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N D
電腦 化材一乙 4A240054 葉伊庭
電腦 一般來說個人電腦分為兩大機型與兩大系統,在機型上分為常見的桌上型電腦與筆記型電腦。在系統上分別是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整合制定的IBM PC/AT系統標準,以及蘋果電腦所開發的麥金塔系統。[來源請求]狹義來說,個人電腦是指前者(IBM整合制定的PC/AT),IBM PC/AT標準由於採用x86開放式架構而獲得大部分廠商所支援,成為市場上主流,因此一般所說的PC意指IBM PC相容機,此架構中的中央處理器採用英特爾或超微等廠商所生產的中央處理器。而桌上型電腦因採用開放式硬體架構,所以除了品牌外,自行組裝的無品牌電腦也是極度盛行。
主要元件 ㄧ.顯示器 二.主機板(MB) 三.中央處理器(CPU) 四.隨機存取記憶體(RAM) 五.顯示卡 六.變壓器 七.光碟機(VCD、DVD) 八.硬碟 九.鍵盤 十.滑鼠
ㄧ.顯示器 1.陰極射線管顯示器(CRT) 2.液晶顯示器(LCD) 3.電漿顯示器(PDP) 4.其他 EX:投影式顯示器 立體成像顯示器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電子紙 系統整合型面板 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二.主機板(MB) 1.CPU插座(圖中為LGA 1366) 2.北橋(被散熱片覆蓋) 3.南橋(被散熱片覆蓋) 4.記億體插座(三通道) 5.PCI擴充 6.PCI Express擴充槽 7.跳線 8.控制面板 (開關制、LED等) 9.20+4pin主機板電源 10.4+4pin處理器電源 11.背板I/O 12.USB2.0針腳 (可連接兩個插座) 13.前置面板音效 14.SATA插座 15.ATA插座
三.中央處理器(CPU) 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縮寫CPU),又稱中央處理單元,簡稱處理器,是整個計算機系統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控制整個電腦主要的算術邏輯單元(arithmetic logic unit,簡稱ALU),使得電腦程式和作業系統可在它上面執行,其效能直接影響計算機系統的工作效率。不同類型的中央處理器安裝到主機板上使用不同類型的插槽中(主流的插槽有LGA 775和Socket AM2。當中英特爾的處理器使用LGA775以及LGA1366,AMD的則使用Socket AM2及AM3)。市面上的主流中央處理器都是採用45奈米或65奈米製程核心,但到了2009年下半年後便踏進了32奈米製程時代,中央處理器變得更省電,溫度更低。
四.隨機存取記憶體(RAM) 主記憶體儲器,或稱隨機存取記(RAM),通稱記憶體,屬於儲存裝置的一種,是電腦的「短期臨時記憶體」,用於存放當前正在執行的程式以及目前所需的資料等。它的讀寫速度要遠遠高於像硬碟機或者光碟機這些大容量儲存裝置,但是當系統關閉或沒有電源供應的時候,它裡頭的資料就會消失。
