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likes | 633 Views
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 尹业香. 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 《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 以下简称 《 决定 》 ) 总结了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 分析了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阐述了文化发展指导思想和正确道路, 确立了文化强国的战略方针和发展目标,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内容提要. 一、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和任务 三、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
E N D
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 尹业香
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 • 总结了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 • 分析了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 阐述了文化发展指导思想和正确道路, • 确立了文化强国的战略方针和发展目标, •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内容提要 •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和任务 • 三、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
1、何谓文化 (1)“文化”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是人和七的会意,意思指人重改行善德意思。 (2)比较权威的定义是梅尔维尔·赫斯科维茨(Melville Jean Herskovits)(1895年-1963年),美国人类学家 赫斯科·维茨(Herskovits 1895年-1963年)1955年出版的《文化人类学》提出的。他认为,文化是一切人工创造的环境。这里人工创造的东西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客观文化、硬件产品,如建筑、交通公路、电视电脑以及各种机器工具等,也就是显性文化;另一类则是主观文化、软件文化:如信仰、理想、价值观和社会规范。他们想空气阳光一样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们,即隐性文化。
2、文化主要有四个特点 • 一个是它的相对性:精神 上层建筑 • 一个是它的多样性:历史 空间 属性 • 一个是它的渗透性:包装 服装 建筑 • 一个是它的传承性:精神 气质 性格
3、文化与国力 (1)国力:国力就是讲国家的实力、国家的能力。一类是硬实力,一类是软实力。属于硬实力比如说一个国家的制造力、生产力、开采力、运输力、军事打击力等等。属于软实力比如说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文化积淀中所形成性格、气质、精神、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价值取向等等。 文化既是硬实力又是软实力。
(2)文化和国力的关系:文化和国力之间究竟什么样的关系,刚才我们讲到了,这个文化既能成为软实力,又能成为硬实力,所以这个关系那显然就是显而易见了。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硬实力,这个国家恐怕是一打就败。但是假如这个国家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失去了自己的民族精神,那么不打也自败。(2)文化和国力的关系:文化和国力之间究竟什么样的关系,刚才我们讲到了,这个文化既能成为软实力,又能成为硬实力,所以这个关系那显然就是显而易见了。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硬实力,这个国家恐怕是一打就败。但是假如这个国家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失去了自己的民族精神,那么不打也自败。
4、重要性和紧迫性 •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速长期高于世界经济增速,经济规模不断增大,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但与处于国际经济实体第二位的文化却没有跟上,在调整产业结构的作用没有充分的发挥,与人民日益对文化的需求还有差距。
(1)从国际形势和国际竞争看 • ①在经济增长方式方面,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崛起,促使经济与文化日益融合,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信息产业、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已经成为美、英、日、德、法等西方大国的支柱产业。 • 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加入WTO的谈判过程中,文化版权贸易一直是我国与之谈判的焦点领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强烈要求我国开放文化市场,并且已经在某些领域通过种种方式进入我国文化领域。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放言——中国成不了超级大国的消息到处可见,她说:“因为中国没有那种可以用来推进自己的权力,进而削弱我们西方国家的具有‘传染性’的学说。