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 likes | 735 Views
從否定詞到疑問助詞. 魏培泉 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漢語的問句形式. (甲) VP-prt (你吃雞嗎 ? ) (乙) VP-neg (你吃雞不 ? ) (丙) VP-neg-VP (丙一) V-(O)-neg-V (你吃 ( 雞 ) 不吃 ? ) (丙二) V-neg-V-(O) (你吃不吃 ( 雞 ) ? ) (丁) adv-VP ( 你可吃雞 ? ) (戊)「 [M-neg]-V(N)P 」 ( 你是否吃雞 ? ) ( M=modal verb; modal adverb )
E N D
從否定詞到疑問助詞 魏培泉 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漢語的問句形式 • (甲)VP-prt(你吃雞嗎?) • (乙)VP-neg (你吃雞不?) • (丙)VP-neg-VP • (丙一)V-(O)-neg-V (你吃(雞)不吃?) • (丙二)V-neg-V-(O) (你吃不吃(雞)?) • (丁)adv-VP (你可吃雞?) • (戊)「[M-neg]-V(N)P」 (你是否吃雞?) (M=modal verb; modal adverb) • (己)混合式(你可吃不吃 ? 你可吃雞麼? )
上古漢語的一般問句 • (甲)VP-prt:常見 • (乙)VP-neg:罕 • (丙一)V-(O)-neg-V:罕 • (丁) adv-VP:? • (己) adv-VP-prt:?
上古漢語是否有副詞問句? • 商書曰:「惡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鄉邇,其猶可撲滅?」(《左傳.隱公六年》) • 曰:「…夫許,大岳之胤也。天而既厭周德矣,吾其能與許爭乎?」 (《左傳.隱公十一年》) • 今惟殷墜厥命,我豈可不大監撫于時!(《尚書.酒誥》) • 能否追溯到殷商?
(丙一)V-(O)-neg-V • 甲告乙盜牛,今乙賊傷人,非盜牛也, • 問甲當論不當? • 不當論,亦不當購;或曰為告不審。 • (《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
上古漢語的疑問助詞 • 「乎」 • 「與(歟)」「邪(耶)」 • 「歟」和「耶」語音相近,功能相當,其區別和時間或地域有關 • 「乎」和「歟」、「耶」功能上的區別
上古漢語的「乎」 • 公孫丑曰:「樂正子強乎?」曰:「否。」 • 「有知慮乎?」曰:「否。」 • 「多聞識乎?」曰:「否。」 • (《孟子.告子下》)
上古漢語的「歟」「邪(耶)」 • 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論語.衛靈公》) • 文侯曰:「谿工,子之師邪?」子方曰:「非也,無擇之里人也;稱道數當,故无擇稱之.」(《莊子.田子方》)
先秦的「VP-neg」罕見 • 正迺訊厲曰:「汝貯(賈)田不?」 (《五祀衛鼎》)西周中期 • 免老告人以為不孝,謁殺,當三環之不?不當環,亟執勿失。(《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 • 相與,交傷,皆論不(也)?交論。(《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 • 秦始皇嘗使使者遺君王后玉連環,曰:「齊多知,而解此環不?」(《戰國策.齊六》)
「 VP-prt」中prt的主要形式 • 一般問句的疑問助詞 • 1. m-:如普通話的「嗎」 • 2. p-: 如普通話的「吧」(測度) • 3. Ø-:如普通話的「啊」 • 4. h-: 如閩南語的 hoN , haN • 5. 其他: (有的f-來自p-) • 非一般問句的疑問助詞:如「呢」
漢語方言疑問助詞的歷史來源 1. m-:多來自否定詞「無」? 2. p-:多來自否定詞「不」? 3. Ø-:部分可以連繫到上古漢語的 「耶」「歟」? 4. h-:部分可以連繫到上古漢語的「乎」? • 「VP-neg」在方言中相當普遍,在各大方言中俱有保留。