五.顯示卡 1.ISA顯示卡 ISA顯示卡是以前最普遍使用的VGA顯示器所能支援的古老顯示卡。 2.VESA顯示卡 VESA是 「Video Electronic Standards Association」(影像電子工程標準協會)的縮寫,由多家電腦晶片製造商於1989年聯合創立。1994年底,VESA發表了64位元架構的「VESA Local Bus」標準,80486以後的個人電腦大多採用這一標準的顯示卡。 3.PCI顯示卡 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顯示卡,通常被使用於較早期或精簡型的電腦中,此類電腦由於將AGP標準插槽移除而必須仰賴PCI介面的顯示卡。目前已知被多數的使用於486到PentiumII早期的時代。但直到顯示晶片無法直接支援AGP之前,仍有部份廠商持續製造以AGP轉PCI為基底的顯示卡。目前已知最新型的PCI介面顯示卡,是GeForce 9500 GT PCI(SPARKLE製)型號為 SP95GT512D2L-HP和SP95GT1024D2L-HP 以及 ATI HD 4350 PCI(HIS製)和HIS HD 5450 PCI(HIS製)HIS 5450 Silence 512MB DDR3 PCI DVI/HDMI/VGA 產品編號 H545H512P。
4.AGP顯示 AGP(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是英特爾(Intel)公司在1996年開發的32位元匯流排介面,用以增進電腦系統中的顯示效能。分有AGP 1X、AGP 2X、AGP 4X及最後的AGP 8X,頻寬分別為266MB/s、533MB/s、1066MB/s、以及2133 MB/s。其中AGP 4X以後已跟之前電壓不相容。其中3DLABS的「Wildcat4 7210」是最強的專業級AGP圖形加速卡,而ATI公司的Radeon HD 4670,HD3850 AGP是效能最強的消費級AGP圖形加速卡。 5.PCI Express顯示卡 PCI Express(亦稱PCI-E)是顯示卡最新的圖形介面,用來取代AGP顯示卡,面對日後3D顯示技術的不斷進步,AGP的頻寬已經不足應付龐大的資料運算。目前效能最高的PCI-Express顯示卡是nVidia公司的「GeForce GTX Titan」和AMD公司的「Radeon HD 7990」。現時,2007年後出產的顯示卡可支援雙顯示卡技術(nVIDIA的SLi和AMD的CrossFire)。 6.USB顯示卡 目前較稀有之新技術,利用外接運算裝置運算,再透過USB3.0之介面與主機系統本身溝通,目前較為可能應用在補助筆記型電腦或是其他需要額外3D運算之單元運算之上。
六.變壓器 1.電力變壓器 電力變壓器是通過電磁耦合把一種等級的電壓轉換成同頻率的另一種等級的電壓的一種靜止的電氣一次設備。電力變壓器是電力系統主要的元件之一,常規型變壓器用於輸、受電(即升、降壓),自耦型變壓器用於耦合不同電壓等級的電力系統。在電力長途傳輸中,變壓器擔當重要的角色。 2.電子變壓器 電子變壓器一詞可能指以下幾種之一 (1)內含電子電路的變壓裝置 • AC-AC 電子式變壓器,例如日光燈用電子變壓兼安定器 • 交換式電源供應器,例如 AC-DC 交換式電源供應器,或 DC-DC 電壓轉換器。 (2)電子設備中使用的變壓器為電子用變壓器。例如電源常用的降壓變壓器。
3.隔離變壓器 隔離變壓器是在使用某些電器時為了人身安全而加設的。隔離變壓器的隔離是指變壓器初級側與次級側之間是電絕緣的,並保有一定的安全距離。變壓器的隔離是隔離原副邊繞線圈各自的電流。在維修一些家用電器時,應該關閉電源以防止觸電,或因漏電產生的危險。須要注意的是,選用隔離變壓器的原則是:隔離變壓器的容量一定要大於所維修的家電電器的功率。 隔離變壓器同樣利用電磁感應原理,只是隔離變壓器一般是指1:1的變壓器。由於次級不和地相連,次級任一根線與地之間沒有電位差,使用安全。隔離變壓器常用作維修電源。此外,隔離變壓器也不全是1:1變壓器。控制變壓器和電子管設備的電源也是隔離變壓器。如電子管擴音機,電子管收音機和示波器和車床控制變壓器等電源都是隔離變壓器。如為了安全維修彩電常用1比1的離變壓器。隔離變壓器使用很廣泛的,在空調中也是使用隔離變壓器。
