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0 likes | 1.07k Views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教学目的. (1)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 (2)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问题,理解把握首要问题的必要性; (3)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特点和重要意义; (4)正确认识 “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 ” 。. 教学重点难点. (1)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理论贡献和曲折历程 ; (2)社会主义本质论体系 ; (3) “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 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
E N D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一节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第二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教学目的 • (1)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 • (2)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问题,理解把握首要问题的必要性; • (3)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特点和重要意义; • (4)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
教学重点难点 • (1)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理论贡献和曲折历程; • (2)社会主义本质论体系; • (3)“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 (4)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思考题 • 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中的贡献和曲折? • 如何正确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 • 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 • 如何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讨论题: 1、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中的曲折? 2、如何正确认识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
阅读书目 • 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 • 2、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 • 3、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到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 • 4、江泽民《十五大报告》1997年 • 5、胡锦涛《十七大报告》2007年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 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探索 • 1956.4.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报告,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独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 • 1957.2. 毛泽东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报告,体现出理论探索的初步成果。
1、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 • 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基本方针, 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进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以苏联为鉴戒”,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中的关系问题2、“以苏联为鉴戒”,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中的关系问题 •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 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论十大关系》 (1)农轻重的比例关系 (2)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 (3)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4)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5)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6)党与非党的关系 (7)民族关系 (8)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 (9)是非关系 (10)中国与外国的关系
3、提出了国内阶级矛盾和党的主要任务的转变3、提出了国内阶级矛盾和党的主要任务的转变 • 中共八大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和当前的经济文化水平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 “八大”提出,在经济建设上要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4、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矛盾,必须正确处理好社会矛盾4、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矛盾,必须正确处理好社会矛盾 •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第十一次会议上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报告
⑴社会主义社会存在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 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我们必须严格区分这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
(2)必须正确区分什么是人民?什么是敌人? • 毛泽东说: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的内容是不同的。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
⑶ 正确认识人民内部矛盾的类型(三种类型) • 第一种,工人内部、农民内部、知识分子内部和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 • 第二种,工农之间、工农同知识分子之间、劳动人民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 第三种,国家、集体同人民之间的矛盾,领导同被领导之间的矛盾,国家机关某些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作风同群众之间的矛盾。
1980年11月20日至1981年1月25日公审四人帮 ⑷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 • 敌我矛盾是分清敌我的问题,用专政的方法来解决; • 人民内部矛盾是分清是非问题,用民主的方法,用说服教育的方法解决。
⑸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 • 人民内部:“团结─批评─团结”方针; • 科学、文化、艺术领域: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 党派关系: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经济工作: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 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勤俭建国”的方针。
