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0

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

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 徐彬( 1971— ),博士,教授,博导,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院长 从事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明清史和徽学研究 联系电话: 0553-5910598 13956198798 电子邮件: xubindyx@sina.com. 第一部分. 学习史学理论与方法的意义. 认识项羽. 项羽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绝叹: 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刘邦总结其胜项羽之因:

Download Presentation

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

  2. 徐彬(1971—),博士,教授,博导,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院长徐彬(1971—),博士,教授,博导,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院长 从事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明清史和徽学研究 联系电话:0553-5910598 13956198798 电子邮件:xubindyx@sina.com

  3. 第一部分 学习史学理论与方法的意义

  4. 认识项羽 项羽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绝叹: 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5. 刘邦总结其胜项羽之因: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絶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人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6. 杜牧以诗寓怀: 題烏江亭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7. 王安石抒怀: 烏江亭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廻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巻土來

  8. 一、学习史学理论是揭示和认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由之路一、学习史学理论是揭示和认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由之路 史学理论是将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连接起来的主线。 “李广难封”原因 “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9. 二、学习史学理论可以帮助人们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本质二、学习史学理论可以帮助人们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本质 毛泽东: 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10. 三、史学理论是史料鉴别、整理的理论依据 史料的整理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 李世民的认识 王国维、郭沫若二人对甲骨文的整理

  11. 四、学习史学方法是进行史学研究的基本手段 没有一定的方法,面对浩如烟海的史料,就无从下手

  12. 第二部分 史学的基本特征

  13. 一、史学研究的对象——历史 历史是人类社会已经发生过的过程。 具有以下特点: (一)历史的内容是有生命、有意识的人的活动。 (二)历史具有不可重复性。 (三)历史具有复杂性。

  14. (四)历史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1.统一性指历史所共有的、普遍存在的规律。 2.多样性指人类社会历史现象的不同表现。 3.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15. (五)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1.历史的必然性总是通过历史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2.历史的偶然性对历史必然性的实现具有正向或反向的作用。 3.历史的偶然性终究要受历史必然性的制约。

  16. (六)人类社会的历史与自然史有着密切联系 1.自然界制约、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 如河流与文明的关系 2.人类的活动也在不断地改变着自然界,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自然史的内容。 如对黄河的影响

  17. 二、史学——人们对历史的认识 (一)史学的含义 “史”的含义的演变:史官、史书、史事 王国维认为:“史为掌书之官,自古为要职。殷周以前,其史官之尊卑虽不可知,然大小官名及职事之名,多由史出,则史之位尊地要可知矣。”“史之本义,为持书之人,引申而为大官及庶官之称,又引申而为职事之称。其后三者各需专字,于是史、吏、事三字于小篆中截然有别:持书者谓之史,治人者谓之吏,职事者谓之事。此盖出于秦汉之际,而《诗》、《书》之文尚不甚区别。”

  18. 由史官而史书 司马谈说:“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史记太史公自序》) 由史书而史事 唐高宗在简择史官的诏书中说:“如闻近日以来,但居此职,即知修撰,非唯编辑疏舛,亦恐泄漏史事”(《唐大诏令集》卷81)

  19. “史学”这一概念的较早提出,很可能始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后赵石勒称王之年,东晋太兴二年(319年),他任命“任播、崔浚为史学祭酒”。(《晋书.石勒载记下》)“史学”这一概念的较早提出,很可能始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后赵石勒称王之年,东晋太兴二年(319年),他任命“任播、崔浚为史学祭酒”。(《晋书.石勒载记下》)

  20. 马克思、恩格斯论述: 史学“正是描述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实证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1卷,73页)

  21. (二)史学的分类 1.以时间为对象:通史和断代史 2.以空间为对象:世界史、国别史、地区史和乡土史 3.以研究领域为对象:经济史、政治史、文化史、法制史、宗教史 4.以史学本身为对象的分类:史学史、史学理论、历史编纂学

  22. 三、史学研究的基本过程与特点 (一)史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1.史学研究的不同层次 (1)宏观研究 司马迁写《史记》 僕竊不遜近自託於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壊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23. 司马光著《资治通鉴》 欲刪削冗長舉撮機要専取關國家興衰繫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為編年一書使先後有倫精粗不雜 二人从宏观上认识历史十分清楚

  24. (2)微观研究 以考察人类历史局部或个别现象进行,且多为孤立、静止地考察。 如“乾嘉学派”之史学研究

  25. 3.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之关系 宏观研究侧重抽象逻辑思维,微观研究重形式逻辑思维。 两种研究都是史学研究不可或缺的。 章学诚有言:“高明者多独断之学,沈潜者尚考索之功,天下之学术不能不具此二途;譬犹日昼而月夜,暑夏而寒冬,以之推代而岁功,则有相需之益;以之自封畛域,则有两伤之弊。”

  26. 4.中观研究 (1)是宏观与微观的结合。 (2)是人们认识历史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27. 2.史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1)收集、整理史料 (1)史料的分类 史迹遗存 历史文献 口碑史料 民族调查史料

  28. (2)史料的辨伪与考证 2)分析研究史料,形成历史认识

  29. (二)史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1.史论结合 2.史学与现实关系密切 (1)史学总是吸引着现实的人们; (2)现实又总是为史学认识、研究提出新的问题; 如秦汉、隋唐之际的史学发展

  30. 3.现实还能给史学研究提供新的认识条件、能力和方法3.现实还能给史学研究提供新的认识条件、能力和方法

  31. 四、史学的社会功能 (一)史学对于人类认识、实践活动的作用 1.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现实。 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为政》)他还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论语·八佾》)