4.磁飽和變壓器 用於穩壓 5.電力起動變壓器 交流電機起動時為降低對電網的衝擊,常常採用降壓起動方法,為此設計有專門用途的變壓器 6.多相變壓器 三相變壓器 三相變壓器廣泛使用於工業用途上,用於變換電壓及電流。三相電流是最常見用於產生、傳導及使用電力的方式,因此,了解如何三相變壓器連接是必要的。 此變壓器是由三繞組單相變壓器建構在於一單獨線圈上,並且放置於充滿絕緣油的附件上。絕緣油有數個功能,第一、由於絕緣,一個非導電體的電力可提供繞組與外殼之間的電氣絕緣;第二、它也可以用來冷卻及防止濕氣產生(濕氣會導致繞組的絕緣下降)。
7.自耦變壓器 自耦變壓器是一個特例,其中一個線圈成為另一個線圈的一部分。自耦變壓器也常常用於電機起動。 自耦式變壓器是只有一組線圈同時用作原線圈及副線圈的變壓器。降壓時會從共用線圈引出一部份用作副線圈,而當升壓時會從共用線圈引出比原線圈多的一部份用作副線圈。 自耦變壓器是指它的繞組一部分是高壓邊和低壓邊共用的。另一部分只屬於高壓邊。根據結構還可細分為可調壓式和固定式。 自耦變壓器的耦是電磁耦合的意思,普通的變壓器是通過原副邊線圈電磁耦合來傳遞能量,原副邊沒有直接的電的聯繫,自耦變壓器原副邊有直接的電的聯繫,它的低壓線圈就是高壓線圈的一部分。 自耦變壓器的工作原理其實和普通變壓器一樣的,只不過他的原線圈就是它的副線圈。一般的變壓器是左邊一個原線圈通過電磁感應,使右邊的副線圈產生電壓,自耦變壓器是自己影響自己。 自耦變壓器是只有一個繞組的變壓器,當作為降壓變壓器使用時,從繞組中抽出一部分線匝作為二次繞組;當作為升壓變壓器使用時,外施電壓只加在繞組的—部分線匝上。通常把同時屬於一次和二次的那部分繞組稱為公共繞組,自耦變壓器的其餘部分稱為串聯繞組,同容量的自藕變壓器與普通變壓器相比,不但尺寸小,而且效率高,並且變壓器容量越大,電壓越高.這個優點就越加突出。因此隨著電力系統的發展、電壓等級的提高和輸送容量的增大,自藕變壓器由於其容量大、損耗小、造價低而得到廣泛應用。
8.漏磁變壓器 漏磁變壓器用於負載急劇變化而又要求逐步趨於穩定狀態的電子設備中,如熒光燈電源、離子泵電源等設備。這一類負載表現為開始工作時阻抗較大,需要較高的瞬間電壓;而當穩定工作時,負載阻抗較小,需將負載電流限製在允許值內,以使其能正常工作。 9.諧振變壓器 諧振變壓器 (resonant transformer) 屬於一種漏感變壓器,利用變壓器的漏感與外加電容形成諧振電路。 諧振變壓器的例子有: • 可以產生高壓的特斯拉線圈,它可以供應比靜電式的凡德格拉夫起電機更多的電流。 • 用於 CCFL 逆變器之中。 • 用於超外差(superheterodyne)接收機的級間耦合,也就是這類收音機中所使用的中頻變壓器,它諧振在中頻頻率,以提供良好的頻率選擇性。
