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0 likes | 836 Views
日本終身 教育實踐 和展開. 日本一番!!. 王柏鈞 697020031. 生涯学習は、個人の側で行われる考え方や行動様式の変容の過程であるのに対し、 生涯教育は、その個人に 働きかけ 、変容の中の発達を助長する営みである。. http://www.mext.go.jp/a_menu/shougai/shakai/06020706.htm. 第一節 日本終身教育理念的導入和展開. 概況 20 世紀 60 年代,國際興起終身教育思想的同時,日本同步。 日本是推進與實施終身教育政策最早與最熱衷的國家之一。
E N D
日本終身教育實踐和展開 日本一番!! 王柏鈞 697020031
生涯学習は、個人の側で行われる考え方や行動様式の変容の過程であるのに対し、生涯学習は、個人の側で行われる考え方や行動様式の変容の過程であるのに対し、 • 生涯教育は、その個人に働きかけ、変容の中の発達を助長する営みである。
第一節 日本終身教育理念的導入和展開 • 概況 • 20世紀60年代,國際興起終身教育思想的同時,日本同步。 • 日本是推進與實施終身教育政策最早與最熱衷的國家之一。 • 托馬斯《世界重大教育問題》:「…唯獨 日本明確宣布它要以終身教育為背景,從學前教育一直改革到成人教育。」
導入終身教育理念―波多野完治(はたのかんじ)(原東京御茶水女子大學校長)導入終身教育理念―波多野完治(はたのかんじ)(原東京御茶水女子大學校長) • 1965年國內各界人士宣傳終身教育思想,並召集相關代表日本,出席UNESCO第三屆成人教育國際促進會議。會後向人員翻譯UNESCO有關終身教育的著書、文件、資料。 • 1967年UNESCO日本國內委員會以《社會教育的新動向》為題,出版了由波多野完治教授翻譯的1965年會議的「提案書」(Working-paper)。此書出版後,立即引起廣大迴響,掀起終身教育研究的熱潮。
展開過程 • 官、民 、學 ,三者緊密結合 • 民間各種形式展開 →政府介入調查 →上報中央相關部門 →由文省部或內閣總理大臣成立各種形式的「教育審議會」,進行答辯與審議 →審議結果以答申報告形式公布,為日後政府 文教方針與政策的指標
第二節 日本終身教育的法制化建設 • 法制化:日本在推行一項政策或舉措時,往往先通過立法的形式給予保障及尋求實施的依據 • 二戰後,日本在教育領域進行了法制化的全面建設。 • 簡介與終身教育有關的法律與法規 要乖乖上課哦!
簡介與終身教育有關的法律與法規 1.《社會教育法》 a.1949年制定,是日本終身教育發展的重要基礎和組成部分 b.根據《日本國憲法》和《教育基本法》的精神制定 c.基本特點: (1)區分社會教育與社會教育行政 (2)相對重視地方自治體的直接權限 (3)「不干涉,不控制」(No support, No control)
(4)設立「社會教育委員會」,直接反映民意 (5)明確作為戰後社會教育綜合設施的公民館的 法律基礎 d.《社會教育法》的趨向:從1949開始,修改20幾次,為了擴大地方行政權限,保障國民自主性的教育活動
2.《圖書館法》 a.1950年制定 b.「依據《社會教育法》的精神,以規定有關圖書館設置和營運的必要事項,謀求其健全發展,從而發展國民的教育和文化貢獻為目的」 c.圖書館是指「收集、整理和保存圖書、紀錄及其他必要的資料,共一般公眾利用,以促進其教養、調查研究和文娛活動為目的的設施」
3.《 博物館法》 a.1951年制定 b. 「按照《社會教育法》的精神,以規定有關博物館設置和營運的必要事項,謀求其健全發展,從而發展國民的教育、學術和文化作出貢獻為目的」 c.日本《博物館法》把設置營運博物館與發展國民教育、學術和文化事業聯繫,使得博物館的活動有了終身教育的功能與意義
4.《 產業教育振興法》 a.1951年制定 b.背景:1950年美國韓戰,日本經濟藉此發展,從而對職業教育有更迫切的發展 c.該法使日本職業教育界的變化 (1)充實職業高中的物質條件 (2)實施了職業教育研究指定學校制度 (3)確立國內進修制度 (4)為學校少的工業學科發行教科書 (5)制定工業教育用的影片
5.《 青年學級振興法》 a.1953年制定 b.「根據《社會教育法》的精神,以規定有關開設和營運青年學級的必要事項,謀求其健全發展,從而培養國家和社會的有用建設者作貢獻為目的」 c.青年學級:由市町村根據本法律的規定,對從事勞動或即將從事勞動的青年開辦的以教授有關實際生活所需的職業或家務方面的知識與技能,並提高文化教養為目的的事業
