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345 Views
《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 》. 第三讲 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及其治理. 主讲人:国家信息中心 尹文书. 经 济波动与经济周期. 一、经济波动 1. 经济波动的概念 经济波动是指经济总量扩张与收缩变动的一种经济运动现象。经济波动经常通过用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变化来观测。经济波动中的扩张与收缩就是实际总供给趋向于高于或低于潜在总供给的运动状态。. 经 济波动与经济周期. 一、经济波动 2. 研究经济波动的意义 I. 有利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II. 增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III. 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正确性。. 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
E N D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 第三讲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及其治理 主讲人:国家信息中心 尹文书
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 一、经济波动 • 1.经济波动的概念 • 经济波动是指经济总量扩张与收缩变动的一种经济运动现象。经济波动经常通过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来观测。经济波动中的扩张与收缩就是实际总供给趋向于高于或低于潜在总供给的运动状态。
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 一、经济波动 • 2.研究经济波动的意义 • I.有利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 II.增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 III.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正确性。
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 二. 经济周期 • 1. 经济周期的概念 经济周期是指因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爆发而使社会再生产呈现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的周期性的运动过程。
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 2. 经济周期的阶段 • A 经济周期的长度类型 • (1)短周期。平均长度为3-4年的周期波动被称之为短波周期。因由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基钦最先提出而被称之为基钦周期。 • (2)中周期。长度为9-10年的周期波动为中波周期,因法国经济学家克里门特.朱格拉在1861年即提出这一概念,故被称之为朱格拉周期。中周期是最典型的周期现象,战后一度缩短为5-6年,1980年代以来又恢复至10年左右。 • (3)长周期。长度为50-60年的周期波动为长波周期,也称之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 2. 经济周期的阶段 • B 古典周期与增长周期 • 经济总量绝对水平的波动属于绝对周期波动,也称古典周期。经济增长率上升与下降的交替运动属于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周期波动,所以称之为增长周期。
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 三. 中国的经济周期波动 • 1.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表现 改革开放前呈高增长、大滑坡、高增长的大起大落形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呈扩张、收缩、扩张形态。 • 2.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点 第一、经济增长率呈现出频繁而大幅度的波动; 第二、既有增长周期,也有古典周期; 第三、经济运行的周期变化与体制转轨密切相关。
经济周期波动的形成机制 一、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周期成因的解释 • 1. 消费不足理论 以消费不足来解释经济周期,最早见于19世纪中叶的马尔萨斯。后来则主要为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 2. 货币因素 主要根据货币信用的波动解释经济周期。其主要观点是:经济周期是一种纯货币现象,经济高涨与衰退、繁荣与萧条的交替都源于货币因素。
经济周期波动的形成机制 • 3. 投资因素 a. 货币投资过度论。认为投资过度与经济结构失衡的状态之所以反复出现,其原因就在于货币因素。 b. 非货币投资过度论。认为经济周期主要产生于资本品生产的变动。 • 4. 农业因素 最典型的是著名边际效用学派代表人物英国的杰文斯提出的“太阳黑子理论”。
经济周期波动的形成机制 • 5. 技术创新因素 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的创新理论。这种理论主要用技术进步和生产经营中的创新活动来解释经济周期。 • 6. 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对于经济周期的分析特点是,强调心理因素对于经济过程的影响力。其实质是一种预期。卢卡斯因提出合理预期理论而获得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经济周期波动的形成机制 • 7. 加速原理 • 认为经济扩张的动力来自于消费而不是投资方面,经济周期波动的主导因素是消费品需求的变动。 • 投资增加引致的收入增加程度,为乘数效应; • 收入增加带来的投资增加程度,为加速数作用。 • 前者是储蓄倾向的倒数; • 后者是投资效益系数的倒数
经济周期波动的形成机制 二.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周期理论 • 1. 经济危机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 2. 经济危机的周期爆发直接源于两个具体矛盾 A.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B.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断缩小之间的矛盾。 • 3. 周期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产更新 固定资产更新推动经济走出危机; 固定资产更新年代决定周期的时限。
经济周期波动的形成机制 三.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成因 • 1.农业与经济周期波动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农业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相当明显。 中国与美国国土面积几乎相同,但中国的可耕地不及美国的三分之二,可耕地分布又远不及美国合理。 亚洲人均消费粮食500公斤,发达国家人均1000公斤;即使按亚洲平均水平未来我国缺口也要接近4000亿斤。而目前全球粮食产量仅4万多亿斤,贸易量不过4000多亿斤。
经济周期波动的形成机制 • 2. 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周期波动。 在工业化阶段,大规模的投资与经济周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在经济扩张阶段,投资的急剧扩张带动工业生产的急剧扩张;在经济收缩阶段,投资的减少与生产的下降又紧密关联。 • 3. 产业结构与经济周期波动 总量矛盾的深层基础是结构问题,产业结构失衡与调整是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深层原因。
经济周期波动的形成机制 • 4. 经济体制、经济政策与经济周期波动 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也是影响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因素。最典型的是两个三年调整时期,实质是一种政策性的周期波动。 • 5. 对外经济关系与经济周期波动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依存度的上升,对外经济关系也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衰退对中国的影响。
经济周期波动的治理 一、经济周期波动的危害及其治理 1. 经济周期波动的危害性 剧烈的经济周期波动会延缓经济增长速度,有时还可能导致经济的停滞甚至倒退。
经济周期波动的治理 2. 经济周期波动治理的有效性与局限性 • (1) 有效性 西方国家对经济周期波动治理的有效性问题虽然存在不同看法,但从总体上看,对于政府干预的有效性还是给予充分肯定的,只是强调干预的政策与方法不同。
经济周期波动的治理 2. 经济周期波动治理的有效性与局限性 (2)局限性 a. 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经济决策的差异性; b. 经济周期治理政策选择受到可选择空间的限制; c. 经济政策调节的滞后性; d. 经济政策调节的内在制约; e. 政策本身可能存在的后遗症。
经济周期波动的治理 二. 经济周期波动治理的政策措施 • 1. 顺周期和逆周期的治理政策 •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运用 • 3.周期内常规治理与年度微调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