七.光碟機(VCD、DVD) 1.CD光碟機的型別 CD光碟機有內部光碟機和外接光碟機。市場上的光碟機速度從單倍速至 52 倍速,並且速度在不斷增長。您選擇的光碟機型別取決於您的運算需要和計投資。您購買的 CD 光碟機速度越快,價位越高。但是如果您主要對用電腦播放音樂 CD 感興趣,而且您不執行其它資料密集型的多媒體程式,速度較慢的光碟機即可。 2.DVD光碟機 新型的DVD光碟機的外形和操作與一般的 CD 光碟機類似,但DVD光碟的容量是CD的七倍以上。一張單面單層DVD可存儲完整2小時的電影。DVD光碟的容量從 4.7GB、8.5G、9.5G 至 17GB。此外,DVD 光碟機具有向下相容性:用戶可在DVD光碟機中使用現有的光碟,例如 CD、VCD 等。讀寫速度一倍數為 1380KB/s 與 CD 和記憶卡的單位有所不同。隨著數位存儲的發展,DVD 光碟機取代了 CD 光碟機,而 DVD 光碟機也被更新的數位光儲存技術所替代。一直以來 CD、DVD 都是使用的紅光技術,其波長為 650 奈米(nm)。 3.藍光光碟機(Blu-Ray) 現在已出現新的藍光技術,波長為 405 奈米(nm),產生新的 BD、HD DVD 光碟。其單片層單面光碟的儲存容量會達到 50G 或者更多。
八.硬碟 硬碟(英語:Hard Disk Drive,簡稱HDD)是電腦上使用堅硬的旋轉碟片為基礎的非揮發性儲存裝置,它在平整的磁性表面儲存和檢索數位資料,訊息透過離磁性表面很近的磁頭,由電磁流來改變極性方式被電磁流寫到磁碟上,訊息可以透過相反的方式讀取,例如磁場導致線圈中電力的改變或讀頭經過它的上方。硬碟的讀寫是採用隨機存取的方式,因此可以以任意順序讀取硬碟中的資料。硬碟包括一至數片高速轉動的磁碟以及放在執行器懸臂上的磁頭。
硬碟按資料介面不同,大致分為ATA(IDE)和SATA以及SCSI和SAS。介面速度不是實際硬碟資料傳輸的速度,目前非基於快閃記憶體技術的硬碟資料實際傳輸速度一般不會超過300MB/s。硬碟按資料介面不同,大致分為ATA(IDE)和SATA以及SCSI和SAS。介面速度不是實際硬碟資料傳輸的速度,目前非基於快閃記憶體技術的硬碟資料實際傳輸速度一般不會超過300MB/s。 • ATA,全稱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是用傳統的 40-pin 並列資料線連線主機板與硬碟的,介面速度最大為133MB/s,因為並列線的抗干擾性太差,且排線佔用空間較大,不利電腦內部散熱,已逐漸被 SATA 所取代。 • SATA,全稱Serial ATA,也就是使用串列埠的ATA介面,因抗干擾性強,且對資料線的長度要求比ATA低很多,支援熱插拔等功能,SATA-II的介面速度為375MB/s,而新的SATA-III標準可達到750MB/s的傳輸速度。SATA的資料線也比ATA的細得多,有利於機箱內的空氣流通,整理線材也比較方便。 • SCSI,全稱是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機系統介面),經歷多代的發展,從早期的 SCSI-II,到目前的 Ultra320 SCSI 以及 Fiber-Channel (光纖通道),介面型式也多種多樣。SCSI 硬碟廣為工作站級個人電腦以及伺服器所使用,因此會使用較為先進的技術,如碟片轉速15000rpm的高轉速,且資料傳輸時CPU佔用率較低,但是單價也比相同容量的 ATA 及 SATA 硬碟更加昂貴。 • SAS(Serial Attached SCSI)是新一代的SCSI技術,和SATA硬碟相同,都是採取序列式技術以獲得更高的傳輸速度,可達到6Gb/s。此外也透過縮小連線線改善系統內部空間等。 • 此外,由於SAS硬碟可以與SATA硬碟共享同樣的背板,因此在同一個SAS儲存系統中,可以用SATA硬碟來取代部分昂貴的SAS硬碟,節省整體的儲存成本。但SATA儲存系統並不能連線SAS硬碟。 • FC(Fibre Channel,光纖通道介面),擁有此介面的硬碟在使用光纖聯接時具有熱插拔性、高速頻寬(4Gb/s或10Gb/s)、遠端連線等特點;內部傳輸速率也比普通硬碟更高。限制於其高昂的售價, 通常用於進階伺服器領域。