6.《 生涯學習振興法》 a.1990年頒布,簡稱1990年法 b.背景:1988年文部省改革,新設「終身學習局」,將原「社會教育局」併入前者。此舉的重要意義在於: (1)理順了社會教育與終身教育的關係 (2)在行政體系上確立了終身教育的主導地位 c.本法宗旨:謀求完善振興終身教育學習措施的推進體制及保障終身學習的機會為目的
d.本法是繼美國後,第二部關於終身教育的成文法,為日本經濟促進的一定程度的發展d.本法是繼美國後,第二部關於終身教育的成文法,為日本經濟促進的一定程度的發展 e.缺失: (1)立法理念與價值偏重功利主義,與注重提高國 民素質和意識的教育精神背道而馳 (2)該法在國家教育法律體系中的地位不夠明確 (3)具法律條款的可操作程度低
7.《 終身學習完善法》 a.於2002年對《生涯學習振興法》的修訂,簡稱2002年法 b.基本上繼承1990年法,以下比較分析2002年法的修正: (1)兩者皆未提及其立法依據及與《教育基本法》等現行上位教育法律的關係 (2)教育產業話的功利主義色彩仍然未被排除 (3)地方組織的規定(對於市町村還是沒有明確的 規定)
(4)仍未完全修正與《社會教育法》的繼承與延續(4)仍未完全修正與《社會教育法》的繼承與延續 (5)延續1990年法,以文部省和通產省為推進的主導機構 (6)2002年法免除對部分參與終身教育的企業法人的部分稅收優待,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終身教育事業對企業資金的依賴。但治標不治本
日本終身教育的機構 • (一)專修學校 • 一九七五年日本修訂「學校教育法」,確立專修學校制度,一九七六年頒訂「專修學校設置基準」後,各地陸續設立專修學校。依據上述「學校教育法」及「設置基準」,自一九七六年起,將制度較健全且較具規模之「各種學校」逐年改為「專修學校」。其課程分為:專門課程(相當於專科學校課程)、高等課程(相當於高中高職課程)及一般課程(提供民眾繼續進修的課程)。
依據「學校教育法」(一九七五年修訂)部分修正案及文部省通令,專修學校全年授課不得少於八百小時,修業年限至少一年。可採一年、一年半、二年、三年或三年以上等,修業年限端視課程內容或學習需要而定,彈性很大。不像一般大學或中小學有統一的修業年限。依據「學校教育法」(一九七五年修訂)部分修正案及文部省通令,專修學校全年授課不得少於八百小時,修業年限至少一年。可採一年、一年半、二年、三年或三年以上等,修業年限端視課程內容或學習需要而定,彈性很大。不像一般大學或中小學有統一的修業年限。 專門學校」申請設立認可時,其學科 分為八大領域,即「工業」、「農業」、「醫療」、「衛生」、「教 育‧社會福祉」、「商業實務」、「服飾‧家政」、「文化‧教養」 關係等八大類。
http://www.u-air.ac.jp • 日本文部省於一九七四年公布「放送大學基本構想」,一九八一年六月公布「放送大學學園法」,依據此法,一九八三年四月正式成立放送大學,一九八五年四月開始招生。 • 日本放送大學在全國各縣設一個學習指導中心,負責當地學習指導事宜,其課程分為三大類: • 1.生活科學課程─又分:(1)生活與福利,(2)發展與教育。 • 2.產業、社會課程─又分:(1)社會與經濟,(2)產業與技術。 • 3.人文、自然課程─又分:(1)人類的探究,(2)自然的理解。
日本放送大學的學生以在職人員及社會人士占大部分,招生對象分為五種:日本放送大學的學生以在職人員及社會人士占大部分,招生對象分為五種: • 1.全修生─修業四至十年,修滿一二四學分,取得大學畢業資格。 • 2.選科生─在學一年。 • 3.科目選讀生─在學半年。 • 4.特修生─為未具備全修生資格者(無高中畢業資格者)提供就學機會,修滿十六學分即可晉昇為「全修生」。 • 5.特別選讀生─提供其他大學學生為交換學分而到放送大學就讀。
放送大學的設立是日本教育史上一大創舉,其課程安排以實際生活經驗為中心,學生入學僅憑登記,不必經過入學考試。全修生修業年限富有彈性,課程設計以科際整合方式為架構,以通才教育為目標,並有終身教育課程,以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與能力,普遍增加一般社會人士及家庭主婦接受大學教育教育的機會。放送大學的設立是日本教育史上一大創舉,其課程安排以實際生活經驗為中心,學生入學僅憑登記,不必經過入學考試。全修生修業年限富有彈性,課程設計以科際整合方式為架構,以通才教育為目標,並有終身教育課程,以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與能力,普遍增加一般社會人士及家庭主婦接受大學教育教育的機會。