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放言——中国成不了超级大国的消息到处可见,她说:“因为中国没有那种可以用来推进自己的权力,进而削弱我们西方国家的具有‘传染性’的学说。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 •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陷入严重的金融危机,希腊国家主权信誉危机,整个国家几乎破产,西方国家公开标榜的“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掩盖不了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消极和没落。我们通过建设“文化强国”,从而为克服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因此说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甚为重要,具有紧迫性。
(2)从国内发展看 • ①在文化的消费方面,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1000—3000美元是文化消费活跃、消费结构提升的阶段,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是文化消费迅速增长,而物质消费比重逐步趋缓的阶段。预计2010年我国人均GDP可接近4000美元,2020年将突破8000美元,提前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我国人口众多,内需市场庞大,目前正处于消费结构转换的节点和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增长强劲。庞大的农村人口也要文化消费(案例说明)
工业化的进程的两大问题 • ②在调整结构解决就业方面,我国人口众多,一二三产业比例失衡,在工业化的进程中,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给自然带来两大问题: • 一是资源的承载能力,包括耕地资源、淡水资源、能源资源等方面。比如,我国的可耕地18亿亩,也就是预测我国人口到2020年左右达到16亿,平均每人一亩地,如果少于一亩,中国就要出大问题。不是每亩地能产1000多斤吗?但你算一算中国面积这么大,每年都有自然灾害发生。还有土地的好坏问题,如果少于这个数字,中国一旦出现粮食短缺,就要向世界买粮,放眼世界,哪一个国家能有这么多粮食卖给中国?世界粮食就要大幅度地上涨,其后果不堪设想。古人讲:“但存方寸地,留于子孙耕”。
二是生态环境的承载方面,生态环境主要包括两个系统:第一,生态系统,如江河断流、石漠化、沙漠化、荒漠化加剧;第二,环境系统,如水污染、土污染、空气污染。从生态环境的承载方面看,生态环境主要包括两个系统:第一,生态系统,如江河断流、石漠化、沙漠化、荒漠化加剧;第二,环境系统,如水污染、土污染、空气污染。现在我国流经城市90 %的河段被污染;75%的湖泊出现富营养;近3亿农民喝不到达标的清洁饮用水;1/3的国土面积遭受酸雨的袭击。每年产生的废物达110万吨,城市的垃圾1.49亿吨,能够处理的不到20%。生态破坏导致的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全部陆地面积的1/3;90%的天然草场退化,每年还在递增,每年大约有10-15种高等植物在消失。
文化产业典型的绿色JDP • 前几年“非典”大面积的流行,“禽流感”横行肆虐,“艾滋病”日益蔓延,“血吸虫病”死灰复燃。 • 而文化产业是绿色产业、环保产业,文化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提高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对资源节约、节能环保都具有积极意义。如果我们把投资转移一部分到文化方面,一不要修路、二不要架桥打洞、三不要大规模的建产房就可以对拉动经济增长,是典型的绿色JDP。
从扩大就业方面来看,我国难度大是不争的事实。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实现充分就业,保持社会稳定,就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文化产业的行业和门类众多,产业链条长,就业容量大,就业形式灵活多样,不仅适合个体、自由职业者和掌握传统技艺者等各类不同群体就业,而且,作为知识经济和服务行业,特别适合大学生、研究生等知识阶层就业和创业。据有关专家估算,在北京多达数10万人的“北漂”中,有一半以上属于灵活就业的各类文化人和应届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从扩大就业方面来看,我国难度大是不争的事实。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实现充分就业,保持社会稳定,就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文化产业的行业和门类众多,产业链条长,就业容量大,就业形式灵活多样,不仅适合个体、自由职业者和掌握传统技艺者等各类不同群体就业,而且,作为知识经济和服务行业,特别适合大学生、研究生等知识阶层就业和创业。据有关专家估算,在北京多达数10万人的“北漂”中,有一半以上属于灵活就业的各类文化人和应届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
