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 likes | 671 Views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价值、特点与指导. 引言. 童年的回忆 —— 属于我们的游戏. 让我们一起回味与思考. 我的童年是什么滋味? 我为什么喜欢游戏? 游戏对我意味着什么? 我的童年没有游戏会是什么颜色? 在玩中学和在课堂中学一样吗? 你认为会玩的孩子聪明吗? …….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 总则第五条 :( P103 ) “ 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 北京市贯彻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 实施细则.
E N D
引言 • 童年的回忆 ——属于我们的游戏
让我们一起回味与思考 • 我的童年是什么滋味? • 我为什么喜欢游戏? • 游戏对我意味着什么? • 我的童年没有游戏会是什么颜色? • 在玩中学和在课堂中学一样吗? • 你认为会玩的孩子聪明吗? •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 总则第五条 :(P103) “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北京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 • 第一部分总论:(P5) “幼儿园教育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育教育于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北京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北京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 • 教育原则第五条:(P10) •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多种活动促进幼儿发展。 • 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条件,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自身的满足和发展。
提纲 一、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目的 二、幼儿园游戏的特点和发展价值 三、游戏环境的创设 四、游戏活动的观察与指导
一、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目的 1、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 • 教育是以培养人的主体性为最高任务 • 主体性发展的教育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国教育目的在价值取向上正发生着以知识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移与变化。
(1)主体性发展与全面发展 • 促进儿童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 误区:把全面发展理解为各个方面发展的简单相加 • 重视知识技能的掌握,轻视情感态度的培养 • 全面发展不等同于主体性得到了发展
主体性发展:人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人的主体性主体性发展:人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人的主体性 • 主体性直观地表现为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 主体性发展了,能更好地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2)游戏是发展幼儿主体性的适宜途径 • 游戏是最能表现与肯定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主体性活动。 •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就是要以游戏为中心,使幼儿园所有的教育活动都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主体性,使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基本特征。
2、创造适宜的幼儿园生活和教育 (1)童年生活有什么意义? • 童年不仅仅是在为“将来”做准备,童年期的生活经验和质量决定着他们未来生活的质量。
(2)幼儿园应当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 幼儿首先是幼儿生活的场所,游戏是幼儿的重要需求 • 而不仅仅是幼儿来受教育的地方
二、幼儿园游戏的特点和发展价值 (一)幼儿游戏的特征与实质 1、幼儿游戏的特征 (1)游戏的外部行为特征——观察指标 • 表情 • 动作 • 角色扮演 • 言语 • 材料
(2)游戏性体验: • 兴趣性体验 • 自主性体验 • 胜任感或成就感 • 幽默感 • 生理快感
(3)游戏的外部条件特征: • 幼儿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与可能 • 活动的方式方法由幼儿自行决定 • 活动的难度(任务)与幼儿的能力相匹配 • 幼儿不寻求或担忧游戏以外的奖惩
2、幼儿游戏的实质: • 游戏是幼儿能动地驾驭活动对象的主体性活动 • 它直观地表现为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活动
(二)游戏的特点和发展价值 1、幼儿园游戏的特点: • 自然性: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自然活动”,是自发、自在和自足的活动。(娱乐功能) • 教育性: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目的、以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为过程的活动。(教育功能)
2、幼儿园游戏的发展价值: (1)身体发展: • 大肌肉动作的练习(走、跑、跳、钻、爬、投掷等) • 小肌肉动作的练习 • 运动控制与协调能力
(2)认知发展: • 思维能力的发展:观察、注意、分类、推理、概括、想象、创造等 • 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分析原因、策略性地解决问题 • 语言能力的发展:在游戏中与同伴自然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等等。(倾听、语言表达、理解等)
(3)社会性发展: • 喜欢与同伴交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 学会解决人际交往中的问题 • 形成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 理解规则的意义并学会遵守规则、 • 控制自己的冲动性行为,增强自控力 • ……
(4)情感发展 • 发展幼儿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 发展幼儿的美感 • 发展幼儿的同情心与移情的能力 • 帮助幼儿缓解和释放消极情绪 • ……
