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340 Views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 主講人:李政勳 ( 資料來源:廖秀芳 ). 研修小組. 主持人 王鑫 成員 許民陽、褚德三、鄒治華、謝寶梅、余民寧 、牟中原、陳竹亭、陳汝勤、林基興、何慶樟、周麗玉。. 修訂歷程. 修訂期間: 95 年 11 月 24 日~ 96 年 6 月 22 日 研修方式 : 1 、小組會議: 10 次 ( 研修小組成員定期研討 ) 2 、成員各別研究 : ( 重點議題商請具專長成員各別研究後, 提會討論 )
E N D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 主講人:李政勳 (資料來源:廖秀芳)
研修小組 主持人 王鑫 成員 許民陽、褚德三、鄒治華、謝寶梅、余民寧 、牟中原、陳竹亭、陳汝勤、林基興、何慶樟、周麗玉。
修訂歷程 • 修訂期間: 95年11月24日~96年6月22日 • 研修方式 : 1、小組會議:10次 (研修小組成員定期研討) 2、成員各別研究:(重點議題商請具專長成員各別研究後, 提會討論) 3、專家座談 : 1次(邀集中央輔導團教師提供相關建議) 4、公聽會: 2 次(分國中、國小各一埸,除各縣市輔導團 教師代表外,教科書出版商亦多參加) • 草案擬訂 : 成員共識
共識: • 尊重九年一貫課程「彈性、多元」,以及 培養「基本能力」的精神,唯應正視目前學生學習負擔與教材品質的問題 • 全面修訂「附錄」內容,並由「 實施要點」等文字敘述,以規範課程基本準則,或使之更為具體、清楚、週延、可行,期使課程有可評鑑的標準。
主要研修內容 • 增列「(三)學習領域要點說明」。 闡述學生學習的內涵與實施的原則要項,置於(二) 課程目標之後。 • 修訂「(六)實施要點」 1、「教材選編」、「分段能力指標」的前言等之 文字內容,使其理念更為明確、周延。 2、「教材選編」段落增加一段文字具體說明「附 錄一」與「附錄二」之角色、功能,以做為教 科書審查的規範。 • 全面檢視修訂「附錄一:教材內容要項」,以及「附錄二:教材內容細目」。 使教材概念具體、明確、週延。
(3)「科學與技術認知」能力指標之詳細內容列於本課程綱要之「附錄一」與「附錄二」,教材選擇時應參考此等附錄,不可超出其範圍,增加課程難度,教材內容並應兼顧認知、技能與情意的學習。(新增)(3)「科學與技術認知」能力指標之詳細內容列於本課程綱要之「附錄一」與「附錄二」,教材選擇時應參考此等附錄,不可超出其範圍,增加課程難度,教材內容並應兼顧認知、技能與情意的學習。(新增)
(5)教材組織時應審慎解析分段能力指標之內涵,建立核心概念,以配合學生起點行為、發展階段與成熟度,以培養核心、重要、基本能力,並應重視其發展之連續性,適時提供必要之練習,使能力精熟、完整養成。(新增)(5)教材組織時應審慎解析分段能力指標之內涵,建立核心概念,以配合學生起點行為、發展階段與成熟度,以培養核心、重要、基本能力,並應重視其發展之連續性,適時提供必要之練習,使能力精熟、完整養成。(新增)
(8)教材選編時,宜融入科學發現過程的史實資料、科學家簡介,並以本士科學家或史實資料優先選編,使學生得以藉助科學發現過程之了解,體會科學本質及科學探究的方法和精神,同時產生典範學習之效果。(原第(6)小點增修加強生活化)(8)教材選編時,宜融入科學發現過程的史實資料、科學家簡介,並以本士科學家或史實資料優先選編,使學生得以藉助科學發現過程之了解,體會科學本質及科學探究的方法和精神,同時產生典範學習之效果。(原第(6)小點增修加強生活化)
刪除「附錄三:學校本位課程設計」之「三、國民中學(第四學習階段)之課程設計」 刪除「附錄三:學校本位課程設計」之「三、國民中學(第四學習階段)之課程設計」 1、表列各年級內容無法適應學校之個別差異或需求。 2、放在「學校本位課程」下,顯的突兀。 3、僅為「第四階段」教學進程規劃考量,缺少各年 級指標規劃的一致性 4、解決部編本是否要遵守附錄三「教學進程規劃表」問題。 5、已在「教材選編」增加一段文字規範教材內容。