③在增强国家软实力方面,文化具有导向性、凝聚性、激励性的功能,在引领风尚、教育群众、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由于文化建设的不足影响理想信念、思想道德、诚信建设,当今社会见利忘义、诚信缺失、好逸恶劳、炫富傍富、贪污腐败、权钱交易、权色交易、道德失范、不知廉耻等现象时有发生,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近年来,一些匪夷所思的恶性案件频繁发生。这不仅破坏了市场经济公平交易的原则,扰乱市场秩序,影响经济发展,还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和恶劣影响,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群众健康,增加社会纠纷,激化社会矛盾等。③在增强国家软实力方面,文化具有导向性、凝聚性、激励性的功能,在引领风尚、教育群众、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由于文化建设的不足影响理想信念、思想道德、诚信建设,当今社会见利忘义、诚信缺失、好逸恶劳、炫富傍富、贪污腐败、权钱交易、权色交易、道德失范、不知廉耻等现象时有发生,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近年来,一些匪夷所思的恶性案件频繁发生。这不仅破坏了市场经济公平交易的原则,扰乱市场秩序,影响经济发展,还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和恶劣影响,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群众健康,增加社会纠纷,激化社会矛盾等。
“四个越来越” • 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深刻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促进文化繁荣,把它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促进社会和谐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
文化强国的目标和任务 • 党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即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1、对文化强国标准的认识 • 《决议》对强国没有具体指标,但既然要建设强国一定有些具体体现,我想主要应该有: • 一是全社会的文化创新活力充分激活; • 二是文化产业的规模大幅提升; • 三是文化人才辈出; • 四是文化贸易特别是版权贸易由净进口转变为净出口,实现从国际文化贸易大国而转变为国际文化贸易强国的战略目标。 • 五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幅提高,从而改变目前国际议题主要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中国及发展中国家处于边缘状态的不利地位。
2、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 • 现在大家都已经认识到任何社会,不管它的制度如何,它这个社会要存在,要稳定和发展,都需要有价值体系来支撑。价值观念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中国封建社会形成的以“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核心价值体系,从精神、观念层面维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秩序。 • 在西方,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思想武器赢得了斗争的胜利。社会主义作为新生的社会制度,不仅根本改变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历史命运,在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平等和人民当家作主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而且在建设新型思想道德文化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1)最鲜明的三个特点 • 第一,鲜明性社会属性。这个鲜明性就是我们在核心价值体系前面加“社会主义”四个字,这不是可有可无的,这是带有定性的四个字,就是我们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不是其他不同社会制度所倡导的那种体系。 • 第二,明确的导向性。改革开放搞了30多年,实际上我们国家意识形态也已经是多样化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说是不可能替代所有的意识形态,除此我们的主流文化之外,比如还有娱乐文化、健康文化、休闲文化等等,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引领不等于代替,导向不等于包办。
第三,巨大的包容性。它的内涵包括四个层次、五个方面,当前,中国传统文化、西方各种思潮和马克思主义作为三种思想文化资源在我国文化建设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充分吸收中西马三种思想文化资源养分的基础上,打破体用关系,深刻挖掘和全面梳理了三种思想文化资源的内在逻辑,形成了全新的重叠共识,成为当代中国共建共享和谐文化的重要资源。这就体现了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包容性。第三,巨大的包容性。它的内涵包括四个层次、五个方面,当前,中国传统文化、西方各种思潮和马克思主义作为三种思想文化资源在我国文化建设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充分吸收中西马三种思想文化资源养分的基础上,打破体用关系,深刻挖掘和全面梳理了三种思想文化资源的内在逻辑,形成了全新的重叠共识,成为当代中国共建共享和谐文化的重要资源。这就体现了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包容性。 • 它是四个层次五方面内容的有机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始终是灵魂 •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最重要的是运用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 立场:为人民服务的立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永远站在大多数人民的一边;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等。 • 观点:发展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成果由群众共享;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等; • 方法:全面、联系、辩证、发展的看问题的方法等。 •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就要使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个“灵魂”是核心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意义和作用所在。学习和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要加强对于这个“体系之魂”的认识。