三、游戏环境的创设 1、区域游戏环境的设置 (1)基本原则 • 空间组织与安排的合理性 • 环境的安全舒适性 • 材料的丰富多样性 • 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
建筑区 角色区 表演区 益智区 美工区 沙水游戏区 阅读区 科学区 自然角 私密角 (2)活动区的组成和材料
2、玩具和游戏材料的选择与存放 (1)注意安全性:无毒、无味、 (2)注意玩具的发展适宜性 • 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 适合幼儿个体特点
(3)注意玩具的教育功能 • 玩具的颜色、形状、各个组成部分的关系以及玩法正确得传递给幼儿的概念 • 发展幼儿的思维、想象、创造性 • 促进幼儿人际交往技能的学习与发展 • 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审美心理
(4)玩具的存放 • 开放式,易取放 • 贴标志,易辨识 • 建规则,分类放
(1)小班 幼儿特点: 分离焦虑 需要安全感 独自游戏、平行游戏 爱模仿(争抢玩具) 思维具体形象,在操作中感知环境 注意力易受环境影响 …… 环境特点: 家庭般的氛围 柔软、舒适的感觉 同种玩具数量要多些 多提供形象逼真的玩具 具有较强的情境性 玩具片或块不宜过小,零件数量不宜过多 …… 3、不同年龄班游戏环境的特点
(2)中班 幼儿特点: 思维活跃,想法增多,主动性增强。 幼儿游戏水平提高,需要拓展游戏空间 。 愿意与同伴交往,喜欢角色装扮游戏,需要良好社会性发展环境。 活动持久性的增加,需要更长的活动时间。 …… 环境特点: 活动区域内容丰富,与主题相关的玩具材料增多 角色扮演和交往的游戏区域的增加,帮助幼儿解决人际交往中的问题 除成品材料外,增加半成品材料 玩具材料的探究性和挑战性增强 ……
(3)大班 幼儿特点: 自主性进一步提高,活动更加有目的、有计划 规则意识逐步形成,自控能力增强 好学、好问,抽象逻辑思维萌芽,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 合作意识增强,注意向同伴学习 …… 环境特点: 环境、材料的挑战性、发展性增强 包含竞赛性、合作性的游戏材料增多 玩具材料的种类丰富、层次性明显 大量的半成品和废旧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和探索 ……
四、游戏活动的观察与指导 四类典型游戏: • 角色游戏 • 结构游戏 • 表演游戏 • 规则游戏
(一)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1、概念 • 角色游戏是幼儿以“角色扮演”为主要表征手段,自主地表现和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和环境的认识与体验、想法和愿望的一种象征性游戏活动。
2、特点 • 社会生活经验是角色游戏的源泉:角色游戏的主题和内容来源于幼儿自己的实际生活。 • 角色游戏是幼儿的一种创造性想象活动: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所要扮演的角色,自由地发展游戏内容和切换情节。
3、指导策略、步骤和教师角色 (1)指导策略: • 从幼儿的需要中生成新的游戏主题 • 以“问题”为契机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 • 通过讨论帮助幼儿发现和解决问题 • 利用多种形式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
(2)指导步骤: • 帮助幼儿确定游戏的主题; • 和幼儿一起创设游戏环境; • 帮助幼儿扮演角色进入游戏活动过程; • 组织幼儿开展讨论、发现问题、丰富扩展游戏所需要的经验等。
(3)游戏发展不同阶段的教师角色 • 在开始阶段,教师更多的是幼儿游戏环境的创设者。 • 在进行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幼儿游戏的观察者和扶持者。 • 在结束阶段,教师更多的是讨论的组织者和发问者。
(二)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以积木游戏为主(二)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以积木游戏为主 1、积木的特性和教学潜能 (1)积木的数学特性和幼儿的数学学习 • 数量关系 • 形状及其关系 • 长度 • 面积 • 体积 • 空间
(2)积木建构活动和幼儿的科学学习 • 认识物体的性质 • 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 对系统中力的相互作用的认识 • 对空间的认识 • 测量
(3)积木游戏活动和幼儿的社会性学习(蕴含着社会性规则和社会性交往技能的巨大可能性)(3)积木游戏活动和幼儿的社会性学习(蕴含着社会性规则和社会性交往技能的巨大可能性) (4)积木建构活动和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对称、和谐、多样化的统一)
2、幼儿积木建构技能的发展 • 非建构活动 • 堆高、平铺和重复 • 架空 • 围合 • 模式 • 表征 • 为游戏而建构
3、积木建构活动的组织 • 帮助幼儿进入活动 • 建立必要的活动规则(共同讨论) • 引导幼儿结束活动 • 积木的收拾和整理 • 审慎对待幼儿的作品
(三) 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1.概念 • 表演游戏是幼儿以故事为线索展开的游戏活动。 • “故事”:儿童文学作品或幼儿自己创编的故事及他们经历过的事件。 • 具有一定的结构性:既来自于“故事”为游戏提供的框架,也来自于教师的指导。
2.特点——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 • 表演游戏以故事为依据的特点决定了它的表演性。 • 表演性构成了表演游戏区别与其他类型游戏的根本特征。
3、指导原则 (1)游戏性先于表演性 (2)游戏性与表演性的统一 (3)童话与科学的整合 (4)合理运用表演游戏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功能 (5)充分发挥表演游戏的教学潜能 (6)注意选材的适宜性 (7)正确认识表演游戏的发展价值
4、指导策略 • 观察了解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 • 提供游戏材料支持幼儿制作各种道具 • 组织幼儿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 帮助幼儿记录游戏的过程 • ……
(四)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1、特点 • 规则是规则游戏的主要游戏手段 • 规则具有竞争性 • 规则游戏具有文化的传承性特点(又被称为民间游戏)
2、分类 • 智力游戏 • 音乐游戏 • 体育游戏
3、发展特点 • 规则游戏的个体发展路径:从非竞争性到竞争性;从与成人的合作游戏到与伙伴的合作游戏 • 幼儿规则意识的发展:由无规则意识——规则“神圣不可侵犯”——“可变”的规则
4、发展价值 • 认知和社会性发展: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发展“去中心化”的能力和协调他人观点的能力 • 对身体发展:发展体能,锻炼运动技巧,激发积极的心智活动
5、指导要点 • 尽可能选择可以让大多数幼儿能够参与的游戏 • 如需分组,最好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帮助幼儿分组 • 让幼儿体验到游戏成功的快感 • 保持规则的灵活性 • 降低游戏的竞争性 • 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 • 幼儿参与游戏必须基于自愿原则,允许个别幼儿在集体游戏的时间独自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