  32. 刘勰:“开辟草昧,岁纪绵邈,居今识古,其载籍乎!”(《文心雕龙·史传》)刘勰:“开辟草昧,岁纪绵邈,居今识古,其载籍乎!”(《文心雕龙·史传》) 刘知几:“苟史官不绝,竹帛长存,则其人已亡,杳成空寂,而其事如在,皎同星汉。用使后之学者,坐披囊箧,而神交万古,不出户庭,而穷览千载,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史通·史官建置》)

  33. 2.史学有助于认清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如唐贞观年间君臣对治理国家的总结: 魏徴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於艱難失之於安逸守成難矣 上曰齡與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創業之難徴與吾共安天下常恐驕奢生於富貴禍亂生於所忽故知守成之難然創業之難既已往矣守成之難方當與諸公慎之

  34. (二)史学的借鉴作用 重视史学的鉴戒功能是中国史学优良传统 司马迁:“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二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35. 唐太宗更重以史为鉴 朕睹前代史书,彰善痒恶,足为将来之戒。秦始皇奢淫无度,志存隐恶,焚书坑儒,用缄谈者之口。隋炀帝虽好文儒,尤疾学者,前世史籍,竟无所成,数代之事,殆将混绝。朕意则不然,将欲览前王之得失,为在身之龟镜。公辈以数年之间勒成五代史,深副朕怀,极可嘉尚。(《册府元龟》卷五五四《国史部·恩奖》)

  36. 西方史学家也重视史学的借鉴功能 如罗马帝国时期李维著《罗马史》:“你应当把这些事例作为借鉴:如果那是好的,那么你就模仿着去做;如果那是罪恶昭彰而最后身败名裂的,那么你就要引为大戒,竭力避免”。 塔西佗也说:“历史之最高的职能就在赏善罚恶,不要让任何一项嘉言懿行湮没不彰,而把千秋万世的唾骂,悬为对奸言逆行的一种惩戒”。

  37. (三)史学的教育功能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版,第110页。) 刘知几说:“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之要道。”

  38. (四)史学与人生修养 “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胡三省《新注(资治通鉴)序》:“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乃如用兵行师,创法立制,因不知迹古人之所以得,鉴古人之所以失,则求胜而败,图利而害,此必然者也。”

  39. 王夫之解释《资治通鉴》的“通”的含义时说,“其曰‘通’者,何也?君道在焉,国是在焉,民情在焉,边防在焉,臣谊在焉,臣节在焉,士之行己以无辱者在焉,学之守正而不破者在焉。虽扼穷独处,而可以自淑,可以诲人,可以知道而乐,故曰‘通’也。”王夫之解释《资治通鉴》的“通”的含义时说,“其曰‘通’者,何也?君道在焉,国是在焉,民情在焉,边防在焉,臣谊在焉,臣节在焉,士之行己以无辱者在焉,学之守正而不破者在焉。虽扼穷独处,而可以自淑,可以诲人,可以知道而乐,故曰‘通’也。”

  40. 第三部分 史学理论的基本特征

  41. 一、史学理论产生的基础 (一)史学发展与史学意识的产生 1.中国古代史学发展与史学意识的产生 从甲骨文、金文到《尚书》 从《春秋》到《左传》 《史记》的出现

  42. 2.西方史学意识的产生与发展 伴随古希腊—罗马史学的发展,西方也产生了史学意识。 西罗多德《历史》、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李维《罗马史》

  43. (二)史学理论的形成过程 1.中国史学理论的形成过程 古代史学理论: 《文心雕龙·史传》 刘知几《史通》 章学诚《文史通义》 近代史学理论 马克思史学理论

  44. 2.西方史学理论的形成 从14世纪开始,伴随“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史学家开始摒弃宗教史观,并逐步产生了历史哲学。 意大利哲学家维科1725年发表《新科学》,通常被认为是西方史学史上的第一部历史哲学著作。

  45. 二、史学理论呈现的基本状态 (一)存在形式多样化 1.史论。如“君子曰”、“太史公曰”等。 2.独立的历史评论文章。司马谈《论六家要旨》、贾谊《过秦论》等。 3.史学理论专书。刘知几《史通》、王夫之《读通鉴论》、章学诚《文史通义》、汤因比《历史研究》、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

  46. (二)多种流派并存 1.中国:乾嘉学派、浙东学派等 2.西方:在19世纪40年代形成以兰克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史学,19世纪后期出现分析、批判的历史哲学

  47. (三)探索的问题具有连续性 1.对君主评价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荀悦“六主”、虞世南《帝王略论》、司马光《稽古录》、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2.对治乱兴衰原因的理论探索。 3.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对“时”与“势”的论述。

  48. (四)“寓论于史” (五)以一定的哲学思想为基础

  49. 三、现代西方史学理论主要流派 (一)思辨的历史哲学 1.斯宾格勒的文化形态理论 《西方的没落》,认为人类的历史是文化兴衰史,开创了思辨历史哲学的复兴。 2.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史观 《历史研究》,认为人类历史共出现过26种文明。并用文明循环的概念来解释历史。

  50. (二)批判、分析的历史哲学 1.新康德主义 狄尔泰《精神科学引论》认为人类史就是精神史。 文德尔班和李凯尔特进一步从逻辑和方法上把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严格区分开来,彻底否定兰克关于“历史知识客观性”的论点。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