(3)爱国主义是一面具有最大号召力的旗帜 •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 爱国主义的内涵: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具体体现为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 附带说明: • 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 • 爱国主义者与共产主义者 • 爱国有层次之分
①为何爱? 一句话是国家养育了你。这好比问我们为什么要爱父母。因为父母生你养你,你与他们有了不可改变的血缘关系。同理,人与国家也是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你在这个国家里出生、成长,国家给了你特定的种族遗传、生活基础、社会关系、价值观念、文化修养。你的身躯,你的精神是国家塑造的。国家民族的个性已经深深地融化在你的血液里。国家的名誉、利益和你的名誉、利益紧紧地连在一起。于是你与祖国就既有了情感上的依存,又有了利益上的一致。这是我们爱国的天然的、血缘上的理由。人爱父母这叫孝;人爱祖国这叫忠。
忠孝二字是人类的基本道德,是人类对自己的母体:父母和祖国的回报,是天然的法则,属天理良心一级的最高的又是最起码的道德标准,无论哪个民族概莫能外。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动物且然,何况人呢?你既在国中,就要为国效力,就要关心这个“家”。 国家是我们大家的家,是民族的大家庭,她也需要不断维持,不断发展。对内来说,祖国的繁荣发展得靠子女们的辛劳建设,如蜂酿蜜,如燕垒窝。对外来说,祖国必须有人来保卫。每个国民都有出力费心,直至牺牲的义务。如果哪个人身处国中却漠视国运,那是最大的不忠不孝之人。
②爱什么?爱国依内容而论大致有三: • 一爱祖国河山; • 二爱祖国人民; • 三爱祖国文化。 • 一要爱祖国河山。 • 无论在哪个民族的心目中土地都享受至尊、至敬的荣誉。记得小时候每逢过年,村里必为土地神换一次春联:“土能生万物,地可载山川”。我们的一切都是祖国这片土地所承载,所养育。主权、人民、事业、财富等都因国土而存在。
二要爱祖国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体,人民的意志支持着国家的存在。一个爱国者首先要摆对个人和人民的位置。就是封建时代也强调民重君轻,进入资本主义更有了民本、民主意识。二要爱祖国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体,人民的意志支持着国家的存在。一个爱国者首先要摆对个人和人民的位置。就是封建时代也强调民重君轻,进入资本主义更有了民本、民主意识。 • 对治国者来说,要懂得:是人民之水托起国家之舟。 • 敬民爱民,按照民意来决策行事,就国运兴,国势强; • 轻民贱民,违背民意而专横妄为,就国运衰,国势弱。 • 陈毅有诗:“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 • 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 毛泽东将这一爱国思想提炼为精辟的五个字 :“为人民服务”。虽然中外历史上曾对无数的帝王、元首喊过万岁,但只有“人民万岁”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而“人民的功臣”则是历史对爱国者的最高奖赏。
三要爱祖国文化。文化是这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所积累、所认同的精神准则,是祖国为他的儿子留下的精神基因。我们看海内外的中华民族子孙,尽管多少年来可能居住环境不同,政治派别不同,生活习惯不同,但总是忘不了三要爱祖国文化。文化是这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所积累、所认同的精神准则,是祖国为他的儿子留下的精神基因。我们看海内外的中华民族子孙,尽管多少年来可能居住环境不同,政治派别不同,生活习惯不同,但总是忘不了 • 到陕北祭黄帝陵,到福建拜妈祖庙, • 在家里供关公像,与子孙说岳飞事。 • 就是因为还有文化的根与魂。假如他不认识祖国的文字,不知道祖国的历史文化,他纵然还是黑发黄肤也不能再算是一个中国人了。因为他精神世界中的这条文化之根已被彻底拔掉。历史上一切侵略者在攻城掠地之后接着便是同化人家的文化。日本人一占领东北就强制推行日语,企图从根子上奴化下一代,让你几代之后竟不知自己是何人种。古人说“欲亡其国,必先亡其史,欲灭其史,必灭其文化。”这两者合一就是文明。所以,我们说 :“国土是根,人民是本,文化是魂。”
③如何爱?概括起来有三,即:忧国、救国和报国。③如何爱?概括起来有三,即:忧国、救国和报国。 • “忧国”是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思考。 • 自从范仲淹长叹一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后,这句话就成为一切爱国者的座右铭。忧心,是一种责任,没有一定觉悟、一定的社会责任感的人不会心忧天下。 • “救国”是在国家危难时刻所表现出的牺牲精神。 • 吉鸿昌 在“九一八”事变后,以炽热的爱国热忱,坚决要求与日本帝国主义作殊死决战。 1934年11月9日,他在天津被特务行刺受伤被捕,面对“立时处决”命令,殉难之前,身披斗篷,从容走上刑场,他用树枝作笔,以大地为纸,写下了浩然正气的就义诗: • “恨不抗日死, • 留作今日羞, • 国破当如此, • 我何惜此头!” • 一代名将人格不朽!诗篇不朽!气概亦不朽!
