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0 likes | 950 Views
關於本展. 本次來展作品多數來自世界上收藏最多米羅作品的美術館 -- 西班牙巴塞隆納「米羅基金會美術館」,此外另向西班牙米羅家族 Successio Miro 基金會,商借五幅從未借展至亞洲的傳家珍藏,彌足珍貴。 本次來展作品除了米羅眾所皆知的油畫作品外,還包涵了雕塑、版畫、複合材料織毯 … 等創作,以及米羅珍貴的照片紀錄,共計 86 件展件。. 胡安 ‧ 米羅 Joan Miro 1893.4.20 - 1983.12.25 西班牙畫家、雕塑家、陶藝家、版畫家,是「超現實主義」的代表。
E N D
關於本展 • 本次來展作品多數來自世界上收藏最多米羅作品的美術館--西班牙巴塞隆納「米羅基金會美術館」,此外另向西班牙米羅家族Successio Miro基金會,商借五幅從未借展至亞洲的傳家珍藏,彌足珍貴。 • 本次來展作品除了米羅眾所皆知的油畫作品外,還包涵了雕塑、版畫、複合材料織毯…等創作,以及米羅珍貴的照片紀錄,共計86件展件。
胡安‧米羅 Joan Miro 1893.4.20-1983.12.25 西班牙畫家、雕塑家、陶藝家、版畫家,是「超現實主義」的代表。 出生在西班牙的巴塞隆納,父親是金匠和珠寶商,米羅自小就展現了對藝術的興趣,並且熱愛大自然。14歲時,米羅終於說服原本希望他從商的家人,進入藝術學院就讀。
胡安‧米羅 Joan Miro 1893.4.20-1983.12.25 米羅早期的作品並未吸引到大眾的注意,但在經歷了立體派、超現實主義的洗禮後,終於開創了自己的獨特藝術風格,並且藉由「星座」系列作品,讓自己成功躍升為藝術界的巨星。
胡安‧米羅 Joan Miro 1893.4.20-1983.12.25 米羅晚期創造了大量的畫作,並且也嘗試了多樣的創作媒材,他在1975年於巴塞隆納設立了「米羅美術館」並且捐贈了自己數千件的作品後,又回到了馬羅卡島的工作是專心創作,直到1983年的聖誕節,以90歲的高齡去世。
本次展覽大部份作品是來自於米羅60-70年代的作品,也就是米羅創作收獲時期之作~功成名就的完美風格、獨特自我的米羅風格,以簡潔有力、流暢自如與乾淨利落的手法將他多年來的繪畫資歷展現於作品中,因此我們可借由此次來展作品,道出米羅一生創作心路,與了解他創出的世界獨一無二之繪畫語言。本次展覽大部份作品是來自於米羅60-70年代的作品,也就是米羅創作收獲時期之作~功成名就的完美風格、獨特自我的米羅風格,以簡潔有力、流暢自如與乾淨利落的手法將他多年來的繪畫資歷展現於作品中,因此我們可借由此次來展作品,道出米羅一生創作心路,與了解他創出的世界獨一無二之繪畫語言。
「星座」系列可說是將米羅推向藝術界高峰的作品。這個系列共有23張作品,現今多數為私人收藏家所收藏。「星座」系列可說是將米羅推向藝術界高峰的作品。這個系列共有23張作品,現今多數為私人收藏家所收藏。 在這個系列中,米羅以纖細的網狀黑線及小圓點在構圖中交叉、重疊,並運用鮮明的色塊,表現出抽象的人物與動物,建構出如光輝夜空般的效果。 「星座」 (1959﹞
在西方美術史上,「星座」系列一直被視為最有成就的作品之ㄧ,超現實主義之父普魯東更稱這些作品為「完美的天空」,並認為米羅才是最足以代表「超現實」的。在西方美術史上,「星座」系列一直被視為最有成就的作品之ㄧ,超現實主義之父普魯東更稱這些作品為「完美的天空」,並認為米羅才是最足以代表「超現實」的。 本次來展作品為米羅自行印製之圖文詩集,由米羅的星座系列圖搭配詩文,本書並未公開出版,為米羅製作來致贈親友做紀念之書,十分珍貴。 「星座」 (1959﹞
本次來展作品中,最特別的就屬向米羅家族借展之五幅作品,當中還包括米羅繪給兩位孫子的十歲生日禮物,意義非凡。本次來展作品中,最特別的就屬向米羅家族借展之五幅作品,當中還包括米羅繪給兩位孫子的十歲生日禮物,意義非凡。 左 太陽下的人物與鳥 (1976,油彩、壓克力顏料﹞ 右 月光下的人物 (1976,油彩、壓克力顏料﹞
