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 likes | 791 Views
班级管理 合肥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 吴秋芬. 第二条 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 班主任是中小学的重要岗位,从事班主任工作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要职责。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应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 《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 第三条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要体现。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应为班主任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保障其享有的待遇与权利。. 第一讲 概 述 一、什么是管理
E N D
班级管理 合肥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 吴秋芬
第二条 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 班主任是中小学的重要岗位,从事班主任工作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要职责。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应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第三条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要体现。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应为班主任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保障其享有的待遇与权利。
第一讲 概 述 • 一、什么是管理 • 古代关于管理的定义:我国古代“管字原意为锁钥,如《周礼》云:“司门掌授管键,以启闭国门”,后延伸其意,对人、财、物及诸事的制约和执掌均可称“管”;而“理”者治也 ,《说文》云:“治玉治民”为理。概言之,主其事曰“管”,治其事曰“理”。 • 英文:manage(管理)源于意大利文,原意为训练或处理马匹,后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以驯马为限。
古典管理学派:认为管理就是由计划、组织和控制所组成的一种职能活动,是一个为了达到同一目的而协调集体所做努力的过程。最早是法国的法约尔提出的。古典管理学派:认为管理就是由计划、组织和控制所组成的一种职能活动,是一个为了达到同一目的而协调集体所做努力的过程。最早是法国的法约尔提出的。 • 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 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活动。 • 管理基本上是一种数学程序、概念、符号和模型的演习。 • 管理的要义:组织、指挥、协调的功能,把分散的力量变成一种整体力量,以最少的人
力、物力获取最大的效益,这就是管理现象。 • 管理的定义: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 管理:工作的对象包括人和物,范围要大 得多。 • 领导:工作的对象主要是人而不是物。领导是一种影响力,带领和引导他人 实现组织目标。领导是管理工作的 一个重要方面。其主要职能是决策 制定以及决策执行中的指挥和协调。
专业技能:是指在涉及方法、工艺和过程中所需的知识和水平。专业技能要求利用工具和特殊技术。专业技能:是指在涉及方法、工艺和过程中所需的知识和水平。专业技能要求利用工具和特殊技术。 • 人际交往技能:是指与他人一起共事的能力,即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是指创造出一种良好的氛围,以使员工们能够自由地无所顾忌的表达个人观点的能力。 • 理性能力:即能够总揽全局,判断出重要因素并了解这些因素之间关系的能力。
设计能力:是指以有利于企业利益的种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高层组织中,管理人员应该不仅仅发现问题,还必须具备象一名优秀的设计工程师找出某一问题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的能力。即能够依据所面临问题的现状找出行得通的解决方法的能力。设计能力:是指以有利于企业利益的种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高层组织中,管理人员应该不仅仅发现问题,还必须具备象一名优秀的设计工程师找出某一问题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的能力。即能够依据所面临问题的现状找出行得通的解决方法的能力。
二、教育管理、学校管理、班级管理 • 教育管理包括: • 教育行政:国家、政府及其下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管理活动。 学校管理:学校自身的内部管理活动。 班级管理:班级管理者对班级的管理活动。 三、班级管理的意义
四、班级概述 (一)班级的概念和特点 1、班级的概念 2、班级的特点 (二)班级组织发展的历史沿革 1、班级组织的确立 2、班级组织的改造 (三)班级组织改革的趋势
(四)班级管理的概念、特点和任务 1、班级管理的概念 班级管理者遵循班级管理的规律,运用指导、督促、约束和激励等手段和方法,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在班级组织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教育目标的过程,是为实现班级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职能活动,也是实现班级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
2、班级管理的特点 (1)班级管理的过程具有教育性 (2)班级管理工作的广泛性和丰富性 (3)班级管理方法的多样性 (4)班级管理对象的不成熟性
3、班级管理的任务 (1)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实现育人的功能 (2)采取各项措施以保证学校各项教育目标的落实 (3)协调任课教师、家长及相关方面共同做好班级工作
五、班级管理者的职责和素养 (一)班级管理者的职责 1、抓好思想品德教育,指导班队委工作 2、重视学习指导,全面提高学生学业质量 3、关心身心健康,奠定学生发展基础 4、组织劳动实践,指导学生课余生活
5、抓规范中践行,主持班级日常管理 6、树立开放意识,有效的做好家区工作
问题: 班级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能力?
