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 无妄”的“闲评”

“ 无妄”的“闲评”. 无妄? 《 大公报 》 一个笔名 闲评? 《 大公报 》 一个栏目.

Download Presentation

“ 无妄”的“闲评”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无妄”的“闲评” 无妄?《大公报》一个笔名 闲评?《大公报》一个栏目

  2. “该报的‘闲评’栏目是1907年6月21日开始增辟地。最初为不定期栏目,几天登一篇,从1909年6月18日以后,每天都发两篇,‘闲评一’固定刊登在‘论说’栏之后;‘闲评二’固定在第二张的头条位置。其特点是简洁、短小,一般都是一事一议,长则二三百字,短则几十个字,标题时有时无。因其针对性、实效性较强,能及时配合新闻或者联系政治与社会诸现象发议论,加上文字简约、一针见血,很受读者欢迎,后来该栏目被长期保留下来。” ——《<大公报>百年史(1902-06-17——2002-06-7)》,方汉奇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第50页。

  3. ★1911年10月份: 13日P230, 15日P240, 17日P253,19日P263, 20日P268,21日 P271, 24日P286,30日P316 、P318 ★ 1911年11月份: 2日P331 、P333,6日P351, 11日P376,13日P384, 21日P423,25日P444, 27日P452, ★1911年12月份: 1日P472,5日P492,9日P512, 14日P539,16日P549 《大公报(天津版)》,第16分册,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陕西省印刷厂印刷,1983年影印

  4. 粤乱甫平川乱旋起川乱未已鄂乱又生乱机之伏几如遍地火星随处可以触发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其今日之谓歟粤乱甫平川乱旋起川乱未已鄂乱又生乱机之伏几如遍地火星随处可以触发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其今日之谓歟 • 然而粤乱之终局以一件黄马褂一张大保案了之川乱虽未终局而兵费既许作正开销则将来飲至策勋 定有懋赏懋官之一日鄂省仅拿获数人而地方文武已得择尤酌保 • 吁嗟革党吁嗟川民何苦以满腔颈血为肉食者升官发财之资料乎噫可以休矣 1911.10.13 第一张 第一版 第230页 (16)

  5. 乱党文告建号黄国其取黄帝子孙之意歟抑将效汉末黄巾思□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之议歟乱党文告建号黄国其取黄帝子孙之意歟抑将效汉末黄巾思□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之议歟 • 呜呼黄旗赫赫岂容黄袍加身黄雾濛濛何日黄粱梦觉特恐黄菊盛开或竟追踪黄花岗上客同化黄沙黄泉碧落雨相见正是□(帅?)黄木落时则国未变黄而马褂之染成黄色者必多 • 但不知水陆将帅中谁有本领达此希望谁有福分邀此懋赏 1911.10.17 第二张 第一版 第253页 (16)

  6. 官吏对付朝廷的手段有个一子诀曰诓 • 官吏报效国家的义务也有个一子诀曰弊 • 官吏处置国家的土地也有个一子诀曰送 • 官吏闻得革党的风声也有个一子诀曰抖 • 官吏见了革党的踪影也有个一子诀曰逃 • 官吏预防革党的方法也有个一子诀曰躲 • 官吏辨别革党的眼光也有个一子诀曰辫 • 官吏盼望国民的心理也有个一子诀曰哑 • 官吏收拾国民的财产也有个一子诀曰刮 • 官吏超度国民党生命也有个一子诀曰杀 1911.10.24 第一张 第三版 第286页 (16)

  7. 主张排满者尚暗杀主张排汉者亦尚暗杀主张立宪者尚暗杀主张共和者亦尚暗杀主张排满者尚暗杀主张排汉者亦尚暗杀主张立宪者尚暗杀主张共和者亦尚暗杀 • 又加之疆吏之滥杀革军之斗杀北军之焚杀旗兵之愤杀此以杀召彼此杀应今日之中国真可谓杀气弥漫哉 • 然而杀凶德也天心所不许而人情所共恶者也体天心而顺人情必也以止杀为第一义 • 止杀之道奈何曰仍不外杀□止杀而已诚使讲旧日政界之魑魅䰣魉及今日军中之凶神恶煞择尤诛戮 • 余则为有北有炅之投而使人人享平等之幸福则杀机自止而杀气自销 1911.11.13 第一张 第三版 第4384页 (16)