92年「綱要」附錄內容保留 ★ 有關「系統」之內容,以「人體」為主。 ★「附錄一、二」之次主題「213 生物體內的恆定性與調節」◎恢復為「動物體內的恆定性與調節」。 ★ 移至「附錄二」「次主題142 動物的構造與功能」之「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構造與功能部分 ◎恢復放在「次主題213 動物體內的恆定性與調節」 ◎恢復原課綱4d與4e對本次主題「教材細目」之敘述。 ★「附錄一、二」之次主題「221 生物對環境的反應」 ◎恢復「生物對環境刺激的反應與動物行為 」。
「附錄二」內容順序調整 ★「次主題310生殖、遺傳與演化」 「4a.區別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 「4b.知道細胞分裂時染色體會變化以及減數分裂時,染色體數目會減半。」 ◎兩細目對調。 ★「次主題510生物和環境 」 「4b.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循環、氮循環、碳循環,以及其對生物之影響」 「4c.了解不同物種之間依存的食性關係(食物鏈、食物網)。」 ◎兩細目對調。
「綱要」主體內容文句修飾 ★「課程目標」之「3.培養愛護環境、珍惜資源,以及尊重生命的知能與態度,以及熱愛本土生態環境與科技的情操。」◎增加「,」號 ★「學習領域要點說明」之「4.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參照其之知識結構及學習心理之連續發展原則而劃分為四階段…」 ◎改為:「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課程綱要之內容,依知識結構及學習心理之發展原則而劃分為四階段…」。 ★「分段能力指標」前文將「科學與科技」 ◎改為:「科學與技術」 ★實施要點之「(8)教材選編時,應融入科學發現過程的史實資料、科學家簡介…」 ◎改為:「宜融入」。
「附錄二」內容文句修飾(一) ★「次主題120物質組成與功用」 (1)標題「物質的組成與功用」 ◎「附錄一」一併修改 (2)次標題「物質是可以分解與組合的」 (刪除「是」與「的」) (3)4a.能知道物質是由粒子所組成 (刪除「能」) (4)4c.了解物質變化的平衡現象是動態的 ★「次主題121物質的形態與性質」 ◎ 2c改為 「觀察發現物質的形態會因溫度的不同而改變。」
「附錄二」內容文句修飾(二) ★「次主題140生命的共同單位」 ◎改為:「生物體的構造基礎 」, ◎「附錄一」一併修改。 ★「次主題141植物的構造與功能」 (1)4a.認識葉子的構造及功能。 (刪除「子」) (2)4b.了解植物可以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分。
「附錄二」內容文句修飾(三) ★「次主題142動物的構造與功能」 ◎改為: (1)2b.描述陸生及水生動物的形態及其運動方式, 並知道水生動物具有適合水中生活的特殊構造。 (2)4e.了解人體的呼吸系統。 (刪除「與呼吸運動」) ★「次主題220全球變遷」 ◎4e改為: 「知道造成臭氧洞的原因 」。 (刪除「及其影響」)
「附錄二」內容文句修飾(四) ★「次主題510生物和環境」 (1)次標題「族群及生態系」 ◎改為: 「族群、群集和生態系」 (2)3b.認識生物族群和群集,並了解群集內族群彼此間 的相互關係。 (「群落」改為「群集」) (3) 4a.了解生態系,並知道不同的棲地形成不同的生 態環境。 (「棲息地」改為「棲地」) (4)4b.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循環、氮循環、碳循環。 (刪除「,以及其對生物之影響 」) (5)4c.了解不同物種之間依存的食性關係(食物鏈、食 物網)。(刪除「食物塔」)
「附錄二」內容文句修飾(五) ★「次主題512資源的保育與利用」 新增的4b與4c ◎改為 「4b.知道節能減碳的方法及效能 」 「4c.知道清潔生產的方法及例子 」
教學觀念的改變 • 學生才是學習的主角 • 『教書』→ 『教學』 • 知識的傳遞,教書上怎麼說(教書)→引導學生,教學生怎麼學(教學) • 『怎麼教』比『教什麼』還重要。 • 教學相長:向學生學習?
教學習慣的改變:停聽看 • 『停』:不要馬上把答案講出來……要忍耐 • 『聽』:聽聽孩子怎麼說 聽得懂嗎? 和你猜想的一樣嗎? • 『看』:看著辦、見機行事 這就要看專業的發揮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