「洞穴之鳥」Part-1 此幅「洞穴之鳥」作品的創作靈感來自於一處米羅念念不忘的地方:蒙特洛伊(Mont-Roig)。 這個小鄉村有個小山丘,山丘上有間小小的聖母教堂(Mare de Deu),米羅深為此處紅色的岩石山丘所著迷。 洞穴之鳥 II (1971,油彩、壓克力顏料﹞
「洞穴之鳥」Part-2 米羅的父親在此擁有一座農莊,小米羅在此度過許多歡樂的周末與假日時光,1911年不幸染得傷寒時亦曾在此養病。對米羅而言,蒙特洛伊有著特別的意義,許多作品中可見此地對他的深遠影響。 洞穴之鳥 II (1971,油彩、壓克力顏料﹞
「洞穴之鳥」Part-3 「洞穴之鳥」雖然是米羅後期的作品,但對蒙特洛伊景物風貌的深切感受,仍可從中窺見。當年米羅住在蒙特洛伊鄉下的時候,常常爬到山丘上的聖母教堂,沿路是帶有紅色的土壤與岩石,而接近聖母教堂處有個大岩石,其上的小洞穴特別引他注目。 洞穴之鳥 II (1971,油彩、壓克力顏料﹞
「洞穴之鳥」Part-4 作品畫面中不規則的格子狀,好似米羅站在蒙特洛伊小山丘上俯瞰鄉村的景致,格子中填上的繽紛色彩,是米羅對此處的記憶。 左上方橢圓形像是有眼睛的人頭,其實是一隻鳥的頭部,鳥身是右手邊黑色的大三角形,翅膀則是左上貫穿到底的粗黑色線條,其它則是讓視覺平衡的結構與顏色。 洞穴之鳥 II (1971,油彩、壓克力顏料﹞
夜之鳥 Part-1 1960年之後米羅進入新的創作路線,繪畫風格更趨簡約,有如兒童般的隨性、自由。 作品畫面看似靜止,卻又能感受到其無限的延伸,恍若有著自己源源不斷的生命力。 夜之鳥 (1967-68,油彩、炭筆/畫布﹞
夜之鳥 Part-2 米羅曾說:「我感受到以最小的東西來達到最大的效果……我尋求的是不止靜的動態,就如尋找一種無言的說服力一樣。」 夜之鳥 (1967-68,油彩、炭筆/畫布﹞
夜之鳥 Part-3 「夜晚」、「小鳥」、「女人」是米羅作品的重要主題與基本元素,我們常見米羅交互使用於他的作品中。 此幅畫中的小鳥已經完全抽象化了,米羅把小鳥和鳥鳴簡化成一條細線,從左下方一直往右上方延伸至上方的白色天際,再到黃色的天體為止,這條幾乎穿越整個畫面的黑色線條也讓我們聯想到小鳥飛行的動線。 夜之鳥 (1967-68,油彩、炭筆/畫布﹞
夜之鳥 Part-4 綠色在畫面最上方象徵黑夜,中間留白近灰的色塊代表晴朗的天空,下方的紅色讓這幅作品在簡單的線條與造型下顯得平衡,簡單扼要的將「夜之鳥」這個畫題發揮的淋漓盡致。 夜之鳥 (1967-68,油彩、炭筆/畫布﹞
夜晚的女人與小鳥 Part-1 1966年米羅在東京國立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辦回顧展。 此次赴日,讓他對日本書法、傳統繪畫的表現技巧、禪宗思想產生了莫大的興趣,進而影響其創作帶有「東方精神」的風格。 夜晚的女人與小鳥 (1968,壓克力顏料/畫布﹞
夜晚的女人與小鳥 Part-2 這時期的作品簡潔有力、筆觸粗獷濃重、畫面充滿生動的紅、綠、黃、藍等色彩,不過內容卻變得抽象難懂。事實上想要賞析1950、1960年代的米羅作品,一定要先瞭解他的繪畫符號,才能理解他的繪畫內容以及想要表達的精神。 夜晚的女人與小鳥 (1968,壓克力顏料/畫布﹞
夜晚的女人與小鳥 Part-3 此時米羅的造型與結構卻都已相當精簡成熟,不再注重具象的造型或結構,而是已進入東方所謂的「意境」。 欣賞此一時期的創作,就必須用「體會意境」來欣賞米羅的作品。 夜晚的女人與小鳥 (1968,壓克力顏料/畫布﹞
夜晚的女人與小鳥 Part-4 這幅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出一位女人與許多小鳥被強烈亮麗的色彩包圍著。 女人作為畫面的主角,聳立的結構就如一棵生命之樹,位於作品的中心 。 夜晚的女人與小鳥 (1968,壓克力顏料/畫布﹞