  8. 有最切于国民之盼望者新官制之颁行也 然会议至数年之久到底未见发表 • 有最足济度支之匮乏者盛宣怀之贼产也 然国人纵皆曰可杀到底未见查抄 • 今武昌及独立各省赫然有新官制出现立时实行矣不知政府闻之将生若何感情 • 近苏州及上海等处依然籍盛宣怀所有充作军饷矣不知政府闻之当生若何后悔 • 虽然为政府计现订之新官制仍宜从速发表否则再迟几时管制虽斟酌尽善而承乏将叹无人 • 一盛宣怀已矣凡类于盛宣怀者宜从速查抄否则徒以资敌军既得以市义而北京坐失钜貲 1911.11.27 第一张 第三版 第452页 (16)

  9. 革命二字文明名词也亦文明举动也不谓有欲借此名以行野蛮之自由者能不惜革命二字之被蔑革命二字文明名词也亦文明举动也不谓有欲借此名以行野蛮之自由者能不惜革命二字之被蔑 • 独立二字高尚名词也亦高尚意志也不谓有欲借此名义为攮利之根据者能不叹独立二字遭𠫳 • 共和二字优美名词也亦优美政治也不为由于借此名以为把持之面具者能不慨共和二字之受枉 • 呜呼国民而欲仗慈悲以谋幸福恐革命而适以断送命根独立而寖至无以自立共和而竟成和样和撞(何样何状?) • 然而犹有从旁涎羡恨不得一厕身于此辈之林者 1911.12.1 第一张 第三版 第472页 (16)

  10. 人皆谓此次革命 谋造中国之幸福 对 朝廷而洩怨 吾谓此次革命 实断送中国之前途 为外人代除后患 何以言之 中国积弱之原因 由于人才之缺乏 环顾中原 足以救国强国者 能有几人 一线未绝之希望 惟在此一般青年子弟 将来学成致用 烈烈轰轰 做出一番事业 为对外之竞争 而收富强之效果 自革党起事 战死奚止数万 真正革党 实寥寥无几 効死前敌尸骸枕籍者 无非可爱之学生 夫革党筹备数十年 自必有可侍之实力 精锐之军队 然后乘机而动 乃羗无所有 专以口舌上之虚荣 鼓励青年子弟 利用其未定之血气 驱而纳诸硝烟炮烬之中 为问重人道造幸福之大人物 而可残贼民命荼毒人才至于如此其极乎 故无论其未必有成就令卷土重来 一战成功 暮朝覆灭 新国建立 岂非以暴易暴 且从此以后 为父兄者 谁肯拼其子弟之性命 以受危险之教育 则异日人才之缺乏 必较今日为更甚 外人兼弱攻昧之手段 亦必较今日为更甚 迨至于此 谁与对外之竞争 岂能免于不国者盖几稀矣 呜呼噫嘻 尚何言哉 尚何言哉 1911.12.5 第一张 第三版 第492页 (16)

  11. 共和与独立 若冰炭不相投也 乃今之倡独立者 偏自命为共和 独立与瓜分 知泾渭不相混也 乃今之试瓜分者 将借径于独立 瓜分与共和 风马牛不相及也 乃今之谋共和者 竟蕲近于瓜分 专制 革命 独立 共和 瓜分 种何因 成何果 如草蛇灰缐寻踪而至 可慨也 可惧也 佛氏有言 众生勿造因 善哉善哉 1911.12.9 第一张 第三版 第512页 (16)

  12. 章太炎告谭人凤曰革命军起革命党消可谓得革命之元髓章太炎告谭人凤曰革命军起革命党消可谓得革命之元髓 • 黄兴告汪精卫曰难可自我发功不必自我成可谓革命之精神 • 黎元洪程德(?)全辈自政界改入民党矢志不移力图成功可谓得革命之气魄 • 倡独立之士绅大则争做都督小则谋充各长华拿具(?)口闯献具心可谓得革命之皮 • 孙宝琦中巡抚而都□复由都督而慷慨骂朝忽而涕泣请罪可谓得革命之屁 • 其余社会上之妄人或则冒名敲诈或则虚词恫吓或今日头号国民明日改媚政府直是舐革命之痔痈咬革命之屎橛 1911.12.16 第二张 第一版 第549页 (16)