“报国”是对国家的尽心尽力的付出和奉献。一个人可能生不逢时,不能出现在救国的战场;也可能智力不够高,没有更深的治国良策;但却可以时时处处尽到报国之心。袁隆平也是一个尽职报国的爱国者,他几十年如一日在田野上,在稻田里奋斗。因他的优质杂交稻,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报国”是对国家的尽心尽力的付出和奉献。一个人可能生不逢时,不能出现在救国的战场;也可能智力不够高,没有更深的治国良策;但却可以时时处处尽到报国之心。袁隆平也是一个尽职报国的爱国者,他几十年如一日在田野上,在稻田里奋斗。因他的优质杂交稻,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 报国心是一份平常心,就像在父母面前的一份孝心,是不要特意表现,但要时时准备,事事尽心。当每一个公民都能自觉做到这一点时, • 国家就会格外的强盛, • 民族就会格外的兴旺!
3、对文化“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认识3、对文化“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认识 • (1)“二为”是指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的方向,即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 (2) “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指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所坚持的方法。 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 • (3)“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包含对文化发展要求。文化服务的对象是人,文化创作的主体也是人,人们以自身的利害、好恶和得失为取舍标准,人们也以自己的智惠、自觉与自信为选择尺度,相互作用文化的方向,缔造文化的繁荣,同样也会汲取精华,抛弃糟粕实现自我更新。
1、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 (1)坚持这条道路的内涵: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 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 • 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坚持这条道路的基本要求。这就是“四个必须”:(2)坚持这条道路的基本要求。这就是“四个必须”: • 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 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 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 必须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 • 把文化建设区分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两个方面,区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这是我们党的一大理论创新,既为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发展文化产业清除了理论障碍,廓清了过去长期以来我们在文化建设上的思想迷雾,确定了公益性文化单位和经营性文化单位的不同功能,对文化建设中政府职责和市场功能进行了科学定位,明确了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就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两手抓”、“两加强”,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创新。
2、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 (1)明确什么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二者的含义。 • 公益性文化事业主要包括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站)等,也包括继续保留事业体制的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以及时政类报刊社、公益性出版社和重点文艺院团等。农家书屋就是政府投资的重点。杭州市的图书馆做的比较好。 • 公益性文化事业主要是政府投资。