現代漢語方言中的「 VP-NQ」 • 要判斷現代漢語方言中的問句是「 VP-prt」還是「VP-neg」有時不是件容易的事。有的詞在元音上和否定詞有別,但仍具有否定義;有的詞雖聲音和否定詞無別,但在功能上和prt相當。 • 我們用「VP-NQ」來兼指 「VP-neg」和「 VP-prt」。 • NQp(來自p-聲母的NQ),NQm(來自m-聲母的NQ) • 「VP-NQp」在官話各次方言中多多少少都還有使用的。 • 「VP-NQm」( 「嗎」並非官話普遍使用的,如有些中原官話方言不用。 可思考南方方言較常用m-系的句末否定助詞與此之關連。) • 保留句末「無」的方言「無」也常和其他的句末否定詞並存。如閩南語的bo。
從neg到prt 1. 秦始皇嘗使使者遺君王后玉連環,曰:「齊多知,而解此環不?」(《戰國策.齊六》) 2. 二世曰:「丞相可得見否?」樂曰:「不可。」(《史記.秦始皇本紀》) 3. 問:「天有形質否?」曰:「無。只是氣旋轉得緊,如急風然,至上面極高處轉得愈緊.若轉纔慢,則地便脫墜矣!」問:「星辰有形質否?」曰:「無。只是氣之精英凝聚者。」或云:「如燈花否?」曰:「然。」(《朱子語類.理氣下》) 4. 問估客曰:「世間可畏,有過我者無?」賢者對曰:「更有可畏劇汝數倍。」(元魏慧覺《賢愚經》354c) 5. 紫蔓青條拂酒壺,落花時與竹風俱。歸時自負花前醉,笑向鯈魚問樂無。(獨孤及〈垂花塢醉後戲題〉) 6. 師有時上堂曰:「三十年來,無有一日不共兄弟持論語話,看我眉毛還在摩?」眾無對。(《祖堂集》卷十)
先秦的「VP-neg-prt」問句 • 孟仲子對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憂,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趨造於朝,我不識能至否乎?」(《孟子.公孫丑下》) • 孟子之平陸.謂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則去之否乎?」(《孟子.公孫丑下》)
秦以前「VP-neg」作間接問句之例 • 趙主父使李疵視中山可攻不也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 即令甲、女載丙死(屍)詣廷。診必先謹審視其迹,當獨抵死(屍)所,即視索終,終所黨有通迹,乃視舌出不出,頭足去終所及地各幾可(何),遺矢弱(溺)不殹(也)。乃解索,視口鼻渭(喟)然不殹(也)。(《睡虎地秦墓竹簡.封診式》)
西漢時「 VP-neg」仍不多 張儀謂其妻曰:「視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儀曰:「足矣。」(《史記.張儀列傳 》) 《太平御覽》卷五百二十同作「不」;《藝文類聚》卷十七、《太平御覽》卷三百六十七作「否」。 二世曰:「丞相可得見否?」樂曰:「不可。」(《史記.秦始皇本紀》) 史記》問句句末的「不(否)」也不過共12次(另有間接問2例),而其他西漢的例子更少見。 • 這種分布是否因為方言有別?
「 VP-neg」的neg什麼時候轉成疑問助詞,有何依據? • 「不」和「無」都是由否定詞演變為疑問助詞,但演變時間不同。 • 「不」轉成疑問助詞的時期:中古漢語? • 「無」轉成疑問助詞的時期:唐代?
上古漢語句末的「不(否)」是否為疑問助詞?上古漢語句末的「不(否)」是否為疑問助詞? • 上古漢語「不(否)」的特點: • 「不(否)」也可以獨立用為謂語或與其他動詞並列 • 句末的「不(否)」較常搭配疑問助詞 • 句末的「不(否)」較常用為間接問句
中古漢語疑問句句末的「不(否)」 • 此期疑問句句末的NQp多寫作「不」。 • 此期疑問句句末的「不」不易斷定到底是否定詞還是已經虛化的疑問助詞。 • 考察此期語料之後的結論: 有些文獻的「不」已轉為疑問助詞,有些文獻的「不」可能仍具有否定詞的效力。