  13. 1902年(清光绪28年) “大公报创办人英华,字敛之,又号安赛,满族宗室。庚子事变后,天津还被“八国联军”侵占时,英与柴夭宠、张少秋、朱志尧、王那隆、李敬字、严复、善普、樊主教(法国人)、雷鸣远(法国神甫)、鲍握(法国驻华公使)等,在津集资10,000元,筹办大公报,英敛之为总理,方守六为主笔。英妻爱新觉罗椒仲时侍慈禧太后,屡为大公报写宫廷通信,颇为精采。” ——《大公报大事记(1902-1966)》 张篷舟《新闻与传播研究》,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编辑部邮箱1981年 02期   (第二页)

  14. 徵文广告 君主立宪问题之解决 1911.11.20~22号 连续三天刊登 12月1日截稿

  15. 徵文揭晓1911.12.4 • 第一名 第三者 赠洋三十元 • 第二名 汤捷南 金采 各赠二十元 • 第三名 沽上钓游生 碧天 谢公 卢剑秋 各赠洋十元 • 备取九名 …… • 徵文发表 • 1911.12.5——1912.1.1每天都有“徵文发表: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一栏目发表获奖徵文。

  16. “民国前的《大公报》,几乎每年都举行‘有奖征文’活动。征文由《大公报》命题,在报刊上刊出,让读者广泛参与,各抒己见,然后,在所交征文中选出获奖者,分别出一二三等,给予不同的奖金,并有选择地在报上刊登这些文章。从英敛之日记中可以看到,至少《大公报》创刊后五年内的征文活动都是英敛之一手策划的,从选题到阅读、挑选、分等级,他都是必躬亲。因此,从某个角度上讲,这些征文反映的是英敛之的思想。” ——《<大公报>百年史(1902-06-17——2002-06-7)》 方汉奇等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7月版第25页。

  17. “无妄”是谁? 邵天雷(1870或1871——?)江苏淮安人。字无妄(署见辛亥革命前《广益丛报》)。南社社友。周实之友。 ——《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陈玉堂编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5月版,第540页。

  18. 邵天雷?《广益丛报》? 南社? 周实? 《南社记略》柳弃疾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二十六辑,沈云龙主编,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 杨天石《南社长编》、《南社》 张冰、邵天雷及其《冰雷合稿》 《南社人物传》柳无忌、殷安如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6月 

  19. “《广益丛报》是重庆地区最早的一家集纳性的刊物。编辑人是杨庶堪、胡树柑、吴骏英、周家祯等人。内容主要是搜集转载当时全国各地著名报纸刊物上宣传西方科学、民主和国内维新变法等方面的文章和报道,汇编成册,有如今天的文摘杂志。这个刊物在重庆现在已很难找到一套从创刊到终刊完整的存书,仅重庆市图书馆历史资料部收藏有该刊数十册(不及所出全部刊物的四分之一),是十分珍贵的史料。” “自1903年创刊至1909年停刊” • ——《广益丛报和重庆日报简介》朱苏,《新闻与传播研究》, 1983年 05期

  20. 《南社记略》柳弃疾著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二十六辑,沈云龙主编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 南社: ”南社是辛亥革命前成立的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1907年筹备,1909年11月13日正式成立。活动中心在上海。辛亥革命前有社员二百余人,辛亥革命后发展至一千一百人以上。“——杨天石《南社》第一页 ”文有南社,武有黄埔“ 南社的一些成员:黄兴、廖仲恺、宋教仁、胡汉民、柳亚子、汪精卫……