⑹社会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转化 • 对人民内部矛盾,如果处理不当,或失去警觉,就可能转化为对抗性矛盾。对此必须充分注意。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影响 • 1957.6.22.波兰《人民论坛报》转载全文并发表评论文章《大家都来读毛泽东的报告》说:“这是苏共20大后第一次根据近年来的问题和经验,如此大规模地发挥社会主义理论的尝试。中国的思想和实践的伟大成就中的许多问题使我们活跃起来,引起了我们的思想共鸣。”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影响 • 英国《曼彻斯特卫报》评论说:“这篇讲话对世界共产主义的影响可能比赫鲁晓夫的秘密演说来得大。因为,毛泽东的讲话完全是在积极地提出新的思想和政策,而赫鲁晓夫主要是消极地贬斥过去。”
5、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中的曲折 • ⑴ 阶级斗争理论的重新提出 • 在八届三中全会(1957.10.9.)上,毛泽东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毫无疑问,这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八大”决议上有那么一段,讲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种提法是不对的。
⑵ 左倾理论的系统化发展(经历五次升级) • 第一次,提出“两个剥削阶级”的理论。 • 在1958年3月召开的成都会议上,毛泽东说:我国当前还存在两个剥削阶级(一个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残余和资产阶级右派;另一个是民主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第二次,提出了“政治思想上的阶级”的理论 • 在1958年11月21日召开的武昌会议上,毛泽东说:消灭阶级,值得注意。作为经济剥削的阶级容易消灭,而作为政治思想上的阶级,不易消灭,还没有消灭,这是去年整风才发现的。
第三次,庐山会议上对彭德怀的错误批判 • 庐山会议是在左倾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一次斗争实践,斗争的实践又进一步证实和发展了左倾理论。结果是把阶级斗争的锋芒开始引向党内。 • 在1959年7月至8月召开的庐山会议上对彭德怀的错误批判,是一次左倾理论与左倾实践相结合的升级。
第四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第四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 • 在1962年9月召开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仍然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因此,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
第五次,提出“党内走资派”的理论 • 在1965年1月中央文件《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当前提出的一些问题》中提出的“党内走资派”理论,把阶级斗争的矛头由原来泛指党内外阶级斗争,上升为直接指向党和政府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使阶级斗争的目标更加明确。 阶级斗争理论的发展,为“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二、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 • 经济上的探索是提出“三面红旗”: •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 • 政治上的探索沿着: • 整风→反右→反右倾→四清→文化大革命
(一)整风运动与反右斗争 整风形式: 开门整风。 整风原则: 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 言者无罪, 闻者足戒。 波匈事件 的影响
反右斗争的扩大化 • 毛泽东在1957年10月的讲话中说:“现在,全国究竟有多少人不赞成社会主义?我和许多地方同志摸了这个底。在全国总人口中间,大概有10%的人, 是不赞成或者反对社会主义的。” 6亿人口的10%,达6000万; 最后划了55万右派。
反右斗争扩大化造成的后果 • ⑴ 使一大批知识分子、民主人士受到不应有的压制,长期蒙冤受屈。 • ⑵使整风运动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败坏了党风。 • ⑶不适当地采用“四大”方法,破坏了社会主义法制。 ⑷导致党内思想开始偏向左倾。
㈡ 经济建设上的“三面红旗” • 1、总路线 • 总路线是1958年3月成都会议上提出的, 并获得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总路线的内容: 鼓动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大跃进 • (1)大跃进口号的提出 • 1957年11月,毛泽东访问苏联,提出“中国要在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的时间内,在钢铁和其他轻工业品的产量方面,赶上或者超过英国。” • 接着,《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批判“反冒进”,提出“要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跃进”的口号。毛泽东看了社论后说:使用“大跃进”是一个伟大的发明,这个口号驳倒了冒进的口号。
毛泽东对“反冒进”的批评 • 在1958年1月召开的中央南宁会议上,毛泽东说:反冒进者是促退派, 离右派只差50米。它使6亿人民泄了气,是个政治性、方向性的错误, 以后永远不许再提反冒进。 毛泽东对反冒进的批判,为大跃进的发动扫清了障碍。
(2)大跃进的发动 • 大跃进的发动是以“浮夸风”的兴起为标志。 • 首先,体现在舆论上,宣扬:“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鼓励人们大胆地想象,大胆地夸张。 • “稻粒赶黄豆,黄豆象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
浮夸风 “花生象山芋,山芋超冬瓜;鱼秧洒下千万条,条条养得扁担大。”
浮夸风 • 文学艺术方面,提出“人人会读书,人人能写会算,人人看电影,人人能唱歌,人人能跳舞,人人能演戏,人人能创作。” • “每县出一个郭沫若,两年超鲁迅,一个晚上写出60个剧本。” 鲁迅1881-1936 郭沫若1892~1978
⑵“大跃进”的发动 大跃进是以大办地方工业高潮兴起的。 • 甘肃省在1至3月,办起厂矿3000多个,到6月猛增到22万个。 • 波澜壮阔,声势浩大,万马奔腾,势如破竹地大办地方工业高潮。 • “稻草代钢筋,黄土顶水泥,水稻放卫星。”
卫星社 • 卫星农业生产合作社: • 第一颗:亩产3248斤 • 第二颗:亩产3532斤
高产小麦 • 小麦亩产: • 河南杨庄社: • 3540斤 • 河北红光社: • 3650斤 • 湖北永胜社: • 3664斤 • 湖北星光社: • 4353斤
湖北 • 亩产: • 20000斤
丰产 1958年9月9日 报道: 广西省环江县 水稻 亩产13万斤
湖南 • 立志创造晚稻大王
1958年9月1日《人民日报》报道: • 河北省徐水县人民公社,仅用3个月时间,基本消灭了水灾、旱灾, 农作物达到一颗白菜500斤,小麦亩产12万斤,棉花亩产5000斤,山药亩产120万斤。达到高产的措施是:深翻七尺地,每亩下种1000斤。他们宣称:徐水的人民公社将会在不远的期间,把社员们带向人类历史的最高仙境,这就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自由王国的时光。
1958年9月26日 • 陈毅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 声称他陪西哈努克亲王到广州时,在广东番禺亲眼见到了亩产100万斤蕃薯,60万斤甘蔗,5万斤水稻的高产试验田。 • 陈毅(1901~1972) • 国务院副总理 • (1954~1972) • 兼外交部长 • (1958~1972)
钱学森(1911--) • 2007.8.3.下午 • 温家宝看望钱学森
钱学森(1911--) • 2008.1.19 • 胡锦涛看望钱学森
推波助澜的农业科学家 • 华中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陈子明,在参观了湖北麻城亩产36000斤高产试验田后,对记者说:只要到田边一看,一切疑问就都解决了。那块田就是与众不同,那些成熟后未收割的稻穗,平铺在地上足有一尺多厚,而通常情况是一寸左右就算是丰产田了。可是,要不是亲眼见到,那是很难想象的。 • 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学部委员,植物生理研究所副所长,农科院副研究员郑建楠也写文章论证水稻亩产可以达到一万斤。
在11月的武昌会议上,毛泽东强调说: • 必须老老实实,实事求是,不要弄虚作假。 • 现在的严重问题是,不仅下面作假,而且人们相信。从中央、省、地、县都相信,这很危险。因此,要泼冷水,要降温,要压缩空气,保持清醒的头脑,再不能把科学当作迷信破除掉。 毛泽东看到各地报上来的产量后,认为水分不少,应该去掉1/3。去掉1/3后,还有8千亿斤;当时实际产量只有4千亿斤。足见浮夸严重。
“浮夸风”的影响 • 由于相信了浮夸风,有人开始提出:粮食吃不完怎么办?于是,“大办食堂”和“吃饭不要钱”的口号也提了出来。 • 更严重的是影响中央的决策。8月,在中央召开的北戴河会议上,由于相信粮食问题已经解决,所以作出了1958年钢铁产量翻一番的错误决策。 毛泽东在北戴河会议上讲话
(3)全民炼钢运动 • 1958年5月,中央政治局提出修订钢铁产量指标时,华东区提出,他们在1959年就可以达到800万吨。接着各区互相攀比,争出风头,都提出高指标计划。最后由冶金部综合各区的计划,在6月份给中央打了一个报告,认为:全国钢铁产量在1959年可以超过3000万吨,1962年达到8000万吨。 • 根据这个报告,在8月的北戴河会议上,中央决定把1958 年的钢铁产量提高到1070万吨,即比1957年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