判定「不」轉為疑問助詞的標準 (一) • 1.「VP不」用於選擇問句;(例罕) • 2. 句末「不」和否定副詞或否定動詞共現; • 3. 句末「不」和疑問副詞共現; (例少,又有問題) • 4. 句末「不」和反詰副詞共現; (例罕) • 5. 句末「不」和測度副詞共現︰ (例罕,「得無」…) • 6. 「VP不」雖不依賴反詰副詞或測度副詞但用為反詰問或測度問; (較主觀) • 7. 句末的「不」和疑問助詞「乎」或「耶」在相同的語境下使用。
句末「不」和否定副詞或否定動詞共現 Q. 是鳥來下,至閻浮利地上,欲使其身不痛,寧能使不痛不耶?(東漢支婁迦讖《道行般若經》453c) • 我今問汝,汝是丈夫不?年滿二十不?非奴不?不與人客作不?不買得不?不破得不?非官人不?不犯官事不?不陰謀王家不?不負人債不?(後秦弗若多羅共羅什《十誦律》156a, b) • 王尚書惠嘗看王右軍夫人,問:「眼耳未覺惡不?」答曰:「髮白齒落,屬乎形骸;至於眼耳,關於神明,那可便與人隔?」(《世說新語.賢媛》)
Q. 句末「不」和疑問副詞共現 • 有人認為中古漢語的「寧、頗」不是疑問副詞,因為通常要搭配疑問助詞,但例子罕見。 • 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宋書.樂志三》) • 王言:「聞文王苑囿方七十里寧有之?」(《孟子梁惠王章句下》「齊宣王問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諸?』」趙歧注) • 王言:「王政當何施,其法寧可得聞?」(《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王曰:『王政可得聞與?』」趙歧注) • Q.現代和近代有「adv-VP-neg-VP」問句
Q.句末的「不」和疑問助詞「乎」或「耶」在相同的語境下使用Q.句末的「不」和疑問助詞「乎」或「耶」在相同的語境下使用 • a. 於須菩提意云何,幻與色有異無?幻與痛痒思想生死識有異無?(東漢支婁迦讖《道行般若經》427b) • b. 云何,幻與色異乎?…幻與痛想行識為有異乎?(吳支謙《大明度經》480b) • c. 於須菩提意云何,幻與色為有異乎?幻與痛痒思想生死識有異乎?(姚秦竺佛念《摩訶般若鈔經》510a)
判定「不」轉為疑問助詞的標準 (二) • 8.「VP不」後面不再有疑問助詞(如「乎」或「耶」等); • 9. 上古漢語的疑問助詞失去表達疑問的功能; • 10. 可以用相當「是的」或「不是」的詞語回答。
我爾時往至持地大神所,告持地天神言︰「汝為實發起是惡見,言地無有水火風不?」我爾時往至持地大神所,告持地天神言︰「汝為實發起是惡見,言地無有水火風不?」 天言︰「唯然,世尊。」…… 我爾時往至持水大神所,問持水大神言︰「汝實為發起惡見,言但有水無有地火風耶?」 神言︰「唯然,世尊。」…… 我爾時往至持火大神所,問言︰「汝實為發是惡見,言從火無地水風不?」 火神言︰「唯然,世尊。」…… 我爾時往至持風大神所,問之言︰「汝實發是惡見,言從風無地水火耶?」 風神言︰「世尊,唯然。」 (西晉.法炬共法立譯《大樓炭經》299中,下)
唐、宋疑問句句末的「不(否)」 • 「否」在唐宋某些文獻中是主要的Q。 • 和先秦「不(否)」的異同何在? • 語音:這時很少寫作「不」(例外如《祖堂集》),「否」基本上也不用作謂語,可能是因為語音不同。輕讀? • 語法功能:「否」在此時應當已是疑問助詞?
上古漢語的「VP無有」 • 天下有至樂无有哉?有可以活身者无有哉?(《莊子.至樂》) • 詔問故太倉長臣意:「方伎所長,及所能治病者?有其書無有?皆安受學?受學幾何歲?…」(《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中古漢語疑問句句末的「無」 • 只限於動詞為「有」的問句。 • 問估客曰:「世間可畏,有過我者無?」賢者對曰:「更有可畏劇汝數倍。」(元魏.慧覺《賢愚經》354c)
唐、五代的「無」和「也無」 • 綠螘新醅酒,紅泥小火壚。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白居易〈問劉十九〉) • 但問寢與食,近日兩何如。病後能吟否,春來曾醉無。…(白居易〈夢劉二十八因詩問之〉) • 迸出班犀數十株,更添幽景向蓬壺。出來似有凌雲勢,用作丹梯得也無。(徐光溥〈同劉侍郎詠筍〉 • 可否以此証明「無」是助詞(可拿「無、不、未」和閩南語bo、m、bue相比較)?
