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likes | 584 Views
第二章 貨幣市場簡介. 1. 貨幣市場的意義為何?. 2. 貨幣市場具有什麼功能?. 3. 貨幣市場有哪些特性?. 4. 貨幣市場的結構與交易工具為何?. 5. 貨幣市場的交易概況為何?. 貨幣市場的意義. 所謂『貨幣市場』是指到期日在一年以內的信用 工具供需市場。其工具包括國庫券、交易本票、 銀行承兌匯票、銀行定存單、商業本票、一年期 以下債券。 貨幣市場沒有像台灣證券交易所之類的有形組織 集中市場,主要推動者為專業買賣短期信用工具 之票券金融公司,其可代客經紀或自行買賣,以 賺取差價。 民國63年我國才設立有組織的貨幣市場,成立的
E N D
第二章 貨幣市場簡介 1. 貨幣市場的意義為何? 2. 貨幣市場具有什麼功能? 3. 貨幣市場有哪些特性? 4. 貨幣市場的結構與交易工具為何? 5. 貨幣市場的交易概況為何?
貨幣市場的意義 所謂『貨幣市場』是指到期日在一年以內的信用 工具供需市場。其工具包括國庫券、交易本票、 銀行承兌匯票、銀行定存單、商業本票、一年期 以下債券。貨幣市場沒有像台灣證券交易所之類的有形組織 集中市場,主要推動者為專業買賣短期信用工具 之票券金融公司,其可代客經紀或自行買賣,以 賺取差價。 民國63年我國才設立有組織的貨幣市場,成立的 宗旨在於,便利工商企業短期資金調度,促進合 格票據及政府債券之流通。
貨幣市場的功能 • 調節短期資金供需,充當儲蓄者與投資者之間的媒介與橋樑、有效運用短期資金。 • 貨幣市場利率對資金變化反應靈敏,可作為貨幣政策指標及金融體系利率變化的參考。 • 因交易工具之信用期間短、變現能力高,故提供金融機構良好的流動資產與便利的資金調度。 • 央行得經由貨幣市場實施公開市場操作及其他貨幣政策,以調節信用與穩定金融。
貨幣市場的特性 • 貨幣市場是完全公開的市場(對參與者之資格毫無限制、市場資訊完全公開)。 • 交易工具品質優良,沒有「到期不獲兌現」的風險。 • 民國65年後,票券價格(利率)完全依循市場機能運作。 • 信用充分發揮的市場(雙方洽定即成交)。
貨幣市場的結構 國庫券 可轉讓定期存單 貨幣市場 銀行承兌匯票 商業票據 金融業拆款
貨幣市場的參與者 央行(市場資金最後調節者) 票券 資金 資金 票券 票券交易商 票券 資金 賣方 票券發行者 短期資金需求者 買方 票券投資者 短期資金供給者
貨幣市場的主要交易工具 依據『票券商管理辦法』,貨幣市場主要交易工具係 指期限在一年期以內之信用工具(包括國庫券、可轉 讓定存單、商業本票、銀行承兌匯票、商業承兌匯票 、以及其他經財政部核准之短期債務憑證)。 貨幣市場交易的兩大特色: (1)品質劃一性,無到期不能兌償之風險 (2)票券交易價格具有競爭性
國庫券(簡稱 TB) 依據「國庫券發行條例」,國庫券係指中央政府 為調節國庫收支或穩定金融所發行的票券。 國庫券之特性為: (1)是政府的本票; (2)通常不載明利息,而以貼現方式公開標售; (3)由央行發行並經理還本付息事宜; (4)流動性高且絕對安全。
國庫券的分類(甲種與乙種) 甲種國庫券 (1)發行方式:照面額發行,到期時連同應付利息 一次清償。 (2)發行期限:按月計算 (3)發售辦法:照面額發行,券面記載利率,到期 時連同應付之利息,一次清償本息。 例如:民國74年11月15日財政部首次發行甲種國庫 券面額新台幣20億元,期間3個月,利率為年 息5 ﹪。
面額 發行天數 365 1 + 貼現率 × 面額-發行價格 365 × 發行價格 發行天數 乙種國庫券 (1)發行方式:採貼現方式公開標售,按金額高低 依次得標,到期時照面額清償。 (2)發行期限:分為13週、26週、39週、52週等四種 (3)發售辦法:央行可視市場資金情況隨時採貼現 方式,分競標與非競標兩種方式發售。 (4)計價辦法: 發行價格= 貼現率=
$10,000 1 + 6 ﹪ × 91 365 例:央行標售91天期國庫券,某銀行得標利率為 年利率6 ﹪,則面額一萬元之發行價格為何? 發行價格= = $9,853 若已知標價為每萬元9853元之91天期國庫券, 則得標利率為何? 國庫券與公債有何差異?
