善用對白,不僅有鮮活人物個性的妙用,也可幫助讀者透過對白的語氣內容,了解書中人物的個性,如本文孔明下令:「眾將旌旗,盡皆藏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聲言語者,立斬。」語氣果斷堅決,可見孔明當時的權威性。請同學判斷下列文句是屬於何種語氣?從提示中選擇適當答案填入括弧內。一、對白語氣運用:在文章中善用對白,不僅有鮮活人物個性的妙用,也可幫助讀者透過對白的語氣內容,了解書中人物的個性,如本文孔明下令:「眾將旌旗,盡皆藏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聲言語者,立斬。」語氣果斷堅決,可見孔明當時的權威性。請同學判斷下列文句是屬於何種語氣?從提示中選擇適當答案填入括弧內。 應用練習 提示:生氣不滿 輕視斥責 驚嘆佩服 疑惑納悶 推測揣度 叮嚀囑咐
(猶疑推測) 1.「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態。」 (輕視斥責) 2.「我軍若進,中其計也,汝輩焉知?宜速退。」 (疑惑納悶) 3.「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見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 應用練習
(驚嘆佩服) 4.「丞相玄機,神鬼莫測。若某等之見,必棄城而走矣。」 (生氣不滿) 5.「此人親驚吾馬,吾馬賴柔和,令他馬,固不敗傷我乎?而廷尉乃當之罰金!」(司馬遷張釋之執法) (叮嚀囑咐) 6.「你在此須要小心,休惹人說不是;早出晚歸,免我懸念。」(吳敬梓王冕的少年時代) 應用練習
二、被動句練習:在語文中,同一個意思,可以 用主動句來表達,也能用被動句來呈現。像「震耳的警鈴聲把熟睡的人們驚醒了」是主動句,在語意上強調「震耳的警鈴聲」;而「熟睡的人們被震耳的警鈴聲驚醒了」是被動句,在語意上強調「熟睡的人們」。一個句子含有被動的意思,叫作被動句。例如:本文中「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意思是:「能不被司馬懿捉住嗎?」就是被動句。請判斷下列文句,何者是被動句(請在括弧內打ˇ)?二、被動句練習:在語文中,同一個意思,可以 用主動句來表達,也能用被動句來呈現。像「震耳的警鈴聲把熟睡的人們驚醒了」是主動句,在語意上強調「震耳的警鈴聲」;而「熟睡的人們被震耳的警鈴聲驚醒了」是被動句,在語意上強調「熟睡的人們」。一個句子含有被動的意思,叫作被動句。例如:本文中「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意思是:「能不被司馬懿捉住嗎?」就是被動句。請判斷下列文句,何者是被動句(請在括弧內打ˇ)? 應用練習
( ) 1.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彭端淑為學一首 示子姪) ( ) 2.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沈復兒時記 趣) ( ) 3.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陶淵明 五柳先生傳) ( ) 4.人取可食者而食之,豈天本為人生之? (列子物類平等) ( ) 5.是法不信於民也。(司馬遷張釋之執 法) ( ) 6.好人為壞人所累。(鄭燮寄弟墨書) 應用練習
三、認識中國古典小說:在中國的古典小說中,有不 少優秀傑出的作品。例如:三國演義是結集三國 時代故事而成,藉歷史人物、故事以褒忠貶奸, 表彰忠孝節義,感人至深。以下列出部分古典小 說的說明,請同學根據你對古典小說的認識,從 選項中找出合適的答案,並將代號填入括弧中。三、認識中國古典小說:在中國的古典小說中,有不 少優秀傑出的作品。例如:三國演義是結集三國 時代故事而成,藉歷史人物、故事以褒忠貶奸, 表彰忠孝節義,感人至深。以下列出部分古典小 說的說明,請同學根據你對古典小說的認識,從 選項中找出合適的答案,並將代號填入括弧中。 (乙) 1.是一部遊記體的章回小說。內容記述書中主 角的言行見聞,多寫身世、家國的感觸。文 字清新簡練,一掃陳腔濫調。 應用練習 提示:(甲)西遊記 (乙)老殘遊記 (丙)水滸傳 (丁)儒林外史