经营性文化产业包含的范围及其广泛,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传承和传播文化的载体。在当代社会人类文化的载体和传播早已跨越了单一的纸张时代,经营性文化产业包含的范围及其广泛,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传承和传播文化的载体。在当代社会人类文化的载体和传播早已跨越了单一的纸张时代, • 从附在和渗透的行业看,有制造业、旅游业、建筑装饰业、信息业、包装业等门类较多的相关产业紧紧地联结在一起。 • 从经营过程看,有文化资源的挖掘、保存、开发和利用以及文化产品和服务从生产到传播再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前端链接各类装备制造业(如广播电视、电影、演艺、考古、印刷等设备生产),后端对接各类电子设备制造业(如电视机、计算机、手机、阅读器等终端设备生产) • 从经营内容来看(如新闻、资讯、影视、动漫、游戏、演艺)已成为信息业、旅游业的“血液”,以设计为核心的文化创意正在改造提升建筑、装饰、包装等传统产业,如果将民族文化元素或符号,经过创意设计植入建筑、装饰和包装材料及旅游纪念品,将会提高物质产品的文化含量和附加值。
(2)形成国有资金为主逐步转向多元投资的机制(2)形成国有资金为主逐步转向多元投资的机制 • “二轮驱动”:公益性文化单位以政府投资为主,经营性文化单位鼓励多方主体投资。其主要思路: • 一是政府资金以文化产业的投资基金、奖励性资金、扶持资金、专项资金等各种形式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投入。 • 二是国家对文化产业大力扶持,把文化产业列为支柱性产业,激发了民间资本对文化产业的投资热情,如企业出资投拍电视连续剧、电影通过创新型的金融工具进行融资等,文化产业吸引了各类产业如房地产、能源、矿山、服务业等领域企业的投资,大批民营资本纷纷参与挖掘文化产业的投资机会,更多的民营资本涉足文化产业领域的投资。对文化产业多元投融资机制的形成,使近年来文化产业投融资呈加速发展趋势。
3、荆州文化繁荣发展的几点思考 • 在荆州生活了三十余年,时时处处感受到荆州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并常常为荆州丰富多彩的灿烂文化而感慨而自豪。 • (1)大的文化类型有四种,即: • 荆楚文化、三国文化、 • 红色文化、水乡文化。 • 除此之外,还有张居正故乡文化。 • (2)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思路: • 用歌声明道路, • 依景点留客人, • 凭创意升实力, • 靠服务增消费。
用歌声明道路 • 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比如,广西的刘三姐,人们唱山歌就自然想到刘三姐的故乡去观光。广西每年的一个民歌节,吸引世界各地的客人,增添的收入就有1.4个多亿。再比如,《人说山西好风光》就想到山西;《阿里山的姑娘》就想到了台湾;《达坂城的姑娘》就想到了新疆。荆州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也有丰富的民歌资源。有些没有包装和唱响,有些是唱响了的,如《洪湖水浪打浪》,但唱响了为什么没有产生效益,或者不是特别巨大。
依景点留客人 • 我们总是以为荆州不是旅游的目的地,有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景点少,人家没有多少可看的东西,而且分散没有很好的打包整合。比如,楚文化中: • “筚路蓝缕”的开拓精神, • “一鸣惊人”的远大志向, • “止戈为武”的和合精神, • “抚夷属夏”的开放气度, • “深固难徙”的爱国情怀。 • 这些只是听说,只是停留在概念层面上,但我们没有景点可以参观。
民间流传一句话:“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闻听三国事的确很多,比喻: • 曹操攻荆州, • 刘表让荆州, • 刘备借荆州, • 关羽失荆州。 • 问题是人家到了荆州到城墙上看一看就走了。不要说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就是在长江大学生活了四年的长大学子究竟收到了多少楚文化、三国文化的熏陶都很难说。
凭创意升实力 • 假如有了景点,留住了慕名而来客人,能否让他留恋往返,叹为观止就全凭景点的创意。我想起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一个好的创意,用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制作的景点,引起多少客人赞叹不已。好的创意提升城市形象的同时,也提升人们的品味。既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又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靠服务增消费 • 客人来了要让他花钱买具有荆州特色的东西。比如,美国的“西部牛仔”,在开始也只是一个概念,但一个精明的商人将这种非物资的东西,做成了“牛仔服”,世界上有多少人穿“牛仔服”谁也无法统计,可以说我们中国人起码有几亿人穿过“牛仔服”,在给美国增加收入的同时,也在传播美国开发西部的历史文化。 • 由此。我想到能不能用我们的楚文化的“筚路蓝缕”概念,制作一种服装,叫做“筚路”或者“蓝缕”牌劳动服装呢?让世界的劳动者都穿上价廉物美的荆州劳动服而感到自豪呢?还比如,楚国的丝绸,不仅仿制出来让人参观,还要开发出来,并添加附加值,让富商巨贾、王公贵族争相购买呢?
《决定》的内容很多,比如文化人才的培养,加强党的领导等等,由于时间的限制,今天就讲到这里。《决定》的内容很多,比如文化人才的培养,加强党的领导等等,由于时间的限制,今天就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