九.鍵盤 鍵盤是指經過系統安排操作一台機器或設備的一組鍵,主要的功能是輸入資料,依照鍵盤上的按鍵數,可分為101鍵和104鍵兩種,而104個按鍵的鍵盤又稱為Windows 95鍵盤。電腦鍵盤是電腦的外設之一,由打字機鍵盤發展而來。通過鍵盤可以輸入字元,也可以控制電腦的運行。通常,電腦鍵盤由矩形或近似矩形的一組按鈕或者稱為「鍵」組成,鍵的上面印有字元。大部分情況下,按下一個鍵就打出對應的一個符號,如字母、數字或標點符號等。然而,有一些特殊的符號需要同時按下幾個鍵或者按順序按幾個鍵才能打出。另外還有一些鍵不對應任何符號,但是影響到電腦的運行。不同的輸入法定義了不同的輸出符號。
1.QWERTY鍵盤 將鍵盤規範成現在這種的「QWERTY」鍵盤按鍵布局,是因為一開始打字機的鍵盤是完全按照字母順序排列的,而打字機是一個機械結構的打字機器,因此如果打字時速度過快,某些鍵的組合非常容易出現卡鍵問題。是克里斯托夫·拉森·肖爾斯(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解決了這個問題,他發明了QWERTY鍵盤的布局,他將最常用的幾個字母安置在相反方向,以此最大限度放慢打字時敲鍵速度,從而避免卡鍵。克里斯托夫·拉森·肖爾斯在1868年就這個設計申請了專利,1873年採取這種布局的第一台商用打字機成功地投放市場。 但是,實際使用時人們發現,QWERTY的鍵盤按鍵布局方式非常沒有效率。例如:一般情況下人們慣用右手,但使用QWERTY結果的鍵盤,卻使左手負擔了57%的工作量。兩個小拇指及左無名指都是沒有力氣的手指,卻要頻頻要使用它們。使用率僅占整個打字工作的30%左右的字母排被放在了鍵盤的中列,因此,為了打一個單詞,人們經常需要上下往複移動手指。 在1888年全美舉行了公開的打字比賽,一個叫做馬加林的法院速記員按照明確的指法分工進行盲打,速度非常快,而且錯誤僅有萬分之三,使在場人都驚訝不已。據記載,當時馬加林得到的獎金是500美元,從這以後很多人開始效仿這種打字方法,盲打技術在專業打字領域大行其道,在美國也開始出現了專門培養打字員的學校。
2.非英語鍵盤 除了英文輸入時需要把較常用的鍵分開外,其他語言的打字機也需要這樣處理,而每一種語言常用的鍵均不同 3.DVORAK式鍵盤 由於上述的盲打技術的廣泛使用,打字機的打字速度基本可以滿足日常工作的需要了。然而,一個叫德沃拉克(Dvorak)的華盛頓人在1934年,又發明了一種新的鍵盤排列方法。這種設計的鍵盤使左右手能交替敲擊鍵盤,可以縮短一半的訓練周期,平均打字速度也提高了約1/3。DVORAK式鍵盤布局原則是:一、盡量讓左右手交替來擊打鍵盤,避免單手連擊;二、將越排擊鍵平均移動距離盡量縮短;三、將最常用到的字母排列在導鍵的位置上。 Windows中已經內置了對「DVORAK」鍵盤的支持,點擊「控制面板-鍵盤」,進入「輸入法區域設置」選項,接著單擊「添加」按鈕,將「輸入法區域設置」設置為「英語(美國)」,並在「鍵盤布局/輸入法」欄內找到「美國英語-DVORAK」,確認後,便變成「DVORAK」鍵盤。 4.MALT鍵盤 後來,莫爾特(Lillian Malt)又設計了比「DVORAK」鍵盤更加合理、高效的「MALT」鍵盤。莫爾特改變了原本交錯的字鍵行列,「後退鍵」(Backspace)及其它原本遠離鍵盤中心的鍵更容易觸到,打字時拇指的使用頻率也更高了。但「MALT」鍵盤並沒能得到廣泛地應用。