夜晚的女人與小鳥 Part-5 其寬闊的結構把代表小鳥翅膀的黑色線條與各種天體的造型連結在一起。 畫面中有黑色、黃色的水滴向上流的感覺,讓人覺得是米羅把作品顛倒放置來創作的結果。但是這些繽紛的色塊卻也巧妙地將空間區隔,產生視覺平衡的效果。 夜晚的女人與小鳥 (1968,壓克力顏料/畫布﹞
鳥群Part-1 這幅活潑生動的群鳥世界有著濃厚的裝飾效果,構圖分為上、中、下三個部分。 鳥群 (1956,石版畫﹞
鳥群Part-2 右上角有隻小鳥,搭配像是海浪般的曲線與星星構成了畫面的上層;中層則是被長方形框起來的兩隻大鳥,和4種顏色的圓形;下層則是姿態各異的兩條帶狀小鳥。 鳥群 (1956,石版畫﹞
鳥群Part-3 鳥是米羅重要的表現元素之一。 米羅曾說過: 「鳥飛越空間,牠可將我們帶離地面至更高處,到達不為土地所束縛的想像夢幻之境。」 鳥群 (1956,石版畫﹞
米羅認為「藝術絕對不是少數人享有的特權」,因此下定決心要讓更多人接觸自己的作品,為了使自己的作品價格大眾化,米羅開始製作許多複製版畫。米羅認為「藝術絕對不是少數人享有的特權」,因此下定決心要讓更多人接觸自己的作品,為了使自己的作品價格大眾化,米羅開始製作許多複製版畫。 左 人物與鳥 (1948,石版畫﹞ 右 墨盧印刷坊百年紀念(1953,石版畫﹞
米羅一生致力於挑戰新的繪畫素材,在他晚年時期許多創作都是使用壓克力顏料描繪,壓克力顏料的色彩鮮豔飽和及附有延展性,十分適合他的技法。米羅一生致力於挑戰新的繪畫素材,在他晚年時期許多創作都是使用壓克力顏料描繪,壓克力顏料的色彩鮮豔飽和及附有延展性,十分適合他的技法。 左 女人與小鳥 I (1969,油彩/畫布﹞ 下 人物、小鳥與小狗 (1978,壓克力顏料/畫布﹞
代表星星的「米」字符號,時常出現在米羅的作品裡也成為他的註冊商標,有些米字甚至會藏在畫作中不起眼的角落。代表星星的「米」字符號,時常出現在米羅的作品裡也成為他的註冊商標,有些米字甚至會藏在畫作中不起眼的角落。 蒙特洛伊 IV (1974,石版畫﹞ 米羅頌 (1973,石版畫﹞ 人物與星星60 (1979,蝕刻、細點腐蝕﹞
1960年之後,米羅的畫更趨成熟,只運用簡單的線條或圖形來表達想畫的東西,而且越到晚期的作品線條越是簡單,色彩也越來越重要,往往只運用兩三種顏色來表達出作品,並造就了他畫作中的童趣。 上 人物、小鳥、星星 (1978,壓克力顏料/畫布﹞ 右 戴著漂亮帽子的女人,星星 (1978,油彩/畫布﹞
此系列作品是屬於米羅少有的無色彩版畫,不僅相當特殊,而且從未出國展覽過。 左 女巨人 ﹝1938,直刻﹞ 右 地平線 ﹝1938,直刻、蝕刻﹞
逃離的女孩 Part-1 運用「現成物」拼裝成作品並非創新的手法,這種作法在1916年創立的達達主義便已出現,其後的超現實主義繼續延用此一創作方法。 逃離的女孩 (1967,彩繪銅雕﹞
逃離的女孩 Part-2 這件作品米羅以充滿幽默感的方式將「現成物」予以混搭成型,再將之翻模、銅鑄、上彩而成品,鮮艷的顏色帶有普普風格的精神,呈現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面貌。 逃離的女孩 (1967,彩繪銅雕﹞
逃離的女孩 Part-3 源自杜象的「現成物」挪用觀念透過米羅的應用,平底炒菜鍋成為少女的臉面、水龍頭成為少女的頭髮,而由於置放位置的不同,「現成物」產生了新的意義。 逃離的女孩 (1967,彩繪銅雕﹞
逃離的女孩 Part-4 以此件少女頭上的水龍頭造型為例,原本水龍頭是使用水的工具,在此卻代表了少女的思緒好似從水龍頭流出的水,打開開關後便長流不止,源源不斷。 逃離的女孩 (1967,彩繪銅雕﹞
讓我們一起去國美館 和米羅一起 用心靈看世界吧! 米羅 席屋拉納的道路