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likes | 386 Views
99-2 生涯規劃概論. 國立宜蘭大學 楊淳皓老師. 前言. 一、看不到未來的人無法好好活在現在。 未來的三個層次: 1. 夢想 (dream): 想來舒服,實者虛幻抽象 2. 願景 (vision): 具體的生涯圖像 3. 目標 (goal) :呼應願景,分近、中、遠程 4. 計畫 (plan) :每日、每周、每月的行動計畫 二、特色當道,平庸有罪 三、尋找你的天命. 大學通識教育的精神.
E N D
99-2 生涯規劃概論 國立宜蘭大學 楊淳皓老師
前言 一、看不到未來的人無法好好活在現在。 未來的三個層次: 1.夢想(dream):想來舒服,實者虛幻抽象 2.願景(vision):具體的生涯圖像 3.目標(goal):呼應願景,分近、中、遠程 4.計畫(plan):每日、每周、每月的行動計畫 二、特色當道,平庸有罪 三、尋找你的天命
大學通識教育的精神 「所謂通識教育是一種促進人的主體意識覺醒的教育,使人可以挺立其心志,自作主宰,不再屈從於客體的宰制。通識教育就是建立人的主體性,完成人之自我解放,並與所生存之人文及自然環境建立互為主體性之關係」 (黃俊傑,2003)。
大學生涯通識課程的目的 1.促進學生的主體性思考,找出自我優 勢,超越有形無形的框架,找到並且 做好工作,實現其人生價值和意義。 2.生涯是以人為中心的,只有在個人尋 求它的時候,它才會存在(Super,1976)
生(職)涯教育的目標 一、促進學生對自己和環境的主動思索能力,透過多元知識視野的刺激,經營其優勢,整合出自己人生的價值和方向,以「工作」做為實現人生理想的工具。 二、協助學生擇其所愛,愛其所擇。
尋找你的天命 熱情興趣 能力優勢 意義感 舞台(機會)
如何做好生涯規劃 • 1、便捷的生涯規劃方法 • 2、系統化的生涯規劃模式 (「金三角模式」)
便捷的生涯規劃方法 • a.自然發生法 • b.目前趨勢法 • c.最少努力法 • d.拜金主義法 • e.刻板印象法 • f.櫥窗遊走法 • g.假手他人法
興趣與需求 價值觀 自 己 生涯決定 生涯決定 能力與性向 家庭因素 我的 生涯目標 社會經濟因素 演講座談 文書資料 自己 與環境關係 教育與 職業的資訊 助力或阻力因素 生涯決定 參觀訪問 系統化的生涯規劃模式(「金三角模式」)
執行力 決策力 資訊力 自我資訊 (內在心聲) 重要他人資訊 (外在期許) 教育/職業 資訊 生涯訊息處理的金字塔 (改自: Peterson , et. al. , 1991)
Harvard Style一書的啟示 一、優秀哈佛大學的特徵: 1.生活嚴謹,思想自由 2.把知識填滿腦袋 v.s.把好習慣帶在身上 二、啟示:人生有夢,築夢踏實,執行力是目標 達成的關鍵。出身好不如頭腦好,頭腦好 不如習慣好。
結語 一、機會總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二、系統化的生涯規劃模式幫助你「慎思、明辨、 篤行」,學習成為明智的決定者 三、認真渡過生涯探索期:30歲前太閒, 30歲後會惹人嫌 四、獅子與羚羊(引自Thomas Friedman 「世界是平的」) 「每天早晨在非洲,都有一隻羚羊醒來, 牠知道一定要跑比最快的獅子還快,不然就會被吃掉; 每天早晨都有一頭獅子醒來, 牠知道一定要撲上最慢的一隻羚羊,不然就會餓死; 所以,不論你是獅子還是羚羊 當太陽升起,你最好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