5.數字鍵盤 數字鍵盤又稱九宮鍵盤,會計人員方便使用,不需額外安裝程式。 6.無線傳送式鍵盤 無線傳送 • 紅外線傳送,使用紅外線技術的無線鍵盤。 • 藍牙傳送,使用藍牙技術的無線鍵盤。 由於使用方便,無線電腦鍵盤現在越來越流行。然而,無線鍵盤需要電池才可以工作,同時也會帶來安全方面的隱患,無線的傳送容易被竊聽。另外,無線鍵盤並不受遊戲玩家歡迎,主因是精確度及遊戲用途的功能都不及有線鍵盤。 7. Apple標準鍵盤 蘋果電腦使用的鍵盤與普通PC的有些許差異,比如1980年代麥金塔電腦的鍵盤上有「蘋果鍵」,上面標有 標誌,Windows 95中跟隨設立了微軟徽標鍵。後來蘋果鍵被「command⌘」鍵代替。
十.滑鼠 滑鼠是一種很常見及常用的電腦輸入設備,它可以對當前螢幕上的游標進行定位,並通過按鍵和滾輪裝置對游標所經過位置的螢幕元素進行操作。滑鼠的鼻祖於1968年出現。美國科學家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Douglas Englebart)在加利福尼亞製作了第一隻滑鼠。 操作滑鼠時游標的準確性,還取決於感應器(滾輪或光學感應)與握持部位之間的關係,通常是感應器稍後於握持部位為佳。設計不良的滑鼠,無法引導使用者以較舒適的方式使用滑鼠,或指標的準確性不佳,容易點錯。滑鼠表面常有一層烤漆或其它物質,大多只是為了美觀,有時是為了止滑。滑鼠表面上的這些物質,很容易因操作滑鼠時的頻繁摩擦而脫落;因此滑鼠一開始很美觀,但脫落以後就非常醜。按鍵方面,有的滑鼠會發出很大的喀咑聲,按鍵較硬,不易按下;有的聲音較小,按鍵較軟。滾輪和按鍵類似,較鬆的滾輪在滾動時,會感到不靈敏。此外,有些滑鼠會加上金屬塊,增加滑鼠的重量,以模仿逐漸淘汰的機械滑鼠。但這卻會增加了原本就可以減去的負擔。滑鼠各個按鍵通常使用相同的元件,但各個按鍵的使用頻率卻可以有極大的差異,結果時常因為某一顆按鍵壞了(通常是滑鼠左鍵或滾輪),就要換掉整個滑鼠。滑鼠的操作性大多和使用者的使用習慣有關,滑鼠的使用本身就需要某種程度的適應;外觀和質感等,也取決於使用者的偏好傾向。
依據移動感應技術 • 機械滑鼠 • 早期光學滑鼠(需要印有特定條紋的滑鼠墊) • 光學機械滑鼠 • 光學滑鼠(現代的,無需特定條紋的滑鼠墊) • 雷射滑鼠 • 藍光滑鼠
按鍵數量 • 單鍵滑鼠:單一按鍵,早期的Mac系統使用,其目的是單一按鍵不會按錯,與當時一般PC上的雙鍵或三鍵滑鼠有別。 • 雙鍵滑鼠:雙按鍵,PC上曾廣泛使用,現已極少出現;早期的Mac系統目前有部分使用。 • 三鍵滑鼠:左右鍵加中鍵,PC上曾廣泛使用,現已甚少出現。 • 三鍵滾輪滑鼠:左右鍵加上下滾動的滾輪,滾輪含中鍵功能,Windows 95出現以後的主流滑鼠。 • 五鍵滾輪滑鼠:新增第四鍵及第五鍵——主要功能為左/右方向滾動,可以用驅動程式進行功能編輯。 • 多鍵滾輪滑鼠:五鍵以上滑鼠,為某些特定功能或環境設計。
有線傳送方式滑鼠 • USB • PS/2介面 • RS232 無線傳送方式滑鼠 • 紅外線 27MHz 射頻 (無線電頻率) 40/49MHz 射頻 (無線電頻率) 315/433MHz 射頻 (無線電頻率) 2.4GHz射頻 (無線電頻率) • 藍牙(Bluetooth)
功能區分 • 標準滑鼠(Standard mouse):一般標準3/ 5鍵滾輪滑鼠 • 辦公室滑鼠(Office Mouse):軟、硬體上增加Office/ Web相關功能或是快速鍵的滑鼠 • 簡報滑鼠(Presentation Mouse):為增強簡報功能開發的特殊用途滑鼠 • 遊戲/電競滑鼠(Gaming Mouse):專為遊戲玩家設計,能承受較強烈的操作,解析度範圍較大,特殊遊戲需求軟硬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