  21. 周实(1885——1911)江苏山阳(今淮安)人。原名桂生,字实丹(有《周实丹烈士遗集》。遗署见《民国杂志》、《民权素》),又字剑灵,又名楚生,号无尽(遗署见《世界杂志》、《民国汇报》等),又号劲厚、和劲,别署吴劲、山阳酒徒,室名无尽庵(有《无尽庵诗存·文存·诗话》。另有《札记》,载《广益丛报》)辛亥革命烈士。肄业南京两江师范,加入南社。又自成立淮南社,与南社互通声气。武昌起义爆发后,和同邑阮梦桃发动起义,宣布光复,成立淮安地方军政府,被原知县官勾结土豪劣绅发动政变遇害。著见例。柳亚子撰有《周烈士实丹传》。周实(1885——1911)江苏山阳(今淮安)人。原名桂生,字实丹(有《周实丹烈士遗集》。遗署见《民国杂志》、《民权素》),又字剑灵,又名楚生,号无尽(遗署见《世界杂志》、《民国汇报》等),又号劲厚、和劲,别署吴劲、山阳酒徒,室名无尽庵(有《无尽庵诗存·文存·诗话》。另有《札记》,载《广益丛报》)辛亥革命烈士。肄业南京两江师范,加入南社。又自成立淮南社,与南社互通声气。武昌起义爆发后,和同邑阮梦桃发动起义,宣布光复,成立淮安地方军政府,被原知县官勾结土豪劣绅发动政变遇害。著见例。柳亚子撰有《周烈士实丹传》。 ——《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陈玉堂编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5月版,第603页

  22. 《中国文史工具资料书举要》吴小如、吴同宾编著,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年10月版。《中国文史工具资料书举要》吴小如、吴同宾编著,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辛亥革命时期重要报刊作者笔名录》张静庐、李松年合编,载于《文史》第一辑,中华书局1962年10月版。

  23. “报纸创刊后,一直由英自任总理兼撰述和编辑,总揽言论和经营之全权,报纸的重要言论都出自其手。后来担任主笔的还有在天津聘请的刘孟杨、王瀛洲、郭定森、樊子容、唐梦幻等,也都未能取代英敛之的实际作用。这样就造成了一种事实,那就是:民国之前十年间,《大公报》实际上的总主笔就是英敛之本人。”“报纸创刊后,一直由英自任总理兼撰述和编辑,总揽言论和经营之全权,报纸的重要言论都出自其手。后来担任主笔的还有在天津聘请的刘孟杨、王瀛洲、郭定森、樊子容、唐梦幻等,也都未能取代英敛之的实际作用。这样就造成了一种事实,那就是:民国之前十年间,《大公报》实际上的总主笔就是英敛之本人。” ——《<大公报>百年史(1902-06-17——2002-06-7)》,方汉奇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7月版,第10页。

  24. 1911.11.3 第三张 第339页 (16) • 加籐洋行出售军装各品 • 工程队器械 军装器械 礮队器具 野外电信队用品 辎重器械 行军皮包 行军绒毯 军用毛毯 测量器械 绘图器械 望远镜 水壶饭盒 行军锅灶 军衣用品 探险电灯 行军电话 马队用具 军刀战刀 干粮袋 杂囊 军乐用品 罐头牛肉 小菜牛乳 麦包饼干 • 天津日本租借旭街 • 电话一百六十五号 • 本行谨启

  25. 1910.12.16 第二张 第585 (13) 特别增彩广告 启者本行开设天津已历十载有余矣 所置绅商军学各界应需诸品皆由日本名厂监制品目新奇货样鲜明久蒙 中外绅商争相惠顾均称货品精美价目从廉敝行不胜铭感之至兹届阳历年终特赠彩券以答 贵主顾赐顾之隆情聊表敝行区区之微衷 自中历十一月二十三日起至二十九日止(即阳历十二月二十四日起至三十日止)凡购物一元者赠彩券一枚均能得彩彩彩不空 兹将前列彩品录下以供众览 头彩一张(金表一只) 二彩二张(金表各一只) 三彩三张(一皮箱一个)(一衣箱一个)(一风琴一架) 四彩十张(各值洋五元) 五彩二十张(各值洋二元)其余赠品甚繁不及细载请 驾临本行面议是幸

  26. 1912.12.16 第一张 第560页 (19) • 加籐洋行 • 谨陈者本行历年日本岁暮特别赠彩籤一次以酬 • 贵绅商赐顾之隆情 今因 敝行 由外洋运来各货甚多 重整门市 各货减价出售 又值庆祝中华民国共和肇始 人心又安 敝行 循例举行以视我津郡太平之景象 现定自 西历12月18日至12月27日 阴历11月10日至11月19日 止 访欧物品一元者奉 赠籤彩一张当时得彩即取彩品 请赐顾 • 诸君勿失此机遇为荷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