句末的「無」能否証明為疑問助詞 • 用於「不」的檢驗標準多不能用於「無」 • 項羽遂乃高喝:「帳前莫有當直使者無?」(《敦煌變文集新書.漢將王陵變》) • 師果然是下來乞錢,趙州便出來把駐云:「久響投子。莫只這個便是也無?」(《祖堂集》卷六)
「無」和「麼」的關係 • 唐代「麼」還不多,但五代到宋就很常見。 • 「麼」的語法表現和「無」大略相當。 • 如「也無」:「也麼」 • 語音:寫作「麼(磨、摩)」較能反應當時的語音。(有人把「不」也視為「麼」的來源,但實際上應當無關。不僅語音上不好解釋,而且從「無」到「麼」也是有軌跡可尋。 ) • 字的寫法是否反映否定意味的削弱?
「麼」和「也無」的共存 • 「麼」和「也無」在唐宋時常在同樣的文獻中共現。 • 師問尼眾曰:「汝婀爺還在也無?」對曰:「在。」(《祖堂集》卷五) • 師有時上堂曰:「三十年來,無有一日不共兄弟持論語話,看我眉毛還在摩?」眾無對。(《祖堂集》卷十)
偷盜須無命,侵欺罪更多。將他物己用,思量得也磨? (王梵志詩) 歸休興若何,朱紱盡還他。自有園林闊,誰爭山水多。村煙晴莽蒼,僧磬晚嵯峨。野醉題招隱,相思可寄麼。(寄吳都沈員外彬 齊己) 佛法大行。有人摘得摩? (《祖堂集 》 398 )
「無」改寫為「麼」的原因 • 一,句末的「無」在功能上已經不止是否定詞了; • 二,「無」是一個重要的常用詞。單獨的「無」直接放在句末難免會引起歧義; • 三,當時句末的「無」字已經不能反映實際的音讀,因此改用「麼」來轉寫。
從「麼」到「嗎」 • 「嗎」明代始見,但罕見;清代才在部分文獻中較常見,且「麼」也還常用。 • 「麼」開始時語音應和後來的「嗎」無異,可能都是ma,字形的更換和語音演變有關。從「麼」到「嗎」和「無」到「麼」的情形類似。
「也」是否連詞? • 大神言:「我本從諸神自進於天君,無有小失,助天地有功之諭,上籍在天君,何時當相忘乎?請白生辭令自責,有歲數貪慕天化,其人在錄籍與不?」(《太平經.善仁人自貴年在壽曹訣》) • 舍利弗言:「菩薩夢中布施持是施與作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如是有施與無?」(《道行般若經》456c) • 今大命可知與未乎?(《太平經.力行博學訣》) • 是故古者上聖人,但明觀天五帝神氣平未,輒自知治得失且平與未哉?(《太平經.敬事神十五年太平訣》) • 委不能知有聖與無,又不能別鳳皇是鳳與非,則必不能定今與太平未平也。(《論衡.宣漢》)
「VP無」與「VP不」的競爭 • 宋代有些時間較晚的文獻卻比其他較早的文獻更常用NQp。如《二程語錄》、《續資治通鑑長編》和《朱子語類》使用的便是以NQp為主,NQm只占有微不足道的地位。 • 這種分布問題應是一種方言上的問題。相對而言,當時的南方文獻似乎更常使用NQm。
「VP無」與「VP不」的代換 • a. 師問尼眾曰:「汝婀爺還在也無?」對曰:「在。」師曰:「年多少?」對曰:「年八十。」師云:「有個爺年非八十,汝還知也無?」對曰:「莫是与摩來底是不?」師曰:「這個猶是兒子。」洞山云:「直饒不來也是兒子。」(《祖堂集》卷五) • b. 師問尼眾:「汝爺在否?」曰:「在。」師曰:「年多少?」曰:「年八十。」師曰:「汝有箇爺不年八十,還知否?」曰:「莫是恁麼來者?」師曰:「猶是兒子。」(《景德傳燈錄》卷十四)「汝爺在否」與「還知否」於《筠州洞山悟本禪師語錄》與《五燈會元》卷五所作同。
「無(麼)」取代「不(否)」的過程 • 這是有方言局限的,即使在官話中也有不使用「嗎」這個疑問助詞的。 • 「麼(嗎)」和「否」在方言中如何競爭? • 這個過程從什麼時候、什麼地方開始? • 為什麼會取代? • 以什麼樣的機制取代?
