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350 Views
第一章. 色彩基础知识. 本章知识点: ● 色彩、色彩构成、色彩的物理特性、色彩视知觉。 学习目标: ● 学习色彩及色彩的物理知识,能够理性地分析色彩, 为更好地学习和应用色彩知识奠定基础。. 第一节 色彩的物理特性. 一、色彩. 人们对色彩的认识和运用过程是从感性升华到理性的过程。通常说的理性色彩,就是借助人具备的判断、推理、演绎等抽象思维能力,把从大自然中直接感受到的五彩缤纷的色彩印象进行规律性的揭示,从而形成色彩的理论和法则,并运用于色彩实践。. 二、色彩构成.
E N D
第一章 色彩基础知识
本章知识点: ● 色彩、色彩构成、色彩的物理特性、色彩视知觉。 学习目标: ● 学习色彩及色彩的物理知识,能够理性地分析色彩, 为更好地学习和应用色彩知识奠定基础。
第一节 色彩的物理特性 一、色彩 人们对色彩的认识和运用过程是从感性升华到理性的过程。通常说的理性色彩,就是借助人具备的判断、推理、演绎等抽象思维能力,把从大自然中直接感受到的五彩缤纷的色彩印象进行规律性的揭示,从而形成色彩的理论和法则,并运用于色彩实践。 二、色彩构成 将两个以上的单元,按照一定的原则,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单元称之为构成。将两个以上的色彩,根据不同的目的,按照一定的原则重新组合、搭配,构成新的美的色彩关系就叫色彩构成。
三、光 光和色是分不开的,光是色的先决条件,反映到人们视觉中的色彩其实是一种光色感觉。 1. 光谱 光的分解示意图
光谱现象说明太阳光是由光谱中的色光构成的。光从空气透过玻璃质再到空气,在不同介质中产生两次折射,由于折射率的大小不同和三棱镜各部位的厚薄不同引起透过时差,将本来的白色光分解成为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光。光谱现象说明太阳光是由光谱中的色光构成的。光从空气透过玻璃质再到空气,在不同介质中产生两次折射,由于折射率的大小不同和三棱镜各部位的厚薄不同引起透过时差,将本来的白色光分解成为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光。 2.全色光、复色光与单色光 我们把含有红、橙、黄、绿、青、蓝、紫所有波长的色光叫全色光,白色光即为全色光;含有两种以上波长的色光叫复色光;只含有一种波长的色光叫单色光。 3.可见光谱与不可见光谱 我们肉眼所能看到的光线称为可见光。可见光随其振幅的大小产生明暗变化,光波的长短产生色相的区别,光波长在400~700nm之间的为可见光,即用三棱镜分解太阳光形成的光谱,红色光的波长最长,紫色光的波长最短。
各种色光的波长范围 在各种色彩中,红色传递的讯息最远,而紫色传递的讯息最近。紫端以外是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和宇宙射线,红端以外是红外线、电波等,要通过仪器才能观测到。
四、色 1. 光源色 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因其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不同而形成不同的色光,叫做光源色。 2.固有色 在偏黄色光的白炽灯下观察白天日光下看惯了的物体时,我们差不多总要按同样的方式来感觉其颜色。夜晚在光线很弱的情况下,我们也不会将白衬衫说成深灰色衬衫。这种习惯性的色彩认识,称之为色彩恒定性。 树叶的固有色
3.物体色 从纯物理学的角度分析,物体本身并没有色彩,它是光源色经过物体的吸收、反射或投射等,显示出光源色的某一色彩面貌,即物体色。 各种物体由于所投照的光源色不同(即使投照的光源色相同),也因其本身特征、表面质感、对光的吸收与反射能力、所处周围环境等的不同而形成各不相同的物体色。 物体色的形成
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物体本身并没有某种固定不变的色彩,形成物体色的主要因素取决于光照及物体对光照的吸收、反射、透射现象,另外,决定物体色性质的还有物体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物体本身并没有某种固定不变的色彩,形成物体色的主要因素取决于光照及物体对光照的吸收、反射、透射现象,另外,决定物体色性质的还有物体 的分子结构、 物体的性质、 光线的性质、 物体表面特 征、观者当 时的心情等。 物体色的形成
知道在一定条件转变下,物体色是可变的,对我们从事美术设计工作的人来说帮助很大。知道在一定条件转变下,物体色是可变的,对我们从事美术设计工作的人来说帮助很大。 光源色的运用
第二节 色彩的视觉生理特征 一、人的视觉生理特征 有时,人的眼睛感觉到的色彩未必与客观存在的颜色相符,这是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当眼睛接受光刺激时,人类的眼睛及光色感觉系统会出现一些特别的生理现象。作为专业人员应了解这些特别的生理现象,并学会利用它们,以求得想要的色彩效果。 1.视觉的适应 (1)明适应。 (2)暗适应。 (3)色适应。
2.视觉的惰性(色感觉恒常) 当我们看物象时,常常进行心理调节,就不会被光的物理性质所欺骗,认识物象的真实特性。视觉的这种自然地或无意识地对物体的色知觉始终想保持原样不变的现象,即视觉惰性,也叫色感觉恒常。 (1)大小恒常。 (2)明度恒常。 明度恒常 大小恒常
(3)色相恒常。 色相的恒常
(4)色感觉恒常的条件。 3.视感度与柏金赫现象 对视觉来说,傍晚时光谱上红色那一边长波长的色光比蓝色那边的短波长的色光视感效果低。这一现象是捷克医学博士柏金赫先生在1852年最先发现的,故称柏金赫现象。 二、物理补色与生理补色 1.物理补色 把两种颜色按一定比例相混合,成为无彩色黑、灰时(色相感、纯度消失),这两种颜色就称为互补色。两种色光相混合,其结果是白色光,这两种色光就称为互补色光。以上补色称为物理补色。
物理补色的现象可分为单色光的物理补色、复色光的物理补色以及色料混合的物理补色。物理补色的现象可分为单色光的物理补色、复色光的物理补色以及色料混合的物理补色。 复色光的物理补色与单色光的物理补色类似,只是参加混合的色光是多对补色波长关系的色光相混合,就好像室内经各种色光的照射,结果呈白色一样。当照明光是白光(全色光)时,物体选择吸收的部分与物体所显示的部分成补色关系。 2.生理补色 当我们注视红色的物体,然后突然把红色的物体拿开时,开始很短时间内还能感觉到有红色痕迹,随即便会出现一个淡蓝绿色的残像。我们把开始感觉到的与原来物体一致的残像叫做阳性残像,把后出现的淡蓝绿色的残像叫做阴性残像。阴性残像与原色彩的关系即为生理补色。
第三节 色彩的源泉与借鉴 大自然的色彩千变万化,丰富多彩。天、地、山、川、动物、植物、矿物色彩斑斓;春、夏、秋、冬、早、午、晚、夜、阴、晴、雨、雪色彩变幻无穷;灯光、颜料、服装、建筑等人造色彩多种多样。丰富绚丽的大千世界为我们学习色彩构成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留心观察、细心揣摩,就一定能迅速提高对色彩的认识能力、表现能力和欣赏能力。
本章小结: 本章节利用图片和理论想结合的方式,生动地介绍了色 彩的一些基本知识。 习题与作业: 运用本章所学知识,分析物理补色和生理补色的常见 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