承兌匯票 匯票係指發票人委託付款人於指定到期日,依簽發 的金額無條件支付給受款人或持票人之票據。 於到期日前,持票人可向付款人做承兌之提示,如 付款人為銀行,則此匯票經銀行提示後,即成為銀 行承兌匯票(簡稱 BA);如承兌人為企業者,即 成為商業承兌匯票(簡稱 TA)。此兩種匯票皆可 向銀行申請貼現。
發行天數 發行天數 365 365 銀行承兌匯票的發行成本 BA的發行成本=貼現息+承兌手續費 1. 貼現息=發行面額×貼現率× 2. 承兌手續費=發行面額×承兌費率× 發行公司實得金額=發行面額-發行成本
可轉讓定存單(簡稱 NCD) (1)銀行可轉讓定存單:NCD係指銀行為充裕資金來源,經財政部核准, 簽發在特定期間,按約定利率支付利息的存款憑 證 。它不但可持有至期滿為止,亦可在必要時加 以處分,在市場中流通轉讓。 1. 面額:以台幣十萬元為單位。 2. 期限:以月為單位,最長不得超過一年。 3. 利率:各發行銀行自訂。 4. 不得中途提取或變更契約內容。 5. 若逾期提取,逾期之日起停止計息。
發行天數 365 NCD之發行價格 NCD與甲種國庫券均依面額十足發行,到期本息一併清償。 發行價格=面額 利息=面額×票面利率×
(2)央行可轉讓定存單 • 央行NCD的特色: • 發行次數與金額可機動調整。 • 發行對象為在央行開立準備金帳戶之銀行業;期限可短至 1天期長至 3年期。 • 通常採標售方式發行。
商業本票(簡稱 CP) 商業本票:工商企業為融通合法交易行為或籌集短期 資金所發行之本票。 本票:發票人簽發一定之金額,於指定之到期日 ,無條件支付給受款人之票據。 (1)交易性商業本票(CP1): 工商企業基於合法交易行為所產生的本票,經受 款人背書者,具有自償性。 (2)融資性商業本票(CP2): 工商企業基為籌集短期資金而發行的本票,不具 有自償性,須經金融機構保證還本。
發行天數 發行天數 365 365 CP發行價格之決定 CP1發行價格=面額-貼現息 CP2發行公司實得金額=發行金額-發行成本 發行成本=貼現息+承銷費+保證費+簽證費 保證費=發行面額×保證費率× 簽證費=發行面額×0.03 ﹪×
貨幣市場的其他信用工具 (1)金融同業拆款(美國稱聯邦資金):透過 同業拆款中心,相互調節準備金及撥補票 據交換; (2)貨幣市場共同基金:證券投信公司向大眾 募集資金,投資貨幣市場的各種信用工具; (3)歐洲美元:流通在美國境外的美元,為國 際貨幣市場的重要交易工具; (4)歐洲通貨:歐元;
利率的研判 一、 央行政策央行貨幣政策的首要目標為穩定國內物價水準,當遇有通貨膨脹壓力時,央行會採緊縮性貨幣政策,資金供給減少,使利率上升;反之,則採寬鬆貨幣政策,使利率下降。 央行貨幣政策之七項工具為公開市場操作、重貼現率、存款準備率、道德說服、外匯換匯操作、選擇性信用管制與郵政儲金轉存款。
二、 通貨發行 經濟學上,通常將紙幣與鑄幣稱為通貨。 在我國,以各時點發行的通貨扣除金融機構的庫存現金即所謂通貨發行餘額。 由於一般通貨需求與通貨回籠在每個月之月初和月中發生,故可藉此研判資金的落點。
三、 銀行準備金 商業銀行之各類存款必須依中央銀行所核定的比率,提列法定準備(第一準備金),存放於央行或保留作庫存現金。而銀行所提列的實際準備中,除了法定準備之外,尚包含銀行主動或被動多保留的資金(為了穩健不肯貸放或資金浮濫貸不出去),稱為超額準備。 另外,銀行得以超額準備、銀行互拆借差、國庫券、可轉讓定期存單借差、銀行承兌匯票、經短期票券商或銀行保證之商業本票、公債、公司債、金融債券及其他經央行核准的證券等流動資產提列第二準備。目前央行核定流動準備率為7%。
四、 各項指標研讀 (一)貨幣供給年增率 貨幣供給額的多寡為推動一國經濟之原動力,通常央行會制定貨幣供給年增率之區間政策,例如7%-12%之間。 貨幣供給之多寡亦決定資金充足與否,通常貨幣供給年增率愈高則表示資金寬鬆情況越浮濫,利率會持續走低,股市履創新高;反之則利率走高,股市表現低迷。
(二)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年增率 由於穩定物價為央行首要貨幣政策目標,故物價上漲年增率可說是判斷央行政策之最常用之指標,當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年增率連續三個月超過3.5%以上,即表示通貨膨脹壓力頗大,央行之貨幣政策可能趨於緊縮。 除CPI上漲率以外,央行也會參考其他物價指數,如進出口物價指數、躉售物價指數與季節性因素(如颱風、年關等)。
(三)其他指標 進出口年增率 可預估出匯率大致之走勢,觀察此指標仍需配合季節性性因素與原物料走勢。 此外較重要之指標有存款準備率、經濟成長率、國內生產毛額、證券融資餘額、存放款年增率、失業率、工業製造指數等。
貨幣銀行學 第2章 貨幣與支付系統 M1B與 M2 之年增率趨勢
貨幣銀行學 第2章 貨幣與支付系統 各種貨幣本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