「沒(有)」是否會繼承「無」的發展? • 「沒」原先也是動詞,也有「VP沒」問句。 • 問句句末的「沒(有)」的發展過程如何(詞性是否改變)? • 問句句末的「沒(有)」和「無」的區別: 「沒(有)」限於已然, 「無」沒有這個限制。 • 會有這種區別是由於什麼原因? • 可否預測「沒(有)」將來是否也會有相類的虛化?(和「未」的性質接近,因此或能借「未」來思考)
否定詞演變為疑問助詞的原因與機制 • 選擇問句的刪除? VP-prt-conj-neg-prt>VP-prt-neg-prt>VP-neg-prt>VP-neg 「VP-prt--conj-neg-prt>VP-conj-neg >VP-neg • 稱代否定詞的重新分析?
可能的刪除過程(一) 1. a. 王之論秦也,欲破王之軍乎?其不邪?(《戰國策.趙三》) • b. 且王之論秦也,欲破趙之軍乎?不邪?(《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 c. 且王之論秦也,欲破王之軍乎?不邪?(《新序.善謀》) 2.相與鬥,交傷,皆論不也?交論。(《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
可能的刪除過程(二) 1.人奴妾盜其主之父母,為盜主,且不為?同居者為盜主,不同居不為盜主。(《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 2.「辭者辭廷。」今郡守為廷不為?為也。(《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
「稱代否定詞重新分析」說 • 有人認為「不(否)」具有代詞性,這個觀點是否有道理? • 1. 公孫丑問曰:「夫子加齊之卿相,得行道焉,雖由此,霸王不異矣。如此則動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動心。」(《孟子.公孫丑上》) • 2.孟仲子對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憂,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趨造於朝,我不識能至否乎?」(《孟子.公孫丑下》)
「稱代否定詞重新分析」說的問題 • 一,西漢的「VP-neg」多見於《史記》,司馬遷是長安人,這個地方屬於先秦的秦地;東漢的譯經地在洛陽,和秦地距離也不遠。為何西漢以後的「VP不」是源自遠在東方的齊地而不是秦地呢? • 二,「VP否」原本處於包孕地位,也不是直接問句,後來為何會用作問句也還缺乏一個說明。 • 三,這個說法的前提是「VP不」的「不」和「VP否」的「否」是兩個性質有別的否定詞,而這點的主要根據是字形與語音不同,語法表現也有差別。但些都是有問題的。
「不」和「否」的關係 • 字形:二者有時可以通用。 • 副詞只能寫作「不」,和其他動詞並列時通常寫作「否」(這個「否」和問句句末的「不(否)」是否為一詞可以討論), 在句末時就不一定。 • 「不」「否」用字的差異是語音本有之別,還是後人所為? • 1. 張儀謂其妻曰:「視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史記.張儀列傳》) • 「不」字《太平御覽》卷五二O同作「不」,但《藝文類聚》十七、《太平御覽》卷三六七作「否」。
「否」和「不」的語音關係 「不」:《廣韻》有三讀: 「分物切」:「與弗同。 」(音同「弗」。今用來讀副詞「不」 ) 「甫鳩切」:「弗也。又姓 。 」 「方久切」: 「弗也」。(音同「否」 ) 「否」:《廣韻》有三讀: 「方久切」:「說文:不也。」 「符鄙切」:「塞也。」 「並鄙切」:新添類隔更音和切。
「不」獨立用作謂語 • 「不(否)」可以獨立,和動詞可以並列 • 齊宣王問匡倩曰:「儒者博乎?」曰:「不也。」王曰:「何也?」匡倩對曰::「…儒者以為害義,故不博也。」又問曰:「儒者弋乎?」曰:「不也。…儒者以為害義,故不弋。」』又問:「儒者鼓瑟乎?」曰:「不也。…儒者以為害義,故不鼓也。」(《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 韓昭侯握爪而佯亡一爪,求之甚急,左右因割其爪而效之,昭侯以此察左右之誠不。(《韓非子.內儲說上》)
副詞「未」和「非」用為謂語 • 「未」也可以作謂語(聲音沒有不同),但可以視為具代詞性嗎? • 穆叔歸,曰:「齊猶未也,不可以不懼。」乃城武城。(《左傳.襄公19年》) • 晉侯問於史趙曰:「陳其遂亡乎?」對曰:「未也。」(《左傳.昭公8年》) • 顏淵問於仲尼曰:「文王其猶未邪?又何以夢為乎?」(《莊子.田子方》) • 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論語.衛靈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