管理研究专家罗伯特·卡尔兹(Robert L .karz)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他和其它研究人员发现,管理者们必须拥有四项关键的管理技能。(所谓管理技能是指对于一个管理职位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那些能力和行为),可以分为两大类: 管理者所必须拥有的一般技能: 与管理成功密切相关的特殊技能:
管理者所应拥有的一般技能: ■理念技能:分析和判断复杂形势的心智能力。 ■人际关系技能:管理者了解、指导、激励与之相关的个体和团队工作的能力。 ■技术性技能:管理者应用专业性指示或经验的能力。 ■政治技能:指提高个体在组织中的职位,建立权力基础并维系社会关系方面的能力。
管理者所应拥有的特殊技能: ■对组织环境及其资源的控制能力。包括在现场决策、制定计划和分配工作会议过程中所变现出来的预知环境变化并预先做出行动准备的能力。这周话陪你过技能还包括对明晰性、先进性以及精确知识性的组织目标进行基础性资源决策的能力。
■组织和协调工作能力 ■信息处理能力:管理者通过讯息与沟通渠道进行 问题判别,了解变化的环境,并做出有效决策的能力。 ■提供成长和发展机会的能力 ■激励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战略性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班级管理者的素养 1、德性规定性: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2、知识素质:本体性知识、普通文化知识、教育管理知识。
3、能力素质 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协调控制能力、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
4、身体素质 5、良好的心理素质
班级管理的两种模式: 封闭型管理模式 开放型管理模式
第二讲 群体活动的规律和班级学生 群体的管理 一、群体概述 群体是一个与个体相对应的概念,也称团体,是组织的基本组成部分,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方式结合在一起,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个人以上的人群。
二、群体类型 (一)首属群体和次属群体 (二)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三)内群体与外群体 (四)实属群体与参照群体
正式群体:是指按照社会的一定的法律、条例、规章制度建立起来的,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的,有法定地位的一种有组织的群体。群体中有正式的社会结构,成员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并有相应的权利和规范。班级、团队、组织等都属于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指按照社会的一定的法律、条例、规章制度建立起来的,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的,有法定地位的一种有组织的群体。群体中有正式的社会结构,成员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并有相应的权利和规范。班级、团队、组织等都属于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自发形成的一种无形组织,群体成员以情感联系为纽带,没有正式的社会结构,群体成员之间也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以及相应的权利和规定。
24.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 引自《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三、群体理论 (一)群体动力学研究 观点:群体行为决定于特定时间内现存的整个场的场景。
(二)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是指在某一特定的群体活动中,被认为是合适的成员行为的一种期望,是群体所确立的一种标准化的观念。 群体规范对群体成员的行为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对群体行为具有评价、导向、矫正和动力的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谢里夫的群体规范研究。
(三)群体凝聚力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主要因素: 1、群体的目标 2、群体规模的大小 3、群体成员的一致性和互补性 4、群体的外部压力 5、群体满足成员需要的程度 6、群体的历史
(四)社会计量理论 通过分析群体成员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吸引和排斥的关系,去揭示群体的结构以求改进群体的一们实践科学。 1、社交测量法 2、参照测量法
(五)社会助长和社会惰化 社会助长: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是指有别人在场或与别人在一起活动可以提高行为的效率。相反,如果有别人在场或与别人在一起活动,则造成行为效率的下降,人们称这种现象为社会干扰作用。 社会惰化:是指群体一起工作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要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六)集体主义理论
四、群体的形成 五、影响群体形成的因素 (一)共同目的 (二)隶属需要 (三)共同兴趣 (四)压力情景 (五)群体的工具作用
六、班级学生正式群体的管理 班级管理的意义不仅在于维持秩序处理混乱的局面,也不在于等学生犯错误后的管教行为,而是形成班级气氛的一种建设性行为。 (一)班级目标 片冈德雄:所属集体 参照集体
(二)班级组织结构和领导方式 1、班级组织结构 班级组织结构是班级组织内部纵向各层次的群体、横向各个部门的设置及其关系的总和,它是班级组织的框架结构,构成组织的基本形态。 职权结构:班级组织中各种正式权利在个层级、各职位上的分配关系。 角色结构: 信息沟通结构:
2、领导方式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 (1)专断型领导方式 (2)民主参与型领导方式 (3)放任型领导方式 (4)权变型领导方式
班级管理制度的内容: 1、学习常规 2、班级的各项建设 3、班级总结评比和奖惩制度 4、生活作息制度 5、卫生制度
班级活动的要求: 1、系列性 2、多样性、丰富性 3、新颖性和挑战性
(五)班级风气 民主性气氛 专制性气氛 J.R.基伯:支持性气氛 防卫性气氛
支持性气氛的特点: 1、学生相互之间充满了自信和信赖; 2、充满了宽容和相互帮助的气氛; 3、在达成目标方面,多有自觉性和多样性的特色;
防卫性气氛的特点: 1、集体成员之间存在着不信任和恐惧感; 2、强调控制和服从; 3、在达成目标方面,充斥了背后操纵和耍阴谋的作法;
七、班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 成员间以情感为纽带结成的群体称做非正式群体。(情感融洽、兴趣爱好一致;有相类似的经历或背景;自愿组成;时间和空间上比较接近。)
(一)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类型 从性质上划分:积极型、消极型、中间型 积极型:是一种亲组织的非正式群体,其目标与组织目标是一致的,其活动对组织有促进作用。 消极型:是与组织的发展有一定摩擦的非正式群体,其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活动也对组织产生消极影响。如与班级闹对立的小群体、拉帮结派的小团伙等,通常有成绩差、调皮、打架、经常受到老师批评的学生组成。
中间型:与组织若即若离的非正式群体,其活动与组织的目标有时一致,有时又是相背离的,对组织即无害处又无益处。中间型:与组织若即若离的非正式群体,其活动与组织的目标有时一致,有时又是相背离的,对组织即无害处又无益处。 (二)班级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1、补偿作用 2、同化和控制作用 3、激励作用
(三)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管理 1、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 2、合理利用非正式群体为实现班级目标服务 (1)利用非正式群体成员之间感情融洽的特点,引导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群体成员的凝聚力强、群体压力大,成员的从众现象普遍,一些难度较大的事情可以从非正式群体入手。
(3)充分重视、妥善对待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3)充分重视、妥善对待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 3、分类对待各种非正式群体 (1)支持、保护积极型非正式群体,促进其成长 (2)正面引导中间型非正式群体 (3)努力教育、改造消极型非正式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