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單元十一: 古早的台灣人  

單元十一: 古早的台灣人  . 九十一學年度上學期南一社會課程 製作者:呂萍芳. 史前文化的演進 舊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 金屬器時代. 原住民族群 傳統社會 他們的名字寫在歷史裡 生命禮俗 神靈與巫師 生活與祭儀 生計與文化. 課程架構. 一 史前文化演進. 史前時代與歷史時代的區分 通常以文字有無為簡易區分 史前時代可分舊石器 , 新石器 , 金屬器時代 台灣各地都同時存在不同類型的史前文化 ( 圖11-1 ) 史前時代台灣與中國大陸的地理及文化關係密切 大約五萬年前兩者陸塊是相聯的,因此文化淵源相同. 台灣的歷史分期.

denton-rush
Download Presentation

單元十一: 古早的台灣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單元十一: 古早的台灣人   九十一學年度上學期南一社會課程 製作者:呂萍芳

  2. 史前文化的演進 舊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 金屬器時代 原住民族群 傳統社會 他們的名字寫在歷史裡 生命禮俗 神靈與巫師 生活與祭儀 生計與文化 課程架構

  3. 一 史前文化演進 • 史前時代與歷史時代的區分 • 通常以文字有無為簡易區分 • 史前時代可分舊石器 , 新石器 , 金屬器時代 • 台灣各地都同時存在不同類型的史前文化(圖11-1) • 史前時代台灣與中國大陸的地理及文化關係密切 • 大約五萬年前兩者陸塊是相聯的,因此文化淵源相同

  4. 台灣的歷史分期 • 史前時代(古早台灣人):50000年前-1624 • 國際競爭時期(逐鹿台灣) :1624-1662 • 鄭氏治台時期(唐山過台灣) :1662-1683 • 清領前期(唐山過台灣) : 1683-1858 • 清領後期(大船入港) : 1858-1895 •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 : 1895-1945 • 中華民國在台灣: 1945-

  5. 舊石器時代晚期 • 1.代表:長濱文化人(距今約五萬年) • 2.以打擊法製作石器 • 3.採集 漁撈 狩獵維生 • 4.穴居 • 5.已知用火(重要)

  6. 新石器時代

  7. 金屬器時代 • 十三行文化:煉鐵,陶罐(右)屈肢葬(左) • 蔦松文化:可能與西拉雅族有關 • 靜浦文化:可能為阿美族祖先

  8. 原住民族群 • 原住民族群 • 南島語系 • 平埔族與高山族

  9. 平埔族的分布 著名的有: 1.凱達格蘭族 2.噶瑪蘭族 3.巴則海族 4.貓霧涑族 5.道卡斯族 6.邵族(已列入第十族) 7.大多分布於平地 8.漢化較深

  10. 平埔族的傳統社會 • 母系社會 • 在婚姻上,男子大都入贅於女方家為原則,由於社會型態改變,這種 風俗也漸漸改變。 • 家族姓氏的繼承以女子為主。 • 財產繼承是母傳女。 • 祭祀權的管理與責任也是由母親方面的女子來繼承。例如,阿姨傳給姪女。 • 由老年男子參與部落的政治事務 。 原住民的姓氏演變(見147頁) 原住民的生命禮俗(見147-148頁)

  11. 高山族的社會結構 從九族到十族(邵族) 氏族社會:賽夏,布農,鄒族 貴族社會:魯凱,排灣 漁團組織:達悟 (雅美) 各族分佈

  12. 賽夏族 泰雅族 布農族 阿美族 卑南族 鄒族 邵族(第十族) 魯凱族 排灣族 達悟族(雅美族) 高山族簡介

  13. 高山族分佈

  14. 賽夏族 賽夏族分佈於台灣北部中央山脈西側新竹與苗栗的縣界,五峰鄉、東河鄉及獅潭鄉,人口約五千人。根據語言學家的推測,賽夏族的語言是較古老的南島語言,可能祖先到台灣的時間較早。賽夏族人口數雖少,但因其古老而神祕的「矮人傳說」,每兩年舉行一次「Pas-ta'ai」矮靈祭典,近年來廣受注目。

  15. 泰雅族 • 泰雅族分佈於北部中央山脈兩側,東至花蓮太魯閣,西至東勢,北到烏來,南迄南投縣仁愛鄉,是分佈面積最廣的一族,人口約八萬五千人。 • 泰雅族素以男子勇武善獵,女子長於織布著稱。昔日男女在臉部刺青,表示已成人或是榮譽的象徵,同時在盛行獵首的當時,亦有辨識敵我的作用,此習俗自日據時期被嚴格禁止以後,已不復存,只有在居進深山中八十歲以上的老人臉上尚可見到。以泰雅族人從前的社會價值觀來看,一個人臉上沒有刺青是件差恥的事呢!