(甲)2.中國最早的長篇神怪小說。內容描寫唐三藏師徒西行取經的經過。全書充滿豐富的想像,語言生動有趣。(甲)2.中國最早的長篇神怪小說。內容描寫唐三藏師徒西行取經的經過。全書充滿豐富的想像,語言生動有趣。 (丙)3.中國極著名的俠義小說。內容寫北宋末年,梁山泊上一百零八條好漢聚義結盟之事。人物形象鮮明,故事情節緊湊。 (丁)4.中國著名的諷刺小說。內容大多描述科舉時代的讀書人,為了追求功名所表現出的種種醜態。善用諷刺技巧,深入描寫世故人情。 應用練習
補充資料 一、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內容演述東漢靈帝中平元年(西元一八四年)黃巾之亂,至西晉武帝太康元年(西元二八○年)東吳滅亡,前後凡九十七年之史事。凡正史、軼聞、傳說涉及三國的故事詩文,作者皆廣為採輯,巧為穿插,務求誇飾以增加趣味而不過分背於史實,奇詭而能近乎人情。清聖祖康熙年間,毛宗崗曾增刪潤飾此書,使全書結構更加完整緊湊,文字更加曉暢,目前通行的三國演義一百二十回本即毛氏修訂的本子。三國演義人物形象生動,情節變化多姿,藝術成就極高,與西遊記、水滸傳、金瓶梅並列「四大奇書」,備受讀者喜愛,影響極為深遠。
就三國演義說,空城計的故事發生在蜀漢後主(劉禪)建興六年(西元二二八年),也就是魏明帝(曹叡)太和二年。在這之前,蜀漢據守著現在的四川一帶,積極經營。他們一方面跟東吳維持和好的關係,一方面又平定了蠻族。於是在建興五年,丞相諸葛亮奏上了有名的出師表,親自率軍伐魏。他發兵漢中,節節勝利,進駐在祁山。至於魏國當時占有現在的河南、河北、陜西、甘肅、寧夏、綏遠、察哈爾一帶。在軍情危急時,明帝西鎮長安,任命大將司馬懿為平西都督,率軍抗拒蜀漢。 就三國演義說,空城計的故事發生在蜀漢後主(劉禪)建興六年(西元二二八年),也就是魏明帝(曹叡)太和二年。在這之前,蜀漢據守著現在的四川一帶,積極經營。他們一方面跟東吳維持和好的關係,一方面又平定了蠻族。於是在建興五年,丞相諸葛亮奏上了有名的出師表,親自率軍伐魏。他發兵漢中,節節勝利,進駐在祁山。至於魏國當時占有現在的河南、河北、陜西、甘肅、寧夏、綏遠、察哈爾一帶。在軍情危急時,明帝西鎮長安,任命大將司馬懿為平西都督,率軍抗拒蜀漢。 補充資料
蜀漢將領馬謖,受命防守漢中咽喉街亭(在秦嶺西)。由於他驕傲輕敵,妄作主張,不聽勸導,以致街亭這個戰略要地失守,戰爭的情勢也就因此起了極大的變化。諸葛孔明急忙調兵遣將,重作部署,他自己則帶了五千名士兵去西城搬運糧草。出乎意料地,竟在這裡遭遇到司馬懿五十萬大軍的襲擊。而這時他所帶的士兵已先分一半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名士兵在城中。幸虧他鎮定機智,設計退敵,終於化險為夷。 蜀漢將領馬謖,受命防守漢中咽喉街亭(在秦嶺西)。由於他驕傲輕敵,妄作主張,不聽勸導,以致街亭這個戰略要地失守,戰爭的情勢也就因此起了極大的變化。諸葛孔明急忙調兵遣將,重作部署,他自己則帶了五千名士兵去西城搬運糧草。出乎意料地,竟在這裡遭遇到司馬懿五十萬大軍的襲擊。而這時他所帶的士兵已先分一半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名士兵在城中。幸虧他鎮定機智,設計退敵,終於化險為夷。 補充資料
在三國志中,諸葛亮傳記載著孔明上表伐魏,進兵祁山的事情,也有馬謖兵敗街亭的紀錄,卻看不出西城退敵的故事。「演義」是演申其義,與正史畢竟不同,三國演義是小說,是文學作品,免不了有作者的渲染與穿插。所以這裡的故事,不能視為史實。 在三國志中,諸葛亮傳記載著孔明上表伐魏,進兵祁山的事情,也有馬謖兵敗街亭的紀錄,卻看不出西城退敵的故事。「演義」是演申其義,與正史畢竟不同,三國演義是小說,是文學作品,免不了有作者的渲染與穿插。所以這裡的故事,不能視為史實。 補充資料