(三)大學的「公開講座」及「終身學習中心」(三)大學的「公開講座」及「終身學習中心」 • 為了將大學的學術研究成果及教育功能直接開放給社會,大學開辦「公開講座」,提供一般民眾較高水準的學習機會。講座內容,有以在職者為對象實施專門技術性教育者,有以一般民眾為對象,課程涵蓋生命科學、醫藥衛生及環境問題等,也有一般素養、外國語文、體育及休閒活動等課程。
(四)函授教育 • 「函授教育」日語稱為「通信教育」。函授教育的目的在提供不同地區、不同職業及不同年齡的人接受教育的機會。 • 函授教育又分為學校函授教育及社會函授教育兩類。學校函授教育係在高中、高職、短期大學及一般大學實施,其文憑被承認,因此受到歡迎。
U-CAN ユーキャン(社會函授類) http://www.u-can.co.jp
(五)學校開放 • 除前述日本實施大學公開講座外,初中及小學為配合終身學習之需要,有些學校將校園分為開放區與非開放區。一般學校常把體育館、運動場、音樂教室、勞作教室、會議室、圖書館、視聽教室等不直接影響教學的場地,開放給社區民眾使用。部分高中、高職常配合民眾之需要,提供人力、物力,舉辦各種講座,使社區民眾繼續進修的機會。 • 學校開放講座係學校推廣教育之一部分,戰後,日本文部省為滿足一般成人學習之需求,積極獎勵各大學及高中、高職舉辦暑期講座、文化講座及專門講座等。
(五)青少年教育設施 • 戰後日本全力實施九年義務教育,當時政府偏重「學校青少年教育」,忽略「社區青少年教育」。 由於社會急遽變遷,大眾傳播的誤導,青少年教育環境複雜,致青少年犯罪問題日益嚴重。為改善社區青少年教育,日本政府除設立各種青少年設施外,一九六二年文部省社會教育局(司)之下特設青少年教育課(科)一九八八年「社會教育局」改稱「終身學習局」之後,該局亦設「青少年教育課」,負責策劃及督導全國青少年教育事宜。
http://www.nwec.jp/ • 戰後日本新憲法保障男女平等,因此,婦女社會地位亦相對提高。為實現男女平等,婦女必須爭取學習機會、主動學習、充實自己。由於政府積極倡導婦女教育,因此,婦女教育迅速普及各地方,成為終身教育重要的一環。 • 日本文部省為加強婦女教育,特在原「社會教育局」下設「婦女教育課(科)」,一九八八年「社會教育局」改稱「終身學習局」以後,仍在該局設立「婦女教育課」,日本政府對婦女教育之重視可見一斑。
目前日本較重要的婦女教育設施計有:國立婦女教育會館、都道府縣或市町村設立的公立婦女教育會館及財團法人或團體等民間設立的婦女教育會館三大類。目前日本較重要的婦女教育設施計有:國立婦女教育會館、都道府縣或市町村設立的公立婦女教育會館及財團法人或團體等民間設立的婦女教育會館三大類。 • 國立婦女教育會館舉辦婦女教育指導人員研習活動、婦女專門講座及國內外婦女交流動動等。其他公、私立婦女教育會館則辦理各種婦女研習活動及提供資訊服務。 • 日本政府設有婦女教育專責單位,並在各地設立婦女教育會館,全面推展婦女教育工作,充分發揮婦女教育之整體功能,以減少家庭問題與青少年問題之發生。此項措施足供我國借鏡。
(七)圖書館 • 日本自一八七二年在東京創設第一所公共圖書館之後,各地紛紛設立圖書館,一九九六年除國立國會圖書館之外,尚有大學圖書館五七六個,公共圖書館一、五一○個。一九五○年日本公布「圖書館法」,明示圖書館設立及運作之方針。 • 該法令第三條規定圖書館之業務分為:圖書資料之蒐集、整理、保存、利用、說明、舉辦巡迴文庫、讀書會、研究會、欣賞會、電影會、資料展示等活動。由此可知,圖書館除館內服務外,館外服務亦積極推展,尤以成立讀書會,推展讀書運動,培養一般民眾閱讀興趣與習慣,實值得我國參考。
一九四六年,文部省明文規定: • 1.全國各市町村普遍設置公民館。 • 2.公民館平時為社區平民之集會、討論、讀書與生活、產業指導及交友的場所。因此,公民館應發揮公民學校、圖書館、博物館、公會堂、集會所、產業指導所等功能。 • 3.公民館應成為民主的社會教育中心,以提高社區居民的文化素養。 • 4.公民館為提高市町村的自治基礎,振興社區產業活動之原動力。
日本公民館具有下列特色: • (1)為密切配合社區居民生活,由市町村設立「公民館」(沒有縣立或國立公民館)。 • (2)以配合學校區域設立為目標。 • (3)公民館不僅是一種學習的設施,更是社區居民集會、慶典及舉辦各種活動之集合性場所。 • (4)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公民館之運作經營。 日本公民館是一種綜合性的終身教育機構,對於日本的成人教育活動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