  16. 黥面

  17. 布農族 • 布農族從前分佈在台灣中部中央山脈,海拔一千五百公尺高山之上。人口約四萬人。 • 曾經發生過二次的民族大遷徒,分佈範圍也因此擴展遍佈於南投、高雄、花蓮、台東等縣境內. • 1953年布農族的音樂曾經由日人黑澤隆朝在國際民族音樂學會上披露而大放異彩,自此深受民族音樂學界之重視,其中「祈禱小米豐收歌」是以多聲部和音唱法,從低音漸高,一直唱到最高音域的和諧音,以美妙的和聲娛悅天神,同時也依此判斷當年小米之收成。

  18.     阿美族 • 阿美族分佈於台東縱谷和海岸平原,人口約近十四萬,是原住民諸族群中人數最多的一族。 • 每逢七、八月在各村落舉行的「豐年祭」,原本是男子自衛禦敵的軍事訓練演習,藉一連串嚴格的體能訓練,培養族人的團結及服從,而今軍事訓練的內容已大幅縮減,僅存象徵性的運動競賽或下海捕漁,以及連日的歌舞共歡。

  19. 卑南族 • 卑南族現在人口約一萬餘人,雖受鄰近的阿美、布農及漢人的影響,依然保存著獨特的文化風貌。卑南族著名的少年會所是舉行男子成年禮,訓練卑南族勇士的場所。卑南族傳統的猴祭、大獵祭多在年底開始持續至跨年,合稱為「年祭」,近十年來於各村輪流舉辦「聯合年祭」,原已失落的舊俗因著儀式的復甦而凝聚了族人的向心力。卑南族織布色彩、圖案繁複多變化,已成為獨樹一格的特色。

  20. 鄒族(曹族) • 鄒族於中部中央山脈西側,分佈於阿里山鄉至高雄縣三民鄉之狹長地帶,人口約六千餘人,和布農族同樣居處海拔較高之山區。鄒族是父系氏族的社會,部落中的男子會所「庫巴」,是族人會商大事、舉行祭典、訓練男子的場所,禁止女性進入。

  21. 邵族 • 現在大部分的邵族人住在日月潭畔的日月村,少部分原來屬頭社系統的邵人則住在水里鄉頂崁村的大平林,兩地加起來的總人口數是二百八十三人,這樣的人口數可以說是全世界最袖珍的族群。

  22. 魯凱族 • 魯凱族分佈於中央山脈南端山區,人口約一萬餘人。魯凱族的社會組織與排灣族近似。魯凱族男性勇武善獵者在獲得頭目賜權後可以配帶百合花,女性貞潔者亦可獲賜配百合花權,這是一項極高的榮譽徵,至今仍是如此。

  23. 排灣族 • 排灣族分佈於中央山脈南端及東部海岸山脈的南端,以大武山為祖先發祥地,人口六萬六千餘人。排灣族和魯凱族有社會階級,頭目、貴族和平民之區分,世代相承,各司其職。從前項目及貴族的身份常藉住屋及及器物上雕刻的圖案或服飾衣物而表現,如:百步蛇紋、宇宙神圖樣等。從前排灣族有刺青之習俗,依社會階級的認知不同,各家族有特定的刺青花紋,通常女子刺青在手背、小腿上,男子刺青在前胸、手臂、背部上。這是某些家族特有的權利,與泰雅全族的刺青習俗意義不同。

  24. 石板屋

  25. 達悟族 (雅美族) • 蘭嶼島處於離台灣本島東南方約七十公里的海上,從台東搭飛機約二十分鐘可達。蘭嶼周長三十六公里,島中央大部為山林,最高的山海拔六百五十公尺,四周多礁岩,島上的住民自稱為「ponsu no tau」意思是「島上的人」,因此以往學者所定的族名「雅美族」對他們而言毫無意義,最近族人主張以「達悟族」自稱。島上的聚落多以背山面海,於海岸平坦緩坡地築屋定居,形成現有的七個村村落,人口將近四千人,最早遷抵蘭嶼的時間在最近幾百年之前,與菲律賓巴丹島有很近的關係。

  26. 雅美族船祭

  27. 船祭

  28. 勇士

  29. 神靈與巫師 • 泛靈信仰 • 祭典 禁忌 占卜 巫術 • 精靈崇拜 • 害怕死亡 • 祭祀祖靈 • 拜壺儀式

  30. 生計與文化 • 游耕生活 • 男人打獵 出草:即獵首 • 女人紡織 • 生態保育 • 擅長雕刻 • 口傳文學

  31. 原住民藝術欣賞

  32. 原住民藝術欣賞

  33. 原住民藝術欣賞

  34. 原住民藝術欣賞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