二、諸葛亮生平 字孔明,琅邪郡(今山東省沂南縣)人,號臥龍先生,漢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代。生於西元一八一年,死於西元二三四年。三國時蜀國的政治家、軍事家。幼年喪父母,隨叔父生活。建安十二年(西元二○七年)被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感動,出任劉備軍師,並幫助劉備佔領荊州、益州、漢中,是赤壁大戰的主要指揮者之一。劉備在成都稱帝後任他為丞相,劉禪繼位後封為武鄉侯,任益州牧,領軍攻打南蠻,七擒孟獲,並北伐曹操,一生打了無數勝仗。製造「連弩」武器,以及能在山地運輸糧草的「木牛流馬」。建興十二年在與司馬懿軍 補充資料
相拒時,病死於五丈原(今陜西省岐山縣東南)軍中,葬於定軍山(今陜西省漢中勉縣定軍山)。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對諸葛亮作了大致如下的總評:「諸葛亮當宰相,安撫百姓,建立法規,整頓官職,講求權制,誠懇待人,處事公道。凡是能盡忠而有益於國家的,雖然和自己有仇隙,也一定獎賞;凡是犯了法或玩忽職守的,雖然是自己的親人,也一定處罰;凡是肯真心服罪改過的,雖然犯了重罪也一定從輕處理;凡是狡辯抵賴掩飾罪過的,雖然所犯很輕,也一定加重處罰。相拒時,病死於五丈原(今陜西省岐山縣東南)軍中,葬於定軍山(今陜西省漢中勉縣定軍山)。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對諸葛亮作了大致如下的總評:「諸葛亮當宰相,安撫百姓,建立法規,整頓官職,講求權制,誠懇待人,處事公道。凡是能盡忠而有益於國家的,雖然和自己有仇隙,也一定獎賞;凡是犯了法或玩忽職守的,雖然是自己的親人,也一定處罰;凡是肯真心服罪改過的,雖然犯了重罪也一定從輕處理;凡是狡辯抵賴掩飾罪過的,雖然所犯很輕,也一定加重處罰。 補充資料
不管做多麼小的好事,都要獎勵,不管做了多麼小的壞事,都要貶責;處理政事精練,注意遵循事物的根本,根據名位考核實際工作效率,虛偽的人不錄用。這樣蜀漢的人畏懼而又尊敬他,刑法雖然嚴峻但沒有抱怨他的人,這是由於他能用心公平、賞罰分明的結果。像他這樣的人,可以說是治理國家的良才,是管仲、蕭何一類的人物。但是連年興師動眾,未能獲得成功,這大概是他在權變將略方面不擅長的緣故吧!」不管做多麼小的好事,都要獎勵,不管做了多麼小的壞事,都要貶責;處理政事精練,注意遵循事物的根本,根據名位考核實際工作效率,虛偽的人不錄用。這樣蜀漢的人畏懼而又尊敬他,刑法雖然嚴峻但沒有抱怨他的人,這是由於他能用心公平、賞罰分明的結果。像他這樣的人,可以說是治理國家的良才,是管仲、蕭何一類的人物。但是連年興師動眾,未能獲得成功,這大概是他在權變將略方面不擅長的緣故吧!」 補充資料
陳壽在政治方面對諸葛亮的評論,雖然有些美化,但他肯定諸葛亮是我國歷史上一位著名政治家,則是有根據的。另一方面,陳壽認為諸葛亮不擅長軍事,則值得商榷。其實,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固然不如政治方面凸出,但也稱得上中國歷史上一位軍事家。判斷一個軍事統帥是否具有軍事才能,不能只根據他的軍事活動是否成功。諸葛亮的北伐戰爭,雖然沒有取得最後勝利,但在當時的條件下,以弱攻強,並能取得局部戰役和戰鬥的勝利,也是和他的軍事才能分不開的。諸葛亮登上政治舞臺後,大部份的時間是在軍旅中度過的。長期的戰爭實踐和學習先秦軍事家的軍事思想,使他成為一個具有相當軍事才能的統帥。 陳壽在政治方面對諸葛亮的評論,雖然有些美化,但他肯定諸葛亮是我國歷史上一位著名政治家,則是有根據的。另一方面,陳壽認為諸葛亮不擅長軍事,則值得商榷。其實,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固然不如政治方面凸出,但也稱得上中國歷史上一位軍事家。判斷一個軍事統帥是否具有軍事才能,不能只根據他的軍事活動是否成功。諸葛亮的北伐戰爭,雖然沒有取得最後勝利,但在當時的條件下,以弱攻強,並能取得局部戰役和戰鬥的勝利,也是和他的軍事才能分不開的。諸葛亮登上政治舞臺後,大部份的時間是在軍旅中度過的。長期的戰爭實踐和學習先秦軍事家的軍事思想,使他成為一個具有相當